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五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15 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逻辑与思维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数字化浪潮在参与和改变青年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找到了让“网生代”(网络的原住民)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有效路径,像《长安三万里》等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国产动漫,一次次带动全网热度。这些汲取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漫的兴起,是因为它们(     
①强化了青年对共同文化身份的认同,影响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
②能够成为一股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在传承中激发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③满足了青年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暗合了年轻一代对互联网优质内容的审美要求
④是互联网思维为文创赋能的有效载体,唤起了青年对文化自信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9更新 | 92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只有坚持“第二个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   大地上生根开花,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第二个结合”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内涵的更深刻、更系统全面的揭示
②旨在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机理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③指明了在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推动了先进文化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2024年1月,由黄梅戏曲元素与新业态融合而生的文化艺术体验馆——小辞店在安徽省安庆市开业。这里集咖啡厅、服装作品及传统文化摄影于一体。可以喝咖啡、看展览、听戏曲。还能体验一把黄梅戏服饰及摄影。在试运营的两个月里。小辞店人流量“爆棚”。小辞店的创意(     )
①坚定高度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立足文化的商业价值,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艺术之美融入人们的生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Loong”火了。在很多场景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被翻译为Loong。比如,2024年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Chenchen”。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学者对中国龙的英文翻译提出过质疑,质疑原因很简单,中国龙与西方龙不仅形象完全不同,而且在各自语境中的寓意也南辕北辙。
资料卡片:
在中国,龙的形象非常正面,它是一种帮助人类的动物,是尊贵的;在西方,龙的形象几乎都是负面的,非常糟糕,它是残暴的野兽。
从“Dragon”到“Loong”的变化(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②能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③能准确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说明文化发展需坚持胸怀天下的心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对象、实施措施等,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凝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反映了(     
①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量
②上层建筑的调整,应服务于推动社会进步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求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需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回答了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等重大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强烈爱国热情。该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表明(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立法实践的基础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该法制定意义深远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法律是不断健全的
④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发挥上层建筑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目的在于(     
①为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而积累经验
②健全完善共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新格局
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等各个方面。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这部法律的施行(     
①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②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明确了各相关主体的司法权利与义务
④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0.4)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我说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材料二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正确性。
(2)有人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因而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两个结合”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运用。试列举两条唯物辩证法原理,从中感悟“两个结合”的科学性。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0.4)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