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天文学一项重要发现,漫画中的科学家将望远镜对准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一天文学发现
A.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惊人预见力
B.验证了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偏转
C.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
D.得益于牛顿发明的折射望远镜
2021-07-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 .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他接着写道:26个字母用完了,我该停下来了。但是还有很多例子,如有必要,也列得出来。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几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与传播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在物理科学中,不论是在科学界还是普通人当中,牛顿所描述的宇宙观都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同时,人们因科学革命引发的理性思考习惯反复思忖着:如果人们无法依靠感性知识和启示(亦即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科学革命提供了答案:理性,能揭示关于自然界和人性的真理。

——《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说出英国科学革命代表人物牛顿的主要成就。依据材料说明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   

(3)以上两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结合史实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18-11-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2月1日 《每日一题》 一轮复习-周末培优
3 . 下图是漫画《海王星的发现》。海王星的发现与下列科学理论有直接内在联系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自由落体定律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D.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
2018-01-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历史试题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彗星理论显示出牛顿力学的极大成功。它像所有成功的科学理论一样,从可靠的观测(经验)资料出发,运用正确的原理和定律,通过严密的推导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还做出预言让人们对它进行反复检测。牛顿的伟大功绩在于,它只用很少几个原理和定律,就把千百年来人们无不视为神秘莫测的天空解释得明明白白。该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1726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从英国回国后,将其翻译成法文,从而使牛顿的物理学在法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材料二 下图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中一幅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漫画

材料三 按照牛顿力学体系,物体的运动是在虚无的绝对空间进行的,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该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抛弃了经典物理学中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概念,这一理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1916年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提出,物质的存在会使四维时空发生弯曲,万有引力并不是真正的力。有人感叹道:广义相对论是何等美丽的理论,可实验却少得令人羞愧。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启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基督教世界对进化论的态度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长期不被接受、获奖受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17-11-22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课时同步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上述两图,提取两项有关中西方科技文明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3-03-13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研究指出,17世纪末,有荷兰画家曾利用“小孔成像”原理作画,如下图:

据此可知,此历史时期西方绘画的特点是(       
A.以写实的技术手法描摹外部世界B.注重新科技在绘画领域中的运用
C.以风景和人物肖像为表现的对象D.着力表现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
2022-05-05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认为世界科学中心在英法美德意五个欧美国家之间转移,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1所示。




图2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模型
(1)图1中3代表的是法国,在18世纪晚期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涌现出例如拉瓦锡燃烧的氧化学说等科学理论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其余数字分别代表的国家,并各举一例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或科技成就。
(2)从判断的结果中任选一个国家,根据图2的理论模型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2-03-2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一枚纪念近代某科学家的邮票,据图可知,这位科学家(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B.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说
C.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兴起D.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2022-0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哥白尼(1473-1543)(绘画作品)图2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从语源学角度看,“革命”一词借自人类最早的科学之天文学。原型是指星体运行回到出发点,循环运动是其主要特点。17世纪,逐渐被引申为“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并且在有关的文献中这种用法的次数在不断增加。18世纪是“革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的关键期,正好应对了这个世纪剧烈的历史变迁。这样,由于“革命”一词的使用从浩瀚宇宙降临到人类社会,打破了长期盛行的循环史观,帮助人类看到了进步的希望,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摘自马克在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大体上有两种认识,即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和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

——摘自马克在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革命”为主线简述欧洲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史实关联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世纪是‘革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的关键期,正好应对了这个世纪剧烈的历史变迁”。
(3)针对材料三的两种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1-10-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物理学史》中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推断
A.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综合多因素发展的结果
B.思想解放是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革命的前提
C.科学革命以近代力学的形成作为基础
D.伽利略的实验科学直接促成牛顿力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