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吉林 高二 期中 2021-12-15 2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中国早期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都曾思考和探究“天”的道理。有人认为,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内涵的。这反映了
A.哲学的任务在于认识和解释世界
B.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惊异
D.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020-04-13更新 | 2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当年,马克思在图书馆博览群书时有人问他,涉猎那么多门类的知识能用得上吗?马克思反问,你愿意只在自己的一块草地上赏花吗?正因为马克思知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他才不会安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材料告诉我们(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方法论形成世界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一位物理学家说:“普通工人不一定要懂牛顿三定律,可一流工程师必须精通物理学理论;同样的,普通科学家不太懂哲学,也能做出一定成果来;然而欲做出重大成就的科学家,则一定要熟悉哲学。”这是因为(   
①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的对象一致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③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④→②B.③→②→④C.①→③→④D.②→①→③
2020-12-12更新 | 536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④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共产党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       
A.能够帮助中国共产党人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B.作为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在南非的矿洞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碳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检测和分析,发现这种碳物质并非是现代的产物,而是来自33亿年前。这佐证了(          
A.物质因人的发现而存在B.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碳元素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这条创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环保公益广告,归根到底是
A.生活智慧的提炼B.哲学思想的总结
C.人脑自身的产物D.社会现实的反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永恒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碰钉子要看角度:碰得不对会扎伤自己;碰对了钉子会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干事兴业,更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其哲学启示是(       
①利用事物属性和规律造福人类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
④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并发挥其对人身心的调控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③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1-05更新 | 425次组卷 | 23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超越4G的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一部分技术需要基于当前技术的演进,另一部分则是相对更加革命性的技术,这两部分技术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了一个无缝的升级。可见(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②新事物从一开始就比旧事物更强大
③只有新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④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10更新 | 12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主席发表的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壮丽诗篇。该诗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启示我们(       
A.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B.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C.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从哲学上看,这一目标的确立(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
B.坚持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
C.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瞄准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述要求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解决矛盾是为了消灭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把握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③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体现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2020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在京参加“《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时表示,针对当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重点科研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要通过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时说,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这表明(     )
①实践的发展拓展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②人类最终能揭示宇宙的全部奥秘
③现代科学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5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3.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应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因为:(        )
A.真理的具体性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条件性D.真理的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就是(  )
A.研究人类社会各种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B.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C.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D.研究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020-11-04更新 | 14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不相识”根源于双方具体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
②“乡音无改”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老大回”根源于“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念
④“笑问”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7.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领域是(   
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精神领域D.文化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这里的“人民群众”
①是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是指一切推动科学发展的人们
④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中,特别把“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写进了“基本原则”的第一条中,这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的。我们当下应强调尊重和热爱普通劳动人民,因为(       
①劳动人民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
③劳动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9-11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1. 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创新,其演变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政府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20-11-22更新 | 3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4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练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哲学与文化

试卷题型(共 3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主观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哲学与文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任务  真正的哲学的作用单题
20.6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单题
30.6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单题
40.85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单题
50.6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单题
60.65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单题
70.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单题
80.85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的内涵  世界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单题
90.85哲学智慧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单题
100.65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单题
110.6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单题
120.85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单题
130.65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140.65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单题
150.6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160.6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单题
170.65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180.65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题
190.6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单题
200.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单题
210.65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单题
220.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单题
230.94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单题
240.65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单题
250.8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单题
260.65意识的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单题
270.6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单题
280.6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单题
290.8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单题
300.65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二、主观题
310.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