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神宗年间,山东登州发生了一起杀夫案。行凶者少女阿云在母丧期间被逼与丑男韦大定亲。阿云不满,于是带柴刀潜入,对熟睡的韦大行凶,结果韦大的一根手指被砍掉。阿云很快被缉拿归案,并如实招供——不想与一个相貌丑陋、形容猥琐的男人共度此生。围绕案件的处理,当时的朝廷形成了两派。一是王安石为首的“救美派”,主张苦命女杀人未遂,应当宽厚量刑; 所有法律,皇帝拥有最终解释权。二是司马光为首的“毁美派”,主张谋杀亲夫性质恶劣,应当从重处理; 祖宗成法不可更改,皇帝也不行,否则法律将会失去权威。两派互相批驳、攻击,斗争愈演愈烈,竟然使得“阿云杀夫案”这一杀人致伤的小案件演变为引发朝野动荡、长达数年不决的大案件,甚至到靖康之变时,余波仍未平息。

——摘编自赵冬梅《大宋之变》等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本为小案件的“阿云杀夫案”缘何演变为整个北宋中后期都难以平息的大案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简介
194919771957年,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和集体企业的占比由1949年的26%和0.5%上升到54%和19%。主要国营企业由中央各部门直接管理,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品的生产和分配、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生产资料由中央部委统一分配,其余的国有企业则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1978~1992197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文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92年以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为国企所有权改革铺平了道路。经营机制市场化、产权多元化、多种所有制性质资本相融合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摘编自綦好东等《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有企业制度的发展变革”,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洋务运动所开启的,是一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归路,一旦开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就绝不会止于清末种种改良与改革举措所规定的界限之内。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方式使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廷统治集团才被迫以接受“优待条件”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辛亥革命中存在诸多弱点,对旧制度的扫除并不彻底,传统守旧的政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继续有待于新的时机与新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以宪法、国会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主要商业中心的演变

战国出现了商业区“市井”
西汉都市商业繁荣
王莽新朝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两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江陵
明清北京、苏州、湖州、杭州等传统大都会盛泽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等若干市镇

——据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整理


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古代商业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史实调用准确,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2023-09-24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二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指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思想,它是其他精神的基础、前提。如何把握民族精神的核心,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提出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重德、务实、宽容、爱国都不能离开自强。还有学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理性精神,脱离了理性精神,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精神,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求实精神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应变精神。再有学者认为,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最鲜明、发展最持久、影响最广泛的一个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这种理想为核心的。另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也有人把张企年所概括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拼搏的精神,“厚德载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兼容并包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者的观点赞成、质疑、修改或自创皆可),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部动力指的是人类的好奇心、求知欲、科学本身发展惯性;外部动力是指社会需求、国家利益、政策驱动等。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许多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外部需求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大,发自科学家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弱,乃至基本消失。但我更同意另外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即内部动力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且当下仍不乏在内部动力驱动下做出的重大科学成就,例如佩雷尔曼破解庞加莱猜想后拒绝接受一切重大奖项,又如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在失业与贫困中坚持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终于在孪生素数猜想领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许多诺奖获得者身上也能看到纯粹从发自内心对科学的追求所取得的强大动力。

那么,科学家的责任感是内部动力还是外部动力?“责任感”这一特性,在许多中国科学家身上十分显著。他们从事科学研究,不是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和好奇心,也不是为名为利,而是出于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这种责任感是发自内心的,但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摘编自韩启德《科学与文明之问:12个误解最深的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论据与材料不重复。)
2023-07-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时,今河北省为河北道。山西省为河东道……后来区划又较详,而宋代的分路,大略沿之。元代疆域最广,始创行省之制……明清两代的区划略和现代相近。不过明代陕、甘、苏、皖、湘、鄂都不分,所以清代所谓十八省者,在明代只有十五。清代将中国本部分成十八省。新疆和关东三省,则系末年始改省制的。其时共得行省二十二。其西康、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则到民国才改为省制的……自秦以后……直至近世和欧人接触以前,内部的治化,虽时有变迁;对外的形势,并时有涨缩;然而大体上,总是保守其闭关独立之旧约。

——摘编自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治化变迁”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曾在《戊戌政变记》中明确指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有学者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是在20世纪初。就影响而言,随着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不遗余力地被引介,各种启蒙刊物的广泛印行,犹如时人所言:即苏已死之国魂而争存世界,“发明民族主义不为功矣。”究其内容而言,此时民族主义思潮业已超越了戊戌志士尚还恪守的“华夷之辨”,矢志以求的不仅仅是传统士大夫的社稷安危和宗庙覆亡,而是明确地揭示了这一思潮作为近代最具统摄力的意识形态本质特征:也就是欲戢列强鹰瞵鹗视之态,以纾华族豆剖瓜分之祸,唯有发挥本民族种种特性,合其权以为权,合其志以为志,合其力以为力,“当以建民族国家为独一无二之义。”

——摘编自胡成《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虽然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思想上保留了对中世纪神权的信仰,但他又执着地追求科学知识,后来居然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实际上批判神权的理性主义者;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支配下完成的,但是他的行动却得到大商人的资助,客观效果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哥伦布少年时就迷恋着各种有关航海知识的书籍。他研读过古希腊哲学家和当时流行的一些天文学、地理学名著,也批注过一些有关描述东方大国盛况的游记和故事,熟悉并相信被当时学者们普遍接受的“地圆说”。哥伦布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是因为他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哥伦布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磁力现象”,并把这种技术应用到航海上。14851492年,他制订了远航深险的具体计划,并收集了远航所必备的技术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西班牙国王之所以支持哥伦布的冒险行动,这是同西班牙所处的国际环境、西班牙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王权政治的建立以及具备远洋航行所必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分不开的。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有观点认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述观点,说明你的判断和理由。(要求:判断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