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对不“分异”家庭的惩罚;政府还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由此可知,“分异”的举措(     
A.妨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B.强化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实现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2024-03-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023-12-16更新 | 109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在19世纪前所具有的唯一的一个优势是煤,煤作为矿物质燃料,成为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在英格兰,煤矿恰好与新兴的制造业地区紧密相连,决定了煤矿运输成本的低廉与使用的方便性,从而使煤得以大量推广。而中国当时的煤矿分布于山西,与江南和岭南的经济发展核心区距离遥远。另一方面英国煤矿含水大,开采时需要不断抽水,从而导致蒸汽机的发明,并最终促成蒸汽机与煤时代的到来。而中国的煤矿普遍干燥,它不需要蒸汽机这样的抽水设备;中国的煤矿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煤层的自燃,并不需要蒸汽机,而是需要通风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并不是西欧的先进之处,而是西欧的幸运,是大自然的恩赐。

——整理自彭慕兰《大分流》


针对材料观点发表你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12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

材料二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386亿斤。然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却由明朝的1193斤/人下跌至晚清的737斤/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到晚清时期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并简析当时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仁宗要求将农家耕织情况绘于宫中延春阁的墙壁上;宋高宗时期,地方官员进献的45幅《耕织图》,因图文并茂,使得“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而得到皇帝认可;宋亡后,《耕织图》传到明代,深受帝王的推崇和嘉许。这表明,宋明时期(     
A.宫廷画创作水平高超B.不同社会阶层审美趋同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自然经济地位不断巩固
6 . 田啬夫是秦汉直接负责督促农民田作劳动的官员。官府制定了一系列繁复的条文来规范田啬夫的日常工作,比如,在春季干旱少雨时,田啬夫必须亲自斋戒三日,身着青衣主持祈雨活动。这表明,秦汉时期(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普遍采用集体农耕方式
C.基层管理体系完善D.精耕细作方式得到推广
2023-06-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柑橘的原产地之一,5000年前就在长江流域种植。柑橘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水果,早期的消费形式之一是地方以土贡的形式送达中央以供食用。西汉设置专职官员“橘官”以保障皇室的柑橘供应。随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宋、金皇室都将柑橘视为珍果,引领了社会柑橘消费的风尚。从江南到百越,从川陕到中原到处都有柑橘生产。明代,柑橘品种大量增加,并出现了第一个外来柑橘品种——波斯橘。葡萄牙人从我国华南将柑橘的品种之一甜橙引入欧洲,并于1565年传到美国佛罗里达州。

———摘编自曾云琦《中国柑橘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受到美国花旗广柑的倾销和地主高利贷的剥削,农民大多无力经营,大量砍伐柑橘果树,再加上果树病虫害日益猖獗,柑橘成片死亡。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柑橘产量下降到10万吨左右。新中国成立后,柑橘产地掀起了爱国增产的高潮,政府还提出了果树上山下滩的发展方向。1952年柑橘产量恢复到21.55万吨。1984年后,国家放开了对巧橘等作物的计划管理,各地相继发掘、培育、更换、推广良种,推动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我国每年均有一定量的巧橘鲜果及制品出口至国际市场。

——摘编自王川《中国柑橘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种植利用柑橘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种植利用柑橘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种植利用柑橘的历史启示。
2023-04-1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西汉时,高资地主是指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地主,“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个别人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但当时以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的。由此可见,当时(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以黄河流域的自然、物候为依据的二十四节气,最迟至战国晚期形成,之后逐步为各地、各民族采用和共享。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黄河流域政治稳固B.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趋于平衡
C.农耕文明传承发展D.中原文化受周边地区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