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末 2020-01-18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质量为地球的1.3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开普勒—90星系(     
A.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B.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C.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D.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表层温度高B.大气厚度薄C.昼夜温差大D.星球密度小
2022-08-16更新 | 543次组卷 | 37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3月高三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名校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

3.“超级地球”应属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4.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中的自转周期
5.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2019-06-13更新 | 239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地理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纬度较低,晴天多
8.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B.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D.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9.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
①大气的运动 ②产生极光现象 ③火山的爆发 ④煤、石油的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转瞬间,人们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发生这一现象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太阳内部
11.该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还有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B.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12.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00—2001年B.2022—2023年
C.2006—2007年D.2087—2088年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2017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A.16:04B.16:20C.16:36D.16:52
14.此时,已进入2017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A.近1∕3B.近1∕2C.近2∕3D.近3∕4
2021-10-11更新 | 30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下列地点在开阔平地有同一高度的南北两栋新楼,欲使北面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则两楼距离最小的地点是
A.110°E,40°NB.110°W,50°N
C.90°E,60°ND.90°E,30°N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7.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
2023-11-28更新 | 128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8. 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
A.太平洋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2015-03-25更新 | 23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9.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A.地壳B.下地幔C.地核D.软流层
2023-11-11更新 | 8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理)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大气圈、岩石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1.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
23.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16-11-26更新 | 4234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上海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