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2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一九四八年冬天,我到了北京,街头巷尾,每听到吆喝:哎——萝卜,赛梨来——辣来换……声音高亮打远。看来在北京做小买卖的,都得有条好嗓子。萝卜赛梨的,萝卜都是一个一个挑选过的,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咔嚓嚓地响。

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劳动,曾参加过收心里美萝卜。张家口土质于萝卜相宜,心里美皆甚大。收萝卜时是可以随便吃的。和我一起收萝卜的农业工人起出一个萝卜,看一看,不怎么样的,随手就扔进了大堆。一看,这个不错,往地下一扔,叭嚓,裂成了几瓣,行!于是各拿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可名状。他们说:吃萝卜,讲究吃‘棒打萝卜’。

1.下列句子中的“讲究”与文中加点的“讲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屋里的家具和玻璃镜,都亮闪闪的,布置得挺讲究。
B.后来听了他二人攀谈,方晓得其中还有这许多讲究。
C.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作出决策,都要讲究实事求是。
D.他们走至院中,听见几个人讲究。探春从纱窗一看,只见迎春在看书,若有不闻之状。
2.下列各项对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中“心里美萝卜”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哎——萝卜,赛梨来——辣来换……”中破折号和省略号都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行!”是由一个字构成的感叹句,其中的感叹号增强了对萝卜品质的赞叹。
D.“甜,脆,多汁”中使用逗号隔开三个词语,表达简洁有力,突出了萝卜的特点。
3.恰当使用拟声词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画线句中拟声词是如何增强表达效果的?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汉服在中国社会所处的生态早已___①___,登上了官方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官方机构也会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组织相关的活动,在身边随处可见汉服出行的小哥哥小姐姐和小朋友。但如此“花团锦簇”的盛景并没有消解年轻人守护中国传统服饰的焦虑,而这一次的困境来自外部,这就涉及迪奥马面裙事件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文化挪用。

(1)所谓“文化挪用”就是把他国的文化元素拿来,经过改造、包装、整合,再利用自己的渠道打上自己的标签对外推销出去。(2)这其中让我们无比被动的“短板”也是绝对不能用“清者自清”或者“不与你们一般见识”这样的理由轻轻带过的——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传播力实在是太弱了,弱到不仅和本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不相称,也和我们___②___、充满生机的流行文化的生命力不相称,更是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不相称,这种全方位的不相称才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其实,这两年少数古装影视剧开始端正态度,正儿八经地请来服饰史顾问打造符合历史真实风貌的美术。观众惊讶地发现,无需盲目“改良”,盲目追求“设计感”,只要是还原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就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就能打造大众普遍接受的“美”,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蕴藏在中国历史中的这些真实的文化遗产,就是“中国风”审美的精神源头,也是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对内树立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①句中的“所谓……就是……”结构和②句中的破折号,二者发挥的语法作用看似相同,都有解释说明的功能,但仔细思考又有所不同,请进行辨析。
3.在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用水车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去的水,不够太阳一日十五小时的蒸发。

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②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

1.文中第一段连续使用多个句号,富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些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一般”,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无糖饮料一般都含有不少代糖,同样会加重胰腺负担。
(2)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初那五六天,水车就像精壮的小伙子似的,它那“杭育,杭育”的喊声里带点儿轻松的笑意。水车的尾巴浸了浅绿色的河水,辘辘地从上滚下去的叶子板格格地憨笑似的一边跟小河亲了一下嘴,一边就喝了满满的一口,即刻又辘辘辘地上去,高兴得嘻嘻哈哈地把水吐了出来,马上又辘辘地再滚了下去。

然而小河也渐渐瘦了。水车的尾巴接长了一节,它也不像个精壮的小伙子,却像个瘦长的痨病鬼了。叶子板很费力似的喀喀地滚响,滚到这瘦的小河里,抢夺了半口水,有时半口还不到,再喀喀地挣扎着上来,没有到顶(这里是水车的嘴巴),太阳已经把带泥的板边晒成灰白色了。这样过了两天,水车的尾巴就不得不再接长一节。可是,像一个支气管炎的老头子,它咳得那么响,却是干咳。叶子板因为是三节了,滚得更加慢,更加吃力,轧轧的响声也是干燥的,听了叫人牙齿发酸。水车上的人,半点钟换一班。他们汗也流完了,腿也麻木了,用了可惊的坚强的意志,要从这干瘪的小河榨出些浓痰似的泥浆来!轧轧轧喀喀喀,远远近近的无数水车愤怒地悲哀地喊着。

1.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与文中括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B.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
C.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D.扶持水车倚塍畔,翻翻龙脊超双踵。(蔡襄《和王学士水车》)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突出水车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富有节奏感且充满愉悦之情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第二段有重叠形式“喀喀”“喀喀喀”、“轧轧”“轧轧轧”,说说它们和“喀”“轧”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串螃蟹在门后叽哩咕噜吐着泡沫。打气炉子呼呼地响。

一声鸡啼。一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的鸡,在小天井里徘徊顾盼,高傲冷清,架上两盆菊花,一盆晓色,一盆懒梳妆。——大概多数人一定欣赏懒梳妆名目,但那不免过于雕琢着意,太贴附事实,远不比晓色之得其神理,不落形象,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看过又画过这种花的就可以晓得,再没有比这更难捉摸的颜色了,差一点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天晓得颜色是什么样子呢,可是一看到这种花叆叆叇叇,清新醒活的劲儿,你就觉得一点不错,这正是“晓色”!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两个字。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鸡鸭名家》2019年版)

1.文中画横线处“高傲冷清”后的标点在不同版本中有逗号和句号的区别,请分析这里使用逗号的理由。
2.“叆叇”的本意是云彩很厚,文中加点处使用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

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初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1.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
B.【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
C.【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
D.【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广大观众好评。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深挖“新”与“常”,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1.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
B.他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用……的人!”
C.看着他留给我的这幅画,良久,我的心底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2.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字”从遇见你》和《鲜生史》两个片名的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学生的作业,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天真,甚至很诚恳;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也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

沈先生教创作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1.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就职典礼开始了!
B.他住了三天就走了,我来不及见他。
C.我们就事论事,不作过度发挥。
D.就算他亲自来了,我也是这个意见。
2.“举一隅而三隅反”这句古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标点符号使用及表述等方面有三处错误,请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高中是在凉山的西昌城里,进了城,要面子,穿草鞋的少,都弄一双解放鞋穿在脚上。胶底帆布面,结实;只是鞋臭,味大。我们是住校生,一间宿舍里睡二三十个学生,不知道空气指数里,鞋臭味怎么测定?好在大凉山,四季如春,宿舍开门敞窗,从不关闭,我们吸纳天地清新之气,也饱览了窗外的

读大学是福气,三十岁遇上“恢复高考”的好事,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走在街上,隔着马路都能感受到我的。那时夏天流行塑料凉鞋。虽然商店里也有皮凉鞋卖,但当时实行凭北京“工业券”购买商品。“工业券”这玩意厉害,能保证首都市场繁荣,货架上的商品,什么都有。但塑料鞋便宜实惠,五六元钱一双,不要“工业券”,能穿一夏天。所以我的大学生活记忆是穿着塑料鞋走在滚烫的柏油马路上。

蒋勋说“因为它里面有记忆,它不只是一个物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双鞋,不可缺,接地气,也不可少。鞋真是生活的伴侣,穿胶鞋的高中,穿塑料鞋的大学,它们各自都让我接了不一样的地气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A.他一下让我想起范仲淹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B.包身工基本的人权都没有,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选择自由。
C.当市场流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时,我们就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D.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你该不会也准备做出这样的举动吧?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双接地气的鞋子不可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加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子,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

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C.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D.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