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莱克·沃兹沃斯

(英)奈保尔

一天下午大概四点钟的时候,米格尔街来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流浪汉。他叫住我:小弟弟,我可以进你们家院子里来么?他身形瘦小,衣着整洁,戴一顶帽子,穿一件白衬衫一条黑裤子。

我问:你想干嘛?

他说: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

我跑上台阶,喊道:妈,有个人在院子里,他说想看看蜜蜂。

妈妈走出来,上下打量他,极不友善地问:你要干嘛?

那人说: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

我看出妈妈有些不放心。她对我说:你待这儿,看着他点。

那人说:谢谢您,太太。您今天做了一件好事。

我们一块看蜜蜂。他和我,蹲在棕榈树下,大概有一个小时的光景。

那人说:我喜欢看蜜蜂,能一连看上好几天,还有蚂蚁、蜈蚣什么的,你喜欢看吗?

我摇摇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

他站起身来说:我是诗人。

你叫什么名字,先生?

布莱克·沃兹沃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我就是看到一朵像牵牛花一样的小花,都想哭出来。

我问:为什么哭?

等你长大就会明白啦。要知道,你也是个诗人。你成了诗人以后,任何一件事都会让你哭出来的。

我说:你真认为我是个诗人?

你像我一样有才华。他说,你喜欢妈妈吗?

她不打我的时候,喜欢。

他从后裤兜里掏出一张印有铅字的纸片,说: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最伟大的诗篇。我打算贱卖给你,只要四分钱。

我跑进屋,说道:妈,你想花四分钱买一首诗吗?

妈妈说:你听着,告诉那个该死的家伙,赶快给我夹起尾巴滚出去。

我对沃兹沃斯说:妈妈说她没有四分钱。

沃兹沃斯说:这就是诗人的遭遇。

后来,沃兹沃斯走了。我希望还能再见到他。

大约一个星期后的一天下午,放学路上,我又看见他了。他说:我院里有西班牙港最好的一棵芒果树,现在芒果都熟透了,红彤彤的,果汁又多又甜。我就为这事在这儿等你,一来告诉你,二来请你去吃芒果。

他住在阿尔贝托街上一间小屋里。院子里绿荫荫,还有一棵高大的芒果树、一株可可和一株李子,这地方看上去很荒僻,好像根本不在城里。他说得不错,芒果汁多味美,我一连吃了六个。

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窜到哪里去疯玩啦?去,给我把鞭子拿过来!

她打得真够狠,我从家里逃出来,来到沃兹沃斯家。

沃兹沃斯说:别管啦,我们一起去散散步!我们到草坪上躺会,看看天空,我想让你猜猜那些星星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我按他说的做了,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忘记了一切,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骄傲和愉快。我的气愤一扫而光,我忘掉了眼泪,忘掉了刚刚饱尝过的那顿鞭挞。

忽然,一道光打在我们脸上,一个警察出现在面前。我们赶紧站起来。

你们在这干嘛?警察问。

沃兹沃斯说:已经四十年了,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我很喜欢他的小屋。有一天我问他:沃兹沃斯先生,你为什么在院子里留这么多野树?

他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男孩遇见一个女孩,他们深深相爱,后来就结婚了。他俩都是诗人,少年喜欢文学,姑娘喜欢花草树木。有一天,女诗人对那位少年诗人说:‘咱们家里又要增加一个诗人啦!’但是,那个小诗人并没有出生,因为姑娘死了,他也随她而去。少年非常难过,决定从此再也不去动姑娘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就这样,花园留下来了,花草、树木没人管,越长越高。

我看着沃兹沃斯,当他讲这个动人故事时,他显得更加苍老。

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准备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我正在写一首诗。每个月写一行,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五年啦。

我问:上个月写的那行是什么?

他仰起头看着天空说:往昔深邃而奇妙。

我说:是行很美的诗。

沃兹沃斯说:我希望能把一个月的感受全部倾注到这行诗句中去,这样二十二年后我就会写出一首震撼全人类的诗篇。

我充满惊叹之情。

后来,我们像往常一样去散步,我又问:这个月的诗写好了吗?

他没有吟诗,只是说:噢,就要好啦,你知道,就要好啦。

从此,我再也没有听到那首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我觉得他一天天老下去。

一天,我到他的小房子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小床上。看上去那么虚弱苍老,我真想哭。

他说:诗写得不太顺利。

他没有看我,而是透过窗户看着那株可可树,喃喃地说:二十岁的时候,我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突然,我敏锐地感觉到了,死神已经爬上了那张憔悴的脸。

他看着我,看着我满含眼泪,挣扎着坐起来。

他把我搂到他那瘦削的胸前,说:你想听我再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么?

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说:我给你讲完这个故事,你要答应我马上回家,再也不要来看我了,好么?

我点点头。

他说:以前我给你讲过一个关于少年诗人和女诗人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那不是真事,是我编出来的。还有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都是假的。你说这是不是你听过最好笑的事情?

他的声音中断了。

我离开了小房子,跑回家,大哭了一场。像诗人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哭。

一年以后,我又来到阿尔贝托街,可是再也看不到那栋小房子了。一幢两层楼房代替了它。芒果树、可可树还有李子树也被人砍伐了,留下一片水泥砖地。

一切都好像表明,沃兹沃斯从来没有到过这个世界。

(改编自奈保尔《米格尔大街》)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沃兹沃斯虽如“流浪汉”般生活落魄,但他出现时“衣着整洁”,说明他本质上依然保持着诗人的尊严。
B.“妈妈”对沃兹沃斯抱有戒心、口出恶言,狠狠责打与他同玩的“我”,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冷漠的现实。
C.沃兹沃斯带“我”仰望星空以安抚“我”,却遭到警察质问,他答非所问,是他对世俗规则秩序的反抗。
D.沃兹沃斯临终前告诉“我”他所讲故事是假的,是不希望“我”重蹈覆辙,也体现了他诗歌理想的幻灭。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我”、沃兹沃斯、母亲三人间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沃兹沃斯一个是深谙世俗却依然保持着童心的中间人物。
B.沃兹沃斯的“小房子”多次出现,从“我”初见它到它被拆,折射出了沃兹沃斯的生活经历,使小说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C.沃兹沃斯打破“谎言”的结局出人意料,结尾处“好像”一词,并不是否认沃兹沃斯的存在,而是富有悲剧感的诗意表达。
D.小说通过“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回避了生活的残酷本质,这与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表达效果一致。
3.文中多次提到“哭”,展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对话在小说叙事中有独特效果,本文的对话颇有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好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坏孩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

①从前有个坏孩子,名叫吉姆。吉姆没有一位生病的母亲——也就是他没有一位笃信上帝、身患肺病,倘若不是爱子情深而宁愿躺进坟墓安息的母亲。然而,主日学校【注】课本里的坏孩子大都叫詹姆斯,并且都有一位生病的母亲。她们都用温柔凄婉的歌声哄孩子入睡,然后跪在床边流泪。可是,吉姆这个小家伙情况不同。他的母亲安然无恙——没生肺病,不但不虚弱,而且挺健壮,也不敬重上帝;此外,她对吉姆毫无疼爱之情。她常说,即便吉姆折断脖子,对她也没有多大的损害。她总是用打屁股的办法催吉姆睡觉。她要离家的时候,还要赏他几个耳光。

②一次,这个吉姆偷出厨房钥匙,悄悄地溜进厨房,偷吃了果酱,随后又把果酱瓶子装满焦油沥青,好让他母亲看不出破绽;吉姆并没有顿生恐惧,也不觉得仿佛有什么声音悄然对他说,不听妈妈的话对吗?这么做不是罪过吗?坏孩子们偷吞了自己善良母亲的果酱之后有什么报应呢?也没有独自跪倒在地,保证今后不再作恶,然后轻松愉快地站起身来,对母亲告以实情,请求宽恕;而母亲则是泪流满面,满怀欣慰感激之情向他祝福。不!这是课本中其他坏孩子的情况;至于吉姆,完全是另一码事。你说怪不!吉姆偷吃了果酱,还粗俗下流地说真棒;他把焦油沥青装进果酱瓶,也说真棒,还哈哈大笑,说那老太婆发现之后,必定会气得暴跳如雷,哼哼呀呀地说不出话来。后来母亲果然发现了,但他硬说不知道,结果挨了一顿臭揍,泪流满面的竟是他自己。吉姆什么事都干得稀奇,与课本上的詹姆斯们迥然不同。

③有一次,他爬到农场主阿科恩的苹果树上偷苹果。可是,树枝没有折断,他既没从树上跌下来摔断胳臂,也没有被农场主的大狗咬伤,尔后也没有卧床数周,闭门思过,从此变好。总之,绝没有那回事。吉姆偷够了苹果之后,安然爬下树来;对那条大狗,也早有准备,那条狗一扑过来,他一砖头扔过去,正好击中了它。说也奇怪——这类事情那些文雅的小书里从未写过,那些小书里面画着一些身穿燕尾服和短腿的马裤、头戴响铃礼帽的男人和腋下夹着无裙环衣裳的女人。任何一部主日学校的课本都没写过。

④有一次,吉姆偷了老师的铅笔刀,但又害怕老师发现了会受到惩罚,于是便把小刀偷偷地塞进乔治·威尔逊的帽子里——乔治是可怜的威尔逊寡妇的儿子,他的品行端正,被公认为村上的好孩子。乔治对母亲的教诲从不违拗,一向诚实,而且勤勉好学,他对主日学校尤为崇信。可是,后来那把小刀竟从帽子里掉了出来,可怜的乔治耷拉着脑袋,羞得无地自容,好像真的自认有罪。而那位伤心的老师认定小刀是他偷的。当老师举起细软的鞭子,准备抽打他那发抖的双肩时,那位纯属杜撰的白发地方治安官并没有突然出现,更没有神气十足地说道:饶恕这位品德高尚的孩子吧——罪犯正站在那儿发抖呢!休息时间,我正好从校门口路过。虽然没人看到我,而我却看到了偷窃的人!因此乔治没有挨打,那位可敬的地方治安官也没有给感激涕零的师生们布道,然后牵着乔治的手,说他这样的孩子值得称赞,领走乔治跟他同住,让他打扫办公室、生火、跑差、劈柴、学法律、帮他内助料理家务,工余时间尽情玩耍,每月领取四角钱的报酬,自行其乐。不!书上会这样写的,但吉姆遇到的却不是这样。那个老不死的法官没有插进来制造麻烦,结果,模范孩子乔治挨了一顿臭揍,吉姆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你知道,吉姆恨透了那些模范孩子。吉姆说,他最瞧不起这些娘娘腔。这就是那个没教养的坏孩子吉姆所使用的粗俗语言。

⑤但是,发生在吉姆身上奇而又奇的一桩事是:他在一个礼拜天去划船,并没有被淹死;又一个礼拜天他去钓鱼,遇上暴风雨,却没有遭雷击。嗨,您不妨翻查主日学校的全部图书,从头至尾,反复阅读,您也绝不会发现这种事情。啊,绝对不会!相反,您会发现,所有在礼拜天划船的坏孩子没有一个不淹死的,所有在礼拜天钓鱼又遇上暴风雨的坏孩子都遭雷击。吉姆为什么总是能避开这些灾难,我也说不清个中的缘由。

⑥吉姆的活动有符咒庇佑——准是有符咒庇佑。任何事儿都伤害不着他。他游动物园时甚至把一捆烟叶塞给大象,那大象也没有甩开长鼻敲碎他的脑壳;他翻遍食厨,却从来没有把硝酸错当成薄荷饮料喝进肚里;在安息日,他偷了父亲的枪出去打猎,也没有崩掉三四个指头;他一时气急,揍在小妹的太阳穴上,小妹也没有头痛不止,过夏就死。不!她居然复原了。最后,吉姆终于离家出走,浪迹海洋。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景况凄凉、孤苦无助,也没见他亲人长眠于安静的教堂墓地,那座他童年时期墙上爬满青藤的房屋也没有倒塌。啊,不!他跟个浪人似的,喝得酩酊大醉,没进家门就进了警察局。

⑦吉姆成年之后结婚成家,后来又有了许多儿女。一天晚上,他突然抡起板斧砸碎了全家人的脑袋。吉姆采用各种流氓手段,欺诈坑骗而发了大财。现在他横行乡里,成了心毒手狠的坏蛋,然而却受人敬重,选入议会。

⑧诸位请看,主日学校的课本中可从来没有哪一个坏詹姆斯,能像这位有符咒庇佑、无法无天的吉姆这样走运,这样称心如意的。

(商振永译,有删减)

[注]主日学校:又名“星期日学校”,欧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教学内容除宗教教义和道德准则外,也有读、写、算的基本知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反映,以前主日学校课本里坏孩子总叫詹姆斯,做坏事总会受到上帝的惩罚;而好小孩在遇到不公时总会有好人出现,逢凶化吉。
B.第①段主日学校课本上坏孩子詹姆斯的坏与现实生活中吉姆的坏形成对比,说明吉姆更坏,不值得被疼爱被原谅,故而母亲不喜欢他。
C.第②段写吉姆偷吃果酱,作者并没有侧重具体再现他偷吃的场景,而是设想课本上的詹姆斯们偷吃后的情景,突出吉姆这事“干得稀奇”。
D.第④段中,品行端正、被公认为村上的好孩子的乔治被诬陷偷铅笔刀后,并没有像书上写的那样受到公正对待,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面上看,坏孩子的故事大多是生活中各种小孩恶作剧式的故事,但随着吉姆的长大,还依然故我,可见其故事具有深刻寓意。
B.马克·吐温反复提到主日学校课本的故事内容,其作用一方面是为吉姆的种种坏事提供参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社会思想与背景。
C.小说第⑤段渲染吉姆做各种坏事总能神奇地躲过惩罚,个中原因作者也想不明白,所以在第⑥段开头就只能认为“有符咒庇佑”。
D.马克·吐温用絮絮叨叨的语气,大篇幅地铺陈叙述吉姆的坏故事,却在结尾短促地交代吉姆令人意外的结局,构思巧妙,有力度。
3.马克·吐温用什么视角叙述“坏孩子的故事”?其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红楼梦》第三回两首《西江月》词,对照本文分析吉姆和贾宝玉这两个典型的“坏孩子”形象有何异同。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今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权选择的纠缠

[澳大利亚]马特·泰伊

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然后我们就能送你去那一年过退休生活。

你大概会觉得,兜售一项要让你永远消失的服务会很困难。但假如你挑对申请人,假如你施加恰如其分的游说,呃……我的意思是,拿这个家伙为例——他叫杰弗里·查默斯,60 岁,没有家人,没有子女,婚姻维持了差不多一辈子,如今是名鳏夫,妻子死于癌症。他的申请表里就这些内容。他孑然一身,大概在梦想着人生里更好的日子——那时人年轻,有爱情,生活如冒险。他这笔生意可能很容易做。

你没有听说过多重世界理论?

他当然听说过——毕竟,他此刻就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但是,尽可能简单地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并没坏处。并非人人都是量子物理学家或者多重宇宙退休方案的销售代表。

想象一下,在那么多无限数量的世界中,存在一些极为不同的世界,但许多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几乎一样。事实上完全一样,除了某些微小的细节,譬如苹果的味道不一样。

查默斯仅仅摇摇头。好吧,一个水果的比喻无法提供和公司培训一样的背景信息,但这位顾客看起来理解东西比较慢。不过,我并不惊讶——到他这把岁数的一些老人甚至连设置简单的全息屏幕都不会。

没关系!重要的是,这项理论如今成为了实践。我自己对于波函数和量子纠缠也了解不多,但这样的话,你获得不错的退休生活,我们的星系能喘一口气,摆脱……老化的人群。所以我们才得到这么多补助金,而你的养老金提供方也将我们列为选择之一。许多人都渴望这个服务能给自己的人生助推一把。

波函数?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的术语。你开车的话并不需要知道氢气引擎如何工作,对吧? 只用知道这项技术能运作,这么说吧,它会让你从A点到达B点。

有时候我的这番话会惹来笑声,有时候不会。但查默斯的反应一直很冷淡,于是我估摸着这招值得一试。

他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没有露出微笑。

任何一年都可以?他问道,怎么办到的?

我努力不让自己咧嘴笑出来。这笔生意真容易。

对于无限的世界来说,很容易找出一个子集,里面的世界与我们的这个世界几乎完全相同,但却有一处十分特别的差异。

什么差异?

那些世界里,你不存在。呃,更准确地讲,我们挑选的那些世界里面,那些‘你’刚好在你想要插入的时间点过世。探测到那个特定的子集很容易办到。我们一旦找到合适目标,我们就把你送进那个世界,你作为那个去世的‘你’的分身,接替他继续生活,过了一年后再把你替换出来。就是这样。

在那一年之后,另一个我怎么样? 死在那个世界里吗? 还是失踪不见?

我耸耸肩,努力装得随意一点。这部分会让一些顾客出现些许犹豫。那个,你反正都会死的。但我们能让你那个死亡的自我进入停滞状态,在那年之后将它重新送回原本的世界。因为有补助金和各种一揽子计划,我们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

能维持多久?

我摊开双手,将替换时间保持在一年的周期内,我们能不断搜寻容易控制的其他世界,而能量费用包含在成本之内,所以我们能为每个人提供服务到他们的百岁之际。对你来说,还有40年。然后我们会将你留在你待过的最后一个世界里,所以你不管怎样还能在那边过完余生。我也应该指出多重宇宙的一个奇特之处——当我们将你插入之后,你的外表和感觉都会与插入的时间点相称。所以,假如我们将你送进另一个你是25岁的世界里,你的长相会像25岁那时候。可没人想用70岁的身体来打深夜篮球赛。

我不爱好运动。

那么和一位迷人的美女一起在晚上跳舞。我没有提及他的妻子,你喜欢什么都成。但你要明白我的意思。这又要说到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你刚才就说过。

我抑制住一声叹息。这开始变得有点习惯成自然。

我所知道的是,你无权选择纠缠,纠缠就那么发生。在量子层面上,你和周遭的一切都是通过纠缠产生关联。假如你希望去往20年前的那一年,我们将你插入一个宇宙,那个宇宙里有一个比你眼下年轻20岁的‘你’。所以,当你在那边遇到纠缠时……呃,大多数人对于那方面都相当激动。

纠缠是关联。他缓缓说道,我想要用脑袋撞桌子了。通常介绍到现在,顾客们要么十分兴奋,要么准备放弃。

你说,任何一年都成?他再次问道。我的气馁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再度努力不要让自己咧嘴笑出来。我给了他多个一揽子方案供他选择,然后让他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我已经决定好了。

我笑着说:你已经选好去哪年了?

查默斯仅仅点点头:我要去上一年。

我感觉自己的笑容停住了,转眼就消失不见。我的意思是说,我早已读过他的申请书。

哎,我说,去年的大多数时间你都花在照料末期癌症的妻子上。主要是居家疗护。这肯定不是最好的一年……

他这时笑了——是疲惫又伤感的笑容,使得我的话说到一半就打住。

那些我在去年初就过世的世界里,她要孑然一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年。

我过了半晌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你不会当真要花费余下的40年做这件事吧!

我开口的时候,我寻思自己为何要费心劝他打消主意。毕竟,多一笔生意也好。只是,他明明可以选择任何一年。

查默斯继续保持那种伤感的笑容,我想你说对了。你不了解纠缠的意思。但是我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子女,唯一的亲人刚死于癌症,这样的处境使查默斯“去上一年”这一看似有悖常情的决定显得合情合理。
B.在说出自己计划前,查默斯较为沉默,在说出计划后,他显得疲惫而伤感,这表现出老人处事谨慎,情深意重。
C.“我”和查默斯都能理解物理学意义上的“纠缠”,稍有不同的是,查默斯还认为纠缠是一种情感上的“关联”。
D.星系提供补助金和各种计划以摆脱老化人群,而查默斯决定用余生照顾妻子,这引发了读者对老龄化社会的思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小说以这样的广告开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为后文“我”兜售服务作了铺垫。
B.用浅显的话语解说,丰富的表情再加上“耸肩”等动作,这些都体现了“我”销售经验丰富,理解老人的需求。
C.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峰回路转:面对“我”预设的笑点,查默斯态度冷淡;在“我”准备放弃时,他却购买了服务。
D.“我”与查默斯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自然地呈现了科幻元素,又表现了两人对科技文明的认知差异。
3.小说使用了哪些技巧使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根据下面评价科幻小说的维度和标准,对这篇小说作出评价分析。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评价标准评价分析
科学元素以现有的科学理论、假说为依据。
人文思考探讨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对科学技术有反思,对人类发展有思考。
逻辑自洽科学理论前后相通,没有自我矛盾;
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故事情节等符合生活逻辑。

7日内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

马尔克斯

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

“你最好把车窗关上。”女人说。

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

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飘进窗子里来。小女孩把她们随身带着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到离窗稍远的位子上。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

小女孩十二岁。那个女人矮小孱弱,穿的衣服像件法袍。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十二点了,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女人低着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小女孩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

她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

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镇上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

女人停下来不吃了。

“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

小女孩向窗外望了一下。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

“梳梳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

“你要有什么事儿,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小女孩点点头。

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目不转睛地瞅着母亲。母亲也用温和的目光看了她一眼。

小镇热得像个蒸笼。母女俩下了车,穿过空无一人的车站。

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人把椅子靠在树荫下,在大街上睡午觉。

母女俩悄悄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的住处走去。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 ”

“我要找神父。”母亲说。

“神父正在睡觉呢。”

“我有急事。”母亲固执地道。

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

“他叫你们三点以后再来。”开门的妇女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

“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的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情。

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开门的那位妇女的哥哥。你有什么事 ”他问。

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

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天空。

①“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

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

“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

“谁? ”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

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拿出一支老式手枪,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举起枪,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②她随即听到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卧着一具男尸。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说。

“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我唯一的儿子。”

神父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的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的。

神父吁了一口气。

“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女人回答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

神父看看女人,又看看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

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

“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插嘴说。

“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

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他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

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窗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树荫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的反常样子,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等一会儿走吧。”说话的时候,他没看那个女人

“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

“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

“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

“谢谢。”那个女人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电影镜头一样,小说的场景从行驶中的火车开始;“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车窗锈住了”等描写,奠定了小说不太明快的叙事基调。
B.透过“鲜花”“丧服”等词语,我们隐约可以猜测到母女俩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拜祭活动,但拜祭谁,作者故意设下悬念,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并没有提及。
C.随着神父的出场,此前笼罩在母女俩身上的迷雾逐渐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小偷”母亲的身份,让女人变得冷漠而无情。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几乎是一种纯客观的摄像式的描写,语言非常节制,和作品内在的浓烈情感形成极大的反差。
2.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神父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母女俩的关心,他主要是从天气状况出发给予母女俩一句很平常的劝说。
B.第②处,从“小偷”中枪后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明确“小偷”这一形象并没有被赋予过多的负面色彩,卡络斯·森特诺不是小偷,一切都是小镇人的误解。
C.第③处,神父的举止是为了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的伤害,他的言谈中充满了一种设身处地般的体贴。
D.第④处,神父的这句劝阻多少有点儿无能为力,神父内心所有的波澜只能凝聚在这一句话中,耐人寻味。
3.女人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意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4.如欲以“一曲含蓄的母爱的赞歌”为题写一则《礼拜二午睡时刻》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下室里的中学考试

[德]克莱曼

韦尔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他回到公寓楼时,他的房门口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邻居。领头的是一位叫邦德的老人。

几秒钟后,韦尔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邦德领着众人向韦尔击掌祝贺:“衷心祝贺!人们终于知道谁住在这里了。”

他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讲师职位已成定局,未来的工作将不会再让他烦恼。世上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幸运。他觉得有必要出去为他的女邻居买一些果仁巧克力糖,便又走出了房间,

当他带着礼物往回走时,忽然发现信箱内有一个蓝色信封。①他觉得有点特别,很适合今天的日子。他取出信,心想这一定是封贺信,便高兴地三步并做两步跳上楼梯。是谁会想起这个主意来向他表示祝贺呢?

只有一种可能:他的父母。他用刀拆开信封,把来信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尊敬的韦尔先生:

很遗憾地通知您,根据我手上掌握的证据,证明您在10年前的中学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尽管我退休多年,但对此事却不能坐视不管。②我也不想毁掉您的生活,故而请您士10月17日18时到我家重新补考,如果您未能如约,我将向学校当局举报

顺致友好问候。

雷欧

“根本不可能!”韦尔自言自语道,“这封信显然是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它与这个世界毫无关系。”

现在已是17时20分,邦德马上要来祝贺他获得博士学位。但这封信却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真无聊,真是一场噩梦!他手上的汗水浸湿了信纸,心在急速跳动。10月17日,就是今天!雷欧一定知道所有情况。

当时考数学和生物,韦尔有点自食苦果。中学考试翻船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失去继续上大学的权利!但韦尔不愿因为两次考试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在发证书前的一个晚上,他来到校长办公室,他的面前堆放着制作好的证书——只是缺少印章和签名。他在官方文书上重新写了一份证书,然后放到其他文件中,毁掉了正本。此事至今无人知悉。

这时门铃响了。韦尔拿起外套,打开门,邦德脸上的笑意一扫他不快的心情。

“很遗憾,可是……”韦尔已迈出楼梯半步,他斟酌着用词,“我的一位朋友出事了,我得去医院。”雷欧住在城郊接合部一座房子里,乘地铁需要20分钟时间。当他打开雷欧家庭院的小门时,感觉到自己是在走向断头台。他按了一下门铃,透过玻璃发现客厅亮着灯,雷欧似乎在等着他。韦尔开门走进屋内,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冷气,雷欧这些年几乎没什么变化!③高大的身躯穿着双排扣西装,系着领带,双颊红润,络腮胡修剪得很短,声音铿锵有力,令人敬畏

“请进,年轻人。”他声如洪钟,“与以前上课一样,您今天又迟到了5分钟。”韦尔跟随自己以前的老师走进装潢庸俗的客厅,坐在沙发上。

“亲爱的。”雷欧说道,“你以前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难道不知道我迟早会发现吗?我给每一个犯错误的人一个机会,让他改正错误。④现在在地下室里有你的考卷和一些白纸,你有足够的时间答题。”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

“现在开始吧,我的朋友,所剩时间不多了。”

这种讥讽腔调再次说明,雷欧对他是多么不信任。这位老师走在前面,韦尔突然感觉不到自己意识的存在,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跟在后面。当他走过壁炉时,他的手碰到捅火钩。韦尔紧握铁棒,闪电般击打在雷欧头上。老人一下子瘫倒在地。韦尔弯下腰看了一下,已感觉不到雷欧脉搏的跳动。最不想发生的事偏偏发生了,而且再也无法改变。韦尔跳了起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后悔,只想平静一下心情。地下室里,雷欧为他准备的试卷必须消失。韦尔走过客厅发现了地下室的门,便在黑暗中走了过去。他打开门,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然后是喧闹声。

韦尔惊呆了。一群人向他拥来,递给他一杯香槟。大家吻他,拥抱他,爱抚他,围着他转。

他们都是他的同学,

“你感到惊奇吗?”他以前的班长格尔问道,“我们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你的成功是我们今天聚会的理由。你的脸色怎么有点苍白?”

“我,我……”

“你认为我们为你准备的中学考试这个玩笑不好,是不是?你是否感到有点上当受骗?雷欧先生也觉得这样做不合适。他在哪里?”

“我,我不知道……”韦尔声音低沉地说,“我,我认为他不会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韦尔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公寓楼时,“几秒钟”后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表明了邦德等人对他祝贺的急切、诚恳的心情。
B.雷欧的来信使故事原本的走向发生了逆转,顿起波澜,是后来韦尔为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而杀害雷欧的导火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面对韦尔,“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这说明雷欧在教学中对学生态度不好,与学生关系紧张,不受学生欢迎。
D.小说的叙事视角较为灵活、自由,既展现出韦尔的主观感受、思考和行动,又呈现出故事的整体氛围,使小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出了韦尔对信件的初步印象,暗示了他对信件内容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B.句子②从内容上看,虽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带有一定的威胁性质。
C.句子③细致地描写雷欧的形象,例如“铿锵有力”通过声音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D.句子④中“足够的时间”暗示了雷欧老师并非真要揭发韦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请结合文本,概括韦尔的心理变化过程。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小组成员经讨论,从韦尔这个人物身上提出一个关键词:抉择。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鳟鱼游荡的小溪

[苏]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文本一:

这个元帅还很年轻。战斗中的损伤和行军使他的那张脸失去了光泽。除了疲惫不堪的行军和战斗,他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晓。他从来就未曾想过从马鞍上俯身简单问一问农民,他的马匹所踩踏的草叫什么名字。无休止的战争教会了他保持沉默,教会了他忘却自己的生活。

那是在冬天,元帅的骑兵团在一个小城里过夜。白雪覆盖的山峦在夜里银光闪闪。①小城周围绵延着山毛榉森林,只有天上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凝滞不动了。

元帅住进了一家旅馆,独自一人坐在小客厅里的壁炉旁。他累坏了,只想一个人待着。整座小城都被白雪覆盖着,寂静无声。他现在很需要这种已经让他不太习惯的安静。

元帅紧盯着壁炉里燃烧的木块,并没有发现一位脸庞消瘦的老人已经走进客厅。这位陌生人穿着一身蓝色的带补丁的燕尾服。陌生人走到壁炉旁,伸出冻僵的双手去取暖。元帅抬起头,不满地问道:

“先生,您是谁?为什么会不声不响地出现在这里?”

“我是音乐家鲍姆维斯,”陌生人答道,“我之所以轻手轻脚地进来,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冬天的夜晚,人会情不自禁地不发出任何声响。”

这位音乐家的脸庞和说话声让人产生了一丝好感,于是元帅思忖了片刻,说道:

“请坐到壁炉边吧,先生。我承认,我在生活里很少能够遇上这样安静的夜晚,所以我很高兴能和您说说话。”

“谢谢您,”音乐家回答道,“不过,假如您允许的话,我想坐到钢琴边弹会儿钢琴。一个音乐主题已经折磨了我两个小时了。我必须把它演奏出来,可是在楼上,在我的房间里,根本就没有钢琴。”

“好吧……”元帅答应了,“虽然对我来说,这个夜晚的宁静毫无疑问比最神圣的音响都惬意得多。”

鲍姆维斯坐到钢琴前,非常轻地演奏起来。元帅觉得,小城周围那厚厚的然而很轻盈的雪仿佛发出了声音;冬天仿佛在歌唱,被厚厚的白雪压弯了的山毛榉树枝仿佛在歌唱;甚至壁炉里的火苗也在歌唱。

“您恐怕是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吧?”元帅说道。

“不,”鲍姆维斯停了下来,说,“我只是在别人的婚礼和节日晚会上演奏而已。”

台阶旁传来马匹的嘶鸣声。

“好啦,”鲍姆维斯站起来,“他们来叫我啦。我得向您道别啦。”

“您这是上哪儿去?”元帅问道。

“两里地之外的山里,住着一个护林员,”鲍姆维斯答道,“女歌唱家玛丽娅·采尔尼现在就在护林员家里做客。今天是她二十三岁的生日,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生日晚会。②可是有哪一个晚会能够缺了老演奏员鲍姆维斯呢?”

元帅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先生,”他说道,“如果我加入你们的行列,跟你们一起在护林员的房子里度过这个夜晚,您会不会觉得这样太唐突?”

“随您的意愿吧。”鲍姆维斯有节制地鞠了一躬,回答道,不过显然,元帅的话还是让他有点惊讶。

“不过,”元帅开口道,“这件事对谁也别说。我摸黑走下台阶,悄悄地坐上停在那口井旁的马车。”

“可以,随您的便吧。”鲍姆维斯重复了一遍,再次鞠了一躬,走出门去。

元帅笑了起来。这天晚上他没喝一口酒,可是一丝不经意间泛起的陶醉感忽然以一股罕见的力量控制了他的全身。

“到真正的冬天里去!”他自言自语道,“到森林里去,到黑乎乎的大山里去!这该多么惬意啊!”

他披上披风,悄无声息地走出旅馆,穿过花园,跨上井边停着的马车。

马儿在裹上一层银装的原野上飞奔。雪花飞到马儿热乎乎的脸上,融化了。严寒使森林变得更有魔力。深色的常春藤牢牢地缠住山毛榉树的树干,仿佛要尽力把树干里那些生机盎然的树汁捂暖和些。

突然,马儿在一条溪流旁停了下来。这条小溪没有封冻。它湍急地泛着水花,哗哗地淌过石块,从山洞里,从满是倒下的树木和冻硬了的落叶的密林里流出。

马儿走到小溪边饮水。不知是什么东西在马蹄下的水里闪现了一下,划出一道耀眼的水流。马儿受到惊吓,猛地一蹿,在狭窄的道路上跑开了。

“是一条鳟鱼,”车夫说道,④“一条快乐的鱼儿!”

元帅微微笑了一下。陶醉之感还没有过去。当马车来到一片山林中的空地上,停在一座有高高屋顶的老房子前面时,元帅仍然没有从陶醉中清醒过来。

房子的窗户里灯光明亮。门开了,元帅抖落身上的披风,拉着鲍姆维斯的手,一间走进灯火通明的低矮的房间,在门槛旁停了下来。房间里有一些穿着考究的男男女女。

一个女人站了起来。元帅望了她一眼,便立刻猜出,这就是玛丽娅·采尔尼……

(有删改)

文本二:

高尔基曾说过,“每一个人就其天性而言,都是艺术家”。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不得不自行熄灭掉艺术和诗意的激情。而帕鸟斯托夫斯基以其抒情的文字迫使我们重新去发现人身上的这一美好的天性。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里,心灵的丰富与单纯完好地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

“大自然之恋”也是帕乌斯托夫斯基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就帕鸟斯托夫斯基作品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而言,还是就作家执着于对人的心灵的铸造而言,他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眷恋都是一股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在帕乌斯托夫斯基构建的人的生存状态之高度艺术情感化这一理想精神家园里,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是人的心灵世界实现艺术情感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看来,自然与我们人的心灵情感息息相通,自然具有独立的、需要我们以整个心灵的力量去充分感受的生命意义。

(摘编自董晓《白色的虹:帕乌斯托夫斯基短篇集·译者序》)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元帅长年征战,战争给他留下伤病和疲惫,让他忘却自己的生活,很少关注其他方面,习惯了冷漠和独处。
B.音乐家鲍姆维斯痴迷音乐,钢琴演奏技艺高超,经常在别人的晚会上演奏,他的偶然出现打破了元帅沉闷的军旅生活。
C.鲍姆维斯的钢琴演奏唤醒了元帅被战争侵蚀的麻木心灵,元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和自然之景中,内心开始苏醒。
D.元帅对于参加生日晚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但鲍姆维斯觉得元帅的请求比较唐突,既不敢拒绝又感到无可奈何。
2.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描写小城周围的景色,既表现了战争的压抑,也透露出希望,暗示下文情节的发展。
B.句子②表现出鲍姆维斯对自己演奏水平的自信,也表现出他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友善。
C.句子③反映出元帅的内心渴望,他想要去感受真正的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去冷静地反思战争。
D.句子④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自然之景,照应标题,也暗示了元帅此时欢快自由的心境。
3.简要说明文本一中音乐家提出告别前,元帅对音乐家态度的变化过程。
4.文本二评论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艺术创作是“大自然之恋”,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离别

【俄】弗·索罗金

轻盈、透明的雾在东方突然变得粉红了,闪出一片黄色的火花来,几分钟迅速地飞驰而过,太阳的边缘从森林的顶端露了出来。

康斯坦丁从他坐着的那只腐烂的大树桩上站起身来,树桩的底部在夜间会闪出非常神奇的亮光。他裹紧大衣,走到悬崖边。

一条宽阔的河在下方流淌,两岸长满了一丛丛墨绿色的芦苇。

河面非常平静,既没有涟漪,也没有水流的痕迹。只是在那碧绿的水底,勉强可以看到一些不住摆动的水草,就像是些神秘的生物。

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烟,打开了烟盒。香烟就像清晨那样干燥,在他冰冷的手指间噼啪作响。他抽了一口。烟雾是柔和的,不太浓烈。

看着从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康斯坦丁笑了笑,疲惫地揉了揉腮帮。“不管怎么说,离开故土,这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沉重,”他忧郁地想到,“那是你长大的地方,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树木你都熟悉……而我昨天还在谢尔盖面前吹牛,说我挥挥手就能一走了之。远方的道路,新的城市,新的人们……”

他抖了抖烟灰,于是,灰色的小圆柱便落到了芦苇丛中。

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条大鱼激起了浪花——一下,两下,三下。三道不断扩大的涟漪荡漾着,涌向两岸。

“可能是条狗鱼。你瞧它是怎么翻身的,连尾巴都弯了过来。可能有4公斤重。个头小的是游不到这里来的……”

他贪婪地吸了口气,回忆起自己是怎样在10岁时抓到第一条狗鱼的。那也同样是一个晴朗无云的夏日的清晨。河里一个人都没有。他等了很久,可是一条鱼也没咬钩。他已经准备听从老渔夫米赫依爷爷的建议,把挂着他贴身钢十字架的布条拴在鱼钩上,这时,浮子突然不见了,钓线带着响声在水面上滑动,鱼竿弯成了拱形。于是,在一个长着一头乱蓬蓬的浅色头发的少年和一条看不见的鱼之间,开始了一场斗争。他把它拽了出来,他浑身湿漉漉的,因为激动而发抖,他把它拽出来,甩在沙地上,那时,沙地上还没长出芦苇……

他又吸了一口烟,之后慢慢地从鼻孔里把烟吐出来。

“是啊,这一切多么熟悉。上帝啊,要知道我在这里住了37年。青年时代,我喜欢在这里坐着,读一些描写遥远的国家和无谓的旅行者,描写爱情的书籍。后来,我自己也恋爱了。我爱得热烈、疯狂而又坚定。就在这里,在这片白桦林里,我第一次亲吻了自己心爱的人……”

他和塔尼娅就是在那里见面的,他是多么爱她啊,爱这个身材匀称、穿一件轻盈的花布连衣裙的姑娘,她纤细的手臂晒得黝黑,散发着稻草和草地花朵的芬芳。

“你就像只雄鹰。”她经常一边抚摸着他的脸颊,一边微笑着对他说。

“像只雄鹰?”康斯坦丁笑了,“那就是说,我长了身羽毛!”

“你别笑,”她打断了他,“别笑……”

这一切都曾发生过。发生在这里……

康斯坦丁把没抽完的烟头扔了下去,他双手抓住大衣的领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晨这凉爽的空气散发着河水的气味,它那淡淡的雾霭能让人感到非同寻常的兴奋。“故乡,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国家?是人民?也许,是光着脚丫的童年以及那根核桃木钓鱼竿和那罐鲫鱼?或者,就是那位梳着淡褐色辫子的姑娘?”他又吸了一口气。充盈着光线的空气迅速变得暖和了,燕子在透明的水面上方鸣叫。

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是的,是的。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这样的清晨过去有,今天有,将来还会有。

(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化小说是小说的某些特征被弱化,融入了一些散文元素的创新性小说。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结构模式,不以充满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组装事件和人物,而是以诗情画意的软性结构调动生活片段、呼唤心灵、升华情感、创造意境。散文化小说极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大多数是被简单意念塑造出来的扁平、单纯的形象,被虚化的人物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与小说的抒情氛围相融,表现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散文化小说注重语言的艺术,有选择地描写环境,结构开放而自由,呈现出和谐柔性的艺术之美。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斯坦丁“掏出”“打开”烟盒,“冰冷的手指”和“噼啪作响”等细节都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B.“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反衬出康斯坦丁内心“难以置信的沉重”,这说明他对离开故乡这一决定后悔了。
C.小说结尾两次出现“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强调了这样明亮的夏日清晨承载着康斯坦丁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眷恋。
D.结尾处“这样的清晨过去有,今天有,将来还会有”,其中“还会有”表现出康斯坦丁对自己的未来满怀希望。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既展现康斯坦丁过去的生活,又表现他对故乡深厚的情感。
B.“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段引出了下文康斯坦丁回忆自己小时候在河里第一次抓到狗鱼的相关内容。
C.小说叙述颇具特色,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现实情景交织,虚实相生,给读者以时空变换的感觉。
D.小说在叙述时运用第三人称便于客观表现人物心理与情感,而在回忆某些情景时运用第一人称便于全方位展现人物活动。
3.文本一插入了康斯坦丁小时候捕鱼和青年时恋爱的情景,请简析其作用。
4.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具有散文化小说的哪些特征。
7日内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杀不朽的人

(法)让·雷维奇

二十五岁之前我还是个穷教师,命运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一座坟墓的探求》得到龚古尔奖金的那一天转变的。在我的成功公布一个钟头以后,整个法国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在我的出版商的客厅里,有上百个新闻记者问我:您比较喜欢哪些作家?……您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摄影记者喊着:杜波瓦萨先生,头朝这边!庆祝一直到夜里很晚很晚才结束;我真巴望它永远延长下去。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很中我的意。

我离开了教育界,十年里出了八部小说,四本论文,三个剧本。尽管我的作品会带来上百篇批评家的文章,但公众并不同意这些意见。我对光荣和财运已经习惯了;我因为写人不免一死的情况写得太多,所以已经失去了虚荣心。

在有才能的人相当缺少的我这一代人中间,我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出名的人。弗特隆也胜过同时代的人百倍。况且公众认为我们俩的才能不相上下。我呢,是一个无神论者;弗特隆是基督教文学的作家,我相信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之间还是非常相像的。

虽然我的每一本书都得到了成功。然而每一次成功,都不像头一次胜利那样,给我带来甜蜜的陶醉之感。现在,我常常想,真正的光荣,就是龚古尔奖金和法兰西学院。但是手上握着剑,头上戴着尖角帽,跨进学院的门这件事不是三十五岁的人能办到的。那些院士没有一个写得象我那么多,但是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在文学方面,多谈比多写更能使人成功。还得等上个七、八年。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我想到了瑞普兰。近二十年来他的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下层社会去找凶手的时代也早已过去,杀人的买卖掌握在巴黎和外省的五六家企业手里。瑞普兰领导的一家是最重要的,常常替银行、教会,甚至替政府办事。我要求瑞普兰谋杀十个院士;虽然事情很棘手,考虑了很久,最后他答应我一定满足我的要求。 一个礼拜以后,他交给我一张名单,我同意了这张名单。牺牲谁关系都不大,只有院士的席位才是重要的。

对不朽的人的屠杀是在某个夜里实现的。正像报纸上说的,这件案子激起了极大的波动。表示哀悼的、而且在危险中的学院由警察局守卫着。三十个活着的院士由暗探保护。经过两个月的徒劳的搜索,警察局也好象厌倦了。我造就了一些幸运的人;大伙儿已经在谈论着后继的人选了。出殡的那天,我遇到了弗特隆。我们握了握手,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不相信他会疑心到我,但是他好象没有以前那么忧郁。

我良心平安地等着。选举的时候终于到了;我放过了前面的八名;这是个很好的策略,弗特隆也这么做。等到选到倒数第二个空缺的时候,我认为好机会来了,于是把申请书送去:真是一篇杰作,无疑是我的作品中最成功的。弗特隆也模仿我,他打算弄到最后一个空缺。他也跟我一样,不肯去拜客。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可不能降低身分去做这种事。

我没有当选,比起我来,别人更喜欢一位海军上将。弗特隆也被一位主教打败了,可是他的失败一点也不能减轻我的苦恼我懊悔,可是晚了。

我还要等多少时候才能等到一次自然的死亡让出一个空缺来呢?但是瑞普兰在那儿;我的失败也叫他很伤心。有一天他来按我的门铃。

我想为您做点什么事,他对我说。但是,下一次我请求您利用一切机会,出去拜拜客!

我俯下头,答应了;他接着说下去:

最近几个月来,防备当然要松多了,但是这些先生们还是不很放心。没有办法到他们家里去……只能在大街上行事。我要弄死历史家比阿托瓦。比阿托瓦应该是一个诗人,每天夜里,他都要在河边游荡好几个钟头,而且路线从来不变。这样我干起来要方便多了。

我没有等多久。一个礼拜以后,有人发现比阿托瓦在河边给人打死了。我连忙去向杀人者致谢;可是我没有来得及开口,他已经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对我说:这不是我!接着他告诉了我:头一天晚上,他曾经隔着一段距离跟着他要猎取的对象,时间已经很晚很晚,河岸几乎连一个人也没有,他认为时间和地点都适合于下手了;他走过去。可是有一个人从黑地里窜出来,在他还没有动手以前,已经用棍子照准院士的脑袋上揍了三下,这三下连一头牛也可以打死。

看见他打,瑞普兰对我说,我决不会相信他是个新手。当时我离得相当近,所以认出了这个凶手。

瑞普兰笑笑;我也笑起来了。

弗特隆!

这个名字从我的嘴里漏了出来,

以后的事情很容易猜到。弗特隆承蒙我隐名埋姓地告发,第二天就给抓起来了;他当时就承认自己是谋杀案的制造者;但是他还是不承认那十个人也是他谋杀的。这样一来,我的良心得到了平安。文学界的一场大屠杀就这样结束了。弗特隆被认为是疯子,他将要在一个疯人院里了结他的一生。

至于我呢,我去拜客了;我的当选没有问题了。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久以后我还要尝到手握雕花的剑柄,走进黑暗的坟墓的那种快乐。

(有删改)

【注】①不朽的人即法兰西学院的四十个院士,院士是终身职称,逝去一名再补选一名。②龚古尔奖金是遵照法国小说家爱德蒙·德·龚古尔遗嘱创立的一个学院每年所颁发的文学奖金。③剑和尖角帽是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制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第一本小说获得龚古尔奖金时,面对记者们高涨的热情很是享受,说明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很快融入了名利场。
B.“我”在十年内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可谓名利双收,但我并不感到满足,只有当选法兰西院士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
C.瑞普兰是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但他也为“我”的选举失败感到伤心,还主动来找“我”,这些体现了他良心未泯的一面。
D.在整个事件中,“我”从未对杀人感到“懊悔”,这种波澜不惊的冷静,显示出“我”的冷漠和麻木,更让读者不寒而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B.小说以“屠杀不朽的人”为题,既提示了小说的情节,又暗示主题,能引发读者思考。
C.小说使用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手法,谋杀情节是对现实社会中权力斗争的一种夸张表达。
D.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暗示“我”即将走向名利的巅峰,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3.小说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小说中弗特隆这个人物对刻画“我”的形象起重要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

[意大利]路易吉•皮兰德娄

天蒙蒙亮,在五位旅客刚刚过了一宿的一节令人窒息、烟雾弥漫的二等车厢里,推推搡搡地拥上来一个大块头女人——她那模样儿看上去简直就像一件鼓鼓囊囊的行李包裹,跟在她背后气喘吁吁的,是她的丈夫——一个瘦弱不堪的小男人。

那个小男人最后落了座,彬彬有礼地向那些给他妻子帮过忙、让过座的旅客道了谢。随后,他转过身来,朝着正在把自己的大衣领子拉下来的那个女人,彬彬有礼地问道:“你一切都好,亲爱的?”妻子并没有搭理他,却把大衣领子又往上拉到眼边,遮住自己的脸孔。“这个世道可糟透了。”那个丈夫喃喃自语,苦笑了一下。他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应该向他的同行旅伴讲一讲,那个可怜的女人确实值得人们同情,因为这场战争要把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养大的那个年方二十的独子从她身边夺走。他突然接到了一份电报,说他三天之内就要开拔了,要求爸爸妈妈即速赶来给他送行。

至于那个身穿外套的女人呢,她的身子一直在歪歪扭扭地蠕动着,不时还发出野兽一般的咆哮声。她深信,尽管刚才她的丈夫对种种情况都做了说明,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从那些十之八九跟她一样身陷困境的人们那里,就连一点儿同情的影子都引不起来的。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在全神贯注地听了以后,就说:“你好歹还得要感谢上帝,因为你的儿子毕竟是现在才开拔到前线去。我的那个儿子,打从战争爆发的头一天,就叫他上了前线。”

“那么我呢?我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外甥都上了前线。”另一个旅客接下去说。

“你说的也许不错,可是,就我们来说,那是我们的独子哪。”那个丈夫竟然放胆地说。

“胡扯淡。”另一个旅客插话说,他是一个红脸膛的大胖子,暗淡无光的蓝眼睛里布满血丝。他心里一直在扑扑地跳动着。他一面拼命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别让人们发现他早就掉落了的那两颗大门牙,“胡扯淡。难道说我们生儿育女,就是给自己圈好处吗?”

在座的其他旅客都十分难堪,瞪起两眼直瞅着他。那个战争一爆发、儿子就上了前线的父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这话可说对啦。原来我们的孩子不是属于我们的,他们是属于国家的……”

“胡说八道。”那个大胖子旅客立刻反驳说,“试问我们生儿育女时,可曾想到过国家没有?

他们一生下来,就把我们自己的生命跟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了。说穿了,就是这么回事。要知道我们是属于他们的,可他们从来都不是属于我们的。他们一到了二十岁,就像我们当年二十岁时一模一样。如今,到了我们这样的年纪,我们对国家的爱,当然啦,还是不减当年,可现在我们对孩子的爱却总比它更强烈。在座各位中间不是有人乐于顶替儿子上前线去吗?”

这时四周一片沉默,每个人都点头表示赞同。

“那么,我说,”那个大胖子继续说道,“我们的那些孩子一到了二十岁时,他们认为自己对国家的爱甚至应该超过对我们的爱,难道说这就不自然吗?如果说国家是一种天然的必需品,就像我们每人为了不饿死都得要吃的面包一样,那就非得要有人去保卫它不可。而我们的儿子,他们一到二十岁,果然就去了,而且,他们也都是乐于以身殉国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停止哭泣,每一个人都应该放声大笑,就像我现在这样——因为我的儿子在临死以前给我发来一个电报,说他也死得其所了。正如你们看到的,哀之所以连丧服都不肯穿……原因就在这里。”

他抖一抖自己身上的浅黄色外套给众人看。这时,他那缺了两颗大门牙的上嘴唇正在颤抖着,两眼泪汪汪而又凝止不动。他的这篇宏论也就在一阵尖笑声(这本该是一阵呜咽声)中马上结束了。

“确实如此……确实如此……”人们众口一词地说。

挤在角落里、用外套遮住自己的那个女人,一直都在正襟危坐地倾听着。要知道最近三个月来,她在深切的悲痛中千方百计地从她丈夫和朋友们的言谈里去找一些宽心话,既可以安慰她,又可以指点她,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如何心甘情愿地把她的儿子送出去,那里说不上是死路,也许只不过是一种危险的营生罢了,不过,她从他们滔滔不绝的言谈之中,哪怕是片言只语都没有找到……于是她心中的悲痛也就越发沉重了,因为她暗自琢磨,恐怕谁都不能替她分忧解愁。

可是刚才那位旅客所说的那些话,却使她为之愕然,几欲晕倒。她突然察觉到,问题不能归咎于别人理解不了她,而是偏偏怪她自己,达不到别人家父母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不仅在送别自己的儿子,甚至在获悉他们不幸阵亡的时候,也都是甘之如饴,从不号啕大哭。

她抬起头来,从她那个角落里探出身子,聚精会神地听着那个大胖子絮絮叨叨地给旅伴们讲他的儿子如何激昂慷慨,乐于为国家杀身成仁的具体过程。她恍惚觉得自己磕磕绊绊地走进了一个她从来都没有梦见过的陌生世界,在那里,她满心喜悦地听到:每一个人都在向那个一谈到儿子之死时还能如此以苦为乐的父亲表示祝贺。

蓦然间,她仿佛一点儿都没有听到刚才大家的谈话,几乎就像大梦初醒似的,转过身来向大胖子旅客问道:

“那么……你儿子是真的死了吗?”

每个人都用眼光上下打量着她。那个胖旅客也转过身来瞅着她,他瞪起那双凸出的、极度泪汪汪的浅蓝色大眼睛,讳莫如深地端详着她的脸孔。他花了好半天时间想回答,可他总是说不出话来。他一个劲儿瞅着她,简直好像是——直到此刻听到了那个愚蠢的、自相矛盾的问题——他这才突然一下子觉察到:他的儿子是真的死了——永远——永远——一去不复返了。他的脸孔一下子收缩,变成怪样;随后,他连忙从口袋里抓出一块手绢来,猛地发出一阵催人泪下、心肝欲裂,而又难以抑制的啜泣声,不由得使四座为之一惊。

(选自[关]克林斯•布鲁克斯[美]罗伯特•沃•潘伦《小说鉴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的丈夫虽然瘦弱,但是对自己的妻子十分关心,想让同行旅伴理解他妻子的悲伤。
B.从旅客们接二连三的插话中不难看出当时战事的艰难与惨烈,有很多年轻人上了前线。
C.失去儿子的胖旅客在长篇的独白中,对伤亡和悲痛的意义作了激动人心又富有哲理的论述。
D.女人无法从丈夫与朋友们的言谈中找到安慰,却被同样儿子阵亡的胖旅客所说的话吸引。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如果删去,表达效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那个胖旅客也转过身来瞅着她,他瞪起那双凸出的、极度泪汪汪的浅蓝色大眼睛,讳莫如深地端详着她的脸孔。
3.若将小说全文这样改写:胖旅客仅有的一个儿子上了前线,他用本篇小说中的话语跟同车厢的旅客们进行争辩,劝说他们要笑着面对孩子们以身殉国。到了某个车站,他接到一份告知几子阵亡消息的电报,立刻迸发出一阵“心肝欲裂,而又难以抑制的啜泣声”,而大家都大吃一惊地瞅着他,为什么这样的写法同原小说一比,就要大为逊色呢?请从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效果中任选三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024-04-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三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还像燃烧的灰烬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了混着腐臭海产的烂泥场。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张巨大的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恶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夫妻二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但却是水手般的好嗓音回答他们。贝拉约夫妇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看,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当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以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个生太伏。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的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的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拥有的超自然能力就是他的忍耐力。母鸡们在他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就连那些最虔诚的人都会朝他扔石子,想让他站起来,看看他的全貌。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这种衣服都是令人羡慕的贵妇们在星期天时才穿的。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一片一片脱落下来,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这位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又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68年,当时在拉美人民信仰中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已开始衰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
B.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
C.随着天气变暖,巨翅老人身体逐渐恢复,这为他最后飞离小镇提供了条件。
D.埃丽森达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其离去很是不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文中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大家对巨翅老人的态度与反应。
C.“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的使用,使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落难的巨翅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巨翅老人蛰伏数年最终展翅飞翔,一反前文落魄潦倒的形象,两相对比,更能凸显文章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
3.马尔克斯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的“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
4.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的“孤独”主题。
2024-04-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