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

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
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
510174.24323.55166.691
1015251.57321.06577.407
1520372.93422.26987.680
2025397.19317.596103.880
2530563.78021.240129.562
3035535.23516.264125.446
3540517.68013.91697.089
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汤沐邑: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至孝文时,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及徒复作(复作:在官府服役的女犯人),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宋代建立了国家和商人共利分利的双赢机制,如马端临所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这个基本机制使得商品经济领域中的财富增长可以转化为国家财政。宋代被纳入专卖管理的商品种类更多,且在管理上逐步向间接专卖制度转变,确立了在这些大宗商品的专卖领域中官商的共利和分利机制。相对于直接专卖,这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国家和商人利益的共赢。同时工商业成为为国生财的重要领域,工商课税逐步赶上并超过两税收入,而且工商业收入主要以现钱、轻资为主,政府掌握的专卖商品又是市场的大宗商品,因而工商业收入不仅在比重上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而且在财政调度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宋代财政运行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财政史》

材料三   “厘金”和海关税收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的,由此增多的税收收入对延长清政府统治的寿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状态不属于中央政府对财政基础的再建,也不是财政基础确立的保证条件,具有土地税的附加税性质的各种课征的膨胀,实质上是增大了地方巡抚所掌握的财源。由于过去的法定诸税种的比重的降低,要实现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意志的难度增大了。自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外省的财政报告之类不再上报户部。因此,从1864年起,户部只能通过每年给各省的督抚及海关指派一定定额的京饷来维持中央政府的运转。另外,对于各省间的协饷,户部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加以分配。但是,这种分配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收支状况来进行的,因而地方上会寻找各种理由来敷衍上面下达的派款指令或减额上缴。

——摘编自【日】岩井茂树著;付勇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前期的重要财经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双赢机制”的建立途径,并简述其效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状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        
耕地
(千公顷)
从业人员
(千人)
土地产值
(元/公顷)
劳动力产值
(元/人)
19世纪80年代63047160118158.3762.36
20世纪30年代93886200444177.2583.02
年增长率0.800.500.230.59
A.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B.小农经济已经逐步瓦解
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4 . 开埠之初,各口岸进口的商品多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之后,棉布等日用品的进口量大增,并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列强加强了对华的资本输出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C.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D.崇洋媚外的风气已甚嚣尘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金陵大学农学院调查,1941年成都附近7县米谷生产的净成本,平均每市石米为152.31元。而在1940年时每市石仅46.07元,相差一年,成本增长了近4倍。从1937年到1940年,四川省农民所付生活费指数上涨了约5.5倍,到1941年上涨了19.6倍。上述现象(     
A.根源于战乱、灾荒频繁出现B.将导致大量农民与土地分离
C.推动了中共开展大生产运动D.直接影响着抗战形势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的规模经历确实会带来劳动效率的提高,但同时管理跨度的扩大也会使管理成本相应提高,从而抵消了经营性农业的优势。这就出现了规模效应和管理成本权衡的问题。规模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尤其是与大规模工业化需求相联系的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管理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条件和相关经济制度的支持。正像近代中国农业专家陈翰笙所说:“因为地主要出租而不经营出租的田地……地权愈集中,耕地愈分散而缩小,经营面积也很少能扩大。”近代中国的土地集中与规模化农业没有像英国、德国那样同步发展。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无论是生产力层面的技术,还是生产关系层面的劳动组织方式,均无大的改变,经营式农业的比重也很有限。

——摘编自龚会莲、刘文瑞《民国时期的农业问题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农业”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3-2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924年武汉近郊的黄陂县,有地方农民的纺线车,“都已经劈作柴火烧个干净”;虽然有的地方还保持自己纺纱,但棉花价格的上涨,人们“觉得买棉花自己纺织太划算不来”,即使纺纱,也不如以前踊跃,多以自用为度。这本质上反映(     
A.西方棉纺织品物美价廉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农村
C.原料价格影响纺纱意愿D.列强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2023-03-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3届高三3月联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间的“值百抽五”低税率,刺激了外商纷纷来华牟利,国家经济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中国关税完全失去了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国内工农业发展的作用。

——姚海琳编著《中国海关史话》

材料二   1951年新中国第一部进出口税则税率结构(部分)

类别税率主要商品
必需品免税农作物种子、金属矿砂、棉花、报纸杂志、书籍、有革命意义的印刷品、金银、科学仪器等
5农药、铜、飞机、航空器、机车等
12.5橡胶、加工出口抽纱原料、纸浆、纺织机械等
20磷、羊毛、工业用电冰箱、部分药品、铁皮等
需用品25小麦、缝纫机、部分化工原料等
40汽油、硫酸、塑料原料、印刷品、纸张等
非必需品50豆类、咖啡、纺织原料、收音机等
80水果、肉类、食用油、塑料制成品
100茶、饮料、海产品、煤、蚕丝等
奢侈品120山货、调味品、毛皮、化妆品等
200烟、酒、迷信品等

——摘编自杨圣明主编《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低关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税率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2023-03-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与茶叶贸易]

材料一:我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大国、茶叶的故乡。受特定的自然条件、饮食文化等的差异之影响,西方世界并不产茶、种茶,我国茶叶商品以及茶文化借助于“大航海”时代开辟的自由贸易进入西方国家的,因此,从这种历史渊源来看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茶叶贸易带有明显的顺差特点……区别于一般的商品。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茶叶贸易从来都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表征系统”输出的过程,那些内在的“茶文化行为系统”、“茶文化价值系统”等也一并待入了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茶道、茶仪式、茶文化等产生了深.影……茶叶属于一种农产品,其种植、采摘、制茶等关键的环节都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本身具有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等并不十分突出,因此其整体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谭林《试析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特点及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鸦片战争前,中国植茶农户具有130.25万户,按每户平均5人计,茶农约350万人左右:到1894年,植某农户增加到23409万户,茶农650万人左右,半个世纪增加了近一倍。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1880~1891年,清政府茶叶关税收入共计53389万两,年均449万两,相当于同期海关出口税收的554%左右。英国人通过茶叶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英国人饮茶风气的养成,不仅促进了英国的“勤勉革命”,而且使英国人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学者指出,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茶叶的重要性“犹如非人力机械时代的蒸汽机,”“如果没有茶叶,大英帝国和用过的工业化就不会出现”。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可能并不夸张。

——仲伟民《茶叶、鸦片战争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茶叶贸易的影响。
2023-03-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前的雇农多是长工,和雇主之间有紧密的纽带,几乎成为雇主家的一个成员。20世纪30年代后期,雇用长工的合约多以一年为期,产生了“年工”这样新的称谓。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增强人口流动性B.契约理念在我国确立并应用
C.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D.租佃关系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2023-03-0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