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05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朝时,被用于“均田”的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     
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
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
3 . 田赋蠲缓是清朝重要举措,它按照受灾状况,实行田赋蠲免和缓。清末民初,各县出现“不按期征解,以图侵蚀”“甲年之赋,往往至乙年报解,而乙年之赋,则延至丙年报解”。各县报灾,如同定律,年均有之。每年未完之赋,“多半视为蠲缓,至其是否真正被灾,则非所问,流极至今,遂成惯例”。材料中的现象主要说明(     
A.中央政府课税繁重B.地方官吏因循舞弊
C.中央财政困难加剧D.清末自然灾害频繁
2023-05-12更新 | 4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人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田赋制度规定了一定的税额,往往推行到数百年,皇帝不能变,宰相不能更,管理征收田赋的有司只知依律执行,谁也不能变动它。”此例可以用来说明他下列观点中的(     
A.中国历史上皇帝的上谕,其实是由宰相做主的。
B.经济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占最重要的地位。
C.中国传统向来主由“学术指导政治”,绝非由政治来指导学术的。
D.小国宜人治,大国宜法治,中国政治偏向法治,有它内在的原因。
2023-04-09更新 | 50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王莽在分析汉代田赋时指出,汉朝减轻了田租负担,采用“三十税一”的制度。豪强侵占农民土地后,依附豪强的农民要按照“什税五”的标准向,其上交收获,豪强则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再向中央纳税。这说明(     
A.王莽为代汉自立寻找理由B.西汉佃农的经济负担沉重
C.地方拥有独立的赋税体系D.豪强对中央集权产生威胁
2023-02-21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洪武时,朝廷规定地方政府需以廪给(粮米资助)脚力(由官府佥派役力)等方式为应举举人提供赶考路费,但这种资助并不稳定。明中期以后,地方的财政体系中逐渐确立了举人的定额资助,如万历时福建规定新科举人每名旗扁贺礼等项银八两。举人资助方式的变化折射了(     
A.赋役制度的调整B.选官制度的完善
C.资本主义的萌发D.抑商政策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     
A.新生产关系的出现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2023-01-15更新 | 74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杨际平在《《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中提道:“政府给民户实际授田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各地政府掌握足够的官田与荒废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均田制的推行(     
A.激化了人地矛盾B.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C.消灭了土地兼并D.有利于土地的开发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