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9 道试题
1 . 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发明、新创造,丰富并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出现许多新的职业。下列新职业按其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2020-12-10更新 | 428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时期“夷”解读
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
1832年《中英外交文书》“barbarians”(野蛮人)
魏源《海国图志叙》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
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
A.清朝政治统治面临危机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
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近代国家意识开始萌芽
2020-12-07更新 | 528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四库全书》评述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是编总括农家诸书,汇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次田制二卷,一为井田,一为历代之制。……次水利九卷,备录南北形势,兼及灌溉器用诸图谱。后六卷则为泰西水法。”据此可知,此部“科技著作”应为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
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2020-12-01更新 | 1062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治理手段上,儒家先哲共同推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圣人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家推崇的“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就治理思想而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也易形成君王认为权力随心所欲地使用理所应当。王朝的更替,都是在一个权力中心的统治之下。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并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统治(君主政体)容易导致对臣民的暴政,从而滑落为僭主统治,那将是人们的不幸。古希腊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思维,到罗马基督教倡导神人二分,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划分,这种二分思维对以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二分起到促进作用,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人权利。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7 .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物质实体),即无不是理(客观规律)也”,“气者,理(精神)之所依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下列哪位思想家
A.朱熹B.荀子C.顾炎武D.王夫之
8 . 汉代与明末清初是儒家思想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附会《春秋公羊传》,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把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论和荀子的政治哲学结合在一起,为皇权装饰圣光,从而使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他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最脍炙人口的两句话,一是“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二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前一句可概括为“君为民害”论,批判的矛头直指秦王朝以后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后一句可概括为“民主君客论”,伸张的正是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思想。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事务纷繁复杂,并非一个人就能治理得了的,必须由众多臣子共同治理,于是有了君臣的分工。而君臣关系并非像父子那样是不可改变的亲情关系,而是像师友那样可以选择的平等关系。他痛感道学的空谈,主张明经通史,以求经世致用。

——整理自吴光《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
9 . 清初的“他”大胆地突破了纲常名教观念的束缚,剔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用赤裸裸的“利”“害”观点,论述君权的起源及实质。“他”的思想
A.源于资本主义经济B.反思了传统儒学
C.否定了君主制度D.描绘了新社会的蓝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