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树木的生长离不开水,但树木长得那么高,水分是怎么从根部输送到每一片叶子的?一棵树究竟能多少水?

②“树木体内的水分输送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宁攸凉介绍,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是由树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当根部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土壤中的水分就会向根部渗透。树根在土壤中就像一个巨大章鱼的触手,只要根尖持续向有水的方向生长,就能不断到土壤中的水分。

水分进入树木根部后,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成熟区的导管,经由相通的根中导管进入茎中导管,再向上运输给叶、花、果实等,供树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输送水分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宁攸凉比喻道:平时我们用吸管喝水时,只要吸力足够大,水流就会通过吸管上升。蒸腾拉力就相当于吸管末端的吸力。

一棵树一天能多少水取决于水分蒸发量。据粗略估计,一棵成年树一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当然,不同树种、不同季节,树木的水分蒸发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通常,阔叶树每天要蒸发的水分相对多,针叶树相对少一些。对于落叶树,夏季的蒸发量较高,冬季由于树叶脱落,进入休眠状态,水分蒸发量就很少了。

(摘自《今天植树节,一棵树能“喝”多少水》,《科普时报》,有删改)

材料二
1棵树1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
1棵树大约可制作200千克纸浆
AI棵树大约可制作750卷卫生纸
1棵树1年可贮存1辆车行驶16千米所排放的污染物
1亩树林1年放出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1
1亩树林1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
1亩树林1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
1亩树林1天可以释放氧气约49千克
1亩树林1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
化硫4千克
▲城市绿化率超过50%,大气中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夏季气温可降 0.1℃
▲城市中宽50米的林带约可降低噪声68分贝
▲每立方术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大气中组菌可达14万个
▲每立方米林区大气中只有细菌3.5
▲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
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显少80%左右。
1公顷林地比裸地多储水3000立方米
1万亩林地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地球上,每分钟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在消失
▲在全世界的卫生间中,每天有27万棵树木完全消失
▲制作4000张贺卡,就需要耗费1棵大树
▲修建1000平方米的房屋,约需木材130立方米
▲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坑木
▲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约80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2000万棵树龄20年的大树
▲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只占了全球不到10%的陆地面积
82个位于森林带范围内的国家已经完全失去了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
▲全球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2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如果没有森林,90%的淡水将直接流入大海
▲如果没有森林,许多地区的风速将会增加60%80%
▲如果没有森林,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
▲如果没有森林,人类将无法生存

(摘自《今天植树节,带你了解一棵树的价值》,“中国气象科普网”,有删改)

材料三

①森林就像一台水泵,源源不断地抽取和消耗土壤中的水分。此外,森林较大的冠层还会截留雨水,这些雨水并不会落到地面,而是停留在叶片上通过蒸发作用返回大气。森林也可以通过陆一气相互作用影响降水,例如在亚马孙地区,雨林的砍伐通常伴随着降水的减少。

②换句话说,如果造林可以增加降水,并且增加的降水足以补偿蒸发的消耗,那么造林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较小;反之,如果造林不能增加降水,或者增加的降水不足以补偿蒸发的消耗,那么就会对当地水资源造成负担。对于我国南方地区来说,由于雨水较多,土壤湿润,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水分供森林消耗。但是对于黄土高原来说,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季风边缘带上,是典型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研究团队通过数值试验发现,该地区造林对降水的影响很小,不足以补偿蒸发对水资源的消耗,因此植树造林对该地区水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

(摘自《种树越多对气候越好?》,网易号,有删改)

材料四

土地沙漠化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降水不足。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降水呢?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条件-相对湿度。它同时受到温度高低和空气中含水量多少两方面的制约。科学研究表明,相对湿度达到100%是形成降雨的必要因素,但可惜的是,任何在降雨之后形成的湿润空气的相对温度都达不到100%,所以,如何补充达不到的这一部分非常关键。已有研究表明:在不能形成地形雨(即气流沿山坡被迫抬升引起的降水现象)的地区,降雨需要空中的湿润空气和地面水蒸气二者的相互配合。因此,如何增加地面水蒸气的体量就成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那么,谁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地面水蒸气呢?毫无疑问,就是植物,因为每株植物都是巨大的蒸发器,它们就像功率强劲的抽水机,会源源不断地将地表水分送上天空,从而为降雨提供充分的条件。举例来说,位于南美洲内陆深处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虽然远离海洋,得不到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但依然常年雨量充沛,就是因为那里众多的繁茂植物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根本不愁没雨下。但是,不同的植物其蒸发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乔木(阔叶林大于针叶林)大于灌木大于草,每棵乔木每年可以产生十几至几十吨的水蒸气。

由此可知,当地面的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蒸发量就会大幅减少,而草原退化为沙地,蒸发量会进一步减少,如此下去,气候就会越来越干燥。当沙地最终退化为沙漠之时,也就会发生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土地沙漠化。

(摘自《治理土地荒漠化,种树有用吗?》,中国数字科技馆,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体内的水分输送自下而上,输送水分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
B.树林可以净化空气,控制大气中的污染物,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杀死大气中的细菌。
C.制作贺卡和生产一次性筷子,都要消耗大量的树木,卫生间的用品和建筑材料中,也要用到大量的木材。
D.相对湿度同时与温度高低和空气中含水量多少有关,只要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就能够产生降水。
2.请根据材料二第4幅图的信息,得出两条结论。
3.材料三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树林会消耗大量的水,那么植树造林会不会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2024-04-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海南,岂能错过鹧鸪茶?

李冰洁

①在海南,每走进一家饭店用餐,服务员都会先端上来一大壶茶,而且几乎是同一款。其颜色浅黄、味道微苦,有类似中药的特殊香气。细问之下,得知这是被文人墨客赞叹千年的茶中灵芝-鹧鸪茶。

②鹧鸪茶干茶样貌奇特,海南岛上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街边小店,都随处可见——乒乓球大小的圆圆一颗,外面像粽子一般捆扎起来,20个左右串成一串,一般成串出售,几元钱一大串非常实惠。有人说像沙僧脖子上挂的大佛珠,但在北方人看来,这造型更像我们熟悉的辫子蒜。

这个茶球是怎么做的?见我好奇,皮肤黝黑的茶店老板操着一口海南口音的普通话讲解道:鹧鸪茶树是灌木,叶子比较大,采摘下来后不像传统茶类要经过杀青等工序,而是简单晾晒即成,应当属于毛茶,所以制作成的茶叶片也很大。

④晒干的鹧鸪茶叶片可以直接冲泡。为了便于携带和售卖,当地人会将茶叶采摘下来后几片相互叠加,卷成球状,再取晒干的椰子树叶一条一条作为绑带扎起来,系成一串后,放太阳下晒干或挂在房梁上自然风干。海南人家里待客,就是从这一串串的辫子上拽下一颗小球,直接开水冲泡,一壶味道清香独特的鹧鸪茶就泡好了。

⑤按照传统茶类的冲泡方式,泡鹧鸪茶采用的是上投法,即先加满一大壶热水,再投放茶叶。用大壶冲泡,也是因为叶片太大,便于冲泡后茶叶完全展开。

鹧鸪茶,跟鹧鸪鸟有什么关系吗?我又问道。老板笑笑,耐心地继续讲,早年间在当地方言中,人们把这种野生灌木叫作山苦茶,据说是上山劳作时顺手从树上采来回家泡水喝,因其味道微苦而得名。后来,也是传说,一个农民养了一只十分心爱的鹧鸪鸟,有一天鸟病了,不飞也不叫,整天打蔫,农民想起万宁那边山里有这种山苦茶,便翻山越岭采摘回来泡水喂给鹧鸪鸟喝。过了几天,鹧鸪鸟痊愈了,还活了很多年。这件稀奇的事慢慢传扬开,老百姓都说这茶能清热去火,就起名鹧鸪茶。这茶也成了家家户户最为日常的饮品。原来这小小一颗茶球还有这么多故事,我遂对它产生了更多好奇。

⑦我查阅资料,看到清代名医赵其光所著的《本草求原》中如此记载:鹧鸪茶,甘辛,香温,主咳嗽,痰火内伤,散热毒瘤痢;理蛇要药。根,治牙痛,疳积。看来传说中老百姓所言不虚,鹧鸪茶确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这是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在海南万宁东山岭写下的诗句。听说海南东山羊肉质鲜美、毫无腥膻,也被当地人视为将鹧鸪茶嫩叶作为食物的缘故。

⑨鹧鸪茶树因生长于山区,所以海南琼中、乐东、保亭、五指山等地都是它的产区,但以万宁东山岭和文昌铜鼓岭的鹧鸪茶最为出名。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如今万宁一带还保留着一个古老传统:每年农历五月初,当地村民就进山采摘鹧鸪茶,并采上一些其他植物的叶子用来配制凉茶,这种以鹧鸪茶为主的算是拼配而成的茶被称为五月茶,是每家每户代代相传、人人会做的茶叶。

⑩我原以为苦丁茶是海南茶的代表,这番仔细了解下来才发现,原来鹧鸪茶才更像海南岛的岛茶,往来如织的游客们常会买上几串鹧鸪茶作为伴手礼。当然,鹧鸪茶也在传承中创新,我路过一些礼品店,看到售卖鹧鸪小青柑茶的,暗自揣测会不会因为同是球形,又都香气独特,能润燥去火、润肺生津,才使二者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据探店的游客说,一些商铺还售卖鹧鸪茶的创意饮品,比如与黎族米酒结合的鹧鸪酒灼花,甘甜清香的味道吸引着很多年轻人前去购买。看来下次登岛,必须去尝尝了!

(摘自《人民政协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由每家饭店都出现的同一款茶,引出本文的话题-鹧鸪茶。
B.鹧鸪茶的得名与一个农民用“山苦茶”泡水喂鹧鸪鸟喝而救了它的传说有关。
C.文章引用田汉“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诗句,表明了海南万宁东山岭茶叶的有名。
D.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写到作者自己期待下次品尝鹧鸪茶的创意饮品,表达作者对创意饮品的肯定。
2.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鹧鸪茶的。
3.文章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4.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种以鹧鸪茶为主的、算是拼配而成的茶,被称为“五月茶”,是每家每户代代相传、人人会做的茶叶。
5.文章标题为“在海南,岂能错过鹧鸪茶?”,用此标题有什么作用?
2024-04-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材料一: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它通过记录装置采集大脑神经活动,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等对神经活动进行解码,解析出其中蕴含的主观意图等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输出相应指令,操控外部装置实现与人类主观意愿一致的行为。此外,它还能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反馈信号,构成一个交互式的闭环系统。脑机接口的发展与脑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尔首次记录到人的脑电波。从此,脑电波监测被运用于临床实践中。196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利用猴子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的研究,这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开始成形。1998年,美国布朗大学约翰·多诺霍博士及所在团队,将电脑芯片和人脑连接,使人脑能对其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监测人的脑电波并对其做出解读,可以控制机器做出人脑中设想的行为。受此技术启发,医学家们开发出了众多造福患者的技术。在医学领域,唤醒意识障碍患者是一个难点。天坛医院意识障碍病区一直在脑机接口应用的路上走在前沿。相关团队开发出了脑出血意识障碍早期促醒闭环脊髓电刺激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脑电,在脑电体现意识活动时进行刺激,提高了促醒效果。脑机接口技术不仅能帮助医生早日唤醒意识障碍早期患者,还能让失去部分活动能力的截瘫患者重新动起来。脊髓是大脑向身体传递信号的高速公路。现在,国外有医生将刺激器植入截瘫患者脊髓受损的部位,通过刺激器释放电信号联通了这条公路,让严重截瘫患者能重新动起来。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及预测(2019-2027

材料四:

脑机接口技术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脑机接口的任何一项相关技术被卡住了,整个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就会碰到困难,这就要求脑科学、临床医学与新型电极、芯片相关的工程学的共同进步。目前,脑机接口的通信速率仍然较低。现在最顶尖的电生理技术一次可以记录1000个神经元,我们记录的神经元活动仍然是微乎其微的。人脑有意识的信息处理量是每秒50个比特,现在最好的脑机接口信息处理量也就67个比特,差距巨大。侵入式脑机接口对大脑的损伤也不容忽视。植入电极需要开颅手术,电极在脑中时间长了有感染风险,电极周围形成的神经胶质疤痕组织也会使信号逐渐衰减。鉴于此,当前国内外对微创、无创脑机接口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必须考虑的是,脑机接口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如果探测到一些人脑中有对社会有威胁的想法,是否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等。在实现脑机接口应用的过程中,对脑活动数据进行有效安全的管理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同样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脑机接口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
B.将刺激器植入截瘫患者脊髓受损的部位,就能让严重截瘫患者重新动起来。
C.由材料三可知,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过去几年都在增长,未来也将会逐年上升。
D.虽然脑机接口应用前景良好,但脑机接口技术受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制约。
2.仔细阅读材料一,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脑机接口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神经活动进行解码→__________________→接收反馈信号
3.请给材料二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4.班级围绕“脑机接口的利与弊”展开讨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你的看法。
2024-04-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美的坚守

周永燕

①我们一行六人背着行李,沿着土路跟着李云才进入保护区,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到绿孔雀。走了一个多小时,膝盖已经开始疼痛,但我们不能停下,要赶在天亮前到达监测点,不然追寻绿孔雀就白跑一趟了。

②天色逐渐泛亮,我的双脚早已不听使唤。李云才指着前方不远处一间土坯房说,那里是绿孔雀监测点,走到那里就可以休息了。离观测点不远处有一块开阔的平地,李云才告诉我们,那里是绿孔雀的食源地,也是绿孔雀经常出没的地方。我在土坯房里席地而坐,等待绿孔雀的出现。这里和我之前想象的观测点天差地别没有水电没有桌凳只有几块纸板和农耕农具,还有堆用过的饮料瓶。李云才经常在这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绿孔雀常常在天微微亮时出现,他每天要赶在天亮前就到达他的“办公室”。

③凌晨六点多钟,太阳缓缓升起,金黄色的暖阳洒在食源地上,雾气围绕在山林中,跌宕起伏的鸟叫声唤醒了初夏的清晨。大家屏住呼吸,原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盯着食源地周围,期待“绿精灵”现身。在静静的等待中,蹲守了将近两个小时,李云才告诉我们,今天绿孔雀可能不会来了。

④稍作休息,我们跟随李云才继续前往另一个监测点寻找绿孔雀。这是一条坡陡箐深、路旁长满荆棘的山路,稍不注意就会有摔跤的可能。李云才走起来非常轻快,而我们必须手脚并用才能勉强跟上他的步伐。李云才跟我们开玩笑说:“这条路,我闭着眼睛也能走。”因为这条路是他在绿孔雀监测工作九年时间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每天进山都需要徒步二十多公里山路,早已记不清走了多少遍,更记不清自己穿烂过几双鞋子。

⑤上坡下坡又是手脚并用配合攀岩姿势,整段路程像是电影里的荒野求生。走累了,我们就席地而坐和李云才聊聊家常。我问他这份职业的薪酬和付出。他笑眯眯地说:“这不算什么,付出不谈钱财回报,只要我能够守着这些绿孔雀,就心安理得了。村里的人都很羡慕我,我会继续干好这份工作,直到我走不动路。”九年里,不论天阴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始终坚持守护绿孔雀。这份艰苦、枯燥乏味的工作,在这位五十多岁中年男人心中是如此的光荣。

⑥中午十二点,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在一片灌木林里,我们看到树上绑着几台红外相机。李云才说,这是另一个绿孔雀食源地,这里有绿孔雀最爱吃的果子。在绿孔雀水源点的出水口处,我发现挂着一些用过的饮料瓶,以为是垃圾,随手捡起来要扔时,李云才叫住了我:“别动,这是我专门给绿孔雀准备的喝水碗。”原来,土坯房里堆着的饮料瓶是用作绿孔雀喝水碗的。

⑦李云才从树上取下一台红外相机,娴熟地打开,回放给我们看拍摄到的画面,四五只成年绿孔雀正在悠闲地觅食、嬉戏。可惜我们来晚了一步,相机里显示的是一小时前拍摄到的画面,我们与绿孔雀再次遗憾错过。

⑧这一趟寻访绿孔雀之行,我们虽然没有亲自用手中的摄像机拍到可爱的“绿精灵”,但我不遗憾,因为我看到了“绿孔雀的守护者”脚踏实地的“坚守”。在我心里,他们与绿孔雀一样“美”。

1.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李云才的办公环境,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此处描写的作用。
2.请你赏析第③段画线词语“目不转晴”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李云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文以第一人称“我们”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4-04-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红星

(仇士鹏)

①刘老庄,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当它与新四军八十二烈士相关联时,便成为书写在大地上的爱国主义诗行。

②这是一首豪迈的诗。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位官兵,就是在这里与1600余名敌人展开激战。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他们先后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毙伤日伪军300多人。他们一直战斗、战斗,直到弹尽粮绝,直到伤痕累累的身体无法再继续白刃格斗。一个连变成一个排,变成一个班,变成几个人。当盘桓在战场的最后怒吼也沉入大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激昂慷慨的乐章。

③紧挨着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的红星广场上,名为“砥柱”的英雄雕像竖起拳头,指向天穹。睥睨敌人、蔑视残酷,这是属于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豪迈。他们用狼烟和烽火点燃革命精神,有着气吞山河的姿态和战无不胜的气势。

④这首诗写在彩绘墙上,把历史的记忆刻在时间的年轮上。那浴血奋战的身影任由风吹雨打也不会褪色。“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这是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也是对刘老庄精神内涵的刻画。

⑤这是一首动人的诗。纪念碑通体洁白,寄托着洁白的思念。我们用沉重的脚步叩响纪念馆,聆听烈士墓碑和纪念碑回忆着沧桑的往事。高耸的纪念碑伸向天空,仿佛英灵日夜仰望星辰。星辰一闪一闪,仿佛在问:他们用尽一生追求的家国梦有没有实现?

⑥星辰闪烁在我们后来者的眼中,也闪烁在我们心底。这是一种指引,也是一种拷问和鞭策,让我们在不断前行时,不会懈怠,不会偏航。走在前人用热血浇灌的康庄大道上,每一缕花香都是如此珍贵。

⑦站在碑前,听风。82棵青松、龙柏和水杉收拢了枪声、炮弹声和手榴弹声,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作为享受前人恩泽的我们,不会也不能让前人失望。红旗猎猎,是一种回应,也是一种见证。

⑧2019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新时代的“刘老庄连”以矫健的英姿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那铿锵的脚步声和着盛世的鼓点,当能让烈士们欣慰安眠。

⑨岁月随风穿过松柏,在断头沟遗址里萦回。断头沟复刻了当年的战壕,其中栩栩如生的雕像让那场战斗跨越时间呈现在我们眼前。雕像虽是静态的,但刀锋之间透出非凡的力度。那圆睁的虎目、死死掐住日寇的双手,是正义和不屈的怒火在人间的具象。英勇的革命先烈啊,把滚烫的红色基因留在了淮安大地,让每一个在淮安成长,甚至路过淮安的人,都可以得到一分浸润与感染。

⑩这里是我人生的一块红色里程碑。虽然我早已走出淮安,在外地求学,但那份红色情结从来不曾中断。去年,我光荣入党,对着党旗发出庄重誓言。那一天,当我举起右拳时,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刘老庄连纪念园中那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碑。

⑪时光荏苒80年,人间换了新颜。又是3月的一天,我站在这座红星广场上,献上热泪和菊花。我知道,我的心中将永远有一颗红星,闪烁着太阳的光芒,熠熠生辉。

1.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文章脉络。
抒情对象:刘老庄。
文章脉络:刘老庄—→书写在大地上的爱国主义诗行—→①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刘老庄承载的革命精神感染后人。
2.请按照要求赏析两个句子。
(1)星辰一闪一闪,仿佛在问:他们用尽一生追求的家国梦有没有实现?(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雕像虽是静态的,但刀锋之间透出非凡的力度。那圆睁的虎目、死死掐住日寇的双手,是正义和不屈的怒火在人间的具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刘老庄”承载着怎样的情感?
4.学完这篇文章后,你和同桌小语进行了如下对话,请根据文章内容及理解补全对话。
小语: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语言细腻,情感真挚,我很喜欢第②段中“一个连变成一个排,变成一个班,变成几个人……”这句,但又说不上具体好在哪。
我: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哦哦,你这么分析我就明白了!还有一个问题,第⑩段“当我举起右拳时”,“我”内心会有怎样的独白呢?
我: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你说得真好。我们作为中学生,也应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
6 . 材料一: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新安江边的屯溪河街火热开场,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巧夺天工的庐州蛋雕、清香四溢的绿茶制作……古老的非遗技艺,点燃了徽州老街的烟火气。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各地景区游客接待增量达71.92万人,带动增量消费4.39亿元,拉动消费30.76亿元。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芜湖举行。该市围绕“徽印千古,璀璨江淮”这一主题,举办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展、《芜湖铁画》主题展、《铁画情缘》原创黄梅戏专场演出、民俗巡游、全省非遗巡展等系列活动,发布芜湖市优秀文物建筑“一房一册”项目成果和芜湖铁画数字藏品,体现了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以营销拓市场,以活动促消费,推动了我省各地文旅业态不断迭代,呈现全方位破圈、重塑、融合的态势。

(摘编自《来“皖”,来玩》)

材料二: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学校美育是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教育发展整体质量,对青少年学生正确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文化沃土。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增强了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也能持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田静建议,学校要充分落实国家要求,在不折不扣推进美育教育的基础上,将非遗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内容。各地区应结合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充分挖掘本土教学阵地,吸纳社会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丰富美育教育资源。加强非遗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贯通教学,通过大力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手工体验、文化鉴赏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

(摘编自《聚焦全国两会:如何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添彩美好生活》)

材料三:

南陵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明初传入安徽南陵县,在当地独特的文化语境中逐步发展成熟。南陵目连戏是学术界公认的海内外目连戏主要流派之一。

南陵目连戏表演艺术极为成熟:一是行当精细,有七角、四旦、二生;二是脸谱及化妆神奇夸张,分“鬼脸”“标脸”“元宝脸”“三块瓦脸”等;三是舞台布置独特,使用传统纸扎手艺制作“独脚莲花台”“花台”等道具;四是表演形式丰富,有“一本三开台”“三本三开台”等等,其中多穿插进行“百戏表演”(如盘台、爬竿、吐火等杂技表演),风格独特,引人入胜。

(摘编自《鸠兹故事:非遗特产之南陵目连戏》)

材料四:

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安徽多达24人入选,所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具体项目和所在区域见下图。

     

(摘编自《正在公示!安徽24人入选》)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旅游景区在游客接待增量和消费增量方面,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
B.芜湖通过开发芜湖铁画数字藏品等项目,体现该市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
C.美育与非遗充分融合,既可以拓宽非遗传承的渠道,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D.南陵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表演时勾画脸谱,舞台上布置纸扎道具,常穿插百戏表演。
2.阅读材料二,说说将非遗融入学校美育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简要概括安徽省非遗门类与分布的特点,并谈谈皖南地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
4.综合材料观点,将下面的“南陵目连戏美育实践活动方案”补写完整。

2024-04-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7 . 材料一:据德国媒体报道,欧盟从2030年起部分禁用塑料包装。报道称,欧盟未来必须大幅增加可回收包装的数量。欧洲议会还宣布,从2030年起将禁止使用某些一次性包装。目标是逐步减少欧盟的包装垃圾,到2040年,要比2023年减少至少15%。

国内方面,前不久结束的2024年的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将塑料废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继续列入对抗塑料污染的范畴。另外,由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起草、由全国工商联作为团体提案于近日提交《关于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提案》,聚焦塑料问题。

(摘编自商务资讯网)

材料二:废弃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据统计,全球塑料消耗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030年塑料的年消耗量将达到7亿多吨。每年都有多达12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预计至2035年将增加两倍。由于塑料的难降解性,环境中长期存在的微小塑料颗粒可能通过摄食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摘自《科学杂刊》)

材料三: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目前还没有详细数据统计出每年国内生产多少饮料瓶,从一些水类快消品厂家的销售数据可见一斑,如:农夫山泉2023年销售209.11亿元。这里面包括农夫旗下全系几十种产品,如果按照每瓶3元的中位价计算,一年内这家公司卖出了70亿瓶水饮。2023年康师傅CEO韦俊贤表示,康师傅饮品年销量突破了100亿瓶。可口可乐公司2023年全年营收为330亿美元。以上仅为饮料行业部分企业数据,还不包含生活中常用的洗涤、粮油、调味等塑料瓶的生产量。如此巨大体量的塑料瓶仅靠居民垃圾分类和限塑禁塑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拓宽回收渠道。

(摘自澎湃新闻)

材料四:春雨刚过,竹笋破土而出。竹子生命是很坚强的,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什么环境下都能生长出来,就算是石头压住,也能钻出来。竹笋在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甘露,不断的生长。研究显示,竹子的最高生长速度是每24小时1.21米,23个月即可完成高生长和粗生长。竹子成熟快,35年即可成林,且年年出笋再生,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已知有39个国家竹林面积总计5000万公顷以上,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PVC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开发并使用在环境中可降解的新型塑料,代替不可降解的石油基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和微塑料的影响。从20世纪中叶起,科学家就开始寻找降解塑料的方法。最开始的方法是光降解,后来是光与生物双降解(包括氧化降解),但都无法根本解决塑料的降解问题,甚至有些方法还会产生严重的微塑料污染。近二十年来,人们开始聚焦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希望这类材料能彻底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摘自科学家回信关于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已占世界60%以上)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40年,欧盟目标逐步减少欧盟的包装垃圾,要比2023年减少15%。
B.加强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制品替换塑料制品可减少塑料污染。
C.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全球可持续绿色发展,“以竹代塑”最具有时代意义。
D.全球每年使用了6亿吨竹子替代PVC产品来减少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0字以内)
3.材料四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见长。请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加点词的语言特点。
(1)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2)竹笋在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不断的生长。
5.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小语同学将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向同学们科普塑料污染的危害以及发出低碳生活的倡议,请根据上述材料帮助她补充发言稿的提纲。
1.开场白
2.阐述塑料污染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绍低碳生活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出倡议
2024-04-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材料一:

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俗称“大莲花”的杭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和游泳馆上方共设置了201个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馆内,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耗约30%。这套导光系统还可自动调节最佳照明亮度和能源消耗量,充分展示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小莲花”。场馆顶棚运用“开闭合旋转原理”,可经计算机控制同步张开、闭合。由8片钢结构花瓣组成的顶棚,每片“大花瓣”重160吨,“小莲花”动态旋转启闭的过程,是钢结构悬挑端开闭屋盖技术的内在支撑。绽放在钱塘江畔的“小莲花”彰显了亚运“智能”的理念。

(选自“中国科普网”2023年9月26日)

材料二: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薪火”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采用“方形桶身”,造型自下而上“生长”,轮廓曲线犹如薪柴,整体设计内涵颇多:炬基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

如何确保火炬能够适应长时间的户外燃烧、适应多种复杂天气环境?据介绍,“薪火”顶部采用浮动片打孔设计,内置隐藏式进风口。设计团队为火炬上了“双保险”:火炬燃烧系统里有内、外两套出火口,即使外部出火口熄灭,内部还能保证火焰喷射状态。当恶劣环境过去后,外部出火口还能自动回火。

实物制造阶段,“薪火”火炬生产团队围绕企业自主研发的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四大燃烧技术,开展了燃烧系统专项突破,确保火焰能够在8级暴风和大雨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燃料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此外,“薪火”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该团队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反复测试,团队累计编制26份试验指导书,出具测试报告超60份,在工艺、材料、生产方面,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9月5日)

材料三:

杭州亚运会颁奖物资2023年8月24日正式发布,包括颁奖托盘、颁奖花束及颁奖台。

颁奖花束名为“硕果累累”,整体造型分为花材、花器两部分,象征着亚运健儿披荆斩棘、永不言弃的运动精神。其中,花器是本届亚运会颁奖花束的一大创新,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可供获奖运动员永久保存。

颁奖托盘设计灵感则来源于微风中波动的西湖水面,结合本届亚运会核心图形“润泽”中的飘逸丝带意向,整体给人流动的感觉。

颁奖台以“虹韵紫”的渐变色作为主色调,在功能上采用模块式设计,易于拼搭,前面的这块板可以替换也可以重复利用,体现绿色亚运、节俭亚运的理念。

(选自“央视网”2023年8月24日)

1.下面说法和所给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A.“小莲花”是指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该场馆顶棚运用“开闭合旋转原理”,可经计算机控制同步张开、闭合。
B.“薪火”火炬燃烧系统里有内、外两套出火口,即使外部出火口熄灭,内部还能保证火焰喷射状态。
C.“薪火”火炬开展燃烧系统专项突破,确保火焰能够在8级暴风和大雨状态下陆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D.颁奖花束取名“硕果累累”,象征着亚运健儿披荆斩棘、永不言弃的运动精神,花器由东阳木雕制作而成。
2.材料一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薪火”火炬的特点。
4.杭州亚运会坚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请结合所给材料说一说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2024-04-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容易(0.9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用心阅读人生大书

李峥嵘

在良好的家风中保持童真

黄永玉是艺术界的传奇,被誉为最有趣的老头。他没有受过太多正规的教育,12岁独自出门流浪;28岁成为中央美院最年轻副教授;56岁画了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并创下了拍卖最高纪录;95岁写完6卷本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99岁画的兔年邮票引发热议,并创下销售纪录……

永远的率真、不竭的好奇心是艺术家得以创新的重要特质。但是天真不等于幼稚,单纯不是粗俗,黄永玉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黄永玉从爷爷那里学到了要读人生的大书学堂那些书读下去是有用的,像盖房子砌墙,但砌墙角不等于盖房子。”“有的读书人蠢,一辈子一间房子都没盖成,长大做事情、交朋友、读课外书,才是盖房子的学问。

从父亲那里,黄永玉学到积极对待生活。父亲黄毓麟是小学音乐老师,学过肖邦、贝多芬,喜欢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用音乐家的耳朵听锅盆碗盏交响曲……父亲理解儿童的淘气,对逃学的黄永玉从不打骂,教育他说: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

黄家向来重视运动,从小鼓励黄永玉学习打拳,不仅锻炼身体,也培养人品。家庭教育常常在生活细节中,喝汤、吃饭没有声音”“不要说空话”“莫拿人的闪失笑谈

正因抓大处、重细节,黄永玉活泼的性情里有踏实和正派,态中有骨,执正以驭奇。

1

黄永玉一生经历了时代的大风大浪、人生的跌宕起伏。幼年家道中落,一家人吃不饱饭,黄永玉带弟弟过街,被人议论穿旧衣服,他觉得难受。母亲教育他日子越是艰苦,心里越要笃定。自己做自己的事,读书发奋,做个有头脑的人,看得开,要一辈子想到自己是读书人,再穷再苦就不在乎了。”“人走上坡路固然好,下坡路走得漂亮,才是真东西出来了。心里不好过,就越要往肚子里忍得住。

有这样开明坚强的母亲,黄永玉在苦难中始终保持了善良的天性。他曾回忆在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曾经打猎野生动物。晚年,他对此有深刻反思:我打过山羊、兔子、大雁,它们都有家,有伴侣。把残忍行为不当一回事。世界是大家的,人老了才明白这道理,唉!

人生总有高低起落,行走不会总是坦途,一个人的路能走多长,看的不是平顺时而是如何对待苦难,唯有心性纯良,才有可能创造出真善美。

2

黄永玉是诗人、画家、作家、设计师、木刻家、雕塑家,还是段子手、拳击爱好者……别人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一般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在介绍不同身份时会用斜杠隔开。例如,某某,记者/作家/摄影家/美食家),而黄永玉的斜杠已经快密集成栅栏了。

为什么一个仅仅上过小学的孩子,却能在流浪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正是因为黄永玉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背着自己缝的帆布包去流浪时,包里装的是书、木刻刀、木板。在长乐教书期间,他每个礼拜都坐小轮船去福州,一上岸就直扑书店。

因此,学习不局限于正规学校的学习,而在于用心阅读另一本大书。黄永玉认为,自己能在社会这所学堂里自我磨炼、自我教育,取得成就,除了运气好,还有认真二字,排除了很多高调的、不实际的东西,只实在地、实事求是地去钻研。”“勤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要还得看你的产品质量高不高

⑬90岁时,他的自画像打赤脚、露肚脐,欢脱如赤子,还会在画里借小老鼠自嘲:我丑,但我妈喜欢”——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黄永玉都是不变的率真。正是这份始终如一、专注的真性情,才让艺术之树常青。

1.请参考文中第一个小标题,以“在……中保持……”的句式给文章第二三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2.黄永玉先生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请细读文本,把黄永玉先生家的好家风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3.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子,自选角度赏析。
①父亲理解儿童的淘气,对逃学的黄永玉从不打骂,教育他说:“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
②别人是“斜杠青年”,而黄永玉的“斜杠”已经快密集成“栅栏”了。
4.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也可改为《“斜杠青年”黄永玉》,你觉得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5.黄永玉先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你任选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感受。
2024-04-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生态共保联治:守一片天饮一江水

长江三角洲,因水而兴,生态是这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彰显着跨域一体的合力,书写着美美与共的新篇。

材料一:

共谋大保护

长三角区域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包括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完善长三角区域长江禁渔和生态养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后一段时期,要始终将长江禁捕和长江生态养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的工作,坚持不懈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全面深化长三角地区省际间联动和禁渔执法长效机制,持续铁腕整治非法捕捞、违规垂钓和三无船舶、渔具网具,全面实战运行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及配套执法机制,加强长江口、近海水域全天候、智能化管控力度,加大长江水域科研调查和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推进中华鲟保护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加强水域生态养护工作力度。

材料二:

共谱协奏曲

去年,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下降26.2%;594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92.1%,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联合河(湖)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发源于长三角,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复制、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陈雯指出,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长三角共谱生态协奏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长三角生态领域区域合作在制度、投入、执行方面仍存挑战。她建议,长三角地区应构建起一套制度框架体系,牵引区域一体化生态治理,并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

材料三:

共治跨域水

水环境流域共治,需要上下游协作。2012年安徽、浙江两省实施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断面水质连续11年优于补偿考核标准,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新安江模式目前已在全国15个流域、19个省级行政区复制推广。

下一步,要落实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现提档升级,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包括一体推进全域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探索跨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新模式,携手下游创新性实施以推进产业合作交流、搭建文旅合作平台机制、强化教育合作、推进人才交流共享等为主要内容的皖浙合作十件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打造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的美丽河湖建设新样板。

材料四:

共绘最江南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为守护太湖万顷碧波、旖旎风光的江南美景,沿岸地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形成河湖治理合力,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太湖水生态环境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今年8月,无锡市与苏州市、常州市、湖州市签订了《环太湖四城市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协议约定了四地联动治水、信息共享、轮值机制等内容,推动太湖流域跨区域河湖保护联防联控、共治共享,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如今,我们正开展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将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接续奋斗,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宏伟蓝图变为生动图景。

(摘编自2023年12月1日《新民晚报》)

1.关于长江三角洲生态共保联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后一段时期,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完善长三角区域长江禁渔和生态养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B.专家陈雯指出,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长三角共谱“生态协奏曲”虽已取得全面成果,但长三角生态领域区域合作在制度、投入、执行方面仍存挑战。
C.下一步,要落实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现提档升级,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D.我们正开展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将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接续奋斗,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2.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四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截至目前,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太湖水生态环境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4.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开展长三角区域的生态共保联治。
2024-04-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