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1年,康熙帝发布上谕:“从古行兵,未有不预操练者……今春秋二季,令八旗官兵集于宽敞平原之地,排列阵势。鸣锣进退,以熟操练。”当时,噶尔丹强盛,沙俄勾结噶尔丹侵扰北部边疆。康熙帝在打败噶尔丹之后,为不动兵刃降服蒙古各部,决定设置一个展示八旗官兵实力的平台。经过两次勘察之后,康熙帝将这一地址选在处于三省交界地带的承德木兰一带,遂决定设置木兰围场。围场自康熙皇帝设置以后就有规制,常年驻兵并派员管理,“木兰围场栅界驻八旗,一营统五卡伦,八旗按方位部署,分守其境。”

——摘编白关青云《清代木兰围场设置原因考》

材料二   1689年,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在围场北部的库尔奇勒河行宫正式批准《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皇帝在围场伊绵峪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木兰秋狝活动还带动了清朝皇室在这一区域的满蒙联姻和各民族生活上的互动,康雍乾时期,满蒙联姻273次,嫁与蒙古的皇家女246人,娶蒙古女27人。木兰秋狝活动汇聚了大量满、蒙、汉等各民族随行人员。乾隆之时,从猎蒙古王公多至百余旗。

——摘编自张红《清代木兰围场社会变迁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木兰围场设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省级联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东晋到南陈,虽然朝代屡变,皇帝数易,但“土断”和“开山泽之禁”却是历代政府的一贯政策。见下表。

年代土断开山泽之禁资料来源
晋元帝侨立郡县,无有土著语“弛山泽之禁”《晋书》
普成常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占山护泽,强盗律论《普书》
晋安帝依界土断,唯徐、青、兖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列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弛湖泽之禁《晋书》
齐高帝土断江北诸侨郡县崔祖思议曰:“宜简役敦农,开亩广稼,时罢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上优报答《南齐书》
陈文帝诏“来岁不问侨旧,悉令著籍,同土断之列”
《陈书》

——摘编自吴刚《论东晋南朝的“土断”和“开山泽之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土断”和“开山泽之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晋南朝“土断”和“开山泽之禁”的作用。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省级联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法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法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势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1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和新材料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生产社会化加速进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由此引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均卷入其中。从调整的产业范围看,调整几乎波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新兴工业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主要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这种全球范围的分工体系使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加强。

——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达5.2%,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摘编自金观平《中国经济为世界增添确定性》

(1)概括材料一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
(2)就材料二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法两国开始了彼此的文化交往和盛世之间的对视,是一次难得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机遇。但在这双向文化交往中同时发生的“西学东传”和“中学西被”,在法国和中国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境遇。可以说,这次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影响并决定了此后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方向,无论对中法两国还是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意义非凡。

——摘编自许平《盛世之间的对视,两个世界的遭遇》

材料二   晚清输入西学的主体为传教士及其他来华外国人及相关机构、清政府官办机构、中国民间知识分子及民办机构,这三类机构与人物,由于其立场、出发点有别,重点活动时期不一样,因而输入西学的价值取向有明显不同。官办机构输入西学有强烈的为用而译、急用先译的功利主义倾向,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知识,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

——摘编自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材料三   中华民族有丰富的对外交往经验和文明互鉴历史,面对经由资本主义扩张而建立起来的单向国际传播旧秩序,新媒介环境下的国际传播理论与话语体系急需革新与修正,中国需要基于中华文化与本土经验,推进精神交往和物质传递并轨的国际传播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对世界做出贡献。

——摘编自周勇《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建构》

(1)解释材料一中“中法两国不同境遇”的历史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西学传播的主体,简评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廉政考验,中共领导人多次撰写文章,阐述了加强党员思想建设的宗旨和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不但号召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还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同时“发扬民主政治,采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机构”,“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中国共产党还出台了一系列惩治腐化变质、规范权力运行的法规制度,规定边区所属的部队、机关、企事业的人员若有“盗窃侵吞公有财产者”“违法收募税捐者”等行为,即以贪污论罪。1938年底,各根据地党委之下设立监察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干部的自我约束力,以保证民主政权健康发展。廉政建设过程中,仅有自律是不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发挥民众在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主体作用。

材料二   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要求“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在成立地方政府的地方设立人民监察委员会。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一些人会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探索的意义。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盛京将军增祺筹设奉天大学堂“为一省学务之汇总”,拉开了辽宁新学发展的序幕。翌年,又筹设省城小学堂,铁岭、辽阳等地也陆续呈请将书院改为学堂“以讲求新学”。后来受日俄战争影响,辽宁各地的新式学堂被迫停办。赵尔巽任盛京将军后,考虑到“满汉畛域,分设学堂,徒虚糜巨款”,下令将招收旗人的旗员仕学馆与招收其他民族学员的法政学堂合并,作为“不分畛域”与“撙节虚糜”的模范加以推广,取得显著效果。辽宁从过去“风气不开,人狃积习”,逐渐发展为“风气渐开,繁富之乡争自推广,荒僻之邑亦渐振兴”。各地学堂林立,学生日多,满汉同校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据《辽宁省教育史志资料》统计,至1908年奉天省学堂数共计2113所,在堂学生人数也由1903年的40人增至85565人。

——摘编自王雨萌、包和平《从新式教育与<盛京时报>舆论看清末新政时期辽宁地区的满汉交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01-1908年辽宁地区新学得以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01-1908年辽宁地区新学的发展。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至滇,滇王尝羌乃留。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此后,滇王和滇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了。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后二十三岁,孝昭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明年,复遣军正王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该事件之后,单从文献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22 年至公元前86年,滇国前后也不到40年,再往前、往后就模糊不清了。

——摘编自班固《汉书》等

材料三 滇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滇国至迟到战国中期已经建立。理由有三:第一,继续保持早期的大墓中心、小墓围绕大墓分布的格局,墓葬规模相差十分悬殊; 第二,财富高度集中,大墓中的随葬品占全部总和的60%以上; 第三,标志其权力、地位和象征财富的铜鼓和贮贝器等已经出现。据此,我们认为公元前5世纪中叶(相当于按中原地区的战国中期)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滇池地区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滇国在滇池地区延续了300余年时间,而不是短短的几十年。

——引自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

(1)根据三则材料所述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通过三则材料对比,对滇国时间的存疑进行辨析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辨析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幽州墓志

墓主人身份墓志部分内容
王府君幽州节度经略军兵曹参军“后充沽河大使数年,课利益增,军府是赖”
刘济幽州卢龙节度使“王师问罪於常山,公率先蹈厉,累上功捷,引义慷慨,赋诗以献……师次瀛洲,既围乐寿,又遣支兵……盖所以宣威制胜於可必也。天子锡以宝劒金甲彤弓卢矢(多次承担抗击北方入侵之责)”
张建章幽州卢龙节度使“公讳建章,字会主……朱衣使行(出使渤海国,靺羯粟末部)……又著《渤海记》,备尽岛夷风俗”
论博言吐蕃人“聘东垣回,喝疾于路,迄秋分永逝于蓟城……夫人,防御军使检校太府卿兼御史中丞中山刘騽长女”

——摘编自蒋爱花《身份、记忆、变迁:从墓志看隋唐时期的幽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唐代幽州墓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唐代幽州墓志的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为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祖宗之法。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为防止武将跋扈,首先解除其军权,授以虚衔,赋以厚禄;其次废除节镇支郡之制,委任京、朝官出任权知州事;在各州之上,又设监司和帅司,以监督知州,并分掌一路的民、财、兵、法等权,不用武将专制一路;武将一般只做统兵官,率领兵马。宋朝统治者的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甚至达到了细者越细,密者越密,举手投足,都有法禁的地步。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官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初官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