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在近代欧洲社会中的重塑、昭显和外化,引致了人际间交往和交换中的契约关系的普遍化,……这无疑促进了正式法律制度的型构与发展……从这个视角来看,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自主、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是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制序化,尤其是从习俗和惯例的规则向法律制度的过渡,从而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内在力量。

只有在西方社会中源远流长的个人主义文化氛围中,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当代欧美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体制。具体说来,只有社会是由已经个体化且富有各自自主独立性的“人格”所构成时,才会生发出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西方社会中的民主体制以及作为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保障机制的私有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

——摘编自韦森《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


概括指出材料中作者的任一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述。
2021-05-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广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士人“商战”观念的兴起直接原因应是西方重商主义的冲击。“商战”一词,最早见于186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书函中。李璠引曾国藩成说,提出“商战”理论。薛福成认为西人追求富强,以工商为先。郑观应认为商战尤重于兵战,是无形之战。1894年甲午战争后,晩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通过“商战”御侮救亡。商人在1901年至1903年拒俄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积极表现,都显示出绅商的民族主义已日益成熟。还应看到,国人在经历义和团武力排外失败后,正是在“商战”观念的荡激下,逐渐认识并采取一种理性的、文明的排外方式。在此语境下,“商战”观念成为影响全国的社会思潮,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春天的到来。

——摘编自张红蕾《晚清士人的商战观念研究》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日本优势产业中许多高端产品都对美国的市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发起了贸易战。由于日本的出口依赖于美国市场,在整体较量中,日本处于劣势。同时日本考虑到维护日美关系,并未进行坚决的反制,而是一味妥协。1985年,日本被迫与美、联邦德国、法、英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疯狂升值,使得日本出现大量经济泡沫。此时,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全线崩溃。最终,日本付出了惨痛代价,经济和社会都陷入了长期停滞。

——摘编自李婷婷《日美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战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商战”观念的内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现代中日参与对外贸易竞争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5-01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2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落后的现象十分严重,文盲率约95%。19525月,教育部认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农民中扫除文盲“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推广速成识字法。1952年,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召开了推行速成识字法的工作会议,以培养掌握速成原理的文教干部。鉴于推行速成识字法的任务迫切而艰巨,单靠正式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注重培养业余教师,组织了一支“以民教民”的师资队伍。政府部门组织编写了多种类型的农村识字教材,如《北方音注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临时课本)》《江南音注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临时课本)》等。这一识字法“利用注音符号帮助识字”,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学习的特点,在尽量不影响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使农民学员逐步达到脱盲标准。由于与农村生产活动紧密结合,速成识字法提高了识字效率,加速了扫盲工作的完成,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

——摘编自马云《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推行与实践一以速成识字法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意义。
2021-05-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出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即古典人文主义。孔子秉持并宣传“与命于仁”的主张,强调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动性,儒家强调仁爱是现实之路、治世之本。荀子发展孔子“礼”的主张,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孟子认为“义”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应当舍利取义。儒家还倡导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不猜疑别人,信守承诺。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对中国文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在中世纪时虽然也曾受到宗教思潮的影响,但始终未被拉回到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愚昧状态中去。

——摘编自崔一心《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人文主义曾拉开了世界近代的历史帷幕,并曾在几个世纪中启蒙了世界各国千百万人民。欧洲的文艺复兴,从各个方面冲击着生活在中世纪精神枷锁中的欧洲民众,使他们首先在精神上作为人而挺立起来。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则是呼唤出著名的《独立宣言》与《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呼唤出北美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19世纪以来,在西欧以及北美,却与当年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相反,产生了一种只重科学技术、物质生活的潮流。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种潮流正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人文主义的理念与激情则一直处于退潮状态。这种人文主义的退潮,有着极大的危险性。

——摘编自何芳川《新经济时代与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人文主义的认识。
2021-05-05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戏曲领域。古典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及由其形成的“重实际,黜玄想”的“史官文化”,导致了古典戏曲与历史紧密相连,使历史故事成为戏曲重要题材来源,其内容主要体现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循礼守制、贵贱不逾而又以睦相守的程式化生活赋予戏曲以程式之美。程式化是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对程式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是衡量戏曲艺术家的水平的重要尺度;儒家文化“中庸平和、道德至上、重名教纲常"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戏曲创作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要求每个人都严守本分,按照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行动。因此,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戏曲的众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世英主编《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等

材料二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的神话,塑造了一个为人类幸福而敢于反抗天神宙斯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受苦受难的坚韧不屈精神;《俄狄浦斯王》描写的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尽管这部戏的主人翁没能摆脱命运的安排,但它讴歌了人类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反映两部戏剧精神的语句,并分析古希腊戏剧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西方戏曲文化的不同之处。
2021-05-0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南地区专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华盛顿,异人也……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

材料二   “(美国在40年前尚无铁路)今通计国中六通四达,为路至21万里。凡垦新城,辟荒地,无不设铁路以导其先;迨户口多而贸易盛,又必增铁路以善其后。开国仅百年,日长炎炎,几与英、俄相伯仲。”

——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1878年)

材料三   美国支配政界之实权者,政党也。……(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政治界,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而美国卒以此两者之相竞争、相节制、相调和,遂以成今日之治。

……美国政治家之贪黩,此地球万国所共闻也。……美国之官吏,成一拍卖场耳(一党上台,官吏全换)……此实共和政治之最大缺点也。

……黑人之自由权,不过名义上耳,……非得市会之许可,不能移住他市。……无他,人种上之成见则然耳。美国独立檄文云:凡人类皆生而自由,生而平等。彼黑人独非人类耶?呜呼!今之所谓文明者,吾知之矣。

……夫自由云,立宪云,共和云,是多数政体之总称也……吾今若采多数政体,是无以异于自杀其国也……。如冬之葛,如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于我不适何!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3年)


(1)根据材料,分别概述材料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在看待美国问题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知识分子眼中的美国。
2021-05-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51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高等牧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改造旧式教育和恢复学校秩序。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规定;建设新技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1950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颁布的政策规定:第一,在招生考试方面,“对具有相当工作历史的革命干部、工农青年予以特殊照顾”;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政治课程”;第三,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均负有领导的责任”。《人民教育》发文评价道:“新学制是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在新中国现阶段教育制度上的一种体现,它总结了二十余年来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经验。”

——摘编自际磊粟洪武《也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5年内培养百万名小学教师目标,确定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1952年,教育部须发《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规定了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承担着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其他综合类高校则无法参与到教师培养过程中。1999年,《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到2010年左右,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发布《关于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从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定向培养方式以及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促进贫困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摘编自张舒丽、张睦楚《新中国教师培养政策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教师培养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我国教师培养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城隍与传统文化

材料一   从先秦城隍的源起看,城隍本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从汉代开始,人们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化为城隍神。各地城隍庙崇奉的神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多是正人直臣或造福地方百姓的忠烈义士在死后被追尊为城隍神。唐代开始,城隍崇拜得到普及。入宋以后,朝廷对祠神赐封的制度逐渐完善,城隍崇拜被正式地纳入国家祀典。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主体意识增强,宋代树立的城隍神带有强烈的人格化色彩。人们的城隍崇拜已经糅合了诸如善恶报应、礼仪道德等思想观念。

材料二   自明代朱元璋确定了城隍的地位后,城隍崇拜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明清时期将祭祀神祇与官员治理地方结合起来,《明史·职官志四》记载:“布政史掌一省之政……祀典神祇,谨其时祀”。明清时期,人们赋予城隍神的职能涵盖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城隍神由最初守护城池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负责整个城市的秩序平安、水旱吉凶和冥间司法等事务。民众赋予城隍神最大的权限,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下到百姓的升官发财,民间婚姻求子,城隍神无所不管。

——摘编自邢薇薇《郑州文庙、城隍庙所存碑刻资料整理与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隍崇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