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让·乔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法]让·乔诺

①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②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③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④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⑤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⑥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⑦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⑧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⑨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⑩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乙文】

①这篇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之所以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乔诺出神入化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②时间与人物的对比:凸显老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的执着

③从文中可看出,艾力泽·布菲在1910年至1945年这漫长的三十五年的时间里通过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三十五年是非同寻常的三十五年,在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中,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法国均卷入其中。可以说这三十五年是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苦难深重的三十五年。但“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艾力泽·布菲“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这个外部大环境战火纷飞、世界急剧变化的时期与艾力泽·布菲安静地在这里植树行为形成对比,表现了他的心无旁骛与恒定持久,具有不懈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

④人与时代的对比或者说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对比,往往可以引起读者共鸣,震撼读者心灵,生不逢时要比恰逢其时更具有一种悲壮之美,而生不逢时却能够奋发有为要比顺势而为更具有一种悲壮之美。如果故事发生的时间设置在1945年至1980年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那种强烈的对比就没有了,审美的张力也就没有了,悲壮之美也就没有了。

1.请关注甲文第②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说说作者传递出哪些信息。
2.本学期多次学习了对比手法,下面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老的农民与广阔的荒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老人的渺小、孤独、植树的艰难与坚强。
B.《皇帝的新装》:官员们与小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为了突出小孩的诚实。
C.《济南的冬天》: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
D.《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将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3.请结合牧羊人的经历,谈谈你对乙文划线句“生不逢时却能够奋发有为要比顺势而为更具有一种悲壮之美”的理解。
2024-03-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植树的牧羊人》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

③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④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⑤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⑥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

⑦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选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3)选文第②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2023-06-16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23-02-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 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 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 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 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 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第③段写到:“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请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5.选文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植树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023-0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1.文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动词的一项是(     
A.肩膀       毁掉B.认为       探索
C.幸福       冒出D.飘荡       一直
2.下面的句子中运用了修辞的一项是(     
A.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C.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树老人性格特征的一项是(     
A.积极乐观B.勤劳不懈
C.顽强执着D.顽固坚强
2022-12-08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高原,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必须去找点儿水喝。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个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⑤他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騰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⑦第二天,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⑧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

⑨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⑩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⑪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不由得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⑫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⑬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八十七岁了。当我坐车进入高地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2022-12-0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

②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③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④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⑤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⑥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⑦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⑧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⑨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⑩……

⑪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⑫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2.“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
3.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B.标题“植树的牧羊人”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C.结尾段体现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D.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真实可信。
5.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她)写一段文字,记录其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不少于30字)。
2022-11-2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龙门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样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②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③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⑤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造。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文章结尾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凸显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将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表达了一种思想: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大自然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
B.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闸,无人问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精神和生活观念对于众声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值得我们思考。
C.这个故事的生命诗意属于全世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种植”的含义,我们也可以像牧羊人一样去创造。
D.作者希望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让人们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能像上天一样创造。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2022-10-1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熏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②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③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④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⑤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轻轻”、“仔细”两个词语描述了橡树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求。
B.第③段中通过一系列具体数字“十万”“两万”“一万”的描写,说明树苗成活不容易,侧面说明了植树人的艰辛。
C.第④段描绘了高原产生的巨大变化:昔日的荒地变成了沃土、绿洲。
D.第⑤段是抒情议论,高度赞美了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恶劣环境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从全文来看,选文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从叙事视角看,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何好处?
4.请按要求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品质?
2022-10-08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法)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村子里有的水井,早已干涸。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

③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不太爱说话,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刚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子,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着。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④受好奇心的驱使,我请求再住一个晚上。相处一起,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子,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未,用铁棍在地上戳一个坑,轻轻地往抗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吃过午饭,他又开拾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实。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环,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以前有个自己的农庄,他先失去儿子,接者妻子也去世了。他说,选择搬到高地,这地方没有树,没有树就设有生机。他决定,既然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⑤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植树的牧羊人”。

⑥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艾力泽·布菲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他彻底执行着他的计划,种橡树,种山毛榉树,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我们在他种的森林中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十一公里宽。还有种在谷底的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是从这个男人的双手及心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外界技术的支援。我明白了,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⑦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⑧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一切都变了,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了一片沃土。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绿洲,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有删改)

1.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关注时间和主要事件,圈出关键词,快速梳理文章内容。
时间主要事件
1913年初次遇见①__________的牧羊人。
____________再次遇见身体很硬朗的牧羊人。
从1920年起每年都要去看③___________的牧羊人。
____________最后一次见到87岁年迈的牧羊人。


2.朝华文学社将这个感人的故事拍摄成题为《牧羊人一心一意种橡树》的短片,以下是小宁的创意设计,交流中,你与他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1)画面将呈现怎样的色调?原因是什么?
(2)画而将呈现怎样的牧羊人?理由是什么?
(3)画外音以“我”的视角介绍牧羊人的好处是仆么?
3.走进牧羊人的世界,我们看到了他植树不一般的意义。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末“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绿洲,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的理解。
2022-04-23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