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1918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劳动法典》,规定对16周岁至50周岁有劳动能力者实行劳动义务制。劳动义务制的配套形式是劳动军事化,即按照军事体制把劳动者组织起来。这一做法(       
A.适应了卫国战争的形势需要B.反映了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
C.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D.旨在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
2023-11-0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在评价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时说:“无产阶级专政被理解成不受法律限制的直接强制,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和普遍的军事管理与集中化来发展错综复杂的经济。从大工厂到只有一个理发匠的理发铺,都要实行国有化,导致国家不堪重负。”这一政策的历史意义在于(     
A.集中力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经济基础
3 . 有学者指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小农经济的共耕制和集体化,实现了农业经济的社会主义转化;取消私人贸易,实现了商业的社会主义化;将工业集中和国有化,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构建”。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塑造了苏维埃政权的权威B.提高了工农业生产的效益
C.始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D.践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023-04-05更新 | 78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年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苏联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胜利和值得引以为豪的成就。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苏联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1931年苏联接收技术引进的项目达到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50%,1932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国外贷款。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不同的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在此期间蓬勃开展的原因。
2023-01-1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5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____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斗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内容最重要的是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作用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____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023-01-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八单元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讲)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_____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2)目的:为了把_____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3)内容:实行_____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4)影响
①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_____
②消极:严重损害了_____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023-01-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下图所示为一名海军士兵在1920年致列宁的封信中的部分内容。对此,列宁(     
A.改善工人待遇以推进工业化B.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过渡路径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2-12-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列宁曾对布尔什维克党党员说:“1918~1919年我们处于极端贫困的境地,当时没有人去考虑为期一年的储备或分配问题……往后只好‘等着瞧’。”据此可知,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牺牲了苏俄国内农民利益B.得益于工农联盟得以巩固
C.出于赢得战争胜利的需要D.违背了苏俄经济发展规律
2022-12-03更新 | 588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分别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从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国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2-08-1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学者在谈到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它作用很大,危害也不小。”这项政策在当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立刻引发农民不满和暴动B.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成果
C.促进了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奠定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