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磁石与树

尤今

①有一天,10岁的女儿忽然满脸企盼地对我说道:“妈妈,我想看冰上溜滑舞。”我一口答应:“好啊!我去买票。”她嗫嚅地说:“我……我想要和朋友一起去看。”我吓了一跳,抬头看她。这个一直被我捧在掌心里的女孩儿,现在,居然想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了?我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②那晚,她和朋友观舞归来后,一双大眼,静静发亮;一张小嘴、絮聒不休,快乐得像只在天空翱翔的小鸟。

③接着,陆陆续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她想和朋友去书局、去看戏、去聚餐……每回答应了,心里总有几分失落的感觉。对她来说,外面缤纷的世界,已变成了一块磁石;而和朋友一起探索的欲望,则像新田的一棵树,不断茁长。

④最近,她又想和朋友参加学校主办的教育观光团。许多孩子都有家长陪伴,可是,我无法请假陪她去。我实在放心不下,硬着心肠拒绝了。她低着头,眼里隐隐约约地闪出泪光。

⑤好友晓以大义:养育孩子,犹如放风筝。孩子小时,家长把长长的线连同小小的风筝,紧紧地攥在手里,孩子稍大,风筝便会脱手而出,直飞蓝天。当风筝随着风势越飞越高时,放风筝的人,一定要将手中的线一点一点地松开、松开、再松开、才能充分地享受到“收放自如”的乐趣。倘若放风筝者不明形势,一味死抓不放,那么,风筝必定会借着外在强劲的风势,努力挣脱企图拖住它的那只手,迅速地飞逝于遥远的天边,永不复返。

⑥另一名好友则道出了自己的经验:“女儿小时候常常站在椅子上,和我一起照镜子、父女俩脸靠脸地出现在镜子里的动人情景还历历在目,她却已飞蹿到与我齐肩了。过去,对于她所提出的许多看法和要求,我会直接说不;可是,现在,我却会说让我想想、可能对你、试试看吧、也许不坏。孩子已经长大,为了弥补出现于两代间那不可避免的代沟,为人父母的、当然也只有一步一步地向后退了。退了以后,大家都有个舒畅的呼吸空间,否则,剑拔弩张,两败俱伤啊!”

⑦当晚,回家以后,我问女儿:“你还想去玩吗?”她伸手搂住我的脖子,问:“妈妈,您放心让我出国吗?”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不放心,不过,如果你真的想去,我也不反对。”她脸上荡出了两个圆圆的酒窝,应道:“您既然担心,我就不去了!”说毕,亲我,黏糊糊的口水弄得我满脸都是。

⑧嘿嘿,有时,退让,居然也能奏奇效啊!

(选自《意林》,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女儿提出的要求“我”的心理
和朋友去看冰上溜滑舞
失落
和朋友参加教育观光团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张小嘴,絮聒不休,快乐得像只在天空翱翔的小鸟。
3.文中写到两位好友的教育观,有何用意?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的标题“磁石与树”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5.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成长、爱、放手……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具特色的西藏茶文化

①西藏谚语云: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天无茶。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西藏人民来说。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甜茶馆。抑或每家每户必备的酥油茶,无不彰显茶在西藏人民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西藏茶文化之缘起于茶马古道。现代考古证明。早在1800年前的东汉。区外的茶叶已经传播到了现在的阿里地区。西藏原本不产茶。却因茶马古道,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马古道的核心任务复合性文化,其地域范围涉及西藏、四川、云南、青海、湖南、陕西等多地。是西南边疆、西北边疆与其他地方马匹与茶叶互换(即茶马互市)的重要纽带。以前,西藏消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历史上,四川及周边地区是茶叶输入西藏的核心区域,这种供给状态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其中,以四川雅安最为著名。后来,人们口中的藏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专指从雅安运来的茶。

③易贡茶场推动了西藏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上。西藏所需茶叶都由区外输入。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国家的帮助下,茶叶作为稀缺品的历史逐步终结,雪域高原不出产茶叶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如今,产自高原的茶叶已经走出高原,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④易贡,藏语意为美丽的地方。位于林芝市波密县的易贡茶场,海拔2000余米,是目前西藏最大的茶场。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在易贡建设军垦农场。刚开始茶场只试种了50亩茶树。生产的都是边销茶:20世纪90年代开始。茶场规模化生产边销茶和绿茶;2010年,尝试生产红茶;近两年,在全国性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网络销售额已占销售总额的20%以上。目前。易贡茶场茶园总面积达5045亩,投产茶园2463亩,生产绿茶、红茶和边销茶等十几种产品。除了销往广州、四川、北京等地之外。大部分茶叶供给西藏本地市场。茶产业作为西藏新兴的绿色产业,受到了国内茶界的重视。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⑤茶树易于富集氟元素,茶叶越老,含氟量越高,而过量摄入氟元素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病症。2020年,西藏开始大力推广低氟健康茶。2020年10月,西藏健康茶推广试点配送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一批健康低氟茶从拉萨发往我区其他6市地。该试点范围面向我区7市地农牧民、农牧区学校寄宿生、城乡低保群众、集中供养孤儿、特困人员等群体,涉及至少120个乡镇和13所中小学,共发放18.5万公斤低氟茶叶,其中,5万公斤由政府补贴向农牧民群众低价销售。

(选自《西藏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西藏的茶文化。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简要回答文章第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4.甜茶、酥油茶等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说明性文字简单介绍你所熟知的一种以茶叶作为原料的食物。
2024-03-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爱生长

方思伟

①周二的语文课,孩子们突然变得好乖。课前走进教室。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在外面游荡。语文书也铺在桌面上。就连最调皮的、上课一直蹲在板凳上的猴孩子德吉也安静了下来玩着手中的笔,没有一丝声响。

②就在上周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还完全不是这样。十多个男孩子还因为课间在校园玩耍而迟到。虽然上课迟到,连最起码的报告都没有就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只能生气地让他们站在教室门口。他们在门口依然不老实,有的同学面带笑容地嘀咕着,有的同学背对着黑板望着走廊,也有的同学居然还相互地推推操揉。

③孩子们的变化让人惊喜。一个小小的蛋糕居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不禁倍感惊奇起来。这份惊喜源自我周一的生日。周一是我的生日,周一前后三天的时间里,总被一些温暖感动着。

④周日的下午,窗外下着细雨,后窗的柳树舒展着腰身,随风摇摆;柳叶在细雨中荡漾,与小雨滴不停地嬉戏着。一人一直静静地坐在宿舍的桌子前,急促的手机震动响起,习惯性地迅速拿起手机,手机屏幕显示快递送餐四个大字。接通电话后,电话里告诉我,有一个订购的蛋糕要送到宿舍,脑海中不停地盘旋着一个问题:这是谁订购的蛋糕。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一股股暖流从身体里慢慢升腾起来。传递到身体的每个神经末梢。居然还有人记得我的生日,并且还这么周折订购蛋糕,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意。平时不怎么吃蛋糕之类的甜食,看来只有让任教班级的孩子们把它给消灭掉了。电话中告诉对方。蛋糕存放在店里,明天早上自取。

⑤周一早上早早醒来,睁眼的瞬间就收到小朋友的许多生日祝福。躺在床上读着温暖的祝福,眼泪慢慢聚集,聚满了眼窝,顺着鼻翼慢慢向下蔓延,爬上了嘴角,沿着唇边渗透上了舌尖,味道是甜的。祝福的短信中也解开了蛋糕来源之谜。

⑥来到学校,草草吃过早饭后就走进距离学校不远的蛋糕店。蛋糕店老板热情地招待着,聊着天,半个小时的等待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趁着快要下课的时间,把蛋糕委托给正在教室上课的拉姆老师就匆忙离开。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午休的时候,拉姆老师却发来一段自己精心录制的小视频。视频里班级的孩子们笑容灿烂,齐声发出:祝方老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我激动地从床上爬起来,端坐在桌子前给拉姆老师编辑了一条信息:谢谢您,拉姆老师,谢谢孩子们,好感动,很幸福。”“应该感谢方老师,方老师生日快乐,学生们开心极了。拉姆老师回复道。

⑦是呀,一句温暖的祝福、一个小小的蛋糕就是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温暖的祝福让人热泪盈眶,祝福背后是爱的表达和美好的期许。小小蛋糕给人以甜蜜,投递的是爱,传递的也是爱,让感受到的人充满爱的能量。

⑧这一天破例发了两条微信朋友圈。一条是早上拿到蛋糕之后,所配文案为:温暖的祝福,贴心地投递,把爱一起传递给孩子们。第二条是收到于老师录制的小视频之后,文案为:最特别的祝福:让爱在爱的鼓励中生长!

1.第②段划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2.联系前后文,回答第③段“总被一些温暖感动着”具体指什么?
3.第①段“语文书也铺在桌面上”一句中,“铺”能否改为“放”,为什么?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5.简要回答文章标题“让爱生长”的含义。
2024-03-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流光溢彩的金银器

①长久以来,传统手工技艺与地域习俗、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个人佩戴的金银首饰,到家庭日用的锅碗瓢盆,再到寺院供奉、文博机构馆藏的诸多造像精品……作为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金银等器具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特别是吐蕃时期,曾达到过最繁荣的状态。

②吐蕃时期,随着宗教在当时社会影响程度的提升,宗教法器曾成为金银器打造的主流,涌现出了一大批金银材质打造而成的艺术佳品。据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宗教用品大多取材贵重,由当时手艺高超的工匠艺人精工巧作。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文保单位,珍藏了以金银为胎和宝石缀饰的法器,以富丽庄严闻名于世。

③近年来,在海内外的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金银器,展现了唐代吐蕃金银工艺的高超水平。今天,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发现的实物,都可以证明吐蕃金银器从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中原唐朝和中亚、西亚金银器相比较,其中一些精品的制作水平已达到与前者大体相当的程度。

④关于这点,当时中原王朝的文献记载也能证明吐蕃进贡的金银器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唐代金银制造工艺中也曾独树一帜。史书记载,唐代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吐蕃赞普派遣使节向唐王朝贡献了一座“金城”,城上不仅立有狮子、大象、骆驼、马等动物,动物之上还有骑手。与这座金城同时贡奉给唐王朝的,还有金瓮、金颇罗等金器。这些足以说明当时西藏地区金银器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⑤据了解,当时的吐蕃金银器从造型上来看,既有杯、盘、碗、壶等各类生活用具,也有耳坠、戒指等首饰以及作为服装饰品的各类牌饰,还有马具、马饰等金银饰件。其中,器形最大的,是今天保存在拉萨大昭寺内的一件银壶。这件银壶的造型十分特别,它的上端开有圆口,口缘饰八曲纹,口沿的下方做成空心立体羊首,羊首的后侧竖起两耳,羊首前端上下唇间衔有一个圆管形小流,羊首下为喇叭状的细颈,颈上端饰弦纹、四瓣毬纹各一匝,颈下部接球形瓶身。纹饰部分有鎏金痕迹。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此银壶的主要位置,有一组生动活泼的鎏金图像,饰有单人弹琵琶和成组人像各二组。其中,弹琵琶者将琵琶置于背上,双手背于身后,呈“反弹琵琶”的姿态,与著名的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如出一辙。

⑥回望过去,拉萨、昌都等地都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枢纽,大量金银器加工店就曾林立于这条著名古道的街巷。今天的拉萨,你可以在街头巷尾随时走进一家金银加工店。然而店内的金银器存在缺乏创新、款式单一等问题,导致无法吸引年轻人前来消费。但可以期待的是,在众多西藏金银器工匠的努力下,这项技艺会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

(选自《西藏日报》,2023年05月31日有删改)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吐蕃时期金银器制作。
(2)选文第②短划线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析第③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2023年5月18日,日喀则博物馆正式开馆。近日,日喀则市博物馆以“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举办“吐蕃时期金银器物展”,请你为此次展览题写一句宣传口号。
2023-10-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表

时间
项目
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
接待游客(万人次)183.19255.74
旅游收入(亿元)14.220.3

(《西藏旅游强劲复苏》,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近年来西藏游热度逐年升温便是实证,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区旅游景点仍存在着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协调,急于追求一流设施环境,淡化乃至忽略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软件服务的必要需求等问题。要让旅游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加大对软件的深入挖掘,不断扩大旅游文化内涵,打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风景只是一个窗口,由城市文化、旅游软实力共同打造的口碑才是核心竞争力。只要注重旅游业软硬件协调发展,打响城市名号,吸引八方游客自然会水到渠成。期待我区各地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擦亮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

(《旅游软硬件“琴瑟和鸣”方能长久》,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三

第四十六条   在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应当符合资源和生态保护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开发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4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在陕西馆,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自主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验。

现代科技展现了历史文化魅力。诗词元宇宙展区宛如一幅传统书画长卷,展区内设置AR(增强现实)游览区、VR体验区、诗词互动游戏区,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

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走进中国电信展馆,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张家界旅游景区的各项数据,入园人数等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开发的全域旅游平台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帮助景区更好开展指挥调度、分析决策,目前已为百余家5A级景区提供服务。

(《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摘编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
2.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3.请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4.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为西藏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2023-10-0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西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

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愿。但我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画个眼镜……印象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自己当时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蜈蚣叮。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温这样的节日记忆。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粽子。南方与北方的粽子内容不同。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米加红枣。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⑤白粽子,也叫碱粽子,非常好吃。用碱水泡糯米,泡完之后,糯米泛出偏黄的颜色,煮出来的粽子会变成金黄色,有浓郁的碱香。这种碱粽子讲究吃冷的,煮熟晾凉之后放进冰箱,它会稍微有点反生。再取出来时热一下,晾凉,蘸白糖吃。

⑥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节日,用美食做情感的交流和传递,这也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

(选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1.请概括“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
2.下面语段放在文中哪两个语段之间合适?请作出判断并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形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成锥状。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4.请写出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作用。
5.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传统节日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这一观点,并举例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

2023-10-04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西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皮火车时代的烧鸡

①绿皮火车,这个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消失的符号,其实一直藏在一代中国人的基因中。在过去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缓慢、拥挤、陌生又熟络,种种气味杂糅,充斥着五湖四海的口音,少不了啤酒与烧鸡的绿皮车厢里,呈现着一幅真实中国的图景。

②许多人会怀念绿皮车厢里的食物。最常被人们提及的是烧鸡,烧鸡成为某种象征。没有在绿皮火车里吃过烧鸡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

③中国的“四大名鸡”都与火车相关:沟帮子熏鸡、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符离集烧鸡。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地图上,就可以看到这“四只鸡”与铁路枢纽的关联:沟帮子在辽宁锦州,位于东北两条重要铁路的交会处。山东德州则在京沪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交会点上,无论是铁路还是水路,德州都是必经之地。安徽宿州符离集也是交通要道,同样是京沪铁路的枢纽。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就是符离集人,他从小吃着符离集烧鸡长大。道口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也是东西南北两条铁路交会之地。四只鸡,与铁路上的中国形成一种微妙的共振。在遥远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坐火车出远门,其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意义相当于如今坐飞机头等舱。出一次远门,可能要在绿皮车厢里摇晃几天几夜,在几天几夜中,吃喝拉撒必不可免。当时并没有工业化的包装食品,在路上除了携带的干粮与茶叶蛋,最体面的食物就是火车在站台停靠时,蜂拥而上的小贩售卖的烧鸡。

④这烧鸡在当时,不仅仅是一只鸡。坐在局促的绿皮车厢里,周围挤满了人,众目睽睽之下,你悠然自得,轻轻撕扯下一只油腻芬芳的鸡腿。鸡肉的香味如此出挑,原本的车厢里充溢着浑浊的味道:炒货味、人体味、花露水味、饱嗝味、香烟味……浑浊气味的交响乐中,忽然传来一股明亮激越的烧鸡的香味,如同在沉郁的大提琴声中飘来小提琴的欢快。这种香味没有侵略性,沉郁,妩媚,且持久,从鸡皮、鸡肉甚至鸡骨头的缝隙里,丝丝入扣地传递出来,经久不散。周遭人的眼神有意无意地盯着你,盯着你蠕动的嘴,盯着你手里越来越少的烧鸡,静静倾听,似乎还有一阵阵从身边传来的腹腔“咕噜咕噜”蠕动的声音、吞咽口水的声音。此时还应该有一点酒,啤酒显得豪迈,倒在一个搪瓷缸子里,洁白的泡沫泛起一阵阵炫耀,仰脖一饮而尽。如果是闷热的车厢,最好是白酒,倒出一小杯,那颠覆一切的香味,如同在弦乐之中加入一阵鼓点。喝酒时要含在口腔里,发出“嗞”的一声叹息,紧接着是“叭”的一下吧唧嘴,此时意犹未尽,紧随其后的是“哈”的一声叹息,代表着下一个轮回。你的手继续伸向那一只传奇的烧鸡,另外一只鸡腿已经在静静等待……

⑤它不仅仅是一只鸡,还是社交圣物。漫长的绿皮车厢旅程,如果你是孤身一人,刚好对面坐着的是你不怎么烦的人,邀请他一起吃一只鸡,你们将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⑥在有限的记忆中,凭借一只烧鸡,我曾跟皮革厂的小老板打得火热,他告诉我不同皮质不同颜色的构成;跟带着孩子去北京挑战吉尼斯纪录的父亲谈过话,他女儿可以不间断地翻跟斗,在拥挤的车厢里也能给我们表演一下;跟秦皇岛的酒吧女老板约定有空去她的酒吧看表演。只不过那时没有微信,没有“扫一扫”,甚至没有手机。有的仅仅是烧鸡,烧鸡就是火车上的“战斗机”。

⑦更久远一些的记忆则是我第一次跟随父亲乘坐绿皮火车。车到一个小站,尚未进站,汽笛声响,许多小贩跟着没有停稳的火车奔跑,他们拿着烧鸡、矿泉水、茶叶蛋以及啤酒、火腿肠。父亲跟我说:“你坐在这里别动,我去买一只烧鸡。”

⑧片刻他消失在人群中。我还瘦小,穿着妈妈织的毛衣,看护着行李架上的大包小包。第一次出门的我小心地等他回来,等待他手里提着一只油亮芬芳的烧鸡回来。

⑨那种感觉总是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他的父亲对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摘自《时尚先生Esquire》,有删减)

1.对本文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绿皮火车”作为逐渐消失的事物,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内涵丰富。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坐绿皮火车象征着身份、地位,一只烧鸡也有相同的意义。
C.全文以小见大,抓住“烧鸡”这一平凡的事物,缓缓展开“绿皮火车时代”真实的中国的图景。
D.作者列举中国的“四大名鸡”,表明了中国铁路在这些地区最发达,从而发展出了“烧鸡”这一美食。
2.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烧鸡就是火车上的‘战斗机’”这句话?
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同意么?请阐述理由。
2022-12-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西藏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曾照彩云归

①高三那年,母亲陪我一起将课桌搬到了山坡上的教学楼。傍晚时分,天空红得仿佛燃起了一场大火,而天边的彩云则是落在我们身上滚烫的尘屑。

②“没事的时候,你多往窗外看看,对眼睛好。”临走时,母亲如此叮嘱。而我一声不吭,只将拳头攥得死紧,以此表达心底的不满:这是最为艰苦的高三,我怎么会有“没事”的时候呢?6点钟起床,做早操,读语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吞下一个包子,把前一天不会做的题全部标红,赶在老师进教室前去办公室问清楚……

③我当时很喜欢一句话:“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而母亲对我经历的苦难一无所知。彼时,她正在一家生鲜店里当采购,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进货,留给我的,只有门和锁重合的“咔嗒”声,短促而轻微。等我下晚自习回家时,她早已睡着,长长短短的鼾声与笔尖在试卷上的摩擦声相互应和,蚕食了浓厚、粘稠的夜。

④我们有那样深刻的血缘关系,可我们仍然是孤独的,只能在各自的人生中沉默。

⑤高三一模,我只考了400多分,与理想的大学相距十万八千里。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窗外的晚霞很美,彩云仿若翻涌的春潮。但彩云易散,而人仍要继续前行,哪怕一片漆黑,哪怕不知方向。

⑥学校食堂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因此,一模后,我每天中午都回家吃午饭,之后午睡。仔细算来,那应该是一天中我与母亲唯一清醒相对的时刻,然而,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温情脉脉,相反一片狼藉。那时,我正因焦虑而频繁失眠,夜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只能睁着干涩的眼睛发呆。久而久之,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我无法容忍一丝噪音的存在,连筷子碰撞瓷碗碗口的声音都被我视作挑衅,继而与母亲爆发激烈的争吵。后来,母亲把家里所有的餐具都换成了塑料的,并且在我午睡时,沉默地在沙发上枯坐半小时,仿佛在完成一场艰苦卓绝的修为。

⑦可是这无法安抚我,高考这把利剑使我的灵魂不得安宁。我常常一个人跑到天台上看晚霞,直到火从天上烧到心里,才下楼将卷子翻到另一面,像是翻过了一座险峰。就这样,高三上学期便在我反复的自我怀疑中结束了。

⑧教学楼前已经拉起大红色的百日誓师横幅,校长在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在台下热情高涨,唯独我,看着浮云掠过的天空,心想,不要勉强自己了,要不算了吧。

⑨直到那天中午,我照例回家午睡。迷糊间醒来,看到母亲举着竿子,在粘窗外树上的蝉。夏天的树郁郁葱葱,像一捧碧色的玉。而她赤着脚,身体微微前倾,手上握着纤长的竹竿,像一个一往无前的战士,在挥舞手上的军旗。

⑩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荒谬,我总以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战役,其实不是的,我经历的那些挣扎与痛苦,都在母亲那里翻了倍,成了她的劫难。而她沉默地忍耐着,任凭汗水自额头滴落,落在地上,蒸腾上升,变成笼罩在我头顶的一朵云,一朵彩色的云。

可是,母亲不是易散的彩云,她是当空的明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母亲仍在店里工作。我飞奔进去,告诉她我的分数足以上一所重点大学,她随口应了一声,然后抬起手,用袖子挡住了眼睛。

(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事件

“我”的情感

上高三,母亲嘱我多往窗外看
下晚自习回家,母亲早已睡着孤独
一模后,我中午回家吃饭
理解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窗外的晚霞很美,彩云仿若翻涌的春潮。
(3)文章以“曾照彩云归”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
(4)你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5)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说到自己的“荒谬”,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荒谬”?在家人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说说你的体会。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梦想前行,我们皆是可期少年

①年仅17岁的中国小将苏翊鸣凭借88.70分的成绩摘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银牌,为中国单板滑雪写下了崭新的一笔。苏翊鸣一鸣惊人背后呈现的是中国少年那股不服输、不放弃的拼劲儿,是青年运动员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使命担当。中国少年,可畏可期。

②读懂少年之奋勇争先,砥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做向梦想前行的拼搏家。从开幕式24名中国年轻人在茫茫白雪中串联成中国结,展示奥林匹克精神要义,到苏翊鸣夺银,是中国运动员用汗水完美诠释着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注解着体育的本源和真谛。唯奋勇拼搏造就真英雄,才能更好地拥抱美好未来。常言三岁之翁”“百岁之童,其实,奋斗的人生与年龄无关,心态的衰老才是更加值得担忧。疫情大考之下,中华民族同心戮力、共克时艰,除了90后、00后少年在疫情一线坚守岗位外,以钟南山、张伯礼等为代表的耄耋老人,因青春之光,他们变身少年乘风破浪,坚守初心线而行交出了高分答卷。于此,年少不是专利,只是最富有活力的"成分",每一个有梦想、不负韶华的普通人,皆可是可期少年,这才是中国少年应有的样子,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内生精神动力。

③读懂少年之担当作为,永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昂扬自信,做向梦想前行的领航人少年强,则中国强。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中顺利晋级决赛的谷爱凌、冰壶所有参赛队伍中最年轻的队长韩雨、参与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资格赛比拼的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何金博……年少有为,初次登上冬奥舞台的00后小将们意气风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在冰天雪地中掀起了青春风暴,让青春燃烧沸腾。我们要拾起00后新生代们爱拼才会赢的斗志,高举梦想火炬心无悔,锤炼担当硬核,将年少轻狂再次挥洒汗水在祖国壮美河山之中,挑起实现中国梦的重担,实现更多的突破,获得属于自己的鲜花与掌声。

④读懂少年之赶考初心,磨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做向梦想前行的答卷人109个冬奥小项,从约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实现全项目参赛,背后有着一批准00后和00后年轻人的奋勇拼搏。赛场上,以苏翊鸣为代表的运动员赛出了青春的力量;赛事中,众多00后奥运志愿者,在场馆管理、赛事服务、颁奖礼仪等领域施展才能,履行自己的冰雪之约;赛场外,超3亿人携手奥运五环,让原本有些高冷的冰雪运动大众化、全民化。共燃冰雪梦,激情向未来,这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少年奥运健儿初心使命深层次的体现,向世界展现着中国青年的气质。为此,我们当接续可畏可期”“少年”“不负韶华勤耕耘之锐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书写强国有我新篇章。

⑤成就冰雪荣耀,与世界携手向未来。我们当如中国奥运健儿驰骋赛场、勇敢拼搏、挑战超越,以崭新的面貌、负责任的形象和自信平和的心态,呈现给世界一个大国风范。因为,向梦想前行,我们皆是可期少年

(有删改)

1.阅读全文回答,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为“可期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众所周知,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而黑死病的爆发又使其晚期被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时代”。14世纪20年代,黑死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这种流行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恐怖的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1346年,黑死病传到俄罗斯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134710月,带有黑死病菌的老鼠藏匿在热拉亚人的船上,从克里米亚半岛来到西西里岛东北的墨西拿港,该岛很快就布满了瘟疫。1348年1月,黑死病侵袭威尼斯和热拉亚两个港城,然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法国当局赶忙驱逐了一艘带有黑死病人的游艇,但为时已晚,鼠疫已经在马赛登陆,并由此而进入西班牙。1348年底,英格兰南部也受到侵害。一年以后,从爱尔兰、挪威到维尔茨堡、维也纳的广大地区都变成了黑死病流行区域。但灾难并未就此结束,它无情地扫荡了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于1532年“进军”俄罗斯西部。1894年,我国广东、香港一带出现的黑死病,传播范围也很广。1898~1928年间,黑死病在印度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直到20世纪60年代,黑死病还曾在越南流行。

14世纪后半期,欧洲还出现过数次严重的黑死病。直到15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遭受一次黑死病袭击。16世纪和17世纪,黑死病仍对欧洲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1664~1665年流行于伦敦的黑死病为害不小,被人们称为伦敦大瘟疫。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所带来的死亡和恐惧,超过了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极大,死亡人数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欧洲战争死亡人数仅占人口的5%

④除了死亡和恐惧,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加快了封建农奴制解体的步伐,推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以英国为例,当时的英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因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1349年秋天收割的时候,地主们只能花双倍的工钱才能雇到人手,同时还必须每顿给工人们提供鲜鱼鲜肉。瘟疫之前,英国的情况是地少人多。而现在的情况变成了地多人少。劳动者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结果就是英国的农奴制逐渐消亡。原来的农奴基本成了从地主租地的自耕农。一部分敏锐的自耕农发现地多人少,种地忙不过来,把种庄稼改成养羊,收益更高。于是,养羊业逐渐兴起,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家致富而成了大庄园主。英国领先世界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而工业革命就是从羊毛纺织业开始的。

⑤不仅如此,黑死病还加速了欧洲医疗卫生事业向近代化转变,严重的冲击了基督教在欧洲人们心目中的威望,促进了理性意识的萌发,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

⑥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通常认为与当时西欧各国家有组织的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有关。在这些行动中,隔离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在那个时期,各个西欧国家先后开始采取集体防疫措施。从最早的各个国家自顾自的到国际间相互合作。每个国家的隔离都举全国之力全力而为。最终,在16561721年间,西欧诸国就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

1.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文中划线的句子所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极大,死亡人数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欧洲战争死亡人数仅占人口的5%。”
3.“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一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根据文意,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离,是当时西欧各国家有组织的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B.黑死病就是鼠疫。
C.在当时,黑死病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的,只要得病就无一幸免。
D.黑死病的消失至今没有定论。
5.结合选文内容,并试着反思当前漫布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说说一场疫情有可能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吗?如果有请写出一条。
2022-02-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西藏林芝市中考备考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