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自然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有关端午节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唐代诗人元稹用诗句“”描绘了粽子的外形与食材。“”这是清人李静山《端阳》诗描写的饮雄黄酒的习俗。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反映端午节龙舟比赛浪遏飞舟的场面。在诗词中品读端午节的万千气象,何尝不是一种丰盈内心的做法呢?

屈原一直是端午的一个凝重符号。遥想2000多年前,悲愤的诗人立于汨罗江畔,而后纵身一跃……碧绿的江水,至今倒映着山峰的影子,象征着屈原的精神永不磨灭。在社会发展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汲取端午节蕴含的爱国主义养分,把爱国主义铸造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引擎。

1.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顿号,顿号的使用增强了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下列例句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次公狂。
B.催饷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
C.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三句填入甲、乙、丙三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②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③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④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⑤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A.甲①   乙②   丙⑤B.甲③   乙①   丙②
C.甲④   乙①   丙②D.甲③   乙①   丙⑤
2024-07-0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社会科学论著,         ①          。第一步,粗读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全书的主旨。可以看序跋,看出版介绍及相关评论,大致清楚作者和写作背景,看他为何要做这项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既然是粗读,那就可以采取跳读的方法, ②      。每个章节的开头或者结尾可多留意,那里往往会提出观点:看到那些阐述观点或者定义概念的句子,可能比较重要,顺手就圈划下来;其他部分则可以(   A   ),扫描过去,大致的意思能懂,就往下读,别停留。这样蹦蹦读完全书,第一印象有了,有些疑点和兴趣点呈现了,阅读的期待自然也发生了。粗读是必要的头道工序,为整个阅读做准备的。

粗读之后,就进入了细读,主要是分析性阅读,在整个阅读中占大头的,要花更多的精力。       ③       。比如,《乡土中国》中的就有乡土社会”“礼治秩序”“差序格局”“无为政治等等概念,细读时要作为重点去抓概念就是抓观点,抓重点,抓关键,特别是那些核心概念,抓住了才能(   B   ),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理解其研究的价值。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画波浪线句子中“粗读”与“工序”两个词的引号作用相同吗?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成语。
2024-07-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赤足,扛犁,赶牛,于归家途中看着自己的家园,触景生情,吼一折秦腔便是极自然的事。

秦腔的境界在于吼。它要求歌者无论是都市的细发人,或者乡间的粗蛮人,唱它时,都要用生命的底音。吼秦腔时,最好在冷天。于高原的广漠上,你一个人孤零零地踽踽独行——头顶一轮没有热量的太阳;迎面是刀割样的寒风。这时,你吼一折秦腔,便会消除寂寞忧愁,便会身心发热,通体舒泰,就连原来在冷风中瑟缩的白杨树,你也会感到是那么不平凡,那么峻拔。

(节选自高亚平《秦腔》)

1.下列句子中的“细”与文中“细发”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纤维交织的和田玉质地细润。
B.她走到一旁,细声细语地说。
C.他喜欢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
D.细想一下,我觉得是我不对。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标点符号使用及表述等方面有三处错误,请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成“一个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赤着脚走在路上,一边扛着犁,一边赶着牛”,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7-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傍晚的药王山,很是安静。车轮在柏油路上驶过,留下沙沙沙的声音。不时有鸟儿飞来飞去,几声鸟鸣,更添几许幽静。药王山下,溪水淅沥地响。空山新雨后的意境也不过如此吧。山尖上云岚缭绕,使青山(A)。药王山脚有村民站在溪边吃晚饭。他们吃的食物叫饭馃。山村人家的食物简单,却令人赏心悦目。豌豆碧绿清甜,笋丝鹅黄鲜嫩,加之翠绿和深红的点点葱花与辣椒,连汤带汁的一碗,呼啦呼啦入得口中,吃起来深觉过瘾。原本是(B)的白米饭,在立夏这一天,却变成一碗诱人的饭馃,这是乡村日子的花样吧。

到了立夏这一天,我常常也会自己去菜场。我母亲总是会教我做这样那样的食物来吃,每一个小小的步骤都要详尽说与我听,(C)。这在我看来,正是农人们对于日子的郑重态度。

民间衡量健康,一贯以体重为标准,体重增加便值得欢欣鼓舞。所以立夏这天人称重,也是有讲究的:移动秤砣时,只能向外挂,表示数量增加,而不往里头移。时代变化了——你看现在,大人们多以苗条为美,平日里的健身房也常常人头攒动,都要减肥呢。立夏这天也不例外,没有见哪个健身房在立夏这天放假的。

1.请在文中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豌豆、笋丝、葱花与辣椒”意思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3.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B.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C.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帕斯卡尔《思想录》
D.牢记职责使命,引领社会风尚。——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倡议书
2024-06-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洛阳城         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         了牡丹的个性。

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注: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都是牡丹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屑一顾     沿续     窥伺     安之若素B.不屑一顾     延续     窥视     随遇而安
C.无动于衷     沿续     窥伺     随遇而安D.无动于衷     延续     窥视     安之若素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和文中“浅红”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在特殊语境中,标点符号的非常规使用看似突兀,但仔细揣摩实则合情合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本应加上恰当的顿号进行相应的停顿,作者却创造性地省掉顿号,请赏析其合情合理性。
2024-06-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悌”,读作,意思是敬爱兄长。悌,往往与“孝”连用,是儒家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云:“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a)”将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看作成就仁的根本。《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悌)者所以事长也。”悌,是用来侍奉兄长的方式。“不悌”就意味着没有尽到作为弟弟的责任,对兄长缺乏敬爱之心。

“荑”是个多音字(b)读时(c)义为除去田地里的野草。如《周礼·地官·稻人》:“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芟荑”即割草、除草。“柔荑”指柔软而白的茅草嫩芽。《诗经·卫风·硕人》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后以“柔荑”喻指女子柔嫩白皙的手,如郭沫若《瓶》诗之七(d)“你是生了病吗?你那丰满的柔荑怎么会病到了不能写字?”如果你要借“柔荑”夸赞女子的双手白嫩,“荑”此处应读“② ”。

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这里是北京》其中一集,介绍天宁寺时这样说道:“那天宁寺塔能不能像《西游记》里扫塔那一集一样,可以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呢?……”旁白把“拾级而上”的“拾”读成了shí

拾,当我们读shí的时候,是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的意思,如拾金不昧、拾人牙慧。还可表示收拾、整治(e)如拾掇。也是数字“十”的大写。“拾”还有轻步而上的意思,如清代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洞尽,拾石级而上,得一楼。”“拾级而上”就是逐级登阶向上,此处的“拾”不读shí, 而应读   

1.请在标序号的横线处写出该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bc4de
A?,:,
B,:
C?;,,
D:,:
A.AB.BC.CD.D
2024-06-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月也是菱角集中上市的季节,每天清早,大筐小篓的菱角就在市场上溜摆开了。卖家的菱角有嫩生生的生菱,也有刚刚煮熟还冒着热气的熟菱。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集市,谁又经受得住这菱香的诱惑呢?

美味的菱角让人们对种菱采菱充满了向往。幼时求学时读到古诗词里有很多描写采菱和菱香的佳作。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船摆、水荡、采菱女子清脆的歌声飘悠,这是多美的画面,多好的诗情!

然而,对于水边长大的孩子来说,我儿时的生活并没有采菱诗中描摹的那样美好。因为,那时候每家沟塘里的菱角都要一物多用:叶蔓要剁碎煮熟了喂猪;茎秆拔掉根须炒熟后是大人餐桌上的菜肴;而果实则要由母亲装在竹篮篾篓里,拎去集市上换回家用的油盐纸笔。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有些心酸,却要感恩菱角帮我们家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因此,我对菱角始终怀有一份美好的感情。

菱角,栖身于湖塘沟港,叶片儿紧贴水面。水涨,它平展舒放,随之而高;水落,它缩茎卷叶,随之而降。菱角只通过一根长长的茎,始终把根系扎在泥土里,低调地把果实藏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到了深秋,菱角老熟了,要是主人忘了收割,它便默默地脱离茎叶,沉入水底,没入泥土之中,来年再化作一汪新绿。

1.下列句子中的“一”与文中加点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老师这么一说,我就恍然大悟了。
B.一支粉笔绘青春,满腔热血育新人。
C.来,各位,笑一笑,我要摁快门了。
D.番茄,一名西红柿,原产地为南美洲。
2.文段中画横线部分综合使用了冒号、分号、逗号,请分析三者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极富画面感,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
2024-06-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花喻人自《诗经》发端,屈原香草美人进一步丰富后,不仅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独特审美观,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牢不可破的抒情传统。

在《红楼梦》里以花喻人的现象     ①     ,众女儿不仅是有着如花的美貌,更有着花的品格。林黛玉是曹雪芹最钟爱的人物,他用菊花和木芙蓉花来为林黛玉塑造形象。菊花在中华文化中向来作为君子和文人风骨的象征。林黛玉是一个满腹才情的女子,她的诗发自肺腑,真切动人,她凌霜孤傲,特立独行,是为世外隐士,她的品格与菊的品性       ②      。此外,林黛玉掷的花签为木芙蓉花,盛开于秋季的木芙蓉花具有拒霜”“耐霜的特性,它在落木萧萧的秋天和菊花同样      ③      ,极具风骨。

曹雪芹用了丰富的花意象描绘林黛玉,将林黛玉与菊花、芙蓉相喻,熔铸成林黛玉的性情,逐层点染林黛玉的形象。

(节选自《<红楼梦>以花喻人探究》,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香草美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
B.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
C.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2024-06-10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了弟弟点着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还听见一阵喧闹,之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先别打听,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B.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C.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D.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演得还挺自然的。
2.文中画波浪线的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互换不妥。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没有了绝望和悲观”,表意效果没有原句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地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鸟儿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四个句号,按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应该都用分号。请结合文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处理。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