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06 法律篇——全面依法治国(分层练)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1-20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与法治、经济与社会、时事政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202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兰州、白银等地开展执法检查,听取甘肃省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情况汇报,并督促有关方面进一步推动该法的全面有效实施。材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甘肃省政府接受全国人大的领导
③法治是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托
④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严格执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    )
①权力机关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主体完善国家法制体系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需要国家主席的签署才能生效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的方针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3.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立法法修改工作。立法法修正草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审议后,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该法的修订(       
①丰富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
②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③有利于立良法,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表明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具有立法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片面或错误地认为,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污染承载空间大,发展好坏全靠“大自然”和“老天爷”,甚至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转移的“接收站”和“天然垃圾场”,“污染下乡”还没有彻底遏制,农村“大树进城”、“生态搬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生态创伤”,无疑加剧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和“乡愁”。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在农村和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个个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应如何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N县2023年全面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建设,做细村级“前沿哨所”,聚合村两委、基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乡贤等力量,选聘100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面对面与群众议事调事,就地化解矛盾,构建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第一道防线。N县的做法(     
①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②借力多元治理主体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
③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都能妥善解决
④能够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湖南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湖南将在政务服务、协同治理、决策运行、共享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数字政府建设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湖南通过建设数字政府,可以(       
①落实岗位主体责任,聚集人民群众需求     
②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③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提升决策效能            
④创新服务和治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在全国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小卫士”等活动,在“国家宪法日”组织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宪法晨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坚持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把宪法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宪法教育活动(     
①表明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②提高了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有利于青少年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④是基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四、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大网上公布该修订草案,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修订草案对多个社会治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规定。草案增列数种应予处罚的行为,包括考试作弊、高空抛物、违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同时,修订草案将治安管理工作中一些好的机制和做法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进一步合理设定了处罚措施和幅度。例如,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或者遇有参加升学考试、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可以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满足法定条件的,公安机关可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

五、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202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开始施行,该法的修订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获得通过。这体现了我国(       
①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集中体现
③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④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9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为全力做好中秋、国庆假期交通管理工作,有效遏制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发生,保障群众节日出行安全,抚州公安交管部门自9月1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酒驾醉驾及其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该行动(       
①有利于增强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②有利于促进科学立法,维护社会秩序
③能够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④旨在使已制定的法律得到有效实施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2023年10月,某地将诚信法治宣传延伸到“基层末梢”,让群众“零距离”接触法治。区法院的法官向群众分发《被执行人须知》《申请执行人须知》等宣传页,宣扬诚实守信文化,并选取典型执行案例,普及常用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措施,解析诚实信用法律原则,推广重信守诺好做法。该地区法院的做法(       
①表明公正司法能在全社会形成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
②为社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司法氛围
③为创新基层自治方式提供司法途径
④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增强诚实守信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六、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0.4)

12. 助力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精神引领责任担当】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1)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法治护航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具体未说,要坚持科学立法,健全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结合对既有法律制度适用模糊的现实问题加快出台配套司法解释;要着力解决针对民营企业的执法歧视、行政干预和司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保障民营企业的权益得到及时救济。此外,要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群体的法律素质,坚决杜绝个别企业违反法律、参与非法竞争、以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只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才能实现民营经济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2)有观点认为,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人大通过立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反间谍斗争形势极为严峻,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目标更加多元、手法更加隐蔽。修订反间谍法是新形势下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加强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是推动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斗争,确保国家安全的有力法治保障。

在整个立法的调研、起草、审议过程中,立法机关深入实际,认真听取基层一线修法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多场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充分听取有关专家学者、部门、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对修订草案进行审议,依法进行法律草案合宪性审查。在具体要求上,新反间谍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强化重点单位安全防范直接责任,为打赢反间谍人民战争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反间谍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科学立法的。

七、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4.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引用的经典名句。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       
A.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从中国实际出发,既不能罔顾国情,也不能因循守旧
D.全面继承古代法制思想,为当下法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2023年9月26日,沈阳市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对于轻微违法停车,实行广泛的教育提示。对在没有标志指示停车规定的支路和街巷路一般性轻微违法停车,靠边顺向停车对交通影响不大的,将进行教育处理。对外地来沈车辆,将予以更多的提示和服务。该方案是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中新增“首违不罚”的内容推行的“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治理方式。此举有利于(       
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水平和效能
②改善执法形象,优化执法效果,体现执法温度
③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通过良法善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设法治政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08更新 | 410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6.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中新增“首违不罚”的内容。2023年2月以来,保定市公安交警在查处交通违法时开展温情执法,推行“十不罚”,只对当事人进行温情提示、告知教育、督促其进行整改。实行“首违教育”,限期改正,二次违法处罚,营造了文明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此举有利于(       
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②改善执法形象,优化执法效果,体现执法温度
③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通过良法善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设廉洁诚信的政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0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