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

①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紧跟着春分,在公历的45日前后。清明既是时令标志的节气,又是充满人文内涵的节日,具有别样的意义。

②在汉魏之前的社会生活中,清明主要是作为自然节气存在的。古代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清明的自然物候。如《逸周书·时训解》记述植物的物候,云清明之日桐始华,这是说梧桐在清明那天开始开花。《淮南子·天文训》记录星象和风向,言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乙位,清明风至。在东南风吹来的时候,自然界万物萌生,吐故纳新,勃发出一片生机,天地之间充盈着温暖和煦、清爽明净的气息。汉代刘歆《三统历》将清明的含义描述为物生清净明洁。作为节气的清明,它的时序和物候意义在于此,得名之由也在于此。

③从汉字上说,清明也体现出古人对这一节气的理解。

④清,《说文解字》:清,朗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作为一个形声字,的义符表明了它的义类,声符则提示了它的读音。的本义,是指水澄澈明朗。《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也指出”“等词词义相反,得名于水色澄碧。《诗经》之河水清且涟猗、用的正是清的本义。倘将水之清澈,类比为人的品质,就引申有了纯洁、清廉的意思。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其中的都指向了人的品行。水之清澈还可以被用来比喻社会的状态,于是又有了清平、太平的意思。《孟子》里说以待天下之清也、就是期盼着天下的清平。这些蕴含在字里的价值观念,都说明了人们对的状态的珍视。

是异体字的关系,从古文字到今文字,这两种写法一直存在,表达了古人从不同角度对的认识。字从”“会意,其中象窗户之形,正如西晋文学家潘岳的诗句皎皎窗中月所述,字取月光照进窗户之象,表达出古人对明亮的诗意认识。字从”“会意,正如《荀子》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所言,字兼取白天明亮的阳光和夜间皎洁的月光会意,表达出古人对日月光明的认识。明(明)的本义即是明亮。

清明连言,正道出了春天里天朗气清、天地澄明的特点。清明时节,气候变暖,降雨增多,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先民以农业为生,清明与农事的紧密关联使得人们格外看重这个节气。体现在农书中,汉代崔实《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委室”“节后十日,封生姜。这一时节,要整理养蚕的房屋,还要用泥土封起生姜,以待生姜发芽后种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若清明寒食前后,有水而浑,主高低田禾大熟,四时雨水调,道出了清明时的降雨对于农耕的重要意义。还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都说明了清明在农业生产中的节点性意义。

⑦到了唐宋时期,清明不仅是自然的节气,也逐渐吸纳了寒食节、上巳节的节日功能,因而具有了扫墓祭祖、插柳戴柳、踏青游春、放风筝、荡秋千、踢球等众多的节日习俗。在清明节祭奠逝去的亲人,无尽的衰思象征着亲情的联结和历史的延续。人们还在清明节插柳以驱邪,陆游笔下的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即是明证。清明时节也适合外出踏青,游春赏景。宋人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描绘的都是游人踏青赏春之景。清明也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红楼梦》中有诗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今天,人们在清明节追思逝去的亲人,缅怀长眠的英烈,不忘本来,启迪未来,在历史的传承中永葆家国情怀!

1.阅读选文第④段,请写出“清”字的意思。
2.选文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具有别样的意义,既是时令标志的节气,也是充满人文内涵的节日。
B.“明”和“明”是异体字的关系,表达了古人从不同角度对“明”的认识。
C.到了唐宋时期,清明不仅是自然的节气,还具有了扫墓祭祖、踏青游春、登高赏景、放风筝、踢球等众多的节日习俗。
D.清明时节,气候变暖,降雨增多,适宜种瓜点豆,植树造林。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乐亭拜谒李大钊

田恬

①2023630日一早,我坐上了高铁。列车一路疾驰,抵达唐山站,再换汽车经过一段旅程,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乐亭县大黑坨村。

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村口巨石上刻着村名,巨石旁是李大钊于1919年回乡探亲时亲自创建的大黑坨小学。如今,学校内耸立着一座两层教学楼,阳光下楼顶闪耀着十个大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当年写给友人的赠联,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离村口不远,一棵600多岁的古槐枝繁叶茂,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几位老人在树荫下唠嗑。72岁的罗玉宝大爷身上挂着个收音机,里面传出铿锵有力的乐亭大鼓。谈起李大钊,老人家脸上满是敬仰和荣光。

路边一座青砖灰瓦、黑漆木门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李大钊故居了。走进故居,干净整洁的前院矗立着李大钊的半身雕像,庄重肃穆。整个故居内的陈设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气息——李大钊祖父留下的家具,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他本人生前用过的茶叶筒、樟木箱子、藤椅等物品,都按照原有的样貌摆放在屋内。

目睹故居内的陈设,一个立体、鲜活的李大钊,渐渐在脑海中复活……

(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⑥18891029日,伴随婴儿的啼哭,李大钊诞生于故居中院东厢房的北间屋里。当时的人谁都未曾想到,这个婴儿日后会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播下红色的火种。

童年的李大钊在磨难中成长:尚在母亲腹中,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出生后不满两岁,母亲又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李大钊抱走,将他抚养成人。祖父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五六岁时,便教其晨起诵读,夜晚练字;外出玩耍时,明令禁止他观看赌博,更不许打架骂人,否则皆要受罚。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日后为人、为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⑧1905年,开明的祖父领着李大钊入永平府中学堂接受新学。该时期他通宵达旦地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眼界变得开阔。

⑨1907年,李大钊与同学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此时的他刻苦努力,博闻强记,所写文章浑厚磅礴为全校冠。在这里,他受到民主自由思潮的影响,立志研究政治,并接触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等的著作,开始树立民主主义观点,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思潮亦日益腾高。此时,立誓要为国家找一条出路,成为他的志向。

(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⑩1913年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结识了陈独秀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在李大钊心中发芽、扎根。微弱的亮光,让他隐隐意识到,多灾多难的祖国或许有救了。

⑪1916年,为推动反袁斗争,李大钊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在北京任《晨钟报》总编。这年9月,他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青春》一文。在文中他呼吁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27岁的李大钊表现出了迫切要求青春中华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

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满怀信心地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时间来到了1920年。这一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年初,一辆骡车从北京城内疾驰而出。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党的意见,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

李大钊向陈独秀发出这一时代之问: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为了百姓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陈独秀握紧了举头。这是革命先驱们在百余年前立下的宏愿,也是他们酝酿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衷。水有源,树有根。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就是。

李大钊全力开展革命斗争,引起反动当局的仇视。1927428日,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悍然绞杀了李大钊和同时被捕的革命者。临刑前,李大钊从容地走上绞刑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表现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极大轻蔑。

(三)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位于乐亭县新城区觅园街1号的李大钊纪念馆,每年都会迎来百万人以上的参观者。七一前后,观众更是络绎不绝。

通往纪念馆瞻仰大厅的台阶,是短短的38级,象征着李大钊38年的人生岁月。走进大厅,汉白玉雕塑的李大钊像居于中央位置,他神态沉静、目光炯炯,雕像前摆放着人们怀着虔诚与敬仰献上的鲜花。

瞻仰厅的一角有张小桌子,我翻开桌上的留言簿,上面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中华今日赤旗鲜,你我共筑华夏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页页深情话语,无不饱含着人们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谁说今天的年轻人忘记了革命者的牺牲?那些真情流露让我动容。

突然想起在李大钊故居遇见的那位王大爷。他说:今天专门赶到乐亭,就是为了参观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希望用接受红色教育来庆祝党的生日。王大爷告诉我,他1988年就入党了,有着三十多年党龄。回乐亭县城时,我正好与他同路,走在李大钊故居门口那条宽阔的大道上,看着整洁的村庄和老槐树下悠闲的村民,他向我感慨:没有李大钊这些革命先驱的牺牲,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啊,大黑坨村早已今非昔比,当年旧中国那个破败不堪的村庄一去不返。如今的大黑坨村,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百姓生活安稳富足。

㉑这一切,应该就是当年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吧。

(选自2023年7月14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在时间轴上将李大钊的生平补写完整。

2.阅读第(一)节,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李大钊家的家风。
3.第⑩段加着重号的“微弱的亮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第⑪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面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相似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如果你参观李大钊纪念馆,请在留言簿上用工整的句式留言。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高铁上

安谅

明人一上火车,找到5排D座,即靠过道的自己的位置,却见一位中年男人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了。他又仔细看看手机屏显上的信息,再对照了一下座位号,没错呀,自己就是坐这个座位呀!

他打量了一下那位中年男人,中年男人眯缝着双眼,像是在瞌睡,但右手搭在临窗E座上的拉杆箱上。

明人不得不唤了一声:先生,对不起。你坐的是我的位置。

中年男人抬起眼帘,有点不耐烦地说:什么你的座位,车上这么多空位,你都可以坐呀!

⑤“先生,按票入座,这是规定。明人轻声笑着对他说。

⑥“没那么多规定,你就坐我前排好啦!中年男人瞪起眼大声说。

⑦“那是您的座位?明人问道。

⑧“是我的,是我的,就当我们换个座,可以吧?那人瞪着眼对明人说。

再说下去,可能得拉下脸了,何况在高铁上就待两小时,为避免争吵,明人只得同意,便坐在了4D座位,他把自己的拉杆箱和随身携带的拎包,放到了行李架上。明人坐下后,便闭眼打盹。为了赶这班高铁,他早上鸡还未鸣就起来了。一会儿,车动了,他也沉入了梦乡。

大约半个小时多一些,到一个站点了。他是被人推醒的,一个拖着好几个行李包的人对他说:这是我的座位。

明人迷糊着双眼,看了递到他眼前的车票,果然是4D的,他陡地醒了,站起身,转身责问那个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波澜不惊。他说:哦,我记错了,应该是边上的那个位置。

明人让他拿出票来看看。中年男人说肯定没错,说话时眼珠子又瞪得像两颗鸡蛋。明人不想和这人争执,息事宁人地坐在了4E位置,靠窗,也挺好,可以不受干扰地再眯一会了。他帮新到的邻座放好了行李,然后又阖眼,渐渐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又被叫醒了,这回是乘务员和另一位乘客,乘务员要查看明人的车票。明人亮出了手机信息,乘务员飞快地扫了一眼,便脸呈不悦:你坐错座位了!明人转脸去看后排的那位中年男人,座位上空空荡荡,连他边上座位的行李也不见了。这家伙怎么没影了,明人解释了一句,乘务员和她身后的乘客,都冷冷地注视着他。他觉得一时难以说清,便自知理亏地退回到了后排5D座位上。

坐下了,明人一半踏实,一半懊恼。他想那位中年男人可能买的是二等座,因此混入一等座想图个自在。而自己也傻,因为不想惹麻烦,铸成了自己的尴尬。

他叹了一口气,决定不去想它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快到了,就再休息一会吧!

目的地到了。明人下车时,瞥见那个中年男人在紧邻的一个车厢,正跷着二郎腿,闭目养神呢!

明人想找他辩个理的,但后边下车的乘客堵住了他,他只有下车了。

他想对站台乘务员说,但怎么说呢,说中年男人是骗子?罢了,罢了,心一软,他走开了。他走得很慢,落在了下车乘客后边。

列车也移动了。

明人与列车逆向而行,很快列车就把他孤零零地甩在了站台上。

他回头追看了车尾一眼。感觉有什么东西失落在了列车上。

(选自《山西文学》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明人在高铁上因被中年男人占座而多次坐了别人的座位,后被乘务员和乘客误会的故事。
B.画线句“中年男人波澜不惊”,表现他故作镇定的样子,他害怕与明人争辩,害怕被发现是逃票者。
C.明人面对占座的中年男人一味忍让,表现出他委曲求全的一面;而帮新到的邻座乘客放行李,则表现了他善良的一面。
D.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又合乎情理、耐人寻味,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先生,按票入座,这是规定。”明人轻声笑着对他说。
“没那么多规定,你就坐我前排好啦!”中年男人瞪起眼大声说。
人物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明人“踏实”的是什么,“懊恼”的又是什么。
4.阅读文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抽屉里的黄精

刘群华

①抽屉里躺着数百味中药,黄精位居其中,浑身黢黑,肉软松绵,流溢出甜甜的味道。

②我刚学中医时,看黄精貌似味道不错,便嘴馋地捏起一片,细细咀嚼,有股淡淡的药香。师父见了便道:是会飞的黄精。

③我起初不懂师父的这句话,以为黄精真会飞。后来见师哥们也趁取药之时,拉开抽屉,偷偷捏一块咀嚼,才知晓师父说这句话的意思。他是戏谑地说我们在偷吃,让黄精不翼而飞了。

④黄精可药食两用,厨师拿来煲汤,煲出的汤味美而鲜。而师父拿来入药的,则是九蒸九晒的黄精。这时黄精不似鲜品皮粗肉白,入药的它粗皮已除,经炮制后泛有香墨一样的光泽。

⑤在师父的医馆里,来往的患者极多。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师父移了移脉枕,示意老人伸手过来,继而凝神静气地把脉。末了,师父摸出一支笔,在处方笺上边写边吩咐我:你去看看,药柜里还有黄精吗?

⑥我跑去药房,拉出抽屉,竟空空如也,原来满抽屉的黄精已然飞走了。

⑦这时,我才觉得惭愧,认为偷吃黄精太不应该。但师哥们还是照吃不误。

⑧一日,师父从街上扛回一麻袋新鲜的黄精,笑道:你们这么喜欢吃,我又买了一袋。现在交给你们,把它们的泥土洗净,去除粗皮,再九蒸九晒,炮制成药。师哥们听罢,顿时兴奋了,只有师父在偷偷地浅笑。

天瓦蓝瓦蓝的,阳光从山巅上溜过来,晒得禾叶都耷拉着头。师哥们在阳光下洗呀洗,洗得满头大汗。然后坐在闷热的屋里慢慢刨粗皮。这可是个精细活,尤其是黄精皱褶里藏匿的细尘,要用牙签小心地剔,这可磨砺了师哥们的性子。

⑩一袋生黄精收拾完了,师哥们捶着后背,疲惫地说:不容易呀。师父听了道:辛苦的还在后头呢!师哥们不信,去烧火了。左厢房热闹了起来,劈柴的劈柴,刷锅的刷锅。我在药房,听到他们在逐渐冒蒸气的左厢房嘀咕说:这么难呢!下回不吃了。我和师父相视而笑。

⑪经过九蒸九晒的黄精,表里黝黑,像被夜色洇染了。师父号完一个患者的脉,朝我们喊:黄精三十克!我们听了,从炮制中药的厢房鱼贯而出,捏着处方,叮当叮当地捣响了铁罐子。

⑫转眼到了这年的八月,山里的黄精壮硕了。这天师父起了个早,说:带你们上山认野黄精。我们一直朝阳光升起的地方走,层林越来越矮,山越来越高。在一处灌木丛旁边,师父驻足查看一番,惊喜道:这就是野黄精。

⑬我看着绿竹似的黄精秆儿,叶儿浅黄了,修长的身子在一束风的摇曳下,把沾满的阳光摇碎了,坠落在青苔上。我轻轻扒开青苔下的肥土,露出黄精小小的脊背。黄精长得不错,手指粗,弯弯曲曲地盘旋了不小的一块地方。我凑近它,细细地闻。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仿佛是黄精在呼吸,有阵阵清香。

⑭师父出手了。只是一刹那间,一大块根茎就被师父掰出,丢进背篓,还剩下一小截在土里。我们问师父:为什么不全掰了?师父说:这是祖师传下来的,取之七分,留之三分,以便繁衍。

⑮在山中邂逅一味野黄精,靠缘。有本医书上说:医者,与病人有缘,千里来求,与药有缘,自然药到病除。现在,我们与这棵野黄精有缘,才在这丛灌木下与之相见。野黄精吮吸了大山的养料,身体里有了大山的魂魄和精华。而这一切会随着野黄精的入药,渗透到人的身体里,人自然会朴质、康健。

⑯时光悠长。这一回,又有患者来看诊。师父号了脉,便开了几味药,黄精还是排在首位。只是,抽屉里的黄精不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16日,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描写黄精的肉质和味道?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画横线的句子。
3.阅读全文,说说“抽屉里的黄精”为什么“不再‘飞’了”。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看大戏

黄丹丹

①小时候唱的儿歌里有一句:姥姥门前看大戏。我还记得儿时,和小伙伴鹏鹏一起,在他的姥姥家门口看戏的情景。

②鹏鹏姥姥家在一个被圩沟环绕的小村庄里,圩沟的四周是垂柳,垂柳柔韧的枝很得意地扶摇在水面上。我们折了柳枝来编帽子、当鞭子,鹏鹏还跟人学会了用柳枝做柳笛。

③一晃许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我也曾在剧院里正襟危坐看过几场戏。每次看戏,我都会想起童年的戏台,以及那时的无拘无束与装模作样。

④时隔多年,那天在迎河镇,我们又看了一场戏。戏台上的咿咿呀呀我依旧听不懂。我还像小时候一样,好奇戏台的周边。

⑤戏台建得很别致,背倚一栋两层楼房,二楼飞檐处立出书法家手书的农民花戏楼,字下一副楹联左右为撑,上联云生旦净末丑演人间欢乐事,下联书宫商角微羽颂乡村振兴曲

⑥台下,有位边剥豆子边看戏的老人。我悄声问她:这戏好看吗?”“好看!老人笑呵呵地说,俺们年轻时,过年才唱戏,看戏像过年。这几年,有了戏台子,常常唱戏,俺们天天都像过年!

天天都像过年,这是我为写报告文学在乡下采访时,常听老人们说的话。如今日子好了,可不是天天像过年?

⑧我顺着这个广场,四处溜达。一只怯怯的小黑狗,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我。

⑨我蹲下身子,朝它伸出手,唤它:汪汪,汪汪,过来!它居然欢腾腾地跑了过来,害羞似的伸了颈子远远地嗅了嗅我的手,很快就又绕开了。

⑩我盯着它,追着它,不觉走出了广场。它敏捷地蹿进了草窠里。我寻着它,到了那所在,取却又不寻它了。因为我立在那里,竟有些痴了。那俨然是鹏鹏姥姥家那圩沟的样子啊。沟沿栽三、满了垂柳,沟里生着茭白,水面上浮着野菱。狗尾草、艾草、益母草,自在地长在柳边。一棵歪脖子的柳树上居然开满了紫色、白色的小花,哈,那是缠了它一身的扁豆在放肆地开花、结果⋯⋯

⑪我很诧异,这个堪比都市高档别墅区的村子,居然还保留着过去乡村的圩沟,并且,沟沿边还像过去那般,栽满了柳。

⑫眼前,这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别墅,正是过去树荫笼罩下的农家小院,是那种青砖红瓦,暮晚时袅袅升起炊烟的农家小院。但我知道,那样的农家小院已经消失了。

⑬我有些怅然地望着这日渐美丽起来的村庄。说真的,我真不觉得它是个村庄。没有以柴火作为燃料的锅灶,没有凸了烟囱的房顶,没有炊烟,它还是乡村吗?

⑭我行走在别墅群中,方发现奥妙。这些两层的别墅,前后都栽种着蔬果,和过去的农家小院一样,见缝插针地种着丝瓜、扁豆、辣椒、葫芦……别墅的后面,我以为是车库的那个地方,我伸头往那敞着的门里一望,那里面正整齐地摆放着农具呢。嗯,这还有点农家的意思。

⑮听我轻声嘀咕了这句话,镇里的李书记说:农村也要发展,农民也需要文明,时代在进步,生活在改善,所以,农村也要以新的面貌示人。

⑯是啊,我们总在怀念记忆中的乡村。过去的乡村,交通不便,如厕不便,物资匮乏;而今,村村通如锦练一般串通了每一个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令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干净整洁了。

乡村都已告别了贫穷、落后,你看,我们这里铺设了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利用太阳能污水处理设施能做到日处理污水三十余吨……李书记指着村头的太阳能污水处理器对我说。

⑱远处的戏台子上,不时传来咿咿呀呀之音。我在柳荫下,觉得自己脚下的这方生着厚厚巴根草的土地,也像个戏台,我也踏在这戏台上咿咿呀呀,生旦净末丑演人间欢乐事,宫商角微羽颂乡村振兴曲,这就是我的唱词。

(选自《新安晚报》2020年12月10日,有删改)

1.阅读第⑩-⑭段,简要分析“我”看到眼前这个村庄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2.文中写了“我”童年时看戏和现在在迎河镇看戏的情景,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村村通如锦练一般串通了每一个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令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干净整洁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儿歌引出儿时“我”和鹏鹏一起在他姥姥家门口看戏的情景,总领全文。
B.文章用了一些笔墨来写小黑狗,写“我”跟它的亲近,借此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C.文章通过描写“我”看到的沟沿栽满垂柳,绿柳披拂的画面展示了乡村景色之美。
D.文章穿插李书记的话,点出农村面貌改变的原因,交代了农村在治理污水方面的措施。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地外纤维,一根丝的星辰之旅

朱美芳

纤维之源

纤维是一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实际上,无论是金属、矿石、生物体、高分子物质,只要满足具有足够细度(直径<100微米)和长径比(>1000),具有定向导向性、可编程性、可柔性加工的条件,都可以被称为纤维。

纤维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然的麻纤维源自一种植物,在公元前2000年就被人们发现。商周时期,人们利用植物纤维制作织物;汉代时,一种被称为素纱禅衣的衣物出现,这些都属于自然纤维的使用。

人造纤维又是怎么回事呢?1664年,英国科学家胡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现象后突发奇想:人能不能自己造纤维?他在《显微绘图》中写道:也许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制造一种黏性的物质,然后让它通过网筛,拉出很像蚕吐出的丝的纤维。这是人们首次提出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的概念,在1938年-1958年期间,五大合成纤维正式在欧美诞生。

纤维之美

目前,除了人类穿的衣物外,纤维材料还在医疗、能源、通信等领域发光发热,在航天领域更是有着重要的用途:地外纤维能够辅助航空飞机、空天装备、空间站、通信卫星等设施的使用。

比如,在太空中有大量高速飞行的细小空间粒子,它们的运行速度可高达每秒几十千米。如果这些粒子碰巧撞上了飞行器,就很有可能给飞行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研发用于实时监测、防护和收集空间粒子的纤维与织物,对探索宇宙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研发了织物耳朵,它是一种类似人耳、能到声音(振动)的材料。把这种织物放到空间站上,它会将太空中粒子、碎片等撞击空间站时产生的振动,记录下来并输出信号,这样就实现了对空间站状况的实时、连续与长周期监测。这种织物是否耐用呢?在连续工作18个月后,这些织物被取了回来,研究人员发现它的使用性能并没有降低。

纤维之魅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功能纤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能够感知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并作出反应的智能纤维将成为重点。通过AI结合智能纤维研发新材料,人类将制造各种纤维太空设备,进一步探索神秘宇宙的更远处。

经研究,月壤和地球上的玄武岩结构相似,月海玄武岩纤维的发现,意味着未来人们可把月壤变成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建造房子。你能想象吗?在未来,我们就地取材,利用月壤纤维建成一座座高科技月球村,人们可以穿着智能纤维制作的航天服,乘坐太空电梯到月球上去生活,并以月球作为深空探索前哨站。

始于地上,迈向地外,一根纤维关系你我,一根纤维连接地空。相信在纤维研究的不断发展下,我们终能抵达前人未至之境。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2月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维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之分,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B.太空中有大量高速飞行的空间粒子,它们很可能会给飞行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C.通过在空间站的应用,人们发现能“听”到声音(振动)的“织物耳朵”经久耐用。
D.地球上的月海玄武岩纤维被发现,让人们看到了未来在月球上建造房子的希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介绍了有关纤维的哪些知识?请你阅读全文,简要概述。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瞌睡虫

陈巍

作为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许多法宝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瞌睡虫就是其中一例。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常使用这种小虫,让妖怪或他人困倦酣睡,便于自己暗中行动。在孙悟空的巧妙使用下,瞌睡虫给取经事业帮了大忙。

那么,______

要探究瞌睡虫是何物种,我们可以先看看《西游记》里瞌睡虫具有什么习性。

在第5回蟠桃会偷酒时,孙悟空把瞌睡虫弹到人脸上,被弹目标即手软头低,闭眉合眼”“都去盹睡。第25回孙悟空对付五庄观道童的手法与此相同。到取经后期,瞌睡虫的用法得到进一步说明。第71回为蒙骗拐走金圣宫娘娘的金毛猊,孙悟空把瞌睡虫放到娘娘的贴身丫鬟春娇(实际是玉面狐狸精)脸上。作者进一步讲解道:原来瞌睡虫到了人脸上,往鼻孔里爬,爬进孔中,即瞌睡了。

根据作者描写,我们可看到瞌睡虫具有两项特征。其一是瞌睡虫很可能没有能够飞行的翅膀。因为孙悟空将其弹射、抛出时,如果瞌睡虫会飞行,未必能准确投中目标。其二是瞌睡虫可以自行爬入人的鼻孔,很可能为穴居生物。

从古籍里,我们可以查找到瞌睡虫的原型。《西游记》小说面世后不久,就有人在读后感里讨论了它的源头。这名热心读者名叫黄秉石,活跃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在其随笔集《偶得绀珠》里,探讨了人参果和瞌睡虫的来历。对于瞌睡虫,黄秉石说:睡虫亦有之。海上砂挼子,在石缝中,好睡,名睡虫,可作毒射人禽兽也。

砂挼子最早见于唐初医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该书说这种小虫是处有之。生砂石中,作旋孔。大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同时说它性好睡,亦呼为睡虫。之后的医书里多沿袭这些说法。

砂挼子其实就是蚁蛉的幼虫,又叫蚁狮。它体长一般不足1厘米,体型为粗壮的纺锤形,有着丰满的腹部,头部有一对巨大的镰刀状下颌。蚁狮擅长挖陷阱捕食其他昆虫。它们选好挖坑地点后,就倒着向后爬行,把腹部当犁挖开土壤,用前腿把土粒挪到头上,再一拉一甩,把土抛出小坑,这样它就能以螺旋形向中心掘进,直到形成一个陡峭的沙坡漏斗。随后蚁狮就在漏斗底部张开下颌耐心地伺机而动,看起来好像睡着一般。当蚂蚁等小虫路过漏斗时,很容易滑下来成为蚁狮的猎物。蚁狮向猎物注射毒素,吸取其体液后再抛出残骸。

蚁狮在西方昆虫学中也很著名。对蚁狮的描述也是19世纪博物学家法布尔《昆虫记》里的名篇。

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本草学和昆虫学著作对蚁狮生活环境、体态外形,以及对其倒行、挖孔、放毒等习性的描述,都是比较准确的。《西游记》强调了它作为大自然里娴熟猎人嗜睡的表面特征,作者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让它几乎毫无破绽地融入取经故事情节之中,从此瞌睡虫声名大噪,逐渐掩盖了作为原型的砂挼子。

(选自2024年2月23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在选文第②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推测孙悟空的法宝瞌睡虫是没有翅膀的穴居生物。
B.《西游记》中被孙悟空用瞌睡虫催眠的有神仙、道童和妖怪。
C.唐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里,记载有瞌睡虫的原型砂挼子。
D.瞌睡虫是蚁蛉的成虫,在博物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中也有记载。
3.选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
8 . 小冀所在学习小组进行古诗文中“桥”的专题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他完成下面问题。
【甲】

题卢沟晓月图

[]赵宽

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

长桥卧波鳌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

苍烟淡接平芜,沙际朦胧见人影。

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

【乙】

石桥铭并序

[]张嘉贞

赵郡汶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试观乎其穹隆崇,豁然无楹,吁可怪也!蹴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其栏槛华柱,锤斫龙兽之状,蟠绕拏踞,睦盱翕忽,若飞若动,又足畏乎!

夫通济利涉,三才一致。天河临乎析木,徒闻于耳,不见于目。目所见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

(有改动)

①长庚:即“启明星”。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③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④迥:远。⑤迹:这里指李春遗留下来的桥梁。⑥穹隆:本指天空中央高而四周低。这里指桥身呈弧拱形。⑦楹:柱子。⑧嵌:设置。⑨杀:减削。⑩怀山:本指四面环水之山,这里指洪水滔天。⑪创:创造。⑫锤斫:雕刻。⑬踞:蹲或坐。⑭眭盱(suīxū):形容龙兽矫健的样子。⑮通济利涉:意为有利交通。济、涉,均指渡水。⑯三才:古时天、地、人谓之三才。这里指天上与地下。⑰析木:古人将析木看作天河的桥梁。⑱京:大。
1.甲诗首联中哪两个短语照应题目中的“晓”字?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诗尾联呈现的画面。
3.根据表格提示,写出加着重号词语的语境义。

句子

释义方法

语境义

卢沟晓月图

联想《题西林壁》中的“题”。

______

豁然无槛

联想《桃花源记》中的“豁然”。

______

两涯,嵌四穴

联想《鱼我所欲也》中的“蹴”。

______

盖以杀怒水之荡突

联系整个句子的意思。

______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标三处)
目所见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2)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
6.将乙文中第2段结尾处的叹号改为句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7.同样写桥的功用,甲诗画横线句子通过描写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来侧面表现卢沟桥的重要交通地位;乙文画横线句子通过直写“______”(用文中词句)来表现赵州桥的交通价值。
7日内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高分卫星,个个身怀绝技

少年宝藏团/文

正式亮相

“高分卫星家族”的成员,个个都是“千里眼”。

高分,是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也就是说,即便它们远在太空,也能把地面、海面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A.2013年,大哥高分一号卫星一飞冲天,代表家族正式亮相。它视野开阔,一眼能望800千米,4天能把地球看个遍。

当它传回精细清晰的照片时,人们都赞叹不已!之后,“高分卫星家族”的兄弟们,相继进入太空。它们本领不同,各怀绝技。

3D“画家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卫星上天,“高分卫星家族”又添了一位神通广大的新成员。

它看得细。虽然它远在太空,但放在操场上的一张小学生课桌,它都能看得见。

它测得准。它身上有一把很神奇的尺子,叫激光测高仪。有了它,物体的高度,一下子就能测得清清楚楚。

B.它是神通广大的3D“画家”。普通卫星,拍摄的照片都是平面的,看不出楼房有多高、峡谷有多深。高分七号卫星不一样,它能看清地面上的高低起伏,还能绘制成立体地图。

这全靠它带的两台特制相机。它们就像两只神眼,一只看着前面,一只盯着后面,能从不同的方向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

神圣使命

高分七号卫星升空后,和家族其他兄弟一起在太空,织成一张观测地球的大网。接下来,该它们大显身手了!

天气干燥,森林容易发生火灾。高分四号卫星能长时间盯着危险的区域,防患于未然。

污染气体神出鬼没,把城市变得灰蒙蒙的。高分五号卫星一上岗,污染气体的一举一动,它尽收眼底。

台风来了。高分六号卫星能观测到它的路线、速度,预报出登陆地点,提醒大家避险。

场馆建得怎么样了?高分七号卫星能画出立体图像,建设进度一目了然。

它们不仅观测中国,在其他国家发生大灾害时,也会出手帮忙。2018年,阿富汗干旱、美国加州大火,中国就主动提供了免费的监测数据。

(摘自《不可思议的大国重器·太空勇士》中信出版社·出版)

1.请分析本文以“高分卫星,个个身怀绝技”为题目,有哪些表达效果?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色。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蒹葭》这首诗大量采用重章叠句,容易背混。对这个问题,小唐同学想请教你背诵方法,请你参与对话。
小唐:我现在注意到,从“为霜”“未晞”到“未已”,写出了白露由凝结成霜到露水尚未晒干再到依然逗留的三种情态,这里有时间的推移,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三小节。你说,“溯洄”“溯游”怎么记住先后顺序呢?
你:(1)________________
小唐:按照借助词义、想象画面的方法,你再给我说说“且长”“且跻”“且右”怎么记?
你:(2)________________
小唐:就是说了解了词义,理清了诗脉,理解了诗意,也就好记了,对吗?谢谢你啊。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