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1-06-01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隆庆开关”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清中期后茶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年出口量近40万担。五口通商后,洋商闯入广州、上海等地设行抢购茶叶,夺走了中国茶叶贸易自主权,打破了官商对茶叶的控制和专卖。为适应出口需要,老茶区深挖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新茶区也不断出现。中国茶叶在19世纪80年代前,基本垄断世界市场。1870年至1876年出口稳定在180190万担之间,1877年突破200万担,并继续有所增长。然而繁荣掩盖着茶叶厘税太重、粗制滥造、流通环节太多、剥削加重等严重问题。1891-1920年出口从170180万担逐渐下降,1917年锐减至40多万担,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之日。

——摘编自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材料二   印度本不产茶,19世纪30年代初,英属印度始从中国引种茶籽茶苗,发展茶业经济,成立阿萨姆公司,不断引进茶籽种植。1848年,茶叶经济间谍福顿潜入中国内地,窃取了大量茶叶情报以及种茶和制茶的技术。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阿萨姆种也日益代替中国茶种。植茶公司日益增多,印度茶产量稳步增长。1872年,揉茶机制成并在阿萨姆茶业公司装置使用,机器制茶很快代替手工劳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茶场及股份制茶厂占据绝对优势。1881年成立印度茶业协会,使印度茶业经营“进入普遍化、系统化及单纯化之时期”。1900年原茶业协会成立科学部,专门研究茶叶生产制作。至20世纪初,印度成为世界头号茶叶生产、出口大国,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50%以上。

——摘编自陶德臣《英属印度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茶叶经济崛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印度茶叶的发展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   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
(3)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请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
2021-05-1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山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这种船装载的主要货物为中国的丝货,墨西哥人也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新航路开辟后,这条特殊的海上流通路线,形成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从15651815年,西属美洲殖民地的这些白银,大量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鸦片战争后,中国棉纱、棉布进口在几年内由32万英镑激增至170万英镑,丝茶出口逐年递增,从战前平均出口生丝5000包增至1853年的6万余包,茶叶从5000万磅上升到1亿多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下降,初级产品进口占比逐渐上升。1981年,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升至第19位;1997年,跻身国际贸易前10位行列;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居全球首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今中国与世界交往过程中带来的启示。
2021-05-14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一定思想文化是经济社会变迁的反映”分析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词发展的影响,并概括柳永词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文化等方面分析20世纪初广州城市发展的特点。
(3)在古代中国,对城市建设影响大的文化思想有很多,主要有礼制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风水思想等。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加以阐述:①北京故宫的规划如何体现礼制思想;②皖南西递村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021-03-05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思考】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外开放是使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重要积极因素。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付出巨大代价换回的历史教训,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在积极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摘自《学习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系列评论之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开埠通商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并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建立,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打乱了清王朝的法律体系。《大清律例》不得不进行修改。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的创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改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架构,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与世界法律相衔接。例如,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制订刑法、民法暨诉讼法,以及其他部门法。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逮捕、监禁、处罚权。而从《大清民律草案》来看,更为“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尽管作过民事调查,却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当时便遭到猛烈抨击,民国初年最终被废弃。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关系与晚清法律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法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