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9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以传统节日、戏剧、评书、武术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民族情感表达与民族粘神传递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逐渐强化、文化强国战略持续推进之际,学校作为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自觉且积极承担起非遗保护、传承的重担,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理念,实现非遗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教育实效性,持续发挥非遗的育人价值。细究学校教育形式、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研学旅行无疑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要求和目的联系最为密切,是学校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步式与方法。

——摘自《中国文化报》

【材料二】

非遗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走向青少年,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非遗研学是文旅融合的应有之义,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推动非遗研学,关犍在于激活资源。我们要梳理非遗项目、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将民间技艺和文化碎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资料库。推动非遗研学,重点在于深度融合。首先是平台的融合,教育部已经在全国谑选命名了600多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不断融合已有研学平台,搭建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未、研学括训乎一体的实践体验教育平台。其次是空间的融入。将非遗项目尤其是当地代表性项目有机融入旅游空间,搭建打造非遗展示与技艺传承的特色景区,提升旅跨空间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再次是人才的融合。开展双向培训,提升研学导师在非遗领域的专业素养,增强非遗传承群体的传播意识和能力。推动非遗研学,核心在于开发精品课程。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围绕乡土情、家国情开展系列化、层次化的研学课程设计,确保活动的教育性和公益性。

摘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非遗文化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有效实施,其鲜活的教育意义不容小靓。能唤醒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促进文化参与,让青少年在活化的教科书中提升关批能力。多样化的非遗项目对培养人文底蕴具有独特功能,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军官的课程内容,便于开发出商质量、口碑好的研学课程。围绕非遗进行课程设计,内容上既可以将多个非遗项目组合,也可以针对某个项目形成专婀研学活动;既可以有参观、体验,还可以将合作、竞赛、讨论等妥素融入,增加课程趣味性。学生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体震非遗文化,获得参与实践的丰富经睑,对学生成长必须的人生智慈、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确立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成为一种养料。还能体会文化之美,让青少年学会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最后,非遗研学能绽放文化魅力,让青少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人。非遗文化的民族、地域特色往往使把界眼前一亮,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个非遗项目就是一片历史资源与时光隧道。研学旅行可以通过特有的活动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兹和科学前卫的现代意识,东方文明的独转神韵和西方人文的哲理思辨和谐地融为一体,让青少年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摘选自《非遗文化,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志义》

1.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学校应该积极承担起非遗保护、传承的重担,非遗研学旅行是学校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与方法。
B.材料二中的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准确介绍了教育部已经为中小学生搭建多个研学实践体验教育平台。
C.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D.非遗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体会文化之美,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请阅读材料,为推动非遗研学再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2 . 班级进行了“古建文辉——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后计划举办专题展览。下面是展览内容的初稿,请你进行审校、修改和补充。
展板一:汉字中的古建发展

汉字是古建筑的活化石。

从最早的掘土为穴、构木为巢,到巍峨宫殿、深深庭院,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在一个个方方正正、内涵丰富的汉字中得以张显

。如“”是象形字,建筑学家认为,它描画了华夏先民早期居处——地穴的纵面,屋盖之下,左右两角由斜木支撑。

。梁、柱、栏等都从“木”,墙、堂、城等都从“土”,碑、砖、碣等都从“石”,琉、玻等都从“玉”,钉、钩等都从“金”……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这里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所以“巍峨”一词中无错字。
B.因为这里表达“鲜明地展示”的意思,所以“张显”一词中有错字。
C.“穴”读作“xué”。
D.“剖”读作“pāo”。
2.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全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       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
B.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       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
C.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       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
D.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       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
展板二:成语中的古建细节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美轮美奂;成语是凝固的语言,包罗万象。建筑使成语生动可感,成语则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二者相得益彰,真可谓棋逢对手。如“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指房屋华丽的装饰;如“钩(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飞檐相互交错,现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含有建筑细节的成语,都保护了与建筑相关的原义,没有发生语义演变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B.包罗万象C.相得益彰D.棋逢对手
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展板三: 诗文中的古建形式

作为典型的古建形式,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轶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登高临远,追古探今,心有所感。辛弃疾登北固亭,回想少年英雄,一句“”,暗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人名)借铜雀台之典,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感慨时机决定战争成败;崔颢登黄鹤楼,望日暮乡关,心生惆怅;王勃上滕王阁,绘落霞秋水,浓墨重彩……醉翁亭记,幽州台歌,琼楼玉宇,飞阁流丹,中国古典建筑与诗词文学交相辉映,成就经典。


5.在文段横线处补全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牧B.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甫
C.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牧D.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甫
6.为插图黄鹤楼拟写一副对联,补全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何时,看洲渚萋萋芳草
今日白云仍在, 拂汉阳
A.①黄鹤飞来        ②历历晴川B.①黄鹤再来          ②历历晴川
C.①黄鹤飞来        ②浩瀚烟波D.①黄鹤再来          ②浩瀚烟波
7.展览的结语中需要解释主题“古建文辉”的意思,请你综合三块展板,补写内容。
历史悠久、细节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建筑,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金不换

木兰

①母亲回故乡去了,带走了她所有的随身细软,留下的便是这一圃子的花花草草和我的形影相吊。

②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打理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换盆的换盆,施肥的施肥,浇水的浇水。在异乡的三年,母亲来来回回从老家的前院移来很多花草,品相好的、长势旺的自然是母亲的首选。实际上,花草的迁徙和人类的迁徙无二,也有水土不服和思念故土而失魂落魄、形销骨立的。母亲不辞辛苦地将它们一盆一盆搬到30层顶楼,让它们接受自然的再造。慢慢地,这些新的花草在我家的阳台安营扎寨,兰花、君子兰、迎春花、栀子花、麦冬、菖蒲、杜鹃、吊兰,没有一株不是郁郁葱葱的。三年的光阴,它们和我一样,已经在这个城市渐渐舒展了根茎,仰望这一方天空和天空里无边无际的星光。或许母亲曾悄悄嘱咐着它们,请它们好好来陪伴我。

③过去的三年,母亲看着我的根在这个异乡的钢筋水泥里渐渐植入、深入,即使来一场风或是下一场雨,都不至于折了腰。是的,正是因为这样,母亲才舍得离开我,回归故里的。母亲的根在故乡,离开三年,她想念故乡了。

④望着那些花草,我恍然听到枝叶间吹拂的风声变成了离别的笛声,不知怎的,这让我蓦地想起母亲种在老家的金不换来。

⑤从我记事起,金不换就在母亲的日子里生长着。一株又一株,一钵又一钵,金不换流水一样一茬茬地生长着。年少时我体弱,贫血得厉害,母亲决定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母亲用她的亲身经历说服我:“小时候我的身子很弱,弱到连脖子都抬不起,哭起来像猫叫,躲土匪的时候,大伙嫌弃我弱小爱哭,容易暴露目标,又断定我活不长,劝你聋子外婆把我扔掉算了,你外婆舍不得,硬是背起我东躲西藏。为了救我,你外婆天天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金不换养活了我,我现在的身体这么强健,就是因为小时候吃了金不换。”

⑥母亲揉了米粉团子,用茶油炸得金黄,做成油饺,和金不换拌炒在一起。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呼噜噜全吃完了。后来我的外甥女有贫血的症状,母亲又用了这个法子天天招呼着她吃。

⑦再后来,我们都长大了,贫血的种种不适慢慢都缓解了、消失了,金不换退出了它的舞台。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见到的世界越来越大,懂得的越来越多,母亲的世界却一成不变,离我们也越来越远。我常常和姐姐跟着孩子们一起笑话母亲土得掉渣的药方子,尽管母亲一再申辩那些药方子都是我外公的传家宝,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腾出时间耐心地、好好地听她把话说完。

⑧金不换的岁月好像也被湮没了,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

⑨在母亲前院一大堆的花草中,它是那么平淡无奇,长着一副和菠菜差不多的样子,不同的是红色的脉络像隐隐的血液奔流在绿色的叶面,某一天,偶然触及那隐忍的红时,我的心莫名地颤了一下,这红色提醒我这是一个跟血液有关的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它被列为上品成药。这红色是赤诚的,让我想起这么多年来,我带着由母亲孕育出的这一身皮囊东奔西闯,一直安然无恙。

⑩曾经,母亲提出过给我种一盆金不换,我嫌弃它的姿色平庸,断然拒绝了。

⑪“妈,回去后给我种一盆金不换吧!”或许是与母亲离别的淡淡惆怅,唤醒了我身体里的这棵植物,不知什么时候它生长在了我的体内?想着母亲从此不在我身边,看着身边奔跑着的女儿,它蓦然在我体内苏醒。

⑫我强烈地感到,只有在花草遍布的阳台上种上一棵金不换,才能真正称得上完美。

(选自《文艺报》)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不同阶段

情感态度

“我”年少体弱贫血时

遗忘甚至笑话它

感动、理解它对我的意义

母亲想给“我”种一盆金不换时

母亲临行时

“我”主动提出要一盆金不换


2.简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慢慢地,这些新的花草在我家的阳台安营扎寨
(2)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
3.文章第二段详细介绍了“我”家阳台上的花草,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让母亲“给我种一盆金不换”的原因。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爱因斯坦卫星是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射线天文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原名“高能天文台2号”,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爱因斯坦卫星携带一架包含4对内嵌圆筒镜的X射线望远镜,每个圆筒镜直径大约0.6米,其光学直径从30毫米至560毫米不等,焦距约为3.4米,总长将近4.6米,同时还有4种探测器。爱因斯坦卫星一直工作到1981年4月26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孙自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4年1月9日发布消息说,北京时间当天15时0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空间科学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被誉为“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继“悟空”“墨子号”“慧眼”“实践十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之后,成功研制发射的新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它能精准捕捉到更加遥远和暗弱的暂现源与爆发天体,探寻来自引力波源的X射线信号,对研究恒星活动、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演化、并合等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设计寿命5年,其采用天文时域观测方法在软X射线波段,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将系统性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探究其本质和物理过程。“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共搭载有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 两台有效载荷。“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运用“龙虾眼”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探测能力国际领先,可实现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1至2个数量级的提升,在进行大视场探测的同时,能够精准捕捉到宇宙中遥远暗弱的高能暂现源和转瞬即逝的未知现象,并发布预警引导天地基其他天文设备进行后随观测。

(摘自“中国新闻网”)

1.给材料二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结合材料一,说说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爱因斯坦卫星携带一架包含4对内嵌圆筒镜的X射线望远镜,每个圆筒镜直径大约0.6米,其光学直径从30毫米至560毫米不等,焦距约为3.4米,总长将近4.6米。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语言特色及其效果。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被誉为“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
4.说说“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作用与意义以及技术的创新之处。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出路

永爱

①我的侄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之前,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期待。

②望子成龙的弟弟和弟妹把他送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小学。弟弟甚至跟我说:“我儿子可得好好学习,不能像我这样!”

③然而,在小学阶段,侄子的语文就没有及格过,数学因为不会写字,最后也成绩平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的文化课成绩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

④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学上的问题,叫读写障碍,又叫读写困难。根据国际读写障碍协会的定义,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

⑤本来对孩子的未来抱着极高期待的弟弟,被侄子小学6年来的学习成绩彻底击溃了。他常常跟我们说:“孩子只要健康长大就好,大不了跟我去学电焊!”

⑥见到侄子,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学习和考试的事情,只无关痛痒地问他吃饱了没有、穿暖了没有。

⑦因为成绩不好,侄子上了当地最差的初中。即使在生源如此普通的初中,他仍然平静地当着倒数第一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侄子才15岁,他该何去何从?

⑧我爸妈跟我弟弟说:“你不会让他这么小就当电焊工吧?去找所职业学校让他学一项技能吧!”弟弟也心疼他儿子,再说要当电焊工,15岁的孩子也没人敢用。于是弟弟就跟他儿子说:“你喜欢学什么,就报个什么学吧。”

⑨弟弟的想法是,再读3年书,他儿子就18岁了,就能跟着他学电焊了。至于上职高能不能学到本领,他已经不在意了。

⑩但15岁的侄子已经开始思考他的未来,思考要靠什么来养活自己。思来想去,他选择了和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于是,他到市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电子商务。3年的职高生涯,头一年他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的两年,大多数时间他在大城市间辗转。因为这所职业技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大城市的工厂或公司实习。

我弟弟本来打算让侄子职高毕业后就跟他干电焊的工作,但被侄子拒绝了。侄子跟我弟弟说:“爸爸,我要考大专。”当时,我弟弟真的搞不懂了,他儿子从小不好好学习,这会儿怎么愿意读书了?是浪子回头了吗?但他还是欣喜地对侄子说:“只要你愿意读书,爸爸就一直供你!”

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还在误解侄子。其实,他不是不愿意读书,是读写障碍让他在学习中面临困难。而作为家长,我们都没有察觉并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

侄子付出了很多努力,花了半年时间补习高考内容,终于以200多分的成绩考上省里的一所大专院校。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选择了动漫制作专业。这时,他已经对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3年的大专时光,他一边学习,一边承接视频剪辑、影视特效制作的业务。在自媒体轰轰烈烈发展的当下,他已经能够用热爱的技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如今,侄子即将毕业,他的很多同学在广告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单位就业。

侄子对我说:“姑姑,我不着急工作,还是要把本科读完。我现在一点儿都不担心将来,因为在那个将来,会有我热爱的工作,有我喜欢干的事情,我看得到。

在智能输入法和听写软件的帮助下,他不断克服自己的读写障碍,努力冲刺专升本的考试。看到他对自己热爱的专业和职业有了规划,并充满信心,全家人很是欣慰。

(选自《读者》2023年17期)

1.根据“侄子”的经历,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上学之前,“侄子”聪明伶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职高时,“侄子”开始思考他的未来
2.文章多处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选择一处分析其作用。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仍然平静地当着倒数第一名。
(2)在自媒体轰轰烈烈发展的当下,他已经能够用热爱的技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4.你对文中的家长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简述“侄子”的人生经历及其给你带来的启示。
【链接材料】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铁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物候?不妨看看中国的古人是如何说的?“花木管时今,鸟鸣报农时”是说花草虫鸟应节气而动,而宋人秦观的诗句“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则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水鸟因气温降低而减少活动的画面。其实,物候这个词,在中文里已经早就有对应“语”了:节气。无论是物候,还是节气,均是描述了大自然的动植物为适应气温变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物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植物的开花、结果等现象。(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现象。(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结冰、初雪等现象。

【材料二】

目前,植物物候作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感应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植物物候就是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和落叶等,是植物长期适应气候与环境的季节性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节律。监测物候动态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过程,而且对提高大气与植被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模拟精度、准确评估植被生产力与全球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

①了解植物物候的驱动因素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和对气候的反馈至关重要。植物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光周期的影响。欧洲物侯观测网的物候数据装表明春季展叶普遍提前,但因冬季升温和光周期的限制,这种趋势逐渐减缓。但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T)来看,北半球70%遥感像素的秋季物候有推迟的趋势。此外,新研究表明空气湿度的增加也会推迟温带树种的春季展叶时间。

②随着物候学的科技的发展,植被物候的监测方法更加完善。日前,植物物候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面人工观测、数字相机监测、涡度相关法观测和遥感光学监测等。

(节选自《再谈物候:从科普与科学的角度》)

1.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物候主要包括:作物物候、动物物候、各种水文气象现象。
B.物候和节气均是描述了大自然的动植物为适应气温变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C.植物物候对于预调未来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和对气候的反馈很重要。
D.目前,植物物候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面人工观测、数字相机监测、涡度相关法观测和浴感光学监测等。
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与物候学相关。
B.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C.植物物候是气侯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感应器。
D.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研究植物物候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说致癌物

段梅红

①人们不会因为太阳辐射和咖啡分别被归类为1类和2类致癌物就停止晒太阳或喝咖啡。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很多人仍然会对被归为致癌物的食品添加剂感到担忧。如果长期大量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呢?

②现代科学先驱之一、毒理学之父帕拉塞尔苏斯曾说:只要剂量足,万物皆有毒。”“剂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暴露量,二是暴露时间。暴露量越大。暴露时间越长。罹患癌症的概率越高。但也不是一定会患癌。在描述大量”“长期这些概念时。科学家们会更加严谨。考虑更多因素。如人群特征(成人、儿童、女性等)、摄入的时间长度和频率(终生、每天、连续一周、单次摄入等)、摄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接触等)、摄入量(与体重有关)、健康效应。等等。这样的描述更加详尽地考虑了各种因素。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不过。对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将大量理解为将食品添加剂当作主食,而长期则是以终生”“每天为基准,时间长度和摄入频率都远远超过正常生活的标准。

③近年来,我们在日常消费中接触到了许多被称为致癌物的物质,如鸡蛋中的三聚氰胺、鸭蛋中的苏丹红、薯片中的丙烯酰胺、食用油中的苯并芘、营养面条中的亚硝酸盐、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等。然而。人们往往只记住了这些食物和化学物质的名称,而忽略了以下信息:每天食用114个含三聚氰胺的鸡蛋才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每天食用1000个含苏丹红的鸭蛋才有可能导致癌症:每天食用150包薯片才会因丙烯酰胺而增加患癌风险。虽然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但在正常的日常饮食中,我们接触到的量通常远远低于致癌的剂量。因此,我们不必过度担心,只需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就能有效降低致癌物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④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物和致癌物的摄入,许多人对有机食品青睐有加,认为有机食品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选择。

⑤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丹麦在食品安全指数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丹麦拥有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以及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丹麦,有机食品的消费人群占总人口的7.8%,且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此外,其他非有机水果和蔬菜的农药喷洒,也受到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丹麦农业部每年都会定期抽查,如果发现农药或化肥残留超标,农场主将被剥夺生产权。

⑥尽管丹麦被誉为有机国度,但其癌症检出率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生活方式是导致丹麦人患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丹麦,女性烟民的比例高于全球的平均值,酒精饮料的消费量也很高,而吸烟和饮酒都会显著增加患癌的风险。丹麦现象说明,比起化肥含量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生活方式的选择更为重要。

⑦除了物质生活,精神状态也会对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有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士,非常注重养生,对喝什么水、吃什么菜从不马虎,亲朋好友皆视其为养生达人。然而,他在盛年罹患癌症,最终不幸离世。朋友们想不明白,这样一个讲究的人怎么会英年早逝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这位男士虽然注重养生,但他的养生初衷是错的。比如,偶尔没洗手就觉得有细菌钻进皮肤,吃了一次非有机蔬菜就担心有农药渗进血液……他是基于恐惧去养生的。试想,一个人若总是处于神经绷紧的意识状态下,其身心都是拘谨的、畸形的,即便饮山泉水、吃有机菜也很难健康长寿。

⑧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表演艺术家陶玉玲都曾三次患癌,但她们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甚至还坚持工作,如今都已八九十岁,仍然精神矍铄。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过统计数据:世界上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可见,良好的心态也是防癌的一味良药。

(节选自《百科知识》2023年10月)

1.选文告诉我们哪些因素可以降低致癌物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2.赏析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通常”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语“丹麦现象”指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小孩的世界

①多年之后,回到故乡,路过昔日小学的门口。那些儿童时期大槐树下度过的看书、玩闹、躲雨的时光忽然一下回到身边,仿佛从未远去。我从事写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写过给小孩子的书,决心要实现这个夙愿。一位从事儿童文学的编辑朋友却告诉我,给小孩子写书的事难得很。

②惊讶之下,她向我诉说其中练由:学校指定读物的通常是《论语》《诗经》等经典大部头,家长们买的大部分是习题教辅,小孩子能看到又愿意看的,往往是班里传阅的仙侠网文、升级打怪,或者低配版鬼怪盗墓文学,优质原创作品难以抵达真正的读者。原因之一,就是小读者买书得靠大人决定,而大人又不一定能懂得小孩的世界。大人觉得好的,小孩觉得太说教,小孩觉得好的,大人又觉得没用处

③她的这份无奈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也颇有体会。小孩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仿佛有着天然壁垒,而小孩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往往成为这个冲突的体现。我想,阅读这件事本身的重点,不在于什么是应该,而在于什么是。在什么是美这件事上,小孩未必不如大人。大人看书看戏,看的是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小孩子对那些大起大落的情节故事未必感兴趣,他们欣赏到的是生活中常被大人忽略的细微的真实的乐趣。这么说并不是全无根据。我认识的一位高年级小孩,既爱看连环画拯救世界,也喜爱汪曾祺和李娟。我想,这是因为两位大作家的散文充满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尽是真实的美。

④在之外,什么是有用,也值得思考。大人总希望小孩子看了某本书以后立竿见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学到了一样知识。这当然好,但道理的懂得是潜移默化的,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小孩子看书,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习惯,借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解答疑惑,拓展生活体验。至于好词好句,都是在每个小孩的生活体验中获得的,住往比大人书里的描写生动有趣得多。

⑤我有幸被邻居家几位小朋友当作自己人,常听他们和我说些大事。有一位小朋友打完预防针,告诉其他小朋友说医生拿出一根打针棍,上面顶着一根细细的牙签,牙签扎一下,就不生病了。另一位小朋友,姥姥回老家了,她很难过,说自己伤心得像一只掉在地上的饺子。还有一位小朋友,第一次坐车走高速公路,看见旁边一辆又一辆经过的大卡车,新奇极了,这辆拉的是猪,这辆拉的是牛……”下一辆却是空车,只有篷布呼啦作响。小朋友大喊:这辆拉的是风!

⑥这样生动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又纯真可爱,失之不可再得,大人们望尘莫及。只要随着对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去粗取精就好,大可不必大段背诵优秀范文,硬塞进作文试卷之中,更无须去学网文流行的冷峻清丽,不苟言笑的华而不实的写法。

⑦小孩子的心明眼亮,最能体会和他们一样纯真的笔触。让小孩感到亲切的,不是单纯的好词好句,而是童言童语;让他们受到触动的,不是教条和道理,而是情感共鸣。当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儿童读物这个问题,也许反而要跳出儿童读物这个概念。好书之所以是好书,不是因为它讨好了小孩或者成人或者某个特定群体,而是因为在阅读爽感之外还给人持久的力量和建构生命体验的材料。在我看来,会被一次又一次翻开的书,那些当时看了或许不明白,许久之后某个时刻却会忽然想到的书,就是好的。

⑧后来,我终于把自己在槐树下的回忆写进了给小朋友的书里,讲述了一只四年级的小猫在大桑树小学的生活和历险故事。邻居家那位拉风的小孩看完以后肯定地对我说:这本书是个小孩写的。我忐忑地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们小孩的事就是这样的,大人才不会知道这么多。

⑨被小孩归类为小孩,是我们大人能得到的最高褒奖了。

(2024.02.29《中国青年报》有副改)

1.读①②段,为什么说“给小孩子写书的事难得很”?请简要概括。
2.读第③段,说说大人和孩子对于“美”的理解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3.读④-⑥段,说说作者对“有用”的理解,请简要概括。
4.读⑦-段,作者认为“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好的儿童读物”?请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春到太平》,完成下面小题。

春到太平

①后河的桥是吉安城的老桥。有人数过,说后河上有九座桥,最南端的是太平桥。河水从太平桥流入,穿过几座联接吉安东西城区的桥,最终汇入赣江。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僧人云豁修。桥高二丈,广一丈二。据《庐陵县志》中载:立春日,郡县官率属迎春于城隍庙南,从太平桥过候人跪桥侧,呼:春到太平。

②已经记不起来,是因了一种什么样的缘由,我对这个地名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怀。是因了那句春到太平的美好祝愿吗?可能有一些。但倘要细细说来,似乎又不全是。

③今天的太平桥,与其他吉安的桥,并无二致。从桥上走过的人,甚至不会感觉到脚下是一座桥。它已经和公路连为一体,一样的宽,一样坑洼的水泥路面。至于桥的长度,我甚至说不上来,这桥是从哪里算起点的。因为现在桥下只有一个长约两米的桥洞了。

④两年前,后河上新立了一座类似微缩景观的仿古单拱桥,上边写着:太平桥。

⑤问桥边闲坐的老阿婆:哪个是太平桥?

都是!一座是新的,一座是旧的。老阿婆说。

⑦其实,哪座新哪座旧对于我是不重要的。那座能让我们这个城市的先民在心里呼唤春到太平的桥,它的形象作为一种象征,始终沉淀在我的心中。之后每年开春,我总想着要来桥上坐一坐,看一看,就像游子看望自己的祖屋,一踏上这块土地,就被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深深吸引。至于它今天的位置是否还在老地方,营造的范式是否和曾经的太平桥一个模样,是无关紧要的。

⑧春到太平。我嘴里念叨着,眼前仿佛浮现了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城的立春盛景。我常常在心里默默感谢那些地方志的书写者,把我们这个城市的年轮和脉络描绘得如此清晰,又如此充满诗意。立春日,郡县官率属迎春于城隍庙南,从太平桥过候人跪桥侧,呼:春到太平。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立春日,天已渐暖,风自南来。鼓乐齐鸣的仪仗队,服饰整齐的地方州县官吏,还有百姓代表,执三牲芒神春牛等物,在微明的天光下,浩浩荡荡,向城南的城隍庙而去,迎春祭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以想象,此刻的太平桥上官民同乐,一派祥和!是啊,重农悯农,才有天下太平;先忧后乐,才有天下和谐!

⑨春到太平。在我心里,这里还应该是全城离春天最近的地方。古时的吉安城,只在今天的北门街一带,而太平桥、后河一线都是郊外。城里的春意总是要比城郊的来得迟钝些。立春一过,太平桥下春水勃发,草木萌动,鱼跃鸢飞。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从这层意义上看,春到太平,又确实是古代吉安一个探春踏青的好去处、好景致了。如今,经过河道清淤疏浚、护岸砌筑、引水活化的后河,水更清了,鸟和昆虫也更多样了,环境更优雅了。

⑩春到太平。这一声呼唤,早已将沉淀在百姓内心深处对这座古城丝丝缕缕的依恋和爱唤醒。那日探春之行,适逢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他以古稀之年,陪我从古南塔一直走到吉安大桥下,告诉我龙阳阁、天后宫、仁山巷、习溪桥的具体位置,告诉我发生在吉安的老故事:状元桥与文天祥同在,龙阳阁里还萦绕着端午龙舟下水竞渡的余音,习溪桥上走过刘辰翁…“这里说阁有阁,说宫有宫,说巷有巷,说桥有桥!老人说话时,眼神中有一种光芒。老人从小在后河边长大,熟悉沿河一带的点点滴滴。一座桥,一条后河,一条赣江……在他平静的述说里,增添了一丝亲切,一片希望。

⑪明人李东阳有一首诗《吉安》: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安城。吉安城依山傍水,山环水抱,而天生一条好后河,九曲萦回,更是上苍对吉安城的眷爱。就这样坐在太平桥边,听风,观水,让心深呼吸,感受着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的延续,时光变得那么柔软、醇厚而悠长!

(取材于傅洪文的同名文章)

1.本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太平桥与吉安人的情缘。先由太平桥引出了【甲】___________及“我”对太平桥的别样情怀,接着借【乙】_____________引出了太平桥在“我”心中的象征意义,最后围绕“春到太平”叙写寓于其中的丰富情感。
2.文章第⑩段画线句是吉安老人的话。结合语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这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文化的美、氛围的美、人情的美……请你任选一处语句,加以品味。
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春到太平》的理解。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语同学阅读《渠水河畔放木排》一文后,做了以下批注,请你结合老师评语的内容,帮他完善。

渠水河畔放木排

杨少波

①我的家乡通道侗族自治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童年有许多趣事,最让我难忘的是站在渠水河畔,看排工师傅放木排。

②放木排有两道前奏曲:开山砍树,架厢拖木。整块树木第一天砍伐叫开山,侗家砍树有许多禁忌,领工头事先讲山话:“斧口要朝上坡,树蔸掏变鸡窝。”架厢就是悬空架设运木的栈道,在崇山峻岭悬崖陡峭的山谷中,把那有一抱多大,几丈长的大树伐倒后直接拖到河边,除大家通力合作之外,驾厢的工作主要靠领工的技术和指挥才能。

③冬去春来,风景秀丽的渠水河畔开始涨水泛黄。被家乡人称为“排古佬”的放排工们开始为生计劳碌奔波。家乡的木排,一般从播阳、双江两条河经县溪放到靖州和洪江。遇到水流湍急的河道险滩,人在排上,手握竹竿,a只见眼前景物匆匆而过、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身边衣襟猎猎有声、脚下水声汩汩砰然,使人深切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奔放。放排汉带有山里人的野性,自信豪迈,面对两岸隐退的青山,经常振臂大声叫喊:“呃嗨,我来了……”

④木排到了风平浪静的水面,则又可享受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b这时,排工掏出旱烟,吞云吐雾,静观水面,鱼翔浅底,历历可数。放排多时,宽阔的水面都被木排布满,看不到河水,场景蔚为壮观。当然,放排也有较大风险,特别是在过有多处巨石挡道的“老虎滩”时,排路一定要沿“S”形走,前弯后绕,细心从事,不然轻者会被撞得鼻青眼肿,重者则排毁人亡,因此,没有足够的勇气、胆量和技艺是做不了放排汉子的。天长日久,“排古佬”难免也会孤单寂寞。他们为了排遣打发时光,猜谜、钓鱼和对山歌成了主要的娱乐活动。

⑤“忆当年,绿影婆娑,自入郎手,绿少黄多。历经了几度风雨,几番折磨。休提起,提起泪洒江河。”一位颇有书生意气的年轻放排工曾出了这样一个谜面给同伴猜。据说,这位放排工是渠水河畔有名的“土秀才”,中学时就曾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因家境贫寒,想通过放排生活磨练意志,走出大山。“放排的竹竿”,他的同伴不遐思索地答道。一看“土秀才”那惊喜的表情,答案肯定确切无疑。

⑥年纪大的放排工就喜欢钓鱼,有渠江排工号子为证:“排古佬......停排靠岸去钓鱼,乐也融融谁知晓。”每当夕阳西下,老排工们便到河岸边挖些蚯蚓、引虫或抓几只螳螂、蚱蜢作钓饵,对着木排旁边的礁石岩洞抛钓下竿,不到一时辰,十几斤大小的鲤鱼、草鱼,甚至甲鱼等,纷纷成了“排古佬”的晚餐佳肴。

⑦记得一个夏日的黄昏,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挂着一条久违了的彩虹。刚一放学,我和伙伴们便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排上,脱去衣服,准备游泳。不远处,一个皮肤黝黑,头戴一顶破旧草帽,俨然象“姜太公”一样的“排古佬”在悠闲垂钓。突然,“排古佬”牛角竿上的车盘被河里一条大鱼往深水处拉得“吱吱”响,可“排古佬”就是不松劲,总是让大鱼在深水潭里走着“之”字路。“排古佬”告诉我们,要真正降伏大鱼还得约半个小时,可是我们哪里等得这许久,急性的我带头拿起渔网兜,“扑通”跳进河里,协助“排古佬”把足有七、八斤重的大草鱼捞上排来。“排古佬”欣赏地看着我们说:“上山打野猪见人一份,把鱼拿回家去,干掉。”我们乐傻了,好久才回过神来,齐刷刷向“排古佬”鞠了一躬,衣服也来不及穿,赶忙提着大鱼和衣服跑回家。我的奶奶善于烹饪,我们几位伙伴好好美餐了一顿,那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

⑧唱山歌是老少皆宜的拿手好戏。木排撑到河边的苗乡侗寨,碰见熟识和不熟识的姑娘们在洗衣洗菜,就有一阵热闹了。这边开口唱完,那边立即对上.....

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昔日征战在渠水河畔的那些老排工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或已经作古。今朝的渠水河畔,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排古佬”早已免除了水上劳作的漂泊之苦。但每当我回到家乡,总情不自禁地来到渠水河畔,站在岸边望着悠悠远去的渠水河思绪万千。

批注1:由第一段可知本文主要讲渠水河畔放木排老师评语1:找到了线索很好, 但能梳理出思维导图就更好了。
13.完善批注1——补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见文末)
①:            
②:                      
③:                       
④:             
批注2:
3、4段这两个句子写的真好,语言很有表现力,用横线标注。
老师评语2:你有一双发现美的 眼睛。要是能选择 一个具体角度赏析 它们的表达效果可 以帮助你理解更深 刻
14.完善批注2——品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批注3:这样的生活真精彩,乡民的淳朴、热情令人难忘,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真令人羡慕。老师评语3:能与作者共情,这是一种极强的能力。若能从《社戏》和本文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那就更精彩了。
15.完善批注3——从《社戏》和《渠水河畔放木排》中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1.完善批注1——补足思维导图。
2.完善批注2——品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3.完善批注3——从《社戏》和《渠水河畔放木排》中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思维导图如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