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初期,陕甘宁边区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很残酷的,其租额高达百分之三十、四十甚或五十以上,农民很难如数交租,造成了大量的欠租现象。1942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提出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二是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抗日。由于政策得当,减租减息的运动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很快在革命地区推行开来。通过减租,农民虽未直接获得土地,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减租减息之后,边区许多地主原有的不劳而获的生活难以为继,或转变为劳动者,或投资发展工商业,改善了边区的经济,生产力也有大幅提高。

——摘编自李术峰《中共土地政策内在逻辑的特殊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推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双减双交”土地政策的意义。
2022-02-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深受欧洲大陆近代思想和法律影响。其最主要特点是显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1776年杰斐逊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其中涉及的民主共和国原则和美国宪政文化,成为1787年宪法必不可少的思想准备。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这实质上只是13个州组成的一个联盟,内部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力十分有限。另外,战争导致经济受损,巨额的损耗使人民不堪重负,导致社会动荡,人心涣散,政治经济局势呈现散沙状态,享受利益的特权阶级仅限于富人和奴隶主,再加上当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化,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尽管当时美国社会有拥护君主制的声音,但美国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前并没有君主制经历,因此,美国改邦联为联邦,通过立宪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缓和各方矛盾。

——摘编自杨丹卉《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2022-02-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文官制度法规体系大致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包括文官总法,还包括一些单项法律。二是针对文官管理某一方面事项的行政法令,由国会通过、总统发布实施。三是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机构制定的具体管理细则。美国文官制度规定,政务官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不适用文官制度,与内阁共进退,实行任期制。事务官不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而是通过竞争性考试或考核产生,依照文官法进行管理,负责决策执行,不与内阁共进退,实行常任制。《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力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考绩结果作为工资晋升、升职的重要条件,文官既被政府赋予应有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杜绝滥用权力。

——摘编自马发亮<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和一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对公务员的考核、录用、职位分类、奖励、职务任免、工资、培训、职务升降、职位轮换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实现了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人事。公务员制度的创建以考任制为基础,在公务员的“进入、管理、退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截至目前,通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工作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公务员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况,并说明其意义。
2022-02-06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思想不断得以发展成熟,直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逐步形成,党才能够更好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和进行理论思考,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从而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逐渐赢得崇高威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及启示》

材料二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的非典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们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冷溶《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不断丰富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产业结构的改变打破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客观上导致早期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英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自发的市场力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是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同时,受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影响,近代英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事务一度采取基本不干预的态度,听任市场力量自发调节,由此导致英国城市化呈现快速而无序的状态。贫富分化导致的经济矛盾和阶级对立引发的社会冲突,使得英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   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868年颁布的《托伦斯法》赋予地方政府处置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私人住房的权力,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初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882年每间房屋平均住6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降为12%,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下降到了10.9%。此后,政府又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和工人住房,并出台了“建造法令”来控制沿街住房的布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理问题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当政后实施的社会救助措施达116例。内容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尊老恤老、鳏寡孤独救助、疾病与残疾救助、优抚和减免租调贡物等方面。孝文帝时代的社会救助实践是非常突出的,不仅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更多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与拥护,而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推崇儒学,鼓励农业生产,任用贤能,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起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北魏相比,唐代社会救助有哪些发展。
8 . 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

材料一   宋代,凡选人(包括官员所荫补亲属、同进士出身与特奏名者)及宗室子弟需铨试合格,方能参注文职差遣,成为文官。宋高宗朝,每铨试十人取七,孝宗乾道二年,每年只春试,二人取一,光宗朝又减为三人取一。孝宗以前,凡“补文学者与恩科人皆免铨试”,以示照顾。

“孝宗以为非是,亦命试焉。”在铨试时,朝廷让互相熟悉的人三人或五人结为一保,互相监督,如有欺妄,同保人都受罚。绍熙年间,宋光宗又仿照科举考试中复试官僚子弟的做法,制定了廉试之制,即铨试中格人均需到吏部长贰厅前复试小经义一道,试中方可注差遣。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论》

材料二   1931年,中央执委会相继发布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省、县、区、乡和城市苏维埃等各级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要领导,都要求必须通过选举正式生效,选举后还要举行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如选举不合法定程序,则无效。从候选人提名到整个选举结束,从日常工作到贪污受审,苏区公民可以随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训令》中提出,苏维埃政府用人“必须吸引广大工农群众参加政府的各部各委的工作”。《工农监察部的组织条例》中规定要选用“坚决的有阶级觉悟的”工农分子。长冈乡苏维埃干部谢昌宝时刻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被选拔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专门称赞他为可敬的模范工作者。

——摘编自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光宗两朝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它缺点,我尚有其它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共达12.5万余次。最多时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消灭了日、伪军171.4万,其中日军52.7万,担负着对华日军一大部分兵力的抗击作战任务。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哪两种言论结合材料中“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的提示,简要概括“我之努力”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并分析该战役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