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黑龙江 高一 期末 2015-09-22 4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读下图为某地高空等压线分布图(箭头方向为空气运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①②③④各点对应的近地面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若该地位于滨海地区,且①位于陆地上空,②位于海洋上空,则该地所处半球、时间及海陆风分别为
A.北半球、夜晚、陆风B.北半球、白天、海风
C.南半球、夜晚、海风D.南半球、白天、陆风
2015-09-22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5.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2019-01-30更新 | 141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
7.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
9.11日—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D.13日的日出前后
2016-11-26更新 | 42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该区域降水增加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D.地下径流增加
11.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A.封山育林B.退耕还林C.修建梯田D.修建小型水库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下列问题。



12.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
13.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题。

1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1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16.(接上题)下列等温线图符合①处海域的是 ( )
A.B.C.D.
2016-12-12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
C.丁→甲→丙→乙D.丁→甲→乙→丙
18.下列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B.乙阶段人口容量较大
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
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2021-06-15更新 | 640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2014学年四川资阳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读广东省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  )
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最大
C.劳动力严重不足D.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20.该省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较高的人口出生率
C.生态环境改善D.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1. 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下题。

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②农村③经济发达省区④经济欠发达省区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16-12-12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武汉B.咸宁C.孝感D.黄石
23.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12-28更新 | 140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图中,等地租线沿虚线向外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交通
C.人口密度D.建筑物高度
25.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2015-09-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7.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2019-01-30更新 | 115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广东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问题。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28.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9.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距市中心距离
时间
0~1 km
1~3 km
3~5 km
5~12 km
1992年
29.6
20.3
8.7
未统计
2010年
38.4
22.5
29.7
10.1

30.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 km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A.交通通达度最高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
C.居住的人口最多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
31.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2016-12-1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开封市2010高三模拟考试地理部分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2.图中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化速度趋缓
B.非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C.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3.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2010年冬,受韩国“泡菜危机”等预期的影响,山东大白菜价格暴涨。然而,2011年9月以来,山东大白菜价格持续回落,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从“菜贵伤民”到“菜贱伤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读下图为“山东省某蔬菜种植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34.该地种植蔬菜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势平坦,热量丰富B.接近城区,市场广阔
C.靠近河流,航运便利D.灌溉便利,土壤肥沃
35.导致该地2011年大白菜种植面积较2010年大幅增加的因素是
A.政策B.市场C.技术D.交通
2015-09-2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图为三地区农业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6.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A.季风区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37.与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最相似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B.欧洲西部平原
C.三江平原D.墨累—达令盆地
38.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城市郊区,市场需求量大
D.水热条件好,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39.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D.混合农业
40.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甲B.乙
C.丙D.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1. 下图是云南省元阳县麻栗寨河沿岸水稻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改造了
A.地形B.热量C.土壤D.种子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42. 材料一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这种不利的人口结构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的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材料二 山东取消二胎间隔:符合条件夫妇可自由选择二胎生育时间。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修正案取消了原定的“女方再育必须年满30岁”的规定。这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1)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有哪些影响?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015-09-2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43.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 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分别有哪些?
2015-09-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综合题 | 较易(0.85)
名校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沙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沙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沙瓜个大、瓤红、汁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沙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压上一层沙砾,铺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1)简述甲地种植硒沙瓜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影响。
(3)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沙瓜生长过程的影响。
(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
(5)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区改造西瓜种植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自然地理
3
区域发展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20.64常见天气系统  热力环流  大气环流题组
3-50.94热力环流题组
6-70.65大气环流题组
8-90.65锋与天气  冷锋题组
10-110.85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题组
12-130.65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题组
14-160.85海水的运动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题组
17-180.65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模式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约因素题组
19-200.85人口的数量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题组
210.85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单题
22-230.6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体系题组
24-250.64城乡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正六边形服务范围理论)题组
26-270.65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题组
28-290.65城镇化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题组
30-310.64城镇化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题组
32-330.85城镇化题组
34-350.85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题组
36-380.85混合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发展措施  乳畜业及其分布题组
39-400.85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题组
410.85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单题
二、综合题
420.64人口的数量变化
430.64城镇化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40.85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