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厂的出现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1 . 材料一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工厂制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 装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3-10-24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选必二第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劳作方式变革、生产技术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田庄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或进行商业和高利贷活动,生产和生活资料能自给自足,田庄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在庄因里所处地位不同,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性,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为了守卫田庄,设立玛壁,组织部曲私共。西欧中世纪庄因的起源要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摘编自张竹云《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里,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自强运动推行者亲眼目睹西洋坚船利炮之精良,建立翻译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军工企业,开办轻工业,成立水师,由于过度专注船炮,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漠视,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更是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自强运动的失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田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近代工厂的开端,分析“工厂化”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强运动的目标,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航运业的相关史实,实证自强运动触及了“现代化表皮”,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1816年,为了抵制英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工业,美国政府颁布了《关税法》,据此连续3年对棉纺织品征收了25%的关税,从而使本国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从19世纪20年代起,新英格兰的棉纺织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也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在它的带动下,其他产业蓬勃兴起,特别是18431870年的“北方工业起飞”,铁路修建、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到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有利因素。
4 . 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2-12-11更新 | 28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 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材料反映出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     
A.标志着英国工厂制的诞生B.工厂主对工厂管理严格
C.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殖民扩张与掠夺的产物
2022-08-12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早期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欧洲大多数制造业采用分包制,这种制造业是基于家庭生产的,一般不超过10个人。但到了18世纪中期,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因此集中生产成为必然,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B.股份公司C.大工厂D.垄断组织
7 . 近代工厂制形成于18世纪70年代,它有以下特点:如机械动力替代了人工劳动,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这说明工厂制使(     
A.垄断组织得以确立B.企业生产制度形成
C.手工工场得到扩张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与早期工业生产形式不同,使用新机器的工厂制度要求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工厂需要新的劳动分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在工厂,经理还可以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以及进行严密的监督。……工厂制度导致了有产者阶层的产生,产业工人只有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微薄的薪金,依靠他们的雇主生活。……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14小时……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主编《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07-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约西亚·韦奇伍德(1730-1795)是一个装有木头假肢的英国人,他有一间陶器工厂,他给他的雇员制定严格的标准,努力生产出最高质量的陶器。每当他检查出劣等的产品,往往把它摔在工厂的地板上,用他的木腿踩碎,说道“这可不是约西亚·韦奇伍德出产的!”这反映了(     
A.工厂制度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B.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C.工厂制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D.工厂制度要求分工更加细致
2022-07-1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从曼彻斯特看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了如下几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摘编自詹姆士·利奇《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

材料二   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三   曼彻斯特人口由1750年的18000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三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该主题的研究?
(3)我们在选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