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     
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
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2 . 秦汉时期,春秋以来的夷夏大防观念逐渐为新的民族观所取代,其中包括诸夏一体、华夷五方共天下、黄帝为华夷各族的共祖。这主要得益于(     
A.郡县制度的出现和发展B.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汉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4 . 据学者统计,秦自武王到始皇时代的百年间共有丞相21位,其中异国人占到了60%以上,如楚人李斯、魏人吕不韦等。这一现象表明(     
A.秦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B.用人唯贤成为诸侯共识
C.士人活跃加剧诸侯争霸D.人才聚集推动统一趋势
2024-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六国贵族纷纷复国,恢复到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政治状态是当时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但最终是刘邦建立了汉朝,延续了秦朝大一统政治。这一结果源于(     
A.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D.六国政权失去民心
2023-12-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公文的萌芽可追溯到文字产生的初期。殷代甲骨文中的部分内容,如“令”“告”已包含着公文的某些特征,但周代公文制度不能获得发展。战国以降,列国都建立了相应的公文制度,已出土的楚简中就包括了楚地方官员向中央呈报的名籍等。上述变化(     
A.导致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与中央集权体制形成有关
C.表明郡县制得到了推广D.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2023-11-01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郡设守、尉、监。守、尉秩二千石,监即郡监御史,由御史大夫下派。三长吏的治所分离,所主机构均称“府”,形成三府并立格局。秦县行政组织已形成曹、官两分架构,秦县廷设曹,由令史直曹从事文书处理工作;县下设仓、库、司空等机构管理具体事务。列曹文书须以县廷名义下发,曹、官在业务上存在对口关系,但也因需而变,时有协作。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计”书,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呈报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

——摘编自孙闻博《秦汉制度具有作始之功》

材料二   秦汉之际,“裂土分封”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楚汉战争中处于劣势的刘邦为了摆脱困境争取主动,只得满足几支重要军事力量的首领裂土封王的要求。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后,裂土分封已成定局,但他仅仅把分封作为通向最高权力-皇帝宝座的桥梁。这样汉高祖在自己直辖区域内实行郡县制,在诸王的既得疆域内实行分封,郡国并行政体初步形成。然而,这些诸侯王拥兵自重。为了确保皇权,刘邦晚年以种种借口剪除异姓王势力。汉初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这种思想难以作为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在剪除异姓王势力的同时,刘邦又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但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汉初对同姓王的分封,标志着郡国并行政体的确立。

——摘编自巴新生《汉初郡国并行政体试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管理地方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实行原因。
2023-10-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431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起点考历史试题
9 . 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C.玉玺D.重量
2023-08-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10 . 孔子说:“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自汉代起,“祖功宗德”成为历代帝王庙号制定的基本原则,但“曹魏有三祖,朱棣为成祖,福临(清顺治帝)为世祖、玄烨(康熙帝)为圣祖”的现象也曾频频出现。这说明庙号的制定意在(     
A.凸显专制皇权的威严B.传承儒家的礼乐制度
C.塑造君主的开明形象D.彰显以德治国的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