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政治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21 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逻辑与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哲学家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出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上物质概念的探究体现了(     
①思维具有预见性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③思维具有确定性
④思维具有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2022年2月以来,俄乌问题持续升温。台湾民进党当局配合西方舆论,将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进行炒作,声称“对乌克兰的情况感同身受”。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直斥其所谓“感同身受”完全是自作多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表示,台湾当局一些人借乌克兰问题来蹭热点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为。台湾的确不是乌克兰,台湾从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和法理事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外交部发言人的观点体现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
②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③台湾民进党当局的“感同身受”,违背了逻辑思维排中律的规则
④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当下最热的教育话题。有位家长说:“我不赞成‘双减’,因为孩子的学习时间变少了,课外的专门辅导也没了。可是,我也不赞成‘不双减’,毕竟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家长和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该家长(     
①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②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③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8-06更新 | 1311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概,古代一种量具用词,对事物做出限定使其不超出范围,如大概;念,心念,思维的意思。概念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是最基本的构筑单位。下列对概念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同一个语词必须表达同一个概念       
②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③用定义和划分的方法来明确概念       
④概念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形式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一个孤立的概念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这就需要人们应用概念去断定,即判断。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肯定判断
②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③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
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2022年3月7日,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这个判断是(     
A.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C.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D.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民商事纠纷,当事人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协议为前提。该内容明确了商事仲裁(     
①或审或裁的原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审裁俱佳的原则,是相容选言判断
③协议仲裁的原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一裁终局的原则,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我国新冠疫苗研制走在前列,质量可靠,由国家买单。为了早日控制住疫情,建议大家应该尽早去接种疫苗。若“只有接种疫苗,才能控制住疫情”为真,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接种了疫苗,就能控制住疫情                           
②控制住了疫情,是因为接种了疫苗
③没控制住疫情,是因为没有接种疫苗             
④没有接种疫苗,就不能控制住疫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29更新 | 544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考古学家发现的证据表明,(前提)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便怀有灵魂不死的信念。在旧石器墓地遗址中发现的衣服、工具和武器等随葬品,是有关灵魂不死信念的最早证据。据此,有学者认为,(结论)随葬衣服、工具、武器等物品,是为死者死后的灵魂准备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推理正确的是(     
①结论是否为真取决于前提内容的真假
②推理由前提和结论构成,前提是结论的理由
③结论是否为真取决于思维的形式结构
④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的真假决定内容的真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凡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所以,有的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下列选项与其推理形式及性质相一致的是(     
A.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
B.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C.一切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有些导电的是金属
D.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梦想成真;我全力以赴,所以我能梦想成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854年,伦敦爆发了大规模的霍乱。科研人员发现,大多数死亡病例最初都曾经饮用同一个公用水泵汲取的水,而使用其他水泵或水井的人最初都没有感染霍乱。据此,他们推测问题应该出在公用水泵那边,后经调查,下水道的废水污染了公用水泵,从而引发了霍乱。对材料中运用的推理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②演绎推理中的联言推理
③归纳推理中的求同求异共用法
④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近年来,阿司匹林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但是阿司匹林也有一些不良反应,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过敏反应,过量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导致中枢神经发生反应以及造成肝损伤、肾损伤等后果。这说明(     
①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待阿司匹林的功效
②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阿司匹林的功效越来越多
③对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④近年来,对阿司匹林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图为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示意图,有人据紧急程度提出时间管理的建议:尽量避免扩大A,多投时间处理B,尽量减少C类事,劝你避而远之D。从思维角度看,象限工作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遵循适度原则B.要运用好分析与综合方法
C.要善用联想思维解决问题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认识过程归结为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以下对这两条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两条道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认识深化的完整过程
②认识的发展过程起于感性具体,借助分离、提纯等环节,终于思维抽象
③第一条道路,认识通过综合的方法,从感性具体的东西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④第二条道路,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开始,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