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
2 . 元大都的布局形制最接近《周礼·考工记》规划理念,即“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特点;明太祖在南京建帝王庙,对历代帝王圣贤进行祭祀;清乾隆年间,享祀帝王人数多达188位,包括各民族政权的帝王。上述现象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民族交融B.文化认同C.政治延续D.疆域开拓
2024-03-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从1635年到1792年共编为18盟、201旗。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这种盟旗制度(     
A.延续了传统羁縻政策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在边疆地区广泛推广D.随着清朝灭亡而消失
2024-03-11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1382年,云南丽江木氏归附明王朝,被任命为丽江府土官知府,世代承袭。1723年,云贵总督高其倬上奏曰:“……木钟在地方亦不能管辖,且恐贻误地方。丽江府原设有土知府一员,流官通判一员,今将知府改为流官,将通判改为土官。”奏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反映出(     
A.改土归流政策在边疆地区得到了落实B.云南丽江开始进入全国统一政权版图
C.行省制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不断扩大D.边疆土司制度在清朝已经被彻底废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初保持满族传统的宁古塔人,“尚淳实,耕作之余,尤好射猎。近年汉字事件日增,竞谈文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降旨:“盛京等处旗民杂处,而地广土肥,贫民携眷出口者,可藉资口食,即人数较多,断不致滋生事端,又何必查验禁止矣。”乾隆帝的上述举措(     
A.试图改变清廷闭关自守政策B.促使汉语逐渐成为满汉通用语言
C.导致满汉民族交融步伐加速D.推动汉民开始大量移居东北地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旗汉军作为清廷的重要军事力量,在入关占领全国和驻防各地的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入关日久,清廷对八旗恩养的弊端逐渐显现,人口增长、物价高涨、奢靡浪费等日益威胁旗人的生计。康熙、雍正两帝在处理八旗问题上屡屡受挫,乾隆七年(1742年)明发上谕,鼓励除“从龙人员子孙”外的京师禁旅八旗汉军出旗为民,空出的兵额以满蒙八旗调补。为保证汉军出旗的顺利完成,清廷最初采取了一些善后措施,如出旗后户籍归属地的选择自由、出旗官员的照旧承袭与一体仕进、针对不同官缺人员的区别对待等。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福州进行试点,之后广州等地在实施过程中有所修改和完善,但仍然秉持公私兼顾、维稳为主的方针。经过近40年的努力,约半数汉军完成出旗。清廷以牺牲汉军旗人利益为代价,暂时和部分地保障八旗核心——满蒙旗人的利益。

——摘编自范传南、吴丽华《乾隆年间八旗汉军出旗善后问题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年间八旗汉军出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年间的八旗汉军出旗政策。
2023-12-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对秦汉疆域范围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记载。《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在记载相应的王朝疆域时多以秦汉的疆域为参照,或者作为突破的基点。这一现象(     
A.适应了专制皇权强化需要B.契合了大一统的统治理念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D.反映了对秦汉统治的认同
2023-11-23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9 . 清朝在地方行政区划上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思想,将毗邻四川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此外,清朝还将岭南分为广西和广东两省,并把与两广文化、地理接近的文山地区划给云南。清朝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区域平衡发展B.强化华夏一统观念
C.维护地方政治稳定D.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自此,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共识。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国情,行之有效,突出体现为中央有权威,从而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大一统”这一总目标下,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互为一体,历代“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观念为中华各民族所接受。先秦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倡言《春秋》大一统思想,与强调皇权至上、强化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为合拍,迎合了政治需要。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主脉,顺应时势,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华奥《多维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治理理念》

材料二   清朝在疆域全盛时设有25个一级政区和内蒙古的盟、旗。西南几省少数民族地区承袭元、明遗留下来的土司制度,雍正时陆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设置西藏办事大臣,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外部问题,均由大臣处理并上报朝廷决定;而内部则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大臣系统不加干涉。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实行卡式台胞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治理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分析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