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2-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为使民众理解、掌握法典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法国民法学界编纂了众多关于民法典的解说和注释书,对成文法典进行逻辑的、详尽的、系统的文本解读、阐释,以此为起点欧洲的法典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反映出大陆法系(     
A.司法机关拥有立法权B.比较重视法律文本的解释
C.判例法占据主导地位D.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的原则

3 . 20世纪初,近代知识阶层改变了传统的“家—国一天下”空间观念,以全新的空间观念来编纂乡土史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观念与新史志

材料一   国之存亡,要以能群不能群为断,而欲成大群,又必集合小群以相联结。故各省团体不固,不独无以联情谊,抑亦何以立自治之本,以战胜于生存竞争之域。——《江苏》第1期,1903427日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

材料二   湖北之在今日,固中国之中心点也。……天津之条约成,而西方诸大邦又逐逐焉逼处于此。日本于马关约后,亦得染指焉。……航路上抵川蜀,下达淞沪,铁路北走豫蓟,南通湘粤……在昔日为长江上游之重镇者,在今日则为世界竞争之聚点也。

——《湖北学生界》第1期,1903年1月29日

材料三   省籍联会斐然纂述,提倡本省风气,固然可敬……但省界甚严,此省不能参与他省……同是中国人,同有亡国之忧,乌可严限界线(省界),自相孤折,以召侮亡。

——据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1905年等

广东地区族群冲突不断,尤其是纷争百年的“土客之争”,双方积怨甚久。客家人的乡土史志,突出自己是“中原衣冠旧族”的汉种;广府人的乡土史志则把客家视为“外来诸种”,或称为“匪”。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广东省教育主管机关在1910年明令各地停止乡土史志书写。

——据《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等整理


(1)概括20世纪初知识阶层形成的“新空间观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空间观念”下的乡土史志编写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3)你认为乡土史志的编写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经济学家们在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原因时提供了两种解说,一个是油价暴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另一个应该是(     
A.美苏冷战造成国际局势持续动荡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经济发展迟滞
C.政策不当使政府对经济过度管制D.二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持续低迷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7 .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温州人项乔将明太祖“六谕”引入《项氏家训》。《项氏家训》共四十七条,前六条均是对“六谕”的诠释,内容则是“谨仿王公恕解说,参之俗习,附以己意”,但也添加了一些适应时代和地域的内容,并且更加口语化。这表明明代家训(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C.凸显世俗教化治理功能D.注重迎合市民阶层需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行政区划只到县级,因此有学者A提出明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的观点。学者B却提出“皇权下县”看法并收集了以下材料:

依据内容
《王阳明全集·申谕十家牌法》王阳明任赣南巡抚时的社会治理方式,“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劝谕,务令讲信修睦,息讼罢争,日渐开导,如此则小民益知争斗之非,而词讼亦可简矣”。

太祖高皇帝圣旨碑

河南周口扶沟县考古发现明太祖高皇帝圣旨碑,碑文内容主要为:孝顺父母;尊敬上长;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圣谕图解》

河南道监察御史钟化民(1545-1596)作,内容大概可分四部分:①对六谕的解释;②与相应伦理匹配的一首歌;③一幅图;④对图的解说:王祥卧冰——孝顺父母;司马光侍兄——尊敬长上;陈寔遗盗——毋作非为等。
《明会典》卷九《吏部八·到任须知》地方官“到任之后……所属境内,或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节操显著,……未经旌表者,必须亲自体访的实,申请旌表,以励风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B是如何论证“皇权下县”的观点。
2024-01-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7月21日政务院第四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决定。决定要求劳动模范代表应以生产模范为主,包括支援前线、恢复交通、护厂斗争等个人模范与模范单位的代表。7月29日成立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指出各地工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名额中须包括私营企业部门的适当名额和妇女名额。9月25日至10月2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张澜出席。朱德主持开幕式,政务院副总理陈云致开幕词,毛泽东致祝词。会议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大范围的宣传报道。

——摘编自姚荣启《精心筹备全国劳模代表大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12-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选必1封面图片考。

选必1封面

上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宋代科举图》,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1)若此图确为《宋代科举图》,从皇帝端坐于上、考生书写于下的场景可以判断,该科举考试的环节为(     )(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有人对该图是宋代科举场景的说法提出质疑。请判断下列理由分别针对的是图像中的哪些细节提出的质疑?(配伍)
图像细节质疑理由
(1)考生站着考试,随意离座,相互交谈,更有相互作揖者。A.宋代科举,考生按榜就坐,不得移易,不准交谈。
B.考生进场前严格搜身,门禁森严。凭号入场,失号不得入。
C.宋代科举考毕,弥封、誊录。交卷时考场官员已做好收卷准备,严防考卷顺序错乱。
D.考生应穿白色麻衣入考,衣着亮丽则有挟带之嫌。
(2)大门敞开,门口士人交谈甚欢。
(3)场内考生着中下级官服。
(4)考生完成试卷直接提交,很随意。

(3)有人说,以上质疑理由要证伪“该图作者想要反映宋代科举场景”,证据尚不充分。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有学者发现该画原稿右上角有“召试县令”四字。通过考证,该图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帝鉴图说》中的一页。该书是张居正通过若干帝王故事教育万历帝为君之道的启蒙教材,图文并茂,每图附张居正解说。以下为“召试县令”的解说:

(唐)玄宗以县令系亲民之官,县令不好,则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是时有吏部新选的县令二百余人,玄宗都召至殿前,亲自出题考试,……那县令所对的策惟有韦济词理都好,取居第一、拔为京畿醴泉县令……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学问,以其不堪作令,恐为民害也。又敕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及外面的刺史,各举他所知的好县令一人……所以那时县令多是称职,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开元之治。今之知县,即是古之县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4)(唐)玄宗这一称谓属于(     )(单选)
A.尊号B.谥号C.庙号D.年号

(5)根据以上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通过解说可确认该图反映的非宋代科举而是唐代科举
B.通过文字解说可说明唐代的官员选拔仍存在推举方式
C.该故事以记述帝王负面言行起到“恶可为戒”的目的
D.张居正据此告诫万历帝地方治理与官员考核的重要性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选必1选用《召试县令》图作为封面的合理性。
2023-12-15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