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就一直维持着一个以编户齐民为基本单位的市场经济。人们可以自由占取土地,但只能占取本户现有劳动力可能耕种的面积,也因为地多人少,无地之民可以占领荒地耕种,无须以其他方式出卖其劳动力,所以此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是自耕农,所据有的耕地面积也是相对平均。然而这种平均分配的状况不会维持太久。一旦荒地被占取尽净,土地又恢复为稀有生产要素,企图扩充农场之人只能从他人手中购入土地,于是分化过程便开始了。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战乱和改朝换代,都会出现大量荒地,供人自由开垦,便形成一次地权的再分配,也就是农村分化的新起点。对于农村中的分化过程,有些人曾经强烈地表示不满,主张实行限田政策,但是在大部分时间政府都不曾认真实行平均地权的办法,一切听其自然。

——摘编自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土地分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地矛盾逐渐凸显。一方面,地主们占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拥地自重),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为没有土地而破产。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实施土地改革,地主的土地都被分给自耕农,此后的农田买卖都有新立法的限制,农村中土地投资的大门从此被关闭……由于土地政策的挑战,农村中富有企业精神的人士被迫转移到城市的工商业中去,这些原来的地主摇身一变而为成功的城市新兴工业的企业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十来年表现的成果几乎全部导源于农民工作积极性之提高。换言之,全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大幅升高。

——摘编自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土地现象。并概括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战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卖口分田者(国家分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死后要归还政府),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丁男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使用权不许转让,这种授田到受田者死亡或年老时,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唐律引用《唐户令》明确规定,财物作为私有财产与永业田一道,均允许被私人继承。《元典章》规定,典当买卖田地必须在地契上载明佃户姓名,除“公行立契外,另行私立文约”。元代江南地区普遍流行这种“因买田土,方有地客”的“随田佃客”制。

—整理自《唐律疏议》《元典章》

材料二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户部发文规定土地买卖需缴纳一定契税作为买卖凭证.清入关后继承了这一制度,契尾由各承宣布政使司统一设计印制,授权于州县再复印。 明清时期,土地买卖不再有“先问亲邻”的强制要求,允许典卖者自由寻找买主。 雍正八年(1731年)还规定,已经成交的田地买卖,若有人“执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勒,希图短价者,俱照不应重律治罪”。 至清代,在土地买卖中,宗族是最大的买家,又是最大卖家,族田买卖已公开化,晚清时期,族田买卖的趋势大为加速,族田广泛参与到土地市场的交易中。

——摘编自柴荣《明清时期土地交易的立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元朝土地买卖方面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土地买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3-11-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隋文帝时期、唐朝的贞观年间与开元天宝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百姓负担较轻,但逃户与隐丁漏口现象都非常严重。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徭役和兵役的苛重B.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C.土地兼并之风盛行D.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
2023-05-07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省统考历史试题
4 .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屯田,第二年,下令“州郡例置田官”,把屯田推广到其他地区。政府将招募或强制迁移的流民“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司马之上逐级为屯田都尉、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中央则为大司农总领,自成一系统,不属于郡县,政府对屯田民众收取50%到60%的田租。屯田的推行(     
A.减轻了屯田民众的田租负担B.不属郡县不利于中央集权
C.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基本进行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均田制下,一个丁男可以分到100亩地,一年收获粟谷3万斤,脱壳后得粟米至少1万斤。以一人一天吃2斤米计算,一人一年吃掉约800斤,向朝廷缴纳不过200斤,再加上其他税收,剩余部分完全可以保证一家5口生活无忧。这说明农民当时(     
A.生活基本可以保障B.劳动时间得到一定保障
C.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
2023-04-2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安史之乱后,地主通过巧取豪夺,从农民手中圈占土地(其中不乏国有土地),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从国家编户投身地主名下,成为依附农。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B.地主阶级的骄横
C.统治者腐败的加剧D.藩镇割据的盛行
7 . 下表是唐初推行均田制的授田情况(部分),据此可推知(     
类别授田依据永业田口分田
百姓中男、丁男20亩80亩
勋官勋位30顷至60亩\
职事官官品60顷至2顷\
贵族等级100顷至5顷\
A.唐朝政府不抑兼并B.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相背离
C.税收原则有失公正D.推行均田制有利于扩大税面
2023-03-25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新唐书》中史臣赞提到,古者“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举郡国自表,而谱系兴焉”,而至唐中叶,“谱录都废,公靡常产之拘,士亡旧德之传……悠悠世祚,讫无考按,冠冕皂隶,混为一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的加重B.安史之乱的爆发
C.租庸调制的实行D.朋党之争的加剧
9 . 唐代以前,未开垦的荒地归国家所有,民户不得开垦和拥有。宋朝沿袭了唐朝后期和五代以来的做法,允许民户自由垦辟,垦辟者只要将开垦的土地登录在国家版籍上,按章缴纳赋税,便可拥有所开垦的土地。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B.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政府支持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2023-03-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研究认为,均田制是在北魏政权与地主不断斗争以及北魏政权采用超经济的力量强迫中原地区小农接受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单靠当时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均田制是不可能实施的。据此可知(     
A.均田制严重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均田制没有满足小农的土地要求
C.强大皇权是均田制得以推行的保障D.土地不是均田制推行的必要条件
2023-03-1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