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山东 高一 期中 2023-10-04 4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天文观测中常出现“行星冲日现象”,即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图示意太阳系局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能够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是(       
A.水星B.金星
C.月球D.木星
2.小行星带位于(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
3.与②天体相比,④天体(       
A.公转周期更短B.赤道半径更大
C.表而温度更高D.与日距离更近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
A.aB.b
C.fD.g
5.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
A.a、bB.b、c
C.c、dD.f、g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上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
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上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9.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                     
A.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
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D.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某日面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11.该地区多个沙丘形成的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和沙丘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A.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向东南方向移动B.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向西北方向移动C.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东南方向移动D.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西北方向移动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分选性好B.磨圆性好C.棱角分明D.大小均匀
13.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反映(     
A.气候逐渐变冷B.气候逐渐变暖C.气温反复升降D.气候持续稳定
2022-11-11更新 | 1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波速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①②③分别代表(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①地壳、地幔②外核③内核
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核   D.①地壳、上地幔②下地幔③地核
15.关于甲乙地震波说法正确的是(       
A.甲波传播速度慢,为纵波B.乙波在X界面消失,为纵波
C.甲波在各圈层都能传播,为纵波D.乙波只在①圈层传播,为纵波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中国的黄土沉积被称为自然环境变化的一本“历史书”。有地质学家猜想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演变经历过由巨大湖泊到林木茂密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综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6.根据上述猜想推断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经历过( )
A.风力搬运---风力沉积---固结成土---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固结成土---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下陷---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土---地壳抬升
D.风力侵蚀---地壳下陷---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土
17.人们发现在黄土部分分布区出现了泥层中夹杂砾石层的现象,关于其成因推断可信的是( )
A.某些年份气温升高,冰川搬运砾石沉降
B.某些年份风力强劲,搬运颗粒较大的石块
C.某些年份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
D.某些年份暴雨季节,山洪携带粗砂石沉降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2017年4月20日晚,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二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大气质量约80%都在a层
B.纬度越高a层层顶越高
C.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19.下列是“太空快递”升空新闻上部分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     )
A.我晕,越来越缺氧
B.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
C.小哥不易啊,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
D.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的彩虹妹妹
2020-10-16更新 | 525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1.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018年4月初,北京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有网友在市区某停车场拍到了“雪馒头”景观(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回答问题。

22.“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B.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C.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
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23.下列现象与“雪馒头”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A.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B.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
C.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D.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第四纪生物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了脊椎动物B.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出现了人类D.蕨类植物迅速发展
25.图示中生代的气候特点是(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6.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是(     
A.元古代和古生代后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
C.古生代前期和新生代D.元古代后期和中生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固定角度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路灯提供电能。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灯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道路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西南—东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
28.—般情况下,每天路灯关闭时间早于日出时间,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B.大气的散射作用
C.大气的反射作用
D.大气的吸收作用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大气逆辐射B.减弱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0.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河流上游河段河谷深而窄的原因。
(2)形成图中①②两处岩层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____
(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时有湛蓝的天空。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香格里拉房屋模型图。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
综合题 | 适中(0.65)
33.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2023-10-0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4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2
世界地理
3
人文地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30.65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题组
4-50.65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组
6-70.65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题组
8-90.65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地貌观察的位置、顺序和方法题组
10-110.85风成地貌题组
12-130.4冰川地貌题组
14-150.65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题组
16-170.65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题组
18-190.85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题组
20-210.65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题组
22-230.65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候与人类活动题组
24-260.85地层与地质年代  生物演化规律  地球环境演化与矿产形成  地质年代表题组
27-280.65太阳辐射及能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题组
29-300.6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题组
二、综合题
310.65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20.6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的应用
330.65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