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韦书记赴安西

杜甫

夫子欻通贵,云泥相望悬。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

【注】①欻():忽然。②藉:凭借,依靠。③朱绂():红色的官服。④三捷:多次与敌人交战。捷,同“接”,交战。⑤公车留二年:这里指杜甫献《三大礼赋》,被玄宗召试,待制集贤院,候补两年之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韦书记如今赴西安就任,通达显贵,自己与他地位悬殊。
B.颔联写韦书记年事已高,他一度没有机会入仕,如今得到朝廷重用。
C.“三捷”与“两年形成对比,表现了韦书记和诗人的不同境遇。
D.这首诗文辞深沉蕴藉,情感有起有伏,体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返照

唐·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注]这首诗大致是杜甫于大历元年至二年(766—767年)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①楚王宫:楚王之宫,相传楚襄王所游之地。②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这里指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它们来代表夔州。首联两句写景,互文见义,描写了夔州雨后黄昏的景象。
B.颔联点题,斜阳返照江水,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浓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
C.诗人年迈穷愁,肺病缠身,只有高枕而卧,身在遥远的边塞,忧愁的时候,他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只好早早闭门。
D.《招魂》出自《楚辞》,据传是为了悼念屈原所作。杜甫将自己比作南方未招之魂,借助典故表达自己深沉的悲慨。
2.《返照》与《登高》都是杜甫在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时所作,两首诗表现的情感也非常相似。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相似的情感。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公元768年,杜甫处境艰难,年老多病,他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经江陵、公安而一路漂泊,他来到岳州,登上岳阳楼,写下此诗。②公元819年春,白居易结束了四年贬谪江州司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他途经岳州时,登上岳阳楼,写下此诗。③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今昔对照,诗人以前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B.“乾坤”意为日月,杜甫感慨整个天地仿佛在浩瀚的洞庭湖湖水中日夜浮动。
C.白诗首联写岳阳城下江水浩荡,无边无际;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倚栏眺望。
D.白诗尾联借景抒情,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欣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

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一、二句写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次第绽放。
B.杜诗一、二句意为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有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C.白诗三、四句正面描写春风,不管是名卉还是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来的花信
D.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白诗写荠花榆荚欢呼春风为自己而来,杜诗写春风欺人。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春风”的意象,但“春风”蕴含的情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2.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宋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杜诗写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描绘出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一簇”或“一两丛”,也能见出季节景致。
D.两诗中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但表现手法与作者心境皆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歌咏远眺所见的一株海棕树,它在清江之滨,高耸入云。
B.“龙鳞”与“犀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刻画了海棕树树皮的形状特征。
C.由“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两句可知,诗人相信海棕树终会被众人熟知。
D.本诗前四句直接描写海棕树,后四句是由海棕树引发的联想,虚实结合,寓意深长。
2.这首诗借用原产于西域的奇木海棕树来寄寓自己的情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20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甘肃省兰州市等五地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流落湖南的境况,燕子两度筑巢,表明诗人在此漂泊时间之长。
B.颔联通过对比旧时和今日燕子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今昔遭遇的不同。
C.“可怜”句写了燕子四处筑巢,居无定所,直接抒发了对燕子的飘零生活的感慨。
D.“语”字将燕子人格化,燕子在船樯之上,与诗人谈话,流露了二者惜别之情。
2.卢世潍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数量词“四千里”极言辗转漂泊的距离之远,“五六年”表现了战乱时间之久。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显得悲凉沉郁。
C.颈联诗人“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在悲苦状态下短暂的恬淡闲适。
D.本诗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命运结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显得辞约情丰。
2.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②篠:细小的竹子。③裛: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清幽的居住环境,并化用典故,以衬托出狂夫的清贫自足的形象。
B.颔联紧承上联写景,运用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和风细雨中的“翠篠”“红蕖”。
C.颈联开始写人,描述了狂夫的生活境遇,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
D.尾联“疏放”“狂”写出狂夫饱经患难后的消极颓废,反映了狂夫思想的变化。
2.诗中的狂夫指谁?狂夫的“狂”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