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一】

教育部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教育部介绍,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抑郁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调查显示,小学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1.9%3.3%。初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7.6%8.6%。高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10.9%12.5%

教育部强调,要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在试点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加强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影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科普知识宣传。

(选自“腾讯网”,有删改)

【材料二】

抑郁症发病原因很复杂,可能由生物学、心理、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导致,其中压力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专家表示,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这种压力来自自身。青少年要学会适应压力,做好自我情绪照护,这样才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显示,家庭原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首要因素。从近年来咨询者的情况看,导致青少年抑郁前三位的因素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情绪困扰。而这三方面是问题表象,追溯根源,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根本原因。除原生家庭的极端教育环境外,校园霸凌事件也会引起青少年心理的极大波动。同时,网络上充斥的负面内容也会对青少年心理造成影响。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立身立业之本,是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进行。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当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上着手,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与家长的交流、配合,使学生心理活动不受到打压和呵斥,心理需求尽量得到满足,把可能产生的一些心理障碍扼制在萌芽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心理需求的尽量满足,不能极端化、片面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要尽量加以教育和疏导。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着手进行。对于心理健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奋发进取,不断完善自我。而对于那些情绪低落,思想消极,对人对事冷淡,性格孤僻,离群独处,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表现不健康的学生,不能置之不理,冷漠对待,更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要认真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自觉剔除不良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一些切实可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着手进行。中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是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在因素。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的特征,运用教学、宣传、主题班会、训练、文体等多种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一切活动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普及、情感的培养和行为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校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准其症结,探索其规律,加强教育化解的针对性,才能引导和确保中小学生在现代社会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部指出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抑郁症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
B.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情绪困扰这三方面只是问题表象,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导致孩子情绪抑郁的根本原因。
C.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从细微之处着手,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生的一切心理需求。
D.材料二、材料三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后者侧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第二段反映的现象。
3.简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学生如何预防心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024-05-06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一:

长江里的一滴水,如何穿越粮仓沃野,实现在淮河畅游?

2022年9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钢结构渡槽首次通航,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行船”的奇观。什么是渡槽?就像立交桥一样,只不过立交桥走的是车,而渡槽走的是水。这座“水桥“厉害在哪?渡槽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总用钢量高达2.04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结构通航渡槽。

除了世界之最,还有亚洲之最。引江济淮把江水从南往北输送,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翻越江淮分水岭,实现水往高处流,这要靠马力十足的“抽水电梯”——蜀山泵站。蜀山泵站是亚洲流量最大的泵站,设计流量每秒340立方米,6秒钟此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

(刊载于2023年3月16日)

材料二:

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北方平原辽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摘编自《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玻为基础,更加注重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问题,黄河保护法明确了一系列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的制度措施,强调要通过聚焦重点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区域荒漠化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等,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确定为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

针对黄河保护治理中面临的地区分割等问题,黄河保护法坚持系统观念,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要求,奏响了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部门间推进共同保护、协同治理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刊载于2023年4月3日)

材料四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撞击玻璃珠是太空中的陨石、小行星等撞击月球后熔融月表的土壤和岩石,熔体溅射形成液滴冷却后形成的。科学家表示,撞击玻璃珠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就像海绵一样。氢注入其中可能会与氧结合形成水,也可能在其他条件下被释放出来。研究者发现有些玻璃珠甚至后期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撞击或加热事件,导致水含量剖面叠加了一次去气过程。数十亿年来太空天体撞击带来的“翻耕作用”让月壤中普遍存在撞击玻璃珠,其所承载的总水量可达到2.7×1014千克,这远比地球四大洋的水储量低,但相对来说还是挺可现的。

如果宇航员常驻月球,是否可以直接“就地取水”?科学家表示,从大量玻璃珠中提取水是具有前景的,但这种水与地球上的水不同,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如何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刊载于2023年4月3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江济淮工程技术先进,钢结构通航渡档创世界最大跨径,蜀山泵站创亚洲最大流量。
B.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大致以其北界为界,北方水资源不到南方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C.共同遵守“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法律制度,就必将促进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
D.撞击玻璃珠的成因之一是陨石撞击,且有些玻璃珠的水含量剖面叠加了一次去气过程。
2.材料一的语言既有科学严谨的特点,也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3.健康的成年人一般每天要喝2500毫升(5斤)左右的水,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请简要说明一个常驻月球的宇航员“就地取水”所要满足的条件及原因。
4.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也是生态之基。国家水资源管理中心请中小学生就我国水资源问题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请你根据四则材料予以回复。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萝卜灯

马俊

①那年,我们一家四口居住的老屋,因为年久失修,漏雨了。雨季漫长,老屋旧得没办法再修,父亲便开始张罗着盖新房子。可是,家里的积蓄有限,盖新房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旧房子推倒了,新房子却迟迟建不起来。于是,我们暂时搬到了村里一处简陋的闲置房屋。

②那所房子连电都没有通,到了晚上只能点煤油灯。煤油灯的光线昏暗,屋子里一片昏黄。转眼过年了,因为要攒钱盖新房子,那个年我们过得节俭之极。一家人都没有买新衣服,鱼肉也没有买,连哥哥最喜欢的鞭炮也没买,只简简单单吃了一顿素馅饺子。如此寡淡无味的年,让我忍不住抱怨:妈,大年初一出门,灵儿笑话我没买新衣服,小美笑话我们住小破屋!哥哥也说:今年的年,过得没有一点年味儿!母亲听了我们的话,脸上掠过一丝惭愧。她朝父亲望了望,父亲也是一脸无奈。

③转眼到了元宵节,母亲兴致勃勃地招呼我和哥哥说:你俩不是觉得今年的年过得没年味儿吗?咱来点有气氛的!我教你俩做萝卜灯,元宵节有了灯,福气和运气就都来了!哥哥兴奋地说:对,灯象征光明和美好,咱们做萝卜灯,就能迎来光明和美好!那个年代虽然没有仪式感这个词,但在孩子们心中,过年一定要有些有仪式感的节目,否则就太无趣了。做萝卜灯对我来说,不仅是新奇的游戏,更是节日的仪式,我当然乐得参与。

④母亲从家里储藏的一堆萝卜中,挑出外形修长的。她让我和哥哥打下手,帮忙把萝卜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把萝卜的头尾切掉,只留下中间的一段,用来做萝卜灯。那矮墩墩的一段萝卜,实在是谈不上美观。可母亲却把它捧在手里,端详一番之后,对我们说:这材料不错吧,这段萝卜做出来的灯肯定漂亮!我知道母亲手巧,她的手一定能像魔术师的手一样,变幻出漂亮的萝卜灯。母亲用小勺把萝卜的中间挖空,用来放灯油和灯芯。挖好之后,萝卜灯的雏形就出来了,依旧是丑丑的。不过不要紧,母亲再用刀在萝卜灯的边缘雕刻一些花纹,用来做装饰。经过母亲的巧手打扮,萝卜灯变得漂亮了许多。最后,母亲在萝卜灯里放入灯油和灯芯,这样就可以点燃一盏萝卜灯了。我和哥哥跟母亲一起,一口气做了四盏萝卜灯。

⑤元宵夜,有的人家挂起了漂亮的红灯笼,有的人家还放起了缤纷的烟花,灯火璀璨,一派热闹。而在我们简陋的屋子里,母亲点燃了四盏萝卜灯,放在屋子的四个角上。虽然光线依旧是昏暗的,但我和哥哥却异常兴奋。我们讨论着哪盏萝卜灯最亮,哪盏最好看。欢声笑语荡漾在屋子里。节日的喜庆气氛,就这样被点燃了。

⑥元宵节之后,春暖花开的日子就来了。父亲和母亲种菜种瓜,努力挣钱。一段时间后,父亲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着盖房子。新房子终于建成了,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新房子里灯火通明,再也不用点昏暗的煤油灯了。不过,从那时候起,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元宵节都要做几盏萝卜灯。不为装饰繁华,只为点亮希望。

⑦母亲用她的萝卜灯告诉我们:日子再黯淡,黑夜再漫长,只要点亮心中的光明,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选自《金陵晚报》2022年2月9日,有删改)

1.根据提示,请用简要的语言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我”和哥哥抱怨年寡淡无味→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每年元宵节做萝卜灯
2.文章以“母亲的萝卜灯”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023-03-28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又见柿儿红

马小江

①在乡下老家后院不足半亩的菜园子里,每年寒露节气一过,几棵柿子树上总是果实累累。红彤彤的柿子傲立枝头,晶莹别透,宛若一盏盏火红的灯笼,迎接着金秋这个属于收获的季节。

②刚搬到这块宅地的时候,后院是个大坑。一辈子热爱土地的父亲,面对这个偌大的土坑,一有空闲就扛上铁锨和镢头,拉上架子车,把这块地平整得有模有样。在父亲的侍弄下,这块地渐渐释放出活力。不久,父亲就把这块地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园子。一到春天,土地里便长出各样蔬菜,绿莹莹的,满目生翠,无比舒心。

③那年春天,我跟父亲在这里种韭菜,忽然发现三株一排多高的软枣树苗,便高兴地 指给父亲看。父亲说:“别动它,我早看见了,过上几年,我要把这里变成一个柿子园。【甲】提起柿子,父亲便滔滔不绝:柿子种植广泛,品种繁多,历史悠久,而且适应性极强,能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良好生长。父亲接着说,有的柿子树结果可达百年以上,是出了名的“木本粮食”和“铁杆庄稼”。另外,柿果营养丰富,在缺粮少吃的年月曾是很多百姓不可多得的充饥美味。

④这几棵软枣树,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噌噌噌”往上蹿着长,一年后就有拇指那么粗了。第二年早春,父亲用一把锋利的刀子,将这三棵软枣树上小一点的枝条全部削掉,每棵树上只留下两三个较大的枝干。然后,分别把这几个专门留下来的粗枝截断上半部,再在横断面处用刀子一分为二切开一小非长的分叉。接着,把从同村折来的火晶、鸡心黄和牛心三个不同品种、即将发芽的柿子树枝条,用刀子对称地斜削两刀,给这几棵树被劈开的粗枝上每枝各插进去一枝,让树皮掺合在一起。紧接着,他用事先准备好的麻丝,在枝条结合处紧紧地缠上几圈。最后,和上两大把稀泥,在每处缠着麻丝的部位抹上点泥巴,给树枝接荏处封好“伤口”。就这样,在父亲主刀下,三棵小树的嫁接手术很快就完成了。父亲自信满满地说:“过上一个多月,新嫁接的柿子树就会成活,实现从软枣树到柿子树的转变。” 【乙】

⑤后米我才知道,软枣不是枣,它为柿树科,与枣不同科,与柿树才是同科植物;其嫁接亲和力强,成活率高,产量也高。怪不得当初父亲对我说话时那么自信,因为他对自己的手艺有着十足的把握。

⑥ 这几棵柿子树,经过一年生长,于次年开始挂果。拇指粗细的枝干上,稀里巴拉地结着些全黄的柿子,尽管数量还不是很多,但我们一家人从此看到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浇地里的蔬菜时,顺便也给柿子树施点肥。入冬后,又对柿子树的枝条进行一番修剪。经过父亲的精心管理,这几棵柿子树个子虽然不高,但树冠不小,极像一把把巨大的伞骨伸向空中。 【丙】

⑦从春天树枝绽出嫩芽开始,我便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丰收时刻的到来。花开了,又谢了,每朵花下面都会孕育着一个青涩的小柿子, 一天天长大,颜色由青变黄。母亲对我说:“不要急,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你就耐心等吧!”节气里藏着自然的密码,过了寒露,果然树上的柿子纷纷由橘黄色变为橙红,衬托在绿叶的枝丫间,甚是好看。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树上片片泛红的叶子慢慢凋落,那挂满枝干的柿子更是好看,俨然一串串长长的糖葫芦。

⑧挂在树梢上熟透的柿子,馋得鸟雀在树顶呼朋引伴,叽叽喳喳。秋阳之下,一股略带寒意的风儿吹来,柿子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就像一只只关丽的蝴蝶。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高兴地摘着柿子,收获着父亲的劳动成果。【了】要是遇到过路的乡邻,父亲总会让他们过来尝尝;走的时候,再给怀里塞上几个。

⑨ 时过境迁,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父亲已去世多年。又是一年柿子红,回到老家,看见菜园子里依然茂盛、更加粗壮、果实累累的柿子树,眼前便浮现出父亲在柿子树下走动的身影,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有删改)

1.下面这句话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此时,父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A.【甲】B.【乙】C.【丙】D.【丁】
2.请依据文章第②-⑧段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平整土地,改为菜园→ _______ →生长茂盛,带来希望→ ________
3.请赏析下面两句话。
(1)这几棵软枣树,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噌噌噌”往上蹿着长。(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挂在树梢上熟透的柿子,馋得鸟雀在树顶呼朋引伴,叽叽喳喳。(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以“又见柿儿红”为题,“柿儿”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章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往日美好的。
2023-03-21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星光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材料一:①20227月以来,滚滚热浪在整个北半球肆虐,高温成了热门话题。截至719日,高温已经导致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1700人死亡。从710日到17日,西班牙已有678人死于高温。从77日到18日,葡萄牙已有1063人因高温死亡。西班牙、葡萄牙多地气温超过了40℃。

②当地时间715日,英国因高温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发布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719日,英国遭遇了极端高温,最高气温首次达到40.2℃。

(选自《高温肆虐北半球》,有删改)

材料二:①截至2022725日,广东省各县区均已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其中包括36个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广东高温炎热天气持续,将出现大范围35℃~38℃高温天气。

②高温热浪作为一种灾害天气,常被大家忽视,但它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数远高于龙卷风、洪水等灾害。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热死人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高温不仅会让人体感不适,还容易引发中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③气象专家分析,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从更长时间段来看,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不仅是逐日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也会大幅度增加类似热浪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不尽快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以往较少见的超级热浪事件在未来或将变成常态。因此,目前现状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提早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于极端天气的潜在影响。

④高温天气下,仍有许多户外劳动者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转,迎着滚滚热浪坚持工作,做好防暑降温至关重要。用人单位除了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之外,还要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五个必须,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加大热射病防护工作力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严防出现中毒中暑等事故。其中,日最高气温在40℃以上,应当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在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37℃以下时,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工作方式,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选自《把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有删改)

材料三: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高温防护措施。

(选自《高温黄警!》,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7月以来,北半球有多国遭遇高温天气,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死亡现象。
B.高温是一种灾害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热死人”。
C.我们应该尽快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不然超级热浪事件在未来将会变成常态。
D.《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天气下劳动者露天作业的时间做了具体规定。
2.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围绕“高温天气”,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4.假如你是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高温天气,你会为社区居民做哪些准备或者给出哪些提示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2023-02-04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 ……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比如《蟹状星云》外延的红色光晕,开始使用了暗红色丝线,但怎么绣都觉得不像,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发现红色部分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她便通过分层加色的办法,增添了桃红和赭红丝线。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横向的线要亮一点,竖向的颜色则要压一压

⑦成功的另一半来自针法。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陈英华介绍,星空之美在于神秘莫测;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

⑧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

⑨在《玫瑰星云》的创作中,陈英华先从颜色最亮最浅处着手,顺着光晕走向,选用细丝线,运用交叉针法,绣出长短交错的针脚,勾画出星空边缘的线条轮廓、大块色彩。画面阴暗的部位,她自创用一种叠加交叉又略带弧度的长针,由浅色到深色逐层着色,强调光与影的细致转折。最后的步骤才是中间的大片过渡地带,她选出几种过渡色用手捻磨,将若有似无、轻盈柔和的极细丝线与循序渐进、缓缓过渡的擞和针法互相融合,增强构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⑩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新颖别致,既明确了写作对象,也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但并非全凭感觉运针下线。
C.本文善于写人摹景状物,虽只有寥寥数语,画面感极强,极富视觉冲击力。
D.文章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行文条理清楚明了。
2.陈英华创作“星空绣”时遇到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娟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赏析句子)
②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赏析加点词语)
4.第③段描写陈英华回忆里的星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这句话的理解。
2023-01-3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大恩,也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那钟离老人只是下拜。宋江又道:“我连日在此搅rǎo你们百姓,今日打破祝家庄,与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赐粮米一石,以表人心。”就着钟离老人为头给散,一面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       搅rǎo _____     _____
(2)下面与“粮米一石”的“石”意思相同的是(     
A.一石二鸟B.金石可镂C.尽粟一石
(3)下列对语段中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路之力”和“救济大恩”为并列关系。
B.“引”“拜见”都为动词。
C.“与你村中除害”这句话中“与你村中”是补语。
D.“金银财赋”是并列短语。
(4)以上文段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记叙了“_____”(姓名+情节)这一重要事件。请你结合原著,谈谈这一事件对梁山组织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一:

科学教育主要是与传授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学人才有关的教育活动。广义的科学教育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阶段,既包括学校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科学教育,也包括校外非正式学习环境(如家庭、工作场所、博物馆、社区等)中的科学教育。狭义的科学教育主要指在中小学阶段实施的科学教育,重点在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学习探知世界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自然世界中的现象、变化及其影响,树立科学价值观,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为终身学习、发展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随着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全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乃至综合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新中国成于之初,我国就开始重视科学教育。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提出,中学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战略决策,科学教育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科学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科学教育在体制建设上不断完善,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与科技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科学教育》,《中国知网》2021年10月)


材料二:

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学知识爆炸式增长,知识获取的渠道广泛多样,全球教育正从近200年来形成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到以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为核心的教育范式转变。国际上已开始重新定义学什么怎么学,“探究”“实践”已成为科学课程的基本范式,从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走向为寻找解决方案的主动学习。例如,美国有翻转课堂、STEM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游戏化学习,芬兰有基于现象的学习,英国有工作室学习,新加坡有少教多学等,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在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的情况下,寻找多样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高中课程标准、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博士硕士学位标准等,明确了应转变育人理念,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启发式教学和改进评价方式等要求。

(摘自《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守望新教育》2020年10月)


材料三:

完整的科学教育应该是既教人做事,又教人做人!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不仅涉及世界观,而且涉及人生价值观。

梅森在阐述科学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时,至少谈到了三个方面:

其一,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生的价值或意义在于个人奋斗和个性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其二,人们受到科学态度的影响,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尊重经验的证明,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倾向于采取一种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观点;

其三,科学总是要发展,并有新的发现,受到科学这种特性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而不赞成保守。还有科学道德规范在科学工作者身上内化形成“科学的精神气质”等,这些都表明了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显然,这里讲的不是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人的影响,而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规范等,即科学文化的价值体系对人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摘自《科学教育,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中国教育报》2019年8月)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乃至综合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B.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重视科学教育。
C.我国已将“探究”、“实践”作为科学课程的基本范式。
D.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不仅涉及世界观,而且涉及人生价值观。
2.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你阅读材料三,说说科学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对科学教育有哪些认识。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材料一:

近期,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美容贷”案件。该案被告人发布虚假高新职位招聘信息,吸引年轻女性应聘,然后要求对方做整形提升形象气质,由此实现诱骗受害者办理“美容贷”的目的。

非法“美容贷”之所以屡屡得手,正是利用了受害者有容貌焦虑这一心理。一次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如下图)。

也许有人觉得,通过整容能够改善形象、找回自信。其实,一个人自信心的取得与保持,在于由内而外的精神魅力,也在于他人的尊重与认同。以为仅凭颜值就能无往而不胜,虽有一时光彩,可一旦事不遂愿,便注定会坠入更大的失落。一个人若被狭隘的审美观念绑架,谈何独立?谈何自由?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真正的美,永远来自坦荡而丰富的灵魂。更根本的是,我们要养成一双发现内在美的眼睛,塑造富有穿透力的心灵之美,由此才能收获真正的自信。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假期里,当我们尽情享受绚丽美景和团聚幸福时,还有另一种美,成为我们身边最动人的风景:展曦微露中,有环卫工俯身清扫的忙碌;城市建设现场,有建设者奋战在脚手架上的火热;万家灯火背后,有无数电力人员的守护;景区井然的秩序里,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通力……他们在辛勤劳动中彰显生命价值,在无私奉献中诠释人生真谛。

每一个平凡身影,都是那样的美!这种美并不抽象,就在每-滴拼搏的汗水中,也在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里。为什么劳动最光荣?因为有耕耘才有收获。为什么奋斗最美好?因为奋斗创造幸福。无论我们的岗位多么平凡,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尽职尽责、苦干实干,就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精彩画卷。

(摘编自《这样的美最动人》,《天津日报》2021年10月4日)


材料三:

①当下,“什么是美”似乎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互联网上,总有许多过度包装的“美人”。面对这种情形,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真的美吗?

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美、向往美、追求美是人之常情,但追偏了、求过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③什么样的形象才给人以美感?就外在而言,当然是健康最美。在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展现的力量之美、速度之美、青春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苏炳添的矫健、吕小军的壮硕、马龙的凌厉、全红婵的灵动……奥运会中,他们努力拼搏的健康风采受到国民热捧;全运会上,他们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令人感佩赞赏。他们用健康、自然的青春形象激励更多人追求健康之美、自然之美。

④正如庄子所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健康之美、自然之美,是内外兼修之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说过:“外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没有内在美做支撑,外在美徒有其表。

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健康的、自然的美,展示的是本来的样子、本色的风采、本真的风范,是最让人感到心动的、舒服的美,是能够产生审美愉悦的美。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4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害者存在容貌焦虑是非法“美容贷”猖獗的一个原因。
B.只有养成一双发现内在美的眼睛,塑造富有穿透力的心灵之美,才能收获真正的自信。
C.在劳动和奉献中彰显自己的生命价值,平凡的身影也能呈现出动人的美。
D.运动健儿之美既体现于其矫健飞扬的健康风采,也体现于其努力进取的奋进精神。
2.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第③-⑤段的论证思路。
4.阅读课上,语文老师给了下面的链接材料,要求同学们判断其分别应充当哪则材料的论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链接一】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链接二】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2022-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中考第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坐在南瓜上,与岁月天真相对

王征宇

①每每内心焦躁,古典音乐便成了精神出路的捷径。好比一个老农,遇到点难事,默默拎一把铁锄去园子,将芜杂地,一锄一锄掀翻,草根、乱石、土坷垃,俯身一一剔掉。一身汗后,回头望望翻过的地,洁净舒展,便筹谋着播点什么,人就这样把自己给度过来了。这种时候,大抵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凡尘里的小悲小愁,经恢宏沉实的灵魂映照,听一遍相当于翻一小时地,人的精神就能迎来豁朗。

②可与古典音乐匹敌的,深以为,是投身自然,到乡下去。

③收获时节,沟坎边的芋艿可挖了。半人多高的芋秆,顶着绿绸子一样的阔叶,其下的作物,奶娃娃一样虎头虎脑。黑黢黢的烂泥地,穿套鞋,跨马步,一铁耙下去,掀开,便听嚓的一声响,芋秆很忘情地投到大地的怀里,露出长长的根须,毛猴似的芋艿一个个攒成团。熟悉的土腥味扑上来,非常好闻,似是山河旷野晚霞的来处。

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游感化寺》中的诗句,一饭一蔬偎红倚翠地写,有意弥补植物本身的低调和谦卑。剔掉虚浮、焦虑与沉痛,诗人在家常中领受暖意与蕴藉,人至中年,格外能感同身受。王维是晚年靠弟弟接济的诗人,从此旧人长短不再过问,拥茅屋菜畦,得烟霞养性,与天地化,人生安笃。看那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应是行到人生的绝境了吧,想必颓丧之极,此时抬头看天上的云,不就是另一种水的存在吗?人啊,往往囿于自我局限。而从庙堂转身辋川的王维,在绝对的孤独和寂静中,寻得了更为超越和出世的表达。

⑤将连根带泥的芋艿,刮皮切块后做菜羹。土灶生起来,铁锅里略放菜籽油,油热投姜米煸香,将芋块倒下去翻炒,然后放宽宽的水,滚开后改小火焖。待到烂糊黏稠,小白菜切碎入锅,滚一滚,调味盛进蓝边花碗。类似老饕苏东坡说的玉糁羹,细软糯滑清香,乃下饭恩物。秋后,我已多次拿了父母种的蔬菜,分送给城里友人。瓢儿菜、萝卜、蒿菜、荠菜,朋友们能吃到乡野菜蔬,都觉得十分幸运,纷纷诚恳地让我转达对父母的感谢。父母表现得非常淡然,乡下人对自家种的瓜菜,很少有私权意识,彼此间分享几乎是家常便饭。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描述的当是秋末初冬。连绵的晚稻田黄澄澄的,华丽如装缀好的一席婚床,望一望,整个人被亮堂笼罩住,想颓靡也颓靡不起来。田边菊、红蓼草,还有茅,都开花了,将一条条田埂,簇拥得斑斓如锦。田边菊就是春天吃的马兰头,红蓼草可以采来酿酒,而一年蓬,是出没在《诗经》里的草木。累了,就在中世纪画家丢勒的《一块杂草地》上躺倒,我太喜欢这幅画了,这是一只昆虫的视线,鬼头鬼脑的风在里面搞出声响,杂草成了浩荡的森林。枕着蒲公英、车前草、牛筋草打个小盹儿,梦里或许能会会那些采芣苢(车前草)的姑娘。

⑦乡下的夜来得早。六点过,天完全黑透了。吃罢饭,与父母在昏黄的灯盏下聊天。时间滴答滴答在挂钟上倾着身子走。我捉过一只老南瓜垫在屁股底下当凳。父亲见了哈哈笑道,你还跟小时候一个样。梭罗说:宁愿独自坐在一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心自在,身就自在,能与岁月天真相对。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03月08日,有改动)

1.文章第②节写到“投身自然,到乡下去”,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乡下的经历补充完整。
沟坎挖芋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晚饭后聊天
2.第②节提到“可与古典音乐匹敌的,深以为,是投身自然”,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3.赏析下面的句子。
(1)土灶生起来,铁锅里略放菜籽油,油热投姜米煸香,将芋块倒下去翻炒,然后放宽宽的水,滚开后改小火焖。(请从用词角度进行赏析)
(2)我太喜欢这幅画了,这是一只昆虫的视线,鬼头鬼脑的风在里面搞出声响,杂草成了浩荡的森林。(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4.第④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谈谈你对最后一节画线句的理解。
2022-05-03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第八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