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钉子

厉周吉

①午后,狂风裹挟着乌云从西北方向飞奔而来,转眼间天地几乎全黑了下来。几个震耳欲聋的响雷过后,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风雨交加,仿佛不把小小的营房掀翻不肯罢休似的。

②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很快汇成了一条条小河,等他们回来,还不知要等多久,我现在必须出发!丁梓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起铁锨,一头扎进风雨里。

③风大雨急,行走异常困难,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走了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到达河边。

④河水暴涨,湍急的水流汹涌澎湃地奔流着。丁梓肌肉紧绷,心跳加速,顺着河岸,顶着风雨,一边查看水情一边艰难地朝下游走去。

⑤这条河从两座高山形成的山谷中流出,平日里,河水清浅,四季长流,极其温顺,是两国之间的界河。河水对河岸的日常冲刷不可避免,最可怕的是河水暴涨时,河流改道。努力避免河流改道是这个边境哨点的任务之一。

⑥然而,由于地势、土质等方面的原因,这段河流更容易改道。边境干旱少雨,战士们像盼望新年一样盼望雨水的到来。可是,等大雨降临,他们又害怕河水改道,于是对雨水的感情格外复杂。

河水汹涌澎湃,像快要脱缰的野马,准备随时冲出河岸的束缚。

⑧不好!前面河流拐弯处,河水已经冲出河岸。一股不大不小的水流径直朝前冲去。

⑨在这里,河流拐了个大大的弯后又在不远处转了回来,形成一个两三平方公里的河套。现在这股水越来越大,倘若不能阻止,河流很可能会改道!

⑩他用铁锨快速挖掘着河边的沙土,不停地向决口处丢去。两边水流较浅的地方慢慢被堵住,中间水流湍急,丢过去的沙土很快就被冲走了。由于挖得太久,他身边的沙土已经不能继续挖了,否则这地方又会形成一个大坑,进而吸引更多流水冲来。这可如何是好?

⑪情急之下,他跳进了水里,用身体和手中的铁锨阻挡着水流。受到阻挡的湍急水流,不停地冲击着两边的河岸与丁梓脚底的河沙,丁梓感觉脚底的河沙渐渐被掏空,身体一点点往下陷。虽然是夏季,河水依旧冰凉刺骨,身上的热量渐渐被带走,身体逐渐麻木。

⑫如果不迅速离开,很可能就再也出不去了。可是,如果离开,河水势必会改道。孰轻孰重,丁梓心中明白

⑬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即便自己陷进去,也无法阻挡河水改道。好在一团团风滚草随着水流漂下来,丁梓急忙用僵硬的胳膊将草拦了下来。借助草的阻挡,水流慢了下来。

⑭终于,风小了,雨也小了,河水温顺了。河流不可能改道了!

⑮丁梓长得高高瘦瘦,但是脑袋特别大,平日里战友们都喜欢叫他钉子

既然叫我钉子,那就让我当一枚守护祖国边疆的钉子吧!丁梓努力地挺直身体,伸长脖子,咬紧牙关。当冰冷的水流没过他的脑袋,他依旧仰头望天,脸上带着不屈的笑意。

⑰风停雨住,河水渐渐消退,当其他战士发现丁梓时,他只剩两只手还露在沙土外面,身体已经像一枚钉子,深深地钉进了祖国的边疆。在他钉入泥沙的地方,战友们用双手堆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因为他们明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风大雨急,环境恶劣,暗示着河流一定会冲破河岸改道。
B.第⑤段交待了这条河的地理位置,凸显了战士们肩负的避免河流改道的责任之重。
C.战士们对雨水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渴望,又有对雨水过盛致使河流改道的担忧。
D.小说围绕阻止河流改道的任务推动情节发展,叙事紧凑且充满曲折,感染力很强。
2.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补全丁梓阻止河流改道的经过。
拿起铁锨,扎进风雨→________________→快速挖沙,阻挡决口→______________→挺直身体,钉入泥沙
3.请自选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河水汹涌澎湃,像快要脱缰的野马,准备随时冲出河岸的束缚。
(2)丁梓努力地挺直身体,伸长脖子,咬紧牙关。
4.“明白”一词在第⑫段、第⑰段各出现一次,请解释其含义,并说说这两次出现在全文中的作用。
5.由于学生强烈推荐,学校编辑部打算将这篇文章收入校刊中,编辑部成员对是否保留原文最后一段产生了分歧,请你结合全文给出意见,并简述理由。
【原文结尾】

二十三年后,一名年近五十的中年妇女执意从内地来到这里定居下来。她一年四季在边境牧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位风华正茂的小伙,前来给其补充一些生活必需品。这名妇女是丁梓的妻子兰兰,那名小伙是他们的儿子丁石。丁石成绩优秀,高考后,他执意报考新疆的一所普通高校,并在毕业后留在了新疆工作。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黑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材料一:

①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圈”,着力破解教育负担过重问题,让学生各展所长并得到积极正向评价,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②其中要点之一在于夯实“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学校教育主阵地。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积极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保障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和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加快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着力解决好“小眼镜”“小胖墩”和“小焦虑”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摘编自《共建教育生态 共促学生成长》《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2日)

材料二:

①日前,深圳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通知》,各区、各校将坚持“一区一策、一校一策”,积极响应。

②专项督导让“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落细。深圳要求,从2024年春季学期始,每学期新授课周内,各学校须严格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圳还将开展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监测,建立健全市、区两级体育课专项督导制度。

                              。深圳积极推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的工作。近三年来,深圳引进50多名冠军和退役运动员到学校任教。“我的体育老师是冠军”已是深圳很多中小学生引以为傲的现实。

                              。深圳引导中小学校加大新改扩建力度,做大运动场地。深圳还大力推进“体教融合”,促进更多体育场馆面向学校开放。

⑤深圳市教育局负责人说,深圳力争到2025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力争达到70%,学生近视率力争下降2%,每位学生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

(摘编自《“每天一节体育课”如何落到实处》《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28日)

材料三:

①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推进会暨密云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召开。会上,北京市少年宫、东城区教委、密云区教委等7家单位分享了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

②北京市少年宫开发了29门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劳动体验;东城区将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课时、职业体验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密云区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和劳动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开发精品课程路线。这些做法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未来北京将把劳动教育与中考改革、双减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结合。北京市还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并实施“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实验教学、课后服务。

(摘编自《北京市中小学将实施“劳动+”课程》,人民网,2023年10月26日)

材料四:

①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剑萍调研发现;全社会和部分学校对美育重视不够,尤其学校美育资源不足,教师结构性缺编,美育专用教室不能满足需求;学校美育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和学校投入严重不足;美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缺乏评价标准引领,有的还存在一定程度功利化倾向,以比赛、评选、考级、升学为目标。

②在李剑萍看来,美育对孩子全面发展作用不容低估,要培养每个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兴趣,因此,完善中小学美育督导机制十分重要。

(摘编自《国政协委员李剑萍:完善中小学美育工作机制》《人民政协报》,2024年3月11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圈”,要点之一在于夯实“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学校教育主阵地。
B.深圳力争到2025年,全市每位学生初步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
C.北京市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落实劳动教育。
D.全国政协委员李剑萍先生认为完善中小学美育督导机制十分重要。
2.阅读材料二,给第③、④自然段各补充一个中心句。
3.请指出材料三第②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针对材料四中李剑萍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的“美育不足”问题,就如何完善中小学美育提出三条合理具体的建议。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安徽省蒙城县等2地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蒿子粑粑的爱

许晶

①雨过天晴,风光无限;千花百草,争相明媚。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起故乡的蒿子粑粑,它又叫艾草粑粑

春天一到,艾草就开始认真地长、卖力地长,在菜地里、池塘边、河岸上、竹林间处处可见它的身影。那青绿色的艾草,宛如一个个精灵,透着生机、希望。我爱故乡、爱春天,总盼着故乡的春天和母亲做的蒿子粑粑。

③今年惊蛰一过,我又缠着母亲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蒿子粑粑了呢?母亲望着我,一脸笑容地说:你又嘴馋啦?我咯咯地笑着,连连点头。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午饭过后,我兴奋地跟着母亲出门采摘蒿子。

④这天的阳光很温暖,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们寻到一处小竹林,里面的高子长得茂密、嫩绿、新鲜。母亲弯下腰,两手轻轻把一丛高子拨开,一手拂着一片,另一只手轻轻一掐,高子便摘断了。她的动作娴熟,一小会儿的工夫,母亲就摘了一大袋子。再看看我这边,我不由得笑了。 你怎么摘得这么快?我惊喜地问。母亲轻轻地答:你不经常做,没关系!我望向母亲的手,她不停地摘,不停地摘,我心里一阵酸楚。我才发现她的手已不再细嫩……母亲一边摘一边和我拉着家常,周围安安静静,空气里弥漫着一缕缕清香。

⑤回家后,母亲吩咐我装一盆清水,她把清理好的高子都放进清水里清洗。我要帮忙,她连连拒绝,说她一会儿就做好了。清洗好后,我们把蒿子放在竹篮里晾干水分。母亲又烧了一锅水,水烧好后,她把洗净的蒿子放进了沸腾的开水中,蒿子在里面打几个滚后就可以捞上来了。刚烫好的离子还很烫手,她似乎已经习惯了,把蒿子的水分用力拧干,揉成一团,再用刀剁碎。她不习惯用破壁机,说是太碎了,不好吃。我劝她,她总是不听,生怕做出来的味道不好。接下来是要炒了吗?我问。是的,还要放一点点盐,放糖也是可以的。母亲一边说,一边开始翻炒蒿子。炒好之后便是和面了,她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粉端出来,放入炒香的蒿子,再慢慢地放水,最后开始揉,揉得又软又黏。揉好之后,母亲再放油煎,煎到两面有一层薄薄锅巴的时候,就可以盛出来吃了!

⑥母亲一边忙碌着,一边叮嘱我,我都一一记在心里。我想等母亲再老一点,我就做给她吃,只有现在学会了,以后才不至于拿不出手。

⑦母亲一刻也没停,看着煎好的粑粑,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一个放入嘴里,瞬间觉得幸福无比。蒿子粑粑又香又脆,味道好极了!

趁热吃才好吃,你在外面难得吃到,多吃点!

⑨蒿子粑粑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我感到温暖又知足。

(选自《学习强国》,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段开头画横线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艾草在春天里努力生长的茂盛之景。
B.④段中“我心里一阵酸楚”,是感慨母亲不再年轻.心疼她那因劳动不再细嫩的双手。
C.文中母亲喜欢使用破壁机搅碎蒿子,因为破壁机能把蒿子搅得又碎又细,增添美味。
D.本文写妈妈带我采蒿做粑的经过,表现我对蒿子粑粑的喜爱和对母亲的感激敬佩之情。
2.文章第②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那青绿色的艾草,宛如一个个精灵,透着生机、希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母亲弯下腰,两手轻轻把一丛蒿子拨开,一手拂着一片,另一只手轻轻一掐,蒿子便摘断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中“母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5.文章以“蒿子粑粑的爱”为题有何妙处?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安徽省蒙城县等2地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4 . 荣光中学九(1)班开展“龙年祝福语”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甲)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引起许多网友开始关心汉语里的叠字。因此,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这句独特的龙年祝福语应运而生。

(乙)龙行龘龘出自汉字字典(玉篇》,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代表着吉祥、尊贵和力量:而龘龘则代表了新时代的繁荣发展,寓意着腾飞、崛起和发展前程朤朤出自《西江赋》,表示我们的未来会如同星空般璀璨,充满希望和挑战。

这个祝福语寓意美好,它鼓励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梦想,不断地去突破自己,意味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得到吉祥和好运的庇佑,最终实现美好的前景。

(1)甲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3)2024年是甲辰年,2025年应该是什么年呢?(       
A.甲辰B.乙辰C.乙巳D.丙午

(4)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前程朤朤”是       短语。
(5)对于这句祝福语的火爆,有网友质疑这是过度使用生僻字,有孔乙己掉书袋之嫌,请写出两条反驳的理由。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安徽省蒙城县等2地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材料一: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1972年,中国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届会议,这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2015年,中国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与各方携手推动国际社会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刊载于2024年3月3日)

材料二:

广义来说,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介绍,碳达峰并不单指在某一年达到最大排放量,而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条件,尽早实现碳达峰可促进碳中合的早日实现。

材料三: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如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快速发展,氢能产业加速低碳化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速。

在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中国石油、国能宁夏煤业公司合作的3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全面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次实现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之间的绿色减碳合作;新疆库车中石化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标志着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实现突破;北京全国首个钢结构+全幕墙系统双零 (零能耗、零碳)建筑副中心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零碳战略,提出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环节碳中和,电池工厂将全部成为零碳工厂等。这些案例体现了新能源与传统工业领域融合发展提速,是企业积极参与减碳行动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我国双碳目标推进仍面临新能源消纳难、碳足迹等基础性制度不健全、外部围堵打压加剧、国际碳规则约束等挑战。展望未来,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坚决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材料四:

安徽围绕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断塑造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安徽正通过扩大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推广绿色能源应用,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替代。2023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3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新增并网装机的74.2%,其中,风电和光伏装机达到了592万千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98%,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针对钢铁、冶炼、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和高耗能企业,安徽不断加大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力度和应用范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安徽某集团将二氧化碳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开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成功将水泥窑烟气吸收提纯为纯度达99.9%以上的工业级和食品级二氧化碳,每年减少碳排放5万多吨。阜阳市的三峡能源阜南储能电站,每年释放的电量可以满足9万多个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储能规模现已经是全国最大,每年最多可实现2.19亿千瓦时的电力消纳,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了1万吨。

(刊载于2023年8月 16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并且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B.碳达峰是一个过程,既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达到峰值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C.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双碳”目标的推进仍面临基础性制度不健全、国际碳规则约束等挑战。
D.安徽通过扩大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推广绿色能源应用,完成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
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对“碳中和”作出解释。   
3.材料四在介绍安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举措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目前,安徽正聚集“双碳”目标,围绕产业和人民生活推进绿色转型,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推断:未来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黑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材料一

①新华社北京27日电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今天(7日)正式开站的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被命名为秦岭站。为什么如此定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②一是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中国地理、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

③二是秦岭水系发达、植物荟萃,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天然药库,还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鹞营巢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这与新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可以展示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考察国际倡议的良好形象。

④回顾过往的四个考察站站名,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这些站名反映出我国对考察站命名的哪些规律呢?

⑤龙威表示,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命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体现时代特点、采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为主,逐步转变到体现南极地形特征、采用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国内知名山脉为主,基本形成了以国内山系命名的规则。

(《“秦岭站”来了!》,有删改)

材料三

长城站:南极考察的“27奇迹

①1985220日建立,夏季可容纳80人、冬季可容纳40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②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位于南极洲东部的乔治王岛,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真正建设时间仅仅用时27天,创造了南极考察史的一个奇迹,同时也揭开了我国建设南极考察站的序幕。

中山站:南极圈首个考察之家

③1989226日建立,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容纳25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④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大陆沿岸,它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区域由西南极半岛地区向东南极大陆区域的拓展。

⑤多年来,中山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科技小镇,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是我国开展南极内陆区域考察活动的重要支撑保障平台。

昆仑站:冰盖之巅南极科考站

⑥2009127日建立,夏季可容纳20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⑦昆仑站建立于有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称号的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弯A地区,目前是一座开展南极内陆考察的夏季站,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年均温度一58.4℃。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泰山站:南极的加油站

⑧201428日建立,夏季可容纳20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⑨泰山站地处长城站至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海拔高度约2600米,年平均温度—36.6℃,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泰山站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是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

秦岭站

⑩202427日正式开站,预计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秦岭站所在的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是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不仅填补我国在该区域科学考察空白,也为各国研究地球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交换、海洋生物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

(《极地考察四十载》《福建科普》2024-02-20)

1.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探索精神的一项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2.下面是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国南极考察站的情况资料,根据材料二、三内容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站名建成时间命名原则重要地位
长城站1985年2月20日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揭开了我国建设南极考察站的序幕。
中山站1989年2月26日体现时代特点,采用历史人物命名。___________
昆仑站2009年1月27日_________是我国首个“冰盖之巅”南极科考站
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是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
秦岭站2024年2月7日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为极地工作者写一段颁奖词。(80字以上)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生命禁区里的奇迹

①从西藏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实就是从一个海拔高度走到另一个海拔高度。

②在西藏,高山反应会让你无处可逃。即便离开,你最多也只能从一个高海拔地区逃到一个海拔稍低的地方。对一个被高山反应折磨的人来说,你还是无法逃脱那种痛苦。你只能适应。

2015年,我从日喀则出发,苍穹高远,丽日白云,大地在不知不觉中抬升,待原本模糊的喜马拉雅山脉逐渐清晰,就到了岗巴小城。看见它时,会倍感突兀,心中疑惑:这样一个地方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类聚居地?随之也会惊喜,好像在荒凉的月球表面找到了人类的居所。

④岗巴县位于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午雪山附近,地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紧靠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雪山环绕之地。全县地广人稀,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生活着万余人口,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

⑤岗巴边防营担负着近十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和近20个通外山口的边防巡逻任务。每条巡逻线路都险象环生,有些山口长年风雪弥漫,风力可达10级。

⑥人们对岗巴边防营军人的评价是;岗巴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这是他们所处环境和执行的任务决定的。以前,为方便给哨所官兵运送物资,上级为营里配了几十头骡马。这些强壮的新战友来到驻地没多久,就相继死去。后来,上级又送来了几十头牦牛。虽有高原之舟的美誉,这些牦牛也没坚持多久,就陆续倒在了运送物资的路上。

⑦肖顺海对我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感觉生命就像一块随时可能坠落到石头上的玉。但他已把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放置很多年。他1995年从四川富顺入伍后,就来到了藏南边防。2008年,他到岗巴边防营一连任指导员,后任岗巴营教导员。现在他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岗巴人了,有了当地人的肤色、疾患、生活习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已把自己从一块玉变成了一块岗巴石,可以随便摔打了。

⑧他知道岗巴植物稀少,所以来时带了一株仙人掌。仙人掌长得很强壮,已经开花了。他说他以后离开,会把这株花留下,只可带花来,不准带花走,这在岗巴已相沿成习。

⑨在岗巴很难看到树,县城亦然。因为这里海拔太高,河滩上的牧草一从冰冷的泥土里冒出来,就变黄了。但在边防营四连驻地有一大片红柳,计有148棵。它是这里的森林,是岗巴军人在生命禁区创造的奇迹。人和树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人最早是从树上下来的,树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园和故乡。树多的地方,人就活得滋润。

⑩树苗是从3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抱回的,好几百棵。官兵们挖地三尺,掘开冻土,拌上羊粪。树苗成排成行,为抵御大风,官兵们用木棍给它们做支撑,用绳索绑束;冬天,先用旧衣服包裹枝干,再用塑料薄膜把树罩住。终于,有近200棵红柳的根扎进永冻层。最终,活下来的是这148棵。

⑪既然树能活下来,那就能种活蔬菜。每年一到10月,大雪封山,边防营所属边防连队便与世隔绝。以前,官兵们一年有9个月只能吃罐头和干菜,于是,在生命禁区种出蔬菜就成了岗巴军人的新梦想。种菜的活儿比种树精细,要掘地三尺,把冻土刨开,拉走,再从绿洲上拉来熟土,撒上羊粪,建起半地下温室。岗巴风大,为防止温室玻璃和塑料大棚被风刮坏,要建两米多高的挡风墙。当年,小白菜、萝卜、青菜、洋葱、土豆就在岗巴落了户。接着,岗巴又试种了黄瓜、南瓜、青椒、茄子。现在,我看到每个连队都建了蔬菜温室,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即使外面冰天雪地,温室内也春意盎然。

⑫植物是生命的映照。在生命禁区,更是如此。

⑬如果你来到岗巴边防营,连队干部一般都会带你去参观连队的温室。在他们心目中,那不仅仅是种植蔬菜的地方,还是他们的花园,是个可以看到绿色、看到花朵、看到春意、寄托乡愁的地方。

(节选自《雪线上的边关》,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无处可逃”和“无法逃脱”表明高原反应折磨人时欲罢不能的痛苦和无奈。
B.第④段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平实,介绍了岗巴边防营所在的岗巴县的所在位置、地理环境、县域面积和人口。
C.第⑦⑧两段直接引用了肖顺海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更加有力地表现了岗巴边防哨所官兵无私无畏的精神。
D.“当年,小白菜、萝卜、青菜、洋葱、土豆就在岗巴落了户”中“落了户”这里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蔬菜在岗巴的成功种植。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岗巴边防哨所官兵在“生命禁区”创造了哪些奇迹?
3.请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随之也会惊喜,好像在荒凉的月球表面找到了人类的居所。(从修辞手法角度)
(2)种菜的活儿比种树精细,要掘地三尺,把冻土刨开,拉走,再从绿洲上拉来熟土,撒上羊粪,建起半地下温室。(从词语运用角度)
4.本文为什么叙写为营里配的几十头骡马和牦牛来到驻地没多久就相继死去这件事?请简要分析。
5.岗巴边防哨所官兵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并简述理由。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材料一:

“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材料二: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图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材料三: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龙的形象,主流观点认为来源于蛇。蛇被认为是古老氏族部落的图腾之一。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在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崇龙”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红山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B.以玉龙猪为典型器物的红山文化有各种形制的玉龙,其高度规范的造型、制作表明龙的形状和观念在此时期已初步定型。
C.龙图腾以其超自然力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图腾中突显而出,为融合凝聚各族起到了文化核心和纽带作用。
D.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生物,它是在蛇等图腾的基础上兼并、糅合而成的综合体。
2.自古以来,人们都崇拜龙,请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
3.从材料三来看,中华民族为什么把龙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图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请从以下两个图案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谈谈龙形外观的设计理念。

5.据央视网新闻,“甲辰龙年到,很多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请结合选文以及下面对“Dragon”的解释,谈谈你对不再把“龙”翻译为“Dragon”的理解。

甲辰龙年,百度词条对“Dragon”的解释为“Dragon,中文译名‘龙’,但是与中国‘龙’(英文译为:loong)有本质的区别。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酷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Dragon有很多种,生活环境广泛多样,有沙漠、森林、甚至海洋,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点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喷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在基督教的《启示录》里,Dragon也被称为魔鬼或撒旦。”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材料一

2023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6月,包河区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王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少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院长徐奇智等6名科研科普教育工作者担任首批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包河区所有中小学均配备科学副校长。

(改编自《包河区中小学校实现“科学副校长”全覆盖》,公众号“安徽省教育厅”2023年12月25日)

材料二

①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科学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手段。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

②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进一步把科学教育的加法做好,涉及对科学教育目标、流程、手段和师资等方面的科学理解。

③进一步形成科学教育目标的共识。科学教育应把科学的观念、思维和态度责任,以及探究科学的能力融入学生的心智成长中,着力于塑造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动手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通过研讨和宣教形成科学教育的思想共识。

④构建科学教育教学流程的规范。科学教育要遵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规律,明确规范化流程,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执行计划——记录结果——再次执行计划——得出结论——沟通结果这一教学流程在科学教育中被广泛运用。

⑤以数字技术赋能科学教育。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极大地丰富科学教育的手段,进而赋能科学教育。数字技术能够虚拟科学现象,这样就能把难以观察到的微观或宇宙世界等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虚拟技术能够让学生真切地进行仿真实验,以感受科学世界的神奇变化。

⑥大力培养科学教育的合格师资。科学教育的有效性建基于师资的专业性,解决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科学教育的非科学性问题,核心路径是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科学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既要注重科学教育的专业性,又要重视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性。

(改编自《把握关键环节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5日)

材料三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关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摘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P4-P5)

材料四

我右手拿这些彩色小球,左手这里有一个横放的圆桶,将这些小球依次扔到桶的底部,回弹后会产生怎样的运动呢?话音落下,只见一个个彩色小球碰撞圆桶,有的弹出,有的回弹,有的则留在桶内上下碰撞……唐守平随即抛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开展这样生动又富有探索精神的魔法课堂,是来自江苏的物理老师唐守平退休后的日常工作。

(改编自新华网《退休教师唐守平:用“魔法”引孩子进入“科学之门”》2023年3月 15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包河区聘请大学教授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为该地区的学校科学教育注入活力。
B.只有重视了科学教师师资培养的专业性和跨学科性,科学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C.物理学科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但科学思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其它学科也能得到培养。
D.唐老师的物理实验遵循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规律,流程符合规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2.下面哪个图示最能反映材料二的行文思路?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学校应该如何加强科学教育?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10 . 默写
(1)诗人笔下,鸟寄情思。宦游途中,听闻雁鸣阵阵,王湾深沉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抒发了思归之痛;行走西湖,眼前莺飞燕舞,白居易形象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寄托赏春之喜;客居成都,欣赏缤纷春色,杜甫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句(其三)>》)寄寓暂得之闲。
(2)古人作文,   言为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民众、一心为君的忠诚令人感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庄子虚构击水而行、乘风而飞的大鹏形象,这种精神自由令人神往。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