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江西 高二 期末 2020-08-30 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2020年高考备考,因为“新冠疫情”而变得有些不同,各学校纷纷推出了特色励志标语“疫情期间重如山,前程似锦待君还”、“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战疫归来花盛开,高考归来我开怀”……这些朴实的文字和标语,寄寓着“纵有千种磨难,我自从容应对”的豪情。从材料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29更新 | 58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2020年因新冠肺炎影响,各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决定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战“疫”学习两不误。这表明(     
A.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
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适应性活动
C.创新教育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以拍摄古风美食短视频出名的李子柒利用国际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生动直观展现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的场面,以及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美食、器物的过程。李子柒向世界打开美丽中国的一扇窗口,许多外国人看了李子柒的视频心生向往、发出赞叹。李子柒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用心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③以文化继承为根本途径,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认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中国园”里有一组石凳,上刻英文方块字书法,内容为朱熹的《观书有感》,英文方块字书法是徐冰设计的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他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和英文的字母书写交织,创造出新的文字书法概念。假如要写一篇介绍,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有(     
①述文明史,在中英结合的书写方式中回顾文字发展轨迹
②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④观外来风,在探索汉字发展方向的实践中借鉴外来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13更新 | 503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民间乐种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的记谱方式其演奏风格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曲目据不完全统计有3000余首由此可见西安鼓乐
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和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在我国文艺宝库里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展示了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从技术和形式上来说,网络直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直播+娱乐、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电商等多种互联网模式,正改变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但直播平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饱受诟病。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合理的是(       
A.应该对网络直播规范引导,必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B.透过网络直播,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C.自媒体时代,网络直播逐渐变为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D.多元化的网络直播内容,根源于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大,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场中国高等教育负重前行的西迁,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它不但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更磨砺铸造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场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由此可知( )
①西迁精神是在伟大的时代实践中孕育发展而成的
②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力量的时代彰显
③西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西迁精神已成为知识分子普遍追求的价值高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     
①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理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得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③坚守艺术理想与职业操守,努力创作优秀作品以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尚美
④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21更新 | 118次组卷 | 30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近来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多种形式展现“时代楷模”杜富国的先进事迹,让人们感受道德力量的同时,也激励着人们把高尚的情操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这表明(     
①“时代楷模”对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起基础作用
②要充分发挥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领导权
③要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④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引领作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08-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广大军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胜利,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     
①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强盛提供智力支持
②有利于中国人民更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有利于汇聚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020-08-29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
③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七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呈现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发展变迁。七个板块均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这表明(     
A.电影艺术创作要求真实再现历史事件
B.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C.艺术作品会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活动
D.艺术作品是对客观世界直接现实的反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习近平主政福州期间,不断向当地干部指出调查研究要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多看具体的事,“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后院”和“角落”就是那些没有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多看看后院和角落”的调研办法(     
①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②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立场
③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辩证法思想     ④是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方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8-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为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某地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建章立制、移风易俗、以扶促教、以教助扶,引导村民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这体现了( )
①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是脱贫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
②意识能够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取得胜利
③内因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内因比外因更重要
④驻村工作队遵循扶贫规律,创新了工作方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020-08-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新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这说明(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因为具有“人化”的特点,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改造世界有重要意义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