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
江苏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9-28 16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针对嫦娥五号表取月壤粉末中的硫化物颗粒开展深入细致的原位微区分析,首次证实了月壤中存在撞击成因亚微米级磁铁矿的存在。撞击成因亚微米级磁铁矿的发现与证实,为学术界关于月壤中可能广泛存在原生磁铁矿的猜测提供了直接证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③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津》中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22-11-29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认识是在亲身实践的唯一途径中获得的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任何认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④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0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制菜从供应餐厅向供应家庭拓展,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有网友认为,预制菜原材料不新鲜、质量差、没营养,还可能含有防腐剂、添加剂,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好;也有网友认为,预制菜方便快捷、省时又省力,不应被如此.....这佐证了(     
①认识与实践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和思索
③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指导实践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以下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表述错误的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B.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感性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王维在《杂诗》中写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中“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B.能直接感受到的现象是不可靠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富裕”二字很容易理解,少有争议,但人们对“共同”二字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有人认为是同时间、同步调、同标准,有人认为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都差不多,也有人认为是平均化分配社会财富。上述争议从侧面表明(     
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认识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中,人们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记录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则根据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猜想、撰写论文,从而实现研究的新突破。在这一过程中(     
①获得第一手资料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②实验记录是科研人员对事实的推理
③理论的突破源于科学家的猜想和论文
④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想要做好调查研究,就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脚下的泥土中感受民生,在老乡的房檐下感受民情。只有将自己真正地放在群众中,才能听到“高台”中听不到的“民声”,看到“阁楼”中看不到的民情,感受到文字中体现不出的民意。这主要是强调(     
A.实践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D.来自别人的间接经验没有实践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如何快速鉴别有毒蘑菇是世界性难题。经多年技术攻关,昆明植物研究所发明了快速检测试剂盒,针对鹅膏环肽毒素,可通过显色反应快速完成检验工作,识别有毒蘑菇,现已投入使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基于实践获得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