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2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着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地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她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她们讲出的串串故事拴住了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

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秋风摩挲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麻雀的嘴啄过它们,被寒雨拍打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1.文中标序号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某杂志社在审稿时,编辑部一致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需要调整句式和语序。假如你是编辑,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并说明理由。
2022-05-08更新 | 7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月中旬,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活动在上海举办。①在亭台错落的江南园林,在活力满满的时尚街区,一队队身着华服的青年神采飞扬,一场场流动的演出精彩纷呈,一批批华服粉丝相约云集,传统韵味与青春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传递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服饰文化研究与实践复原,让精美服饰走进博物馆和大众空间,让更多人看到,是杰出的传统技艺使得质朴的服装变得灵动,看到从古至今服装制作者           、臻于至善的价值标准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要秉持开放的态度,让传统在现代生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身着水天碧长裙,伴随优雅的旋律在千里江山的水墨画卷中           ,给中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有形的服饰背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服饰观普遍强调人的内在精神,并赋予其道德、人格的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华服文化爱好者们互称同袍同袍一词来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寄予着征战沙场的战士们团结奋战的家国情怀。如今,华服文化爱好者借用这样的称呼,强调了团结友爱的精神,③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共同兴趣爱好的认同。

近年来,伴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脚步,新中式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在款式、面料和工艺上,新中式服装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同时又吸纳了西方服饰的设计元素。④这种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结合的设计风格,让中国传统服装美学焕发出新的时尚活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下列诗句与文中画线句子所用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三仙姑听见院里人说“四十五”“穿花鞋”,羞得只顾擦汗,再也开不得口。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高,为了高而能下,为了高而不忘本。

1.文学作品往往借助标点来增强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所具有的表现力。
2.文中加点的词语中,前两处为什么用“你们”而不用“它们”,后三处为什么用“它”而不用“你”?谈谈你的理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
B.它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C.也许,联想一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桓温入蜀》的一段轶闻,会有启示吧。
D.北京人到底是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2022-09-01更新 | 6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三校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凤)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常喧,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来了一重山坡儿,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见凤姐儿,笑道:我们奶奶见二奶奶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凤姐儿说: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滴滴、翩翩、慌慌张张”,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分号的理由。
3.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使用了“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
(2)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21-22高二下·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道: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
D.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2022-04-11更新 | 727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补充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华夏大地上,古村落并不罕见,为什么有的很快就被淹没了——或者被城市裹挟,或者被田野覆盖——而有些则保存得比较完好。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古村落的人似乎总是很淡定,你发你的财,我种我的田,你当你的官,我开我的店。你在豪华别墅运筹帷幄,我在自家庭院种花育草。生命的质量并不在于大红大紫,惬意就好。

古村落的时光都是缓慢的,从容不迫。在查济,时不时能够见到,小溪中间,桥洞下方,有几个农家女浣衣洗菜,说说笑笑。夕阳从水面反溅到她们的脸上,流光溢彩。在查济街上,我看见一个七旬老汉在编织竹制工艺品,见他满面红光,问他健康秘诀,答曰,知足常乐,就是最好的保健药。

查济周边的小小山林有着奇异的功能,那些葳蕤的草木,呼吸着日月精华,雨雪霜露涵养在根下,贮存在细密的泥土里,节奏分明地释放,流到山下。这些小溪一路歌唱,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奢望我给你大江大河,不要希望我载着你们漂洋过海,就用我来煮茶酿酒,就在我的怀里荡涤心灵,让我陪着你们的时光缓缓流淌,生活是多么地美好。

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
2.下列句子中的“应该”与文中加点的“应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B.你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C.他今天应该回来过,因为房间被收拾得十分整洁。
D.如果你有机会游览香港,你应该游览海洋公园和太平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在查济的小溪中间和桥洞下方,经常可以看到快乐的农家女在夕阳下洗衣洗菜。”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一日江南晓寒,迷蒙细雨,湿云四集。等大家上了火车,天色逐渐好转。康总说,春游,等于一块起司蛋糕,味道浓,可以慢慢吃,尤其坐慢车,最佳选择。宏庆说,人少,时间慢,窗外风景慢,心情适意。康总说,春天短,蛋糕小,层次多,味道厚,因此慢慢看,慢慢抿。梅瑞笑笑。车厢空寂,四人坐定,聚会搞活动,往往使人漂亮,有精神。火车过了嘉兴,继续慢行,窗外,似开未开的油菜花,黄中见青,稻田生青,柳枝也是青青,曼语细说之间,风景永恒不动。春带愁来,春归何处,春使人平静,也叫人如何平静。两小时后,火车到达余杭,四人下来,转坐汽车,经崇福,石门,到达双林古镇。按计划,先去菜场。这个阶段,气氛已经活络,人人解囊,汪小姐买土鸡。宏庆买塔菜,河虾,春笋,春韭。康总买了酒,等摊主劈开花鲢头,身边的梅瑞,已经拎了鸡蛋,鳝筒,葱姜,粉皮,双林豆干,水芹两把。一切默契非常。然后,雇一条机器农船,两条长凳并排,闹盈盈坐个稳当,机器一响,船进入太湖支流。小舸载酒,一水皆香,水路宽狭变幻,波粼茫茫,两岸的白草苇叶,靠得远近,滑过梅瑞胸口,轻绡雾殼一般。四人抬头举目,山色如娥,水光如颊,无尽桑田,藕塘,少有人声,只是小风,偶然听到水鸟拍翅,无语之中,朝定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去处,进发。

1.恰当运用叠词会使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文中加点叠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笑”,突出强调梅瑞的笑,含蓄地说明梅瑞认为康总把春天比喻成蛋糕是俗而不雅的。
B.“往往”,副词重叠,突出频率与程度,表明活动让人愉快,人的精气神也因之提升不少。
C.“人人”,名词重叠,说明参与者兴致高,气氛活络,每个人都为这次活动做了精细准备。
D.“青青”“茫茫”,写出了春天山色与水色的特点,令人沉醉,与前文的“慢慢看”照应。
2.选段大量使用逗号,表现出作者对于语言使用的高度自觉。请分析文段中逗号的妙用。
3.画线句用了四个“一”,但每个字的含义都不同,请结合语境分析。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①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②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擦擦、谈谈、咯咯罗罗”,请说说它们和“擦、谈、咯罗”相比,在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结构大体相同,请简要分析二者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
(1)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2)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