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河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3-26 3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稳态与调节、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 贵州的美食众多,如花溪的牛肉粉、独山虾酸等。下列对各种食材的分析,错误的是(       
A.粉含有的有机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B.牛肉中的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
C.牛肉中的蛋白质在烹饪的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人体消化
D.作为虾体表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几丁质是一种蛋白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囊泡上有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具体机理如图所示(注:图中GTP与ATP的功能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与目标细胞膜融合能体现膜的结构特点
B.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包含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
C.神经细胞中V-SNARE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上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的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3. 下图表示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表示无氧呼吸,密闭容器内6h时开始产生酒精
B.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时,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
C.8h时ATP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能量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D.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与产生乳酸时相比,生成的ATP的量不同
4. 金鱼的尾型种类较多,均为野生单尾红鲫的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双尾、三尾两种变异类型。已知金鱼的尾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将双尾金鱼与单尾红鲫杂交,子代中单尾红鲫的比例为94%;将单尾红鲫与三尾金鱼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单尾。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双尾、三尾均是单尾基因发生显性突变的结果,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B.单尾、双尾和三尾为相对性状,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单尾对双尾和三尾为显性,双尾对三尾为显性
D.分别与双尾、三尾金鱼杂交的单尾红鲫中杂合子比例不同,前者的比例为12%
5.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会一直保持活性
B.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C.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SAC消失前的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
6. 下表表示某医院住院患者2020—2023年某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年2020202120222023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0.1400.190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06.1110.9025.50
A.细菌染色体上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高频性
B.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C.医院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D.医院适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能促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7.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稳态下胰腺导管细胞和分泌胰液的胰腺腺泡细胞主要来源于自我复制;在胰腺导管结扎后,一部分胰腺腺泡细胞会转分化成胰腺导管细胞;若清除胰腺腺泡细胞,则部分胰腺导管细胞可转分化为胰腺腺泡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腺导管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B.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注入血浆中发挥作用
C.胰腺导管结扎后,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
D.通过研磨实验动物的胰腺不可以直接提取胰岛素
8. 科学家使用脑炎病毒(LCMV)制造出慢性感染模型小鼠,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其具体机制为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的配体-1)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失能、耗竭,PD-L1主要表达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该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LCMV能激活小鼠体内具有特异性的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B.抗原呈递细胞可根据机体情况主动选择促进还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
C.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
D.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过量表达PD-1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耗竭来逃避“追杀”
9. 在捕捞业中,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有两种方式: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配额限制是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猎物种;努力限制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必须增加收获努力才能获得同样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可以表示MSY的点是Nm
B.N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C.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
D.若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不会导致种群灭绝
10.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形成有利或不利的作用,如某种黄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抑制绝大多数杂草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需要除草的地块适当种植该种黄瓜属于化学防治
B.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不属于化感作用
C.化感作用可能会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及群落演替
D.对植物产生调节作用的信息源不仅来自植物自身
11.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说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与学习的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深不同的溪水中种植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非生物因素,要因地制宜
C.水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D.水乡农产品被食用和新农村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