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既有重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有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期间所铸就的“精神谱系”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


材料二   近日,中央宣传部梳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摘自新华网2021929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并指出这次会议铸就的伟大精神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精神”的含义,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2-01-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清朝前期巩固疆域措施示意图的草图


材料二:阅读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专设掌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指出清政府在图中④处采取的措施?并以西藏地区的治理为例说明清朝“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反映的主线是什么?图二《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
2022-12-1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志》对东市的具体情形记之较详:东市的规模约为“东西南北各六百步”,“街市内货材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但西市的繁荣更胜东市,因为西市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还云集了大批中外客商,尤其是西域胡商,在鼎盛时期更被称为是“金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市、西市这两大举世闻名的贸易中心齐聚长安,不难想见当时长安市场繁荣之盛况。

——韩伟《唐都长安市法述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不断发展的工业体系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这时人口增长很快,大多向西移民,大多定居在城镇。

欧洲来的移民中,1790年只有1/30的人住在城市,1820年是1/20,到1840年这个数字则是1/12

——【美】艾伦·布林克利著《美国史》

材料三   1860年,自由州的2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2500人以上)或城市(8000人以上)。在东北工业州这个比例还要高(同期相比,南方都市人口增长只从6%增长到10%)。而1840年,这个比例只有14%

——【美】马克·C·卡恩斯著《美国通史》

材料四   1950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0.6%2012年,有52.6%的中国人生活工作在城镇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安城的商业情况。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材料四图中①所示的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022-06-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殖民扩张示意图(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法国与英国争夺印度失败后,迫切要求将埃及变为与英国在东方进行竞争的基地。从17987月拿破仑带领精兵3.5万人入侵埃及开始,在埃及人民抗争和英国、土耳其及埃及当权者的共同作用下,1863年后埃及逐步沦为英法的半殖民地。二战后、埃及人民群众性抗争浪潮高涨,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荷兰殖民扩张的优势所在,并指出其在当时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对当时世界交通发展的作用,并概述二战后埃及现代文化的特点及具体表现。
2022-10-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10月统测历史试题
5 . 在谈论人类社会进步时,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场科技发展史。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示意图(A:西方B:中国)


图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

注:图一选自李约瑟《世界科学的演进》,图二选自金观涛等《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总的讲也必然是既有限又简陋的,这就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或者在理论上给予某些定性的说明,或者作出些天才的猜测。而这种情况,与着眼于实用要求,特别关注工艺技巧与可操作性是密切相关的……就科学技术的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只能说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为主的经验科学阶段。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三   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国社会内力与外力双重作用的一种历史自觉。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过程中,尽管道路曲折艰难,但毕竟科学开始在中国植根,并产生连锁反应,其影响深远。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实效,学习西方技术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自发变为自觉……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摘编自王斌、周育平《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四   在怀特海看来,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根源于科学思想的突破,进而推动科学与技术的新进展。然而在中国……中国首先接触到西方近代器物层面的科学成就,比如世界地图、望远镜等;进而发展到对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的探讨,试图改革社会制度,然而变革制度的尝试从维新运动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而得以确立;制度探索屡遭挫折的同时,思想家与科学家们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从文化的层面奠定适合近代科学传播即科学本土化的文化环境。

——摘编自谢清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

材料五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指出图一中A线反超B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2022-09-2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60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呈多中心、零散分布。


1600年—178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全球性网络出现,并越来越集中在欧洲。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对材料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
2022-07-0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教材《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页《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

——摘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文明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2)相似的地理环境是否会产生相似的文明,结合教材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依据。文明具有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统一性,据所学指出大河流域文明共性的表现。
(3)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习近平这段话的认识。
2022-06-1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古时期的世界-【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李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伟大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于1999年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曲青山《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前两个峰值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视角分析“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据示意图指出15世纪后中西科技出现不同走向的原因。

材料2   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材料3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2)据材料及所学,比较中西科技的不同特点。
2022-08-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0 . 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示意图:



(1)说出材料一中两种收税制度名称,指出二者的主要异同点。

材料二   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     

——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
2022-08-21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