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1-11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是(     )
A.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凭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的相互促进,从“大锅饭”到大包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大地上划出了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这表明(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绝对运动之中,人不能全面认识事物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成功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进行了不同的变革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可以正确认识和反映自然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边漫画《是6还是9)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鲁迅先生曾说:“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拉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不会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从唯物史观看,这段话说明(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②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会不同
④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功崇惟志,业广推勤、“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劳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劳动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人民群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A.①②B.①④C.②⑧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十四五”时期,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山东省政府作出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的总体规划,围绕全面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等六个方面,提出24项举措,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山东省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积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③调整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发展
④旨在打破当前我国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桎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2021年8月《改革开放简史》首次出版。该书准确、简明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壮阔实践史,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通过该书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力军,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2-08-02更新 | 179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穿迷彩服、头戴草帽、脚踩胶鞋……2021年8月上旬,朱有勇来到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林下三七种植基地,指导群众管理三七。在他的带动下,三七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举动表明(       
①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应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始建于1958年的六盘水市月亮河乡花德河国有林场,为当地的煤矿巷道建设提供坑木,用山上的木村换地下的煤炭,大搞“欧树经济”。2013年前后,林场越来越意识到,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多,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开始探索做“林下经济”,引导农户发展种植食用菌、花卉苗圃……给林场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砍树经济“到“林下经济”的转变表明(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B.价值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价值观正确与否,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类实践的结果
D.不同时期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刘永坦是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扎根东北、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为筑牢共和国“海防长城”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时代楷模”称号。这告诉我们(     
A.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贡献个人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C.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电影《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普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对的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湖南摩崖石刻既具有突出的地理、地质内涵,又具有清晰的历史内涵。大量摩崖沿潇湘水路分布,成点成线成片,摩崖、扪石、剜苔、剔藓,成为湖南碑刻的习语;唐虞之道、盛唐气象、理学渊源、明清吏治,乃至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一步步标记着文明的进程,一篇篇表达着人文教化的灿烂。由此可见,摩崖石刻(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硬实力
③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借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逐渐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8更新 | 37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是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B.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C.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食用野味的陋习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医学、环保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只有重新唤醒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那些合宜的野生动物观,重建当代人与野生动物的文化关联,运用文化手段疏导新兴野味文化,方能根本上改善、引导当代人的野物观、自然观。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④要坚持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古为今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为“双减”政策。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对于“双减”,一些家长表达了自己的焦虑:“以前还说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现在没有考试和测验都不知道起跑线在哪里了?”

双减政策落地,各地各校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发布问卷调研结果﹐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认为“能让孩子从题山考海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把家长解放出来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有的孩子可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大福音。”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人们对“双减政策”落地前后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10-30更新 | 93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到年轻人中间和青年学生相处,到学校看看。”关注、关心青年的成长,在总书记心中有及其重要的分量。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从2013年五四当天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五点要求,2014年五四当天在北京大学叮嘱大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去年五四前夕对清华学子提出四点希望,总书记始终关心着广大青年的成长。

2022年4月25日上午,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如约而至,这次他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在这里,他再次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广大青年如何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该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噪声领域的突出问题作出规定。对于广场舞等娱乐健身噪声,该法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该法的制定是以法治促进善治.让居民之间、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和谐相依,使居民生活环境井然有序、文明和谐,共同追求社会进步和法治文明的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依据。
2022-11-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思想。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主观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哲学与文化
2
时事政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单题
20.65实践的内涵  实践的特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含义单题
30.65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40.6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单题
50.6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单题
60.65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单题
70.6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单题
80.8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90.65人生的真正价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单题
100.6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单题
110.6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单题
120.6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的特点  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单题
130.85文化的载体  文化具有民族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单题
140.65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单题
150.85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单题
二、主观题
160.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教育“双减”政策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材料分析题
170.65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材料分析题
180.6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材料分析题
190.6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