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6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 . 秦汉时期
田赋(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_____
(2)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1)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2)汉朝人头税分口赋、_____,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徭役秦汉徭役分为更卒、正卒、戍卒
2023-10-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隋文帝于开皇五年实行输籍定样,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从而使得大量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的实行(     
①确保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③开创户籍三年一造的惯例   ④与"大索貌阅"形成互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 . 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到: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据此可知,两税法的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B.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简化了税收名目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4 . 如何认识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强化对巩固政权的作用?
2023-10-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6·选必一第1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02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7 . 唐朝时,被用于“均田”的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     
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
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
8 . 田赋蠲缓是清朝重要举措,它按照受灾状况,实行田赋蠲免和缓。清末民初,各县出现“不按期征解,以图侵蚀”“甲年之赋,往往至乙年报解,而乙年之赋,则延至丙年报解”。各县报灾,如同定律,年均有之。每年未完之赋,“多半视为蠲缓,至其是否真正被灾,则非所问,流极至今,遂成惯例”。材料中的现象主要说明(     
A.中央政府课税繁重B.地方官吏因循舞弊
C.中央财政困难加剧D.清末自然灾害频繁
2023-05-12更新 | 45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人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10 .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田赋制度规定了一定的税额,往往推行到数百年,皇帝不能变,宰相不能更,管理征收田赋的有司只知依律执行,谁也不能变动它。”此例可以用来说明他下列观点中的(     
A.中国历史上皇帝的上谕,其实是由宰相做主的。
B.经济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占最重要的地位。
C.中国传统向来主由“学术指导政治”,绝非由政治来指导学术的。
D.小国宜人治,大国宜法治,中国政治偏向法治,有它内在的原因。
2023-04-09更新 | 49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