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徐闻县大水桥水库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作为“蓝色星球”兴趣小组一员的小荔同学,对治水用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材料一:

上古时代,洪水滔天,河水泛滥,对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采用围、堵、障的方式,水来土挡,却未能阻止水患。尧于是委任大禹继续领导和组织治水。禹总结和吸取了父亲的经验与教训,亲自赴各地考察,制订了顺乎水性,改堵为疏,引流入海的治水方案,终于解决了水患难题。他坚持在治水一线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历史佳话。

大禹采取的办法成功解除了水患,但光靠还不够,当洪水超过自然河道承受能力时,也会泛滥成灾。人们开始修建水利工程来防御洪水,进一步开发洪泛区,如长江中游云梦泽的消亡、荆江大堤的修筑和江汉平原的形成。堤防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疏导的含义,但它实现了人们由利用自然到改造自然,由被动治水到主动治水的飞跃。

(整理自颜山《中国古代的治水智慧》)

材料二:

水是城市的景观要素、经济要素,更是城市的文化要素。治水理水讲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自古以来,传统城市依水择安而建、因水得益而兴,治理水患也多采用避让、缓冲、适应、顺势而为等基本思路,在悠久的农业时代既发展出温饱富足的鱼米之乡,又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水乡文化。

城市在对待水环境时,不应仅用填、挡、防、排等手段,而应当为水资源留足自由流动和循环空间,更富有包容性地接纳水在城市中的各种自然化存在,通过水价值理念的回归和水空间干预方法的优化,以城水耦合重塑城市建设与水环境之间良性友好的整体关系,让城市真正智慧地用水、治水、理水,让水全面释放生态、文化、经济、社会价值。

(整理自王世福张晓阳《以“城水耦合”实现“城水共生”》)

材料三:

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是跨尺度、跨地域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互为关联的综合性问题。诸多水问题产生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水问题的出路不在于河道与水体本身,而在于水体之外的环境,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增强其整体生态服务能力。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构建多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海绵国土的核心。

海绵即是以大地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完整的大地生命系统自身具备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每一寸土地都具备一定的雨洪调蓄、水源涵养、雨污净化等功能。对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关键作用的元素及空间联系构成生态基础设施——“海绵系统

海绵城市是适应中国复杂的地理气候特征而提出来的、以中国悠久的水文化遗产为基础、融合了当代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技术和生态城市思想而形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和国际的先进性。

(俞孔坚《论生态治水:“海绵城市”与“海绵国土”》)

材料四:

2018年广东省人一城一水相关数据

数据(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具体数据约为全省比重(%)
耕地16724平方公里71
建设用地15023平方公里82
活动人口8035万人80
各类企业569万家85

(数据来源: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年—2035年))

1.关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     
A.上古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B.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助手建议,用“水来土挡”的方式治水,但最终还是失败。
C.大禹亲赴各地调查,总结和吸取之前的经验与教训,坚持在治水一线十三年。
D.大禹采用的是“疏”的办法,制订了引流入海的治水方案,成功解除水患。
2.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防洪,人们实现了由被动治水到主动治水的飞跃。
B.治水理水讲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能使用“填、挡、防”等手段。
C.我们只要做好城市的水管理,就能调节全球范围的生系统变化。
D.“海绵城市”以大地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
3.小文将材料四与其它材料进行对照,作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广东省为例,农业与城市建设用地、人口与企业经济活动等,大部分都聚集在水系周边的2公里范围内。
B.我国古代社会中的鱼米之乡的发展及水乡文化的孕育,得益于人们在治理水患中多种智慧思路的应用。
C.要让水全面释放生态、文化、经济、社会价值,我们需要使用恰当的干预方法、拥有正确的水价值理念。
D.“海绵城市”考虑到了国情特征、融合了当代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等,能全面地解决城市的水问题。
4.城市治水委员会向社会征集治水的意见。请结合材料,向治水委员会提出治理建议。
2024-05-0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生命探秘——致命真菌》,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探秘——致命真菌

①图坦卡蒙是一位神秘的埃及法老,他的墓室中藏着大量的珍宝,但据说也有一个可怕的诅咒。最好的证据就是几个最早进入墓室的人都离奇死去,许多人相信是因为他们打扰了法老,所以被诅咒而死。而其中资助那次考古的美国人卡纳冯勋爵的死因更是一个长期困扰着许多人的谜,最近几年这个谜才被解开——导致他死亡的可能是图坦卡蒙墓室里的真菌。

②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最常见的包括各种蘑菇、霉菌和酵母。现在已发现的真菌有7万多种,但据科学家估计,这只是所有真菌种类中的一小部分。

③在我们的印象中,真菌似乎没有什么威胁,蘑菇可以吃,酵母能帮我们发酵啤酒和面包,不仅如此,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含有真菌或者真菌孢子的空气。这样看来,我们似乎能够与真菌和平共处,真菌感染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事实上,我们所熟悉的那些真菌感染只是体表的真菌感染,人体深部的真菌感染才是最致命的。

④如果我们把周围的一切放大,那么我们能够看到空气中飘着的真菌和真菌孢子,而已发现的致命真菌有十多种,它们就像隐形的杀手,潜伏在我们的周围,其中一种就是曲霉菌。曲霉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被制品以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它们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我们此时呼吸的空气中可能就有曲霉菌。空气中的曲霉菌通常只会引发角膜炎和眼内炎等眼部疾病。不过,对于做过器官移植手术或者其他外科手术的人来说,如果感染了曲霉茵,那么有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做过肝脏移植手术的人发生曲霉素感染的几率较高,据统计,曲霉菌感染是肝脏移植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5%~20%,而死亡率高达50%~90%。

⑤以现在的医疗技术,一般的外科手术成功率已经很高,此外,医生还能为患者移植新的健康器官,也能够通过骨髓移植或者化疗来治疗血液疾病。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因真菌感染而死去,这个数字远比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要高。面对真菌时,医生为何会如此束手无策?

⑥首先,真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防不胜防。真菌及其孢子通常都能在酸性、脱水、寒冷和高温的环境下存活,因此它们的分布很广。

⑦其次,在一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同时存在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因此很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误诊。比如真菌感染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艾滋病患者有时会同时出现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并引发并发症。相比之下,细菌感染的症状往往更明显,比如高热、出现皮疹、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等。而真茵感染通常会使患者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真皮或皮下组织出现结块等症状,之后病情会迅速恶化,然而真菌感染的早期症状一般不会引起人的重视。因此,医生有时可能会忽略患者的真菌感染症状,从而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这会延误治疗,使患者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

⑧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和真菌一样都是真核生物,用于抑制或杀灭真茵病原体的药物往往对我们自身的细胞也有伤害。在临床治疗时,要杀灭真菌病原体所需的药物浓度有时要达到人体可耐受范围的最高限制才有效,因此这些药物可能会对人产生副作用。

⑨看起来,我们似乎拿真菌没有办法。不过科学家认为,此前真菌从未对人类造成过严重打击,未来恐怕也不会。这是因为真菌有非常复杂的生命周期,它们的生长和进化往往比细菌或者病毒慢得多。也就是说,如果科学家努力研发药物,那么是有可能在真菌进化之前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的。所以对于人类这个整体而言,真菌的威胁并不可怕。而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未来人类有可能找到打败那些隐形杀手的武器。

(选文有改动)

1.面对真菌时,医生为何会如此束手无策?
2.第④段加点词“隐形的杀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请将划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写在括号中。(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
比如,做过肝脏移植手术的人发生曲霉素感染的几率较高,据统计,曲霉菌感染是肝脏移植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5%~20%,而死亡率高达50%~90%。(     )(     )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包括各种蘑菇、霉菌和酵母,现在已发现了大部分真菌,有7万多种。
B.真菌对人们没有什么威胁,蘑菇可以吃,酵母能帮我们发酵啤酒和面包,不仅如此,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含有真菌或者真菌孢子的空气。
C.以现在的医疗技术,医生能为患者移植新的健康器官,也能够通过骨髓移植或者化疗来治疗血液疾病,但面对真菌时却束手无策。
D.科学家认为,此前真菌从未对人类造成过严重打击,未来恐怕也不会,在真菌进化之前科学家一定能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的。
2024-05-0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部,收录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自汉武帝以来,儒家超越了诸子百家,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做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___。史部,收录的主要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为止,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收录的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的著作。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___,鲜活有力。集,即文集,集部则是古代诗词文集的汇编。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盎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是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充盈;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正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___的殿堂。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   源源不断   蔚为大观   古色古香
B.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D.擎天之柱   源源不断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庞然大楼,不仅非常庞大,而且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使用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D.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①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②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③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④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⑤“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⑥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⑦“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⑧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⑨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道:“你怎么没有枪?”

⑩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⑪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⑫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⑬“大嫂,你家大哥呢?”

⑭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⑮“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⑯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⑰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⑱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突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⑲“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⑳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㉑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㉒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㉓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㉔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㉕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㉖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㉗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仍是全营里中唯一没有枪的人”,“仍是”“唯一”表达了“我”作为文工团的兵不受重视的抱怨和委屈。
B.小义一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突然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表现出小鲁因没有枪受到孩子的质疑。
C.“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鲁西南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D.“呶了呶”“呆呆的”可以看出大嫂的痛惜和悲伤,而“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写出了她的愤怒与不甘。
2.下列对“枪”在句子中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这里的“枪”是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
B.“‘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小义认为军人都应该有枪,小鲁虽然是一名军人,可他还没有枪,因而脸红,这里的“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C.“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我”接过的枪是营长的那枝枪,这枝“枪”也意味着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D.“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这是“我”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旨在表达“我”相信小鲁终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枪。
3.本文结尾处写到的“花”,与《百合花》中写“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中的“花”,有什么不同?
4.茅盾评价茹志鹃的小说风格近于“静夜箫声”,可见其具有“诗化”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诗化小说”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春来无事,只为花忙。春日的繁花盛景不可辜负,即使无暇踏足远方,也不要错过城市中近在身边的花事。

②清明期间,北京市文旅局推出多条清明微度假主题游线路,邀市民游客到京郊微度假目的地踏青赏花。各区县乡镇政府纷纷发力支持:大兴庞各庄镇政府隆重推出了以梨花万朵飘香瑞,纯月芳菲耀京南为主题的第三十一届梨花旅游文化节,丰台区则隆重发布了只此青绿,踏春丰台五大踏春路线,顺义区着力打造2024郁金香赏花季”……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市民游客带来别样春季出游体验。

③携程数据显示,清明赏花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2倍,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其中,京郊赏花游的表现尤为亮眼。相关数据表明,清明假期,京郊游累计接待游客154.1万人次,同比增长2.7倍;营业收入15411.2万元,同比增长3.3倍。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延庆区43.8万人次,密云区31.6万人次,怀柔区25.6万人次。乡村民宿经营客房入住率61%,接待游客8.87万人次。

【材料二】

清明前后,北京园博园的桃花、杏花、海棠、梨花次第开放,娇俏可人。北京园博园第二届国潮嘉年华活动也同期展开,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入园游玩。

北京园博园第二届国潮嘉年华活动安排表

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时间
阳光剧场木偶剧《白雪公主》4月4日、5日14:00—15:00
木偶剧《大闹天宫》4月6日14:00—15:00
江苏园人文美学小课堂3月23日、24日、30日、31日、4月4日—6日
正阳书局读书会3月23日、3月30日、4月4日10:00—12:00
闽园清明龙文化小课堂3月23日、24日、30日、31日、4月4日—6日
郑州园国潮益智小课堂益智博物馆3月23日、24日、30日、31日、4月4日—6日
石家庄园国潮中药香囊坊4月4日、5日、6日

【材料三】

①4月4日,2024北京郁金香赏花季在北京国际鲜花港开幕。近14万平方米布展面积,120多个进口新优品种,近200万株郁金香为市民带来花海盛景。

②据了解,本次赏花季景区内布置了六大室外展区及一个室内展区。其间穿插景观小品以及庭院景观,并首次以土栽的形式种植14000余株极品国泰郁金香,面积约400平方米,供市民欣赏。4月中上旬是早花期,部分郁金香逐次开放;4月下旬将迎来盛花期,大片的郁金香花海将如画卷般展开。美丽的花卉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③此外,景区还将推出吴桥杂技、书画展、人偶巡游、美食市集等主题活动,丰富游园体验。

1.阅读材料一,最能够说明“京郊赏花游的表现尤为亮眼”的一项是(     
A.清明“赏花”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2倍,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
B.京郊游累计接待游客154.1万人次,同比增长2.7倍;营业收入15411.2万元,同比增长3.3倍。
C.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延庆区43.8万人次,密云区31.6万人次,怀柔区25.6万人次。
D.乡村民宿经营客房入住率61%,接待游客8.87万人次。
2.4月4日上午9:30分,宇文一家抵达丰台的园博园参加游园活动。在赏花之余,妹妹想要去看《白雪公主》的演出和玩萌宠乐园,宇文则想参加“正阳书局读书会”活动,午餐和休息安排在12点左右。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选出最佳的游览路线(     
A.江苏园——午餐休息——阳光剧场——沈阳园
B.沈阳园——午餐休息——江苏园——阳光剧场
C.江苏园——午餐休息——阳光剧场——郑州园
D.阳光剧场——午餐休息——江苏园——沈阳园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清明京郊区赏花游热度飙升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限8个字以内)
2024-04-3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初二年级同学打算开展以“了解北京民俗”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走进博物馆,参观北京民俗展。
同学们走进首都博物馆,参观“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记录下自己的参观感受。请你阅读三位同学的参观感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参观这次展览,我深感古都北京魅力无穷。展厅内演()了北京四季的节令变化,从喜庆的春节到团圆的中秋,从百花盛开的清明到白雪皑的冬至,每一个节令都有它独特的习俗和美食。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我印象最深的是市井百姓的“岁寒三友”——半空儿(一种瘪花生)、冻柿子、海棠红(酸甜可口的海棠果)。一想起来,那食物的香味仿佛就在我身边绕。

(二)

这次展览有许多精美的展品。我最喜欢王大观先生创作的《清明踏青图》。这幅画以生动丰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笔触以及贴近生活的视角,呈现出清明时节市井街头的繁华景象。万香楼前热闹的商业集市构成了画面的近景,美好的春光(yìng)照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远景中,依稀可见祭扫的人群,更有众人围观射箭、打马球和杂耍等活动,令人豁然开朗

(三)

这次参观经历,让我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韵味。“遵制鞭春”反映了重视农时生产生活态度,端午“禳毒”体现了民众抵御湿热天气的智慧,七夕“乞巧”则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民俗文化传承并记载着一段段古老而鲜活的历史。

1.文段中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yì)”在文中是“展现、表现”的意思,“yì”应写作“译”。
B.“白雪皑皑”的“皑”应读作“ái”。
C.“缭绕”的“缭”应读作“liáo”。
D.“(yìng)照”在文中是“照射”的意思,“yìng”应写作“映”。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名副其实B.川流不息C.豁然开朗
3.查《现代汉语词典》,文中划波浪线词语中的“致”的主要义项有:A.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B.达到,实现;C.情趣;D.精密,精细。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此处“致”的义项应该选      项。
4.文段中画线句在表达上存在一处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修改为:           
任务二:翻阅书籍,了解作家笔下的北京民俗。
同学们翻阅着一页页生动的文字,品味着代代相传的风俗,感受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作家刘孝存在《南城往事》中提到了关于庙会的一些记忆。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年节中,大人会选一天带孩子去逛厂甸那里人山人海,排满马路东西两侧的摊铺让人眼花缭乱——小孩玩的红缨枪、木刀、竹剑、戏剧花脸、孙悟空面具、泥人、面人,应有尽有。大糖葫芦和风车,是厂甸的招牌。……传说风车原是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制作的,由一个叫“天地杆”的中心轴和风轮组成。有话说:“风吹车轮转,车转幸福来

(选自《南城往事》,有删改)

A.①,        ②。”B.①,        ②”。
C.①。        ②”。D.①。        ②。”
6.香山是北京人最爱游览的自然景观之一。阅读下列文段,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齿,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选自《冬日香山》,有删改)

A.“如一团团的火苗”,用比喻的修辞既突出了叶片鲜艳的颜色,又强调了其在秋风中的动感。
B.“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用排比的修辞呈现出了一幅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画面,体现出大自然的残酷无情。
C.“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巨石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7.作家肖复兴在《门上沧桑》中提到,老北京的门联里讲究读书的居多,其中一副门联的主人是做小买卖的,但一个做小买卖的,“都讲究诗书,多少让现在我们的大小商人脸红”。请你为这副门联选出下联(     
上联:忠厚培元气
下联:          
A.诗书修德业B.经营守中和C.诗书发异香D.春深奇气新
8.作家陈建功在《北京滋味》中提到了许多北京老字号。下列老字号匾额中使用楷书的一项是(     
A.B.
C.D.
2024-04-3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一点一横长》,完成下面小题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⑪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⑫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1.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景。
场景一: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     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
2.阅读文章②-⑧段,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文章第⑩段回忆了达老师的言行,表达了自己的深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我的邮递员父亲》,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邮递员父亲

林金石

我的父亲是个邮递员。

父亲当邮递员已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来,无论寒暑,无论风雨,哪怕感冒发烧,他也从不缺席,每天坚持把一封封从五湖四海寄来的以及寄往五湖四海的信件,从这里送到那里,从那里送到这里。

每当父亲把所有信件送完后,回到家已是明月当空了。推开家门叶,母亲迎上去,一边拉过父亲肩上的邮包一边呵责道:“你看你,每次回来都这么晚,天天吃的剩饭残羹,叫你不要做这行,偏不听,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狼狈。”我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责怪道:“是啊,翻山过岭的,多危险啊。”可父亲总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就当做点善事吧,况且这活又能锻炼身体……”说着父亲举了双手,露出黝黑壮实的肌肉,“再说了,如果你不做,我不做,咱村就没人做了,这信件怎么办呀?”母亲被父亲问得一时语塞,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有一年夏天,父亲因为回来得太晚了,在翻过一个小山坳时不小心把左脚摔骨折了。第二天他实在没办法再去送信了,于是只好犹豫着吩咐我代替他去送。临出发时,他还再三叮咛说,信一定要每一封都送达,要脸带微笑……我是个急性子,嫌他啰嗦,背起他的邮包就走了。

时值夏天,天气炎热,即使有风吹来,那也是阵阵热浪翻涌。没走几步路,大颗大颗的汗珠便从我的脸上滚落,衣服早已湿透,我有种要窒息的感觉。然而,我咬了咬牙,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爬过一座山,走下一个陡坡,有时穿过树林,有时走过荒地,我的脸和手时不时被路边及人高的荒草划伤。点点鲜血流出, 一碰到汗水,那伤口就疼得让我哇哇直叫。

送完第十封信时,我就产生了退缩的念头,心想:天气这么热,要送完几十封信,即使不中暑而死也要被渴死了,还是回去吧。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没把信送完就回去,肯定要被父亲骂。想来想去,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剩下的信全部藏起来,然后告诉父亲说送完了。

主意打定,回到家我悄悄把剩下的信全部藏在床底,然后来到父亲面前,高兴地说:“爸, 我送完了。”父亲一脸惊讶地看了看我,然后又看了看天空,说道:“现在才中午,你就这么快全部送完啦?”我故作镇定地点了点头,可是内心的恐慌却无法掩饰我飘忽的眼神。“每一封都送达了?”父亲很不放心,再次确认道。这下我有些犹豫了。此时,父亲已看出了我在撒谎,他把脸一拉:“咱是邮递员,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寄信人和收信人的期盼,既然咱挑起了这个担子,就应该要负起责任,把他人的期盼送达到位,免得他人长久挂念。万一信件重要,造成的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父亲仍在说着,我的心早已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我转身把那些信拿出来并——送了出去。正因为父亲如此尽心尽责,他受到每一个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夸赞、信赖和敬佩。在父亲的影响下,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我再也没敢偷过懒。

时光荏苒,转眼过去了几十年。如今,手机、电脑早已替代了那一封封厚重的信件,父亲也早已白发苍苍,而每次谈起送邮的经历,他都显得无比自豪。看着父亲,想起他对我说的那番话,我就会愧疚无比。但也就是那番话,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 一直都走在一条“邮路”上。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遭家人责备看见我送信回来追问我
父亲心理担心自豪

2.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结尾画线句中的“邮路”有多层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9 . 为了感谢你的帮助,活动工作人员邀请你和同学小苏参加人物体验活动。你们将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加入一个流派生活。请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知识,做出选择。
小苏:“太好玩啦!我会加入以老子为代表人物的道家。因为道家多出隐士,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样世界就会更加和谐啦!”
你:“的确很有意思。我会加入以     为代表人物的 (A.儒家       B.法家     C.墨家)。因为                                   。”
2024-04-2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南外初二年级学生正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你与小语、小文参与其中。

【《经典常谈》目录检索】

编排顺序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说文解字》研究】

●《说文解字》知识卡片
1.请你基于《<说文解字>第一》的阅读,完善知识卡片。
经典:《说文解字》
作者:东汉 许慎
内容:全书收九千字,分为五百四十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形体,后作解说。
价值: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
独创:“六书”理论,分为四种造字条例:象形、指事、_____、形声和两种用字条例:转注、假借。
形声字整合
2.造字法中最能产的是“形声”,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合成。以下是课内所学部分形声字的整理,请你帮助完成。
形旁甲骨文形旁变体形声字举例意义类属
“心” “小”
“小”
“心字底”
怅、①___(wǎng)
慕、恭悬、②___(dài)
带“心”的形声字都与心情、心理有关
“糸” “纟”“糸字底”__(fù)、缄
___萦、紫
带“糸”的形声字都与丝、线有关
小语受到启发,在学习《小石潭记》时,也通过形旁来理解字义。例如“如鸣珮环”中的“珮环”,都带“王”旁,这类形声字都与⑤_____有关。
《说文解字》的局限性
许慎在解析造字本义时以小篆字形为对象,由于未见商周甲骨文字形,有时会出现解释偏差。小文在查阅“之”“既”两个词时就发现了问题。如“业:之,出也。象舛过中(草长出的意思)。”“既,小食也。”继续查找甲骨文,你们完善了对于“之”“既”造字本义的认识。
3.“已经”是“既”的引申义,与其本义有密切关联。请你仿照示例,抓住重点,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对“既”的字形进行说明,并推测其本义。
汉字出处意义甲骨文图画联想造字本义解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 到; 往
(本义)

甲骨文“之”的上面是人脚的形状,下面一横用于代表某个地方。整体表示人离开某地去往他处。“之”的本义即“去、往”。
既出,得其船。——陶渊明《桃花源记》既: 已经
(引申义)

【《诗经》研究】

●《诗经》知识卡片
4.根据课内所学及《<诗经>第四》的阅读,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多篇。
B.“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强调了诗歌抒情、言志的功能。
C.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祭祀乐歌,“颂”是宫廷宴会或朝会乐歌。
D.《毛诗序》云:“风,风(讽)也,教也。风(讽)以动之,教以化之。”这是《诗经》教化功能的体现。

比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5.《诗经》所建立的比兴传统是一种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手法 ,构成了诗歌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后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常常将用典与比兴融合,例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欲求举荐的心声。
《诗经》二首对比
6.同学们将《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进行对比,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表格。   
篇目共同主题内容特色代表诗句语言表达的音韵美
《周南·关雎》执着的
爱情求索
思念的深切与煎熬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悠哉悠哉,
(1)_____
(5)(结构角度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使用双声词、叠韵词使用叠词、押韵
恋爱的和谐与欢乐窈窕淑女,
(2)_____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秦风·蒹葭》(3)____的意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可望不可即的困境(4)____
宛在水中央。

【《经典常谈》专题探究】

7.“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重要方法。小语在阅读时,注重从课内学习出发,寻找值得思考的、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专题探究。请你从AB主题中任选其一,结合《经典常谈》的阅读,帮助小语完成读书卡片。   
A
问题来源:统编八上语文《孟子三章》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富贵不能淫》
问题提出: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探究要点:各自不同的流派、主张;公孙衍、张仪的行为与孟子“大丈夫标准”的冲突点整合《经典常谈》篇目:_______(检索卷第1页所给目录)结合“探究要点”分析: ________
B
问题来源:统编八上语文《周亚夫军细柳》课后知识补白——历代名家评史记
(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问题提出:《史记》为什么被称为“无韵之《离骚》”?
探究要点:无韵(文体的对比);司马迁与屈原经历的共同点;二人创作目的的共同点材料补充: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整合《经典常谈》篇目 ______________(检索卷第1页所给目录)结合“探究要点”分析:___________
2024-04-2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