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在中国可谓是。自古奔流而来,黄河哺育了华夏先民,但它的频繁泛、改道又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1.文中加点字“亘”的读音正确的是(     
A.huánB.yuánC.héngD.gèn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澜B.斓C.滥D.烂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家喻户晓B.鲜为人知C.扑朔迷离D.微不足道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唯一道路。
B.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根本途径。
C.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也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
D.治理黄河,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山之奇

蒋子龙

①江西宜春有一座明月山。此山方圆六十二平方公里,由十二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势逶迤,层峦叠嶂。茂林深丛,怪石嶙峋,千态万状别有奥趣,风骨魁伟而韫奇气。明月山主峰高达一千七百多米,整体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圆之月,因此得名。

②不仅山形似月,而且山石明亮,夜晚闪烁如月之光华。明代吴云《古月山考》记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明月山坐落于武功和九岭两大山脉之间,有石夜里发光如月,若月落山中,满山皆明。奇峰出光华,月移山影动,山月相融,自是一奇。自古以来,旅行家就喜欢夜游明月山,有唐代齐己的诗句为证: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

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其实,山如明月只是明月山的一奇,还有一奇是明月山的树。山上山下林木森森,植被极其丰富,或枝叶茂密,浓荫匝地;或高出众木,肃爽凌霄;或枝干粗壮,傲骨嶙峋;或新芽初露,生机勃发……南国之山森林繁盛原不足奇,奇的是明月山有相对齐整的万顷竹海,站在高处望去,碧涛汹涌,密密匝匝,仿佛有巨石滚落也会被浓绿托住。

④在明月山绝奇的大峡谷内外及千峰万壑的险峻处,生长着稀有的珍奇古木。如野生红豆杉,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在地球上已有二百五十万年的历史,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明月山一带竟然数量不少,让人惊叹。还有古樟树、金丝楠木、黄檀、乌柏、落叶木莲、南方铁杉等等。

⑤我是在多古木的河北沧州农村长大,对树,特别是老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见古木比看见任何景观都兴奋。在洑溪村,我搂抱了须三人才能抱过来的一千一百岁的罗汉松,还有千年古樟树,八百年的闽楠、栎树……只这一个村子就有上百棵古树,八百年以上的有十三株。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气象,或老干如铁,枝叶扶疏;或拂云百丈,独立无双……山里还有一个叫水口的小村子,一农户家就有两株红豆杉,一株二百五十岁,一株已逾千岁。上海一严姓游客,知道红豆杉养人,向主人借了一个竹椅,半躺半坐地在树下一觉睡了两个多小时,醒来后便决定要到明月山来建民宿……其实他在树下的竹椅上比在城里的床上睡得沉实,是因为明月山的空气好。一般来说,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五千个,就是很清新的空气了,明月山则是七万个,称其为大氧吧也不过分。所以山里的这个村子,人人健康长寿,很少有人得大病。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水土。

⑥接下来就该说明月山的第三奇——水。

⑦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写到宜春的水。文章中说,远古时代,明月山这片起伏逶迤的黛绿色山峦,原是汪洋大海,亿万年过去,沧海桑田一瞬间。但是,苍茫的群山峻岭之上,依旧翻腾着汪洋般的云海,蓄含着巨大的水量。于是,明月山溪水万千,跳跃宛转,养育了犹如乳汁般滋润大地的袁河、锦河和潦河水系

⑧明月山在成为宜春境内河流的源头之前,先是形成了大大小小众多的瀑布群,其中有落差一百一十九米的云谷飞瀑,也有落差只有几米的水帘。瀑布多,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这里的水有冷热两种,均富含硒元素。

⑨为什么明月山的溪泉都是富硒水?这要感谢大自然的造化所赐,让宜春成为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且无丝毫污染。山泉经过山上奇石和树木庞大根系的过滤,特别是流经万顷竹海,即通常所说竹根水,其质量自然非一般溪水所能比。那么,硒又有何珍奇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硒有增强免力等五大功效,因此,明月山成为国内名牌矿泉水厂家争抢的水源地。

⑩这一切仍不足奇,最神奇的是明月山的热泉,泉水发烫,也称温泉。明月山的温泉蕴藏于四多米深的熔岩裂隙之中,而山体内的裂隙相通,温泉的储量就极丰富,可谓流之不尽。据记载,明月山温泉每日出水量一万吨,水温常年保持在六十八至七十二摄氏度,不受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与每年的雨量大小无关。

明月山下的温汤镇建有两侧带板凳的长廊,每到傍晚,就陆陆续续有人提着各式各样的桶,打了泉水坐在长廊下泡脚,人多时长廊里坐不下就自带板凳,一边泡脚一边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此处还有上万户从北京、上海等地迁来的移民,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图的就是明月山的空气和水。难怪早在唐朝时,著名诗人韩愈就曾断言: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选自《人民日报》)

1.全文围绕“明月山之奇”进行记叙描写,认真阅读全文,完善下表。
一奇:山形似月,山石明亮,夜晚发出光华
明月山之奇二奇:___________
三奇:___________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第⑤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分)
3.下列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述明月山的山形、山石、植被、珍稀树木,表现了对明月山的惊叹。
B.记叙明月山的富硒水与温泉,表达了对其神奇之处的赞叹。
C.描绘明月山下温汤镇的祥和景象,表现了对明月山自然环境的喜爱。
D.介绍明月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珍稀植物,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山上山下林木森森,植被极其丰富,或枝叶茂密,浓荫匝地;或高出众木,肃爽凌霄;或枝干粗壮,傲骨嶙峋;或新芽初霉,生机勃发……南国之山森林繁盛原不足奇,奇的是明月山有相对齐整的万顷竹海,站在高处望去,碧涛汹涌,密密匝匝,仿佛有巨石滚落也会被浓绿托住。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黎川一中片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记者殷淼)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开发量子点”方面做出的贡献。

②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媒体声明表示,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成功地发现和开发了如此小的粒子,这些被称为量子点的粒子现在在纳米技术中非常重要。

③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约翰·阿奎斯特说:“量子点具有许多迷人和不寻常的特性。重要的是。它们根据大小有不同的颜色。”

④据介绍,量子点正在为人类带来许多福祉。研究人员认为,在未来,它们可以为柔性电子产品、微型传感器、更薄的太阳能电池和加密的量子通信做出贡献。

(摘编自《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评选结果揭晓三位科学家获奖》,《人民网》2023年10月6日)

材料二:

①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晶体(纳米半导体),直径通常为2~10纳米。当施加电场或光压时,这些纳米半导体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且光的频率会随着其尺寸的大小而变化。通过调节这种纳米半导体的尺寸,便可以控制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这种纳米半导体具有限制电子和电子空穴的特性(属于量子尺寸效应),自然界中的原子或分子也具有该特性,因而被称为量子点,也被称为“人造原子”或“量子点原子”。

②量子点通常是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通过简单地改变它们的大小就可以改变其性质。如较小的会发出蓝光,较大的会发出红光和黄光。除了颜色上的变化,量子点的磁性、电性、热性和催化性也会随着它们的大小变化呈现不同的特性。

③现在,市场上最新款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都是利用量子点技术创建像素的RGB(红绿蓝)颜色,其色彩和亮度都非常惊艳。采用QLED技术的显示器具有超薄、高色域、柔性、高对比度等特点,可为使用者带来无与伦比的画质体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8%的电视机屏幕使用了量子点技术。在美国,量子点技术相关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在2021年已经达到40亿美元。

(摘编自青衣江《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量子点让生活更加绚丽多彩》,《百科知识》2023年第24期)

材料三:

①虽然量子点非常小,但亮度极高,科学家可以利用量子点进行生物分子标记,这样可以很容易地追踪到生物分子在细胞中的位置和活动。例如,用量子点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可用于基因或蛋白质的检测。这种检测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和医生进行基因表达的研究、高通量筛选实验以及临床医学诊断。此外,量子点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跟踪药物在人体内的运动,为研究药物的动力学和药效提供了有力手段。由于量子点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科学家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量子点来标记不同的生物分子,从而进行更复杂的研究。

②在光电子学领域,量子点技术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可以应用于光电探测器、光伏电池、激光器等领域。量子点的窄带隙特性使其在太阳能电池中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将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发展。

③量子点技术更大的潜在用途可能出现在量子计算领域,因为量子点可以作为量子比特的候选物理系统,用于构建量子计算机。目前,也有研究人员希望利用量子点产生的单个光子来制造光驱动的量子计算机。此外,量子点技术可以用于量子通信,有助于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信息传输。

(摘编自《量子点:绘制绚丽纳米世界》,《文萃报》2023年第41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材料围绕量子点进行报道和阐释介绍,体现了当代科学家在量子点领域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与突破。
B.材料一是一则新闻通讯,第一段电头后的内容是导语,报道了三位科学家获得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事实。
C.材料二主要介绍了量子点的大小、材料构成等特性,以及量子点技术在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上的运用。
D.材料三介绍了量子点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并预估其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前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开发量子点”方面做出贡献,让他们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B.材料二最后一段的“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特点,并以“8%”和“40亿美元”等具体数据说明量子点技术的运用。
C.根据材料二相关文字介绍可知,图片中左上方最大的量子点发出的光的颜色是蓝光。
D.科学家利用量子点发出不同颜色荧光的特性,来进行药物的动力学和药效的研究。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辞劳苦

于广益

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辛苦的劳动。成语“不辞劳苦”形容一个人的做事态度,虽然辛劳、辛苦也在所不辞。

②劳,会意字,本义是费力。《说文解字》:“劳,剧也。从力,荧省。”荧,表示火烧房屋,用力救火者的疲惫和辛苦,即“用力者劳”。“劳”的字形,从溯流来说是从“劳”简化而来,泛指一般的劳动、烦劳。引申为疲劳、劳累,如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因为劳而有功,又引申为功劳、功绩,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口舌为劳。”

③劳,最开始是简单的肢体活动,后来就发展为集体力和心志为一体的锤炼。《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劳其筋骨”就是经历身体的劳苦、疲累,甚至要忍受筋骨酸痛。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如果靠毅力坚持住了,就能磨炼意志、坚韧性情,从而增长本领,可堪大任。

④“劳其筋骨”是吃苦,更是“进补”,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清人徐荣《劝民》诗写道:“闲也过一日,劳也过一日。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清闲安逸并不能使人精力增长,而辛苦劳作却能使人筋骨壮实。可见,“不辞劳苦”虽说累,但能锻炼人、丰富人、提升人。

⑤“劳动之于提高才能的关系,就像食物之于人体的关系”,食物能给人体补充营养,劳动是提高才能的养料,而“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一个人对劳苦不推辞、不逃避,于身心发展大有裨益,那些吃过的苦终变成营养剂滋润自己,那些受过的累终搭成进步的阶梯提升自己。

⑥劳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古人对此认识颇深。东晋陶侃赋闲后,不愿清闲度日,他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从屋里搬到外面,晚上又把砖搬回屋里。对此,他的解释是:如果生活过于安逸,恐怕以后难以担当大任,不利于收复中原的大业。正是这种不辞劳苦的处事态度,让陶侃一生颇有建树,成为一代名将。

⑦明代学者史桂芳曾在家书中教育子女:“吾命言儿、稽孙,不外一‘劳’字:言劳耕稼,稽劳书史,汝父子其图之。”史桂芳将耕作与读书并列而举,意在引导孩子热爱耕读劳作,只有不怕吃苦、踏实肯干,才能有饭吃,有幸福的生活。

⑧不辞劳苦对为官者而言,就是要勤政,多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明代袁宏道在任吴县知县时,发现衙吏办事拖沓,到县衙等待讼决的人住满了客楼。于是他大力整顿吏治,省讼便民,尤其处理公案公允快速,办事之人往往只在县城吃一顿饭的工夫,事情就办结了。百姓称之为“升米公事”,称颂他为百姓办事勤快、效率高。

⑨“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时代图景的铺展离不开不辞劳苦者的付出。立足本职岗位,远离安闲、舒适、懒惰,勤于任事、苦干实干,在工作中勇于担重、担难、担险,最后,所有的“辛苦指数”都将转换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11月)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不辞劳苦”论述了劳动的范畴和作用,不辞劳苦的处事、为学和为官的态度。
B.《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口舌为劳”的“劳”的含义是指疲劳、劳累。
C.第⑤段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劳动的作用,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证不辞劳苦的处事态度。
D.本文的论证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如第⑦段末句“只有”“才”等关联词的运用使得论述更严密,更有力。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仓颉在劳动中观察生物百态创造文字,鲁班在劳动中发明锯子、卷尺、云梯等工具,铸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B.喜剧女演员贾玲为了新电影凭借惊人的意志力瘦身百斤,最终成就了《热辣滚烫》,成为华语第一女导演。
C.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D.元·萨都《常山纪行·其二》:山溜涓涓山雨晴,村南村北鹁鸠鸣。行入五月不知倦,喜听农家打麦声。
3.小语同学平时怕吃苦、怕劳累,读完此文,如果你是小语同学的朋友,请你结合本文观点,运用至少一种论证方法加以劝说。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眼却是二三年

路遥

时值年末,祭祖之日。从县城到老家,一共细算下来足有三十余分钟的车程,还有四里的土路。那条山路我是记得的,并且记忆犹新。别看我将近五年没有与它接触,可那里始终埋藏着我童年时的种种记忆,所以它的一点一滴都扎根在我的心底,并且挥之不去。

我在父母苦口婆心般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回一趟老家,一来为了祭奠老祖宗,二来是为了找回一些随岁月匆匆流逝的光阴。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晌午,我与父亲一同踏上了回老家的旧路。我坐在车后座,放着他们听不懂的英文歌,并且心底还暗暗戏谑他们没文化。在阳光细线般闪烁中,车子在道路上奔驰,两路的风景呼啸而过。伴着车内优雅而繁杂的音乐,犹如沙粒般的时光从我手里草蛇灰线般溜走。那些微弱的光芒,那些盛满温馨布满灰尘的旧房子,那些道路上微笑着的行道树,在岁月的洗礼中都褪去了原本的颜色,变得愈加苍老与成熟。

音乐越来越刺耳,仿佛生了一只爪子在抓挠着他们的心,在猛刺他们的耳膜。远离了城镇,远离了喧嚣,却没能远离我这般的吵闹。他们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大自然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它自有它从古至今的风韵,有着启迪人生的神明,有着催发万物生长的激素。但他们不发一言一语,不吐一句不快。只是一边抵抗着一边默许着,因为我面向的早已不再是大自然。

一路走完,满路尘埃飞扬,前面的山道还是那么遥远,遥远的仿佛没有终点。如今我已很难想象少时奶奶背着我爬上爬下是如何的艰难,亦然无法感知又是何等的信念支撑着这般精神与躯体的苦难,但当我看到这遥远的山道时还会感到莫名的伤感。从车上下来,环顾四周。我看到不少曾安居在高山上的人都搬到了山脚下,我看到那些房屋相较以前都装点的堂皇。门前一个人似乎还认得我,满脸笑意让我到他家做客,我父亲说还有事,就匆匆做了别。

我踏上那条不太好走并且满是黄土的山路,道路崎岖,陡坡累人。我没走多久便感到力不从心,仅是四里路,我却休息了不下三回。在休息间隙,我几次仔细审视这片大山,看着它到底变化了多少。山上生长的植物大多都已经枯黄,还有些零碎的花朵经不起寒冷的折磨已无心装点自己的美貌。他们在这不再湿润的泥土中慢慢闭上了双眼,等待春风的救赎。但仍有一些骄傲的,不畏寒冷的花朵默默地开放着。他们挺直了腰板,昂起了头,坚挺着永不言败的勇敢,信仰着满江春水的浩荡。他们似乎没受到过西南风的眷恋,也没感受过西方太阳的温暖,亦然没有听到过哼着外国腔调的人的赞叹。但他们就在这生了根,发了芽,望着后人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

望着他们的身影,猛地回头,我已经站在了离老家仅百米的坡下。向下观望去,老祖宗的脚印仿佛烙进了泥土里,与这万物的根本融合在了一起。老祖家的脚印是扎根在山路上,心底里却飞向远方。老祖宗种着一亩三分地,汗水滋润着土地也同时滋润着后人。后人是他们心底里的希望,是他们从幻想中飞向远方的信鸽。偶然想到,心中的酸楚却久久留存。留存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辈记住,因为总有一天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损殆尽。但记忆是一种神奇的魔法,它会带着我们一同慢慢领悟。

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关了嘈杂的音乐,听着美妙的风声。既然来到了老祖宗家里做客,就得遵守规矩。不管你走得多么远,走过了万里千山,遥远的路程不能让你忘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规矩一半希望你高飞,一半希望你扎根泥土。高飞时就得努力生长翅膀,扎根时就得心无旁骛,切莫让在天之灵寒了心,落下凝结成坚冰的泪。也不要在高飞的过程中忘了那生养你的地方,一来可以激励你,二来可以给心灵找个归途。

想要找个臂膀的时候,想要找个清静的时候,不妨到老祖宗家里做做客。别怕路遥,因为转眼却是二三年!

(有删改)

1.在回家祭祖的途中,“我”的心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请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将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情节:

心境: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老家的土路扎根在“我”的心底,奠定了全文深沉的感情基调。
B.第②段写“我”在父母的劝说下才决定回老家与结尾处“我”产生了“不妨到老祖宗家里做做客”的想法形成对比,体现了“我”的情感变化。
C.文章第⑤段写“我”没走多久就力不从心,表达了“我”,对离开故土的悔悟之情。
D.文章从“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有利于作者抒发对故乡的情感。
3.文章在典雅凝练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请以第④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文章第⑦段中提到“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请你从第一人称的视角,补写出“我”领悟到的内容。(不超过100字)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

梁衡

①要研究为什么写文章,不妨先从读者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人们为什么读文章。原来,人们的阅读有六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寻找刺激的阅读,比如武侠、枪战、惊悚题材的小说。再往上第二层是娱乐、消遣的阅读。从第三层开始进入信息的需求,第四层是知识的需求,最后两层是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②在这六个阅读的层次当中,我们的文章负担着哪些任务?虽然也会承担一些刺激的、娱乐的、信息的和知识的需求,但主要承担传播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③爱美是人的本性。文章一开卷就美,总能吸引人。这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比如我们写了一篇游记,给读者展示了美的山水;另一方面是文章自身的语言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春节晚会上总少不了一档语言类的节目,因为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愉悦人的功能。某年春节晚会上的相声节目中,甲出一个上联,正念反念都一样: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乙马上对了一个下联:山西运煤车煤运西山。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它有一种魔方效应,有声、有形、有意,可以变化出无穷的美感。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文字有这样的魅力。

④其实语言美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如一个饭馆要招揽顾客,老板本来可以直白地说,请到我们这里来吃饭,但是他不这样做。成都一个饭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菜要数白菜好,下联是诸肉还是猪肉香。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百样的菜蔬,但吃来吃去还是白菜最好;有各种肉,但还是猪肉最香。这里就运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人们读起来觉得很有趣味,达到了愉悦人的效果,同时也宣传了他的饭馆。

⑤我认为学生在学校写作是以学习别人的文章为主,也即模仿阶段。等到毕业后有了社会实践,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空间,才能磨炼自己的思想。所以学生学作文先解决美感,当然也会吸收课文中的思想,就是说先要多读、多背、多写,熟练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⑥一篇文章能不能既有美感,又有思想呢?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举一个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短篇,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爱莲说》,这篇文章一共有两段,第一段作者用几十个字简练地说出了莲花美好的形象和他所向往的崇高的人格。

⑦我们再反过来看一下,生活中哪些文章不能算好文章。第一种,一味地追求美感,我们叫它削足适履。第二种,空喊口号,自以为有思想,其实没有内容,是狐假虎威。

⑧那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既有思想又有美感呢?可以的,就是如实表达你的真实体会。最好是别人过去没有说过的,然后你用一种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下面这一段摘自我的一篇游记《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⑨我想,要造就一个有作为有思想的人,登高恐怕是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却在一直使用的手段。凡人素质中的胸怀开阔、志向远大、感情激越的一面确实要借凭高御风、采天地之正气才可获得。历代帝王争上泰山除假神道设教的目的外,从政治家的角度,他要统领万众治国安邦也得来这里饱吸几口浩然之气。至于那些志士、仁人、将军、诗人,他们都各怀着自己的经历、感情、志向来与这极顶的风雪相孕化,拓宽视野,铸炼心剑,谱写浩歌,然后将他们的所感所悟镌刻在脚下的石上,飘然下山,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⑩大家应该能够感觉到这段话的气势,一直贯下来,表达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思想。

我们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文章写作就是两个目的:第一为了思想,传达思想内容;第二为了美。读者可能会问,刚才你不是讲到还有知识、信息、消遣、刺激等需求吗?一般来讲,消遣类的东西,会由一些通俗的读物去承担;信息类的由报纸、杂志来承担;知识类的由专业的书本来承担。作为短篇的文章所承担的主要是传达思想和提供美感,我们不可能让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讲多么深厚的专业知识,也不可能每天传达一些易碎的信息,那就成新闻了。一篇文章只有在传达思想和美感的同时,才能实现文章的价值。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为传达思想而写,为美而写。
B.爱美是人的本性,所以对美感的追求是我们写文章的第一要务。
C.作者认为学生在学校写作要以学习、模仿为主,熟练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B.王夫之《姜斋诗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C.南宋词人蒋捷的词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结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D.叶圣陶认为鉴赏文艺的最大日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驱遣想象。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因为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所以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封坛的那天,我的态度极其慎重。我凝视着那未酿成的汁液良久,终于搞清了自己为什么那么急,那么疯(       

理由之一是我刚从国外回来,很想重新拥有一份本土的芳醇;理由之二是酿酒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手中有一项奇迹正在进行;理由之三是酒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家中有了一坛初酿的酒,_____________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B.春天,虽然我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但是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
C.春天,即使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我也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D.春天,柠檬还没有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B.!C.?D.。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岁月不得不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
B.岁月怎能不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
C.岁月也许会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
D.岁月会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吗?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

看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儿时看戏,以越剧、绍剧等传统戏曲和折子戏为主。从前,江南农村看戏,没有像当年看露天电影那么密集频繁。露天电影,一般十天半月总是能看上一场的。但江南农村看戏,不是逢年过节,不是农闲天气凉爽的季节,是很难看上一场戏的。用老人的话说是“不年不节的,看什么戏啊”。言外之意,农村生活季节性强,农事繁多,农活繁忙,只有逢年过节或凉爽闲暇等时间,才演戏看戏,放松一下身心,娱乐一下自己。

②(批注一:盼望看戏。)物以稀为贵。当年农村,人们盼望看戏的心情远要比看露天电影来得迫切,来得激动。一听到村里或邻村有演戏看戏的消息,人们常常喜形于色,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回顾了一下,自己儿时看戏的资历颇深,看戏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岁坐在父亲的肩头时,远要超过看露天电影的历史。

③(批注二:①______。)演戏看戏一般安排在过年的时候。大年三十要祭祖守岁,正月初一是农村传统意义上“天定”的假日,正月初二呢,一般要去家里德高望重、辈分最高的长辈家中拜年走亲戚,一般也不安排演戏看戏。一到正月初三,那些“戏虫”终于坐不住、等不及了。于是乎,锣鼓敲响、唢呐吹响,好戏就开演了。

④(批注三:②______。)依稀记得儿时看过的越剧、绍剧,对于这些戏剧,具体内容我已难以说得一清二楚,但简要的剧情我还是能记得八九不离十的。尽管绍剧唱腔高亢洪亮、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正义感、正能量满满,但是,唱腔高、唱功难、调子多,实在让人难以模仿学习。我还是喜欢看越剧、听越剧,偶然也能哼哼越剧的调,唱唱越剧的折子戏,那诗情画意、含蓄矜持的表达,那吴越软语、细语绵绵的感觉,那富丽堂皇、夺人眼球的舞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在十四五岁时,我也跟着收音机、录音机,看着《越剧戏考》,学唱一些越剧名家唱段折子戏,自娱自乐。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看戏也一样。儿时看戏,自然以看热闹、轧闹猛为主,对于唱词、唱功、唱腔、唱段和故事情节等,知之甚少。到了一定年纪,或看的戏多了,有了比较,才稍稍知道一些看戏的门道、看戏的奥妙。

⑥(批注四:钦佩演员。)离开家乡多年,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农村露天戏,但是,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钦佩农村业余剧团的那些演员。平时,他们就是一批下田插秧、下地干活的农民。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爱好、吹拉弹唱特长,以及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又经过相互配合、相互磨合,最后,照葫芦画瓢,搬出一台又一台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好戏,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⑦(批注五:③______。)时代在变迁,文化在发展。如今,农村文化生活早已不局限于露天电影、露天戏了。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辈出,后继有人。一些有戏曲专长爱好的群众,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兴趣社团,吹拉弹唱,自编自演各种折子戏,免费到村里社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群众文艺之花开遍江南大地。

难忘的儿时看戏,难忘的传统文化,难忘的故乡记忆。

1.杨杨在阅读本文时根据每个部分的重点内容做了批注,请你依据文章思路,梳理内容,将空缺的三处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     ______     ______
2.揣摩下列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到正月初三,那些“戏虫”终于坐不住、等不及了。(品味加点词语运用之巧)
(2)那诗情画意、含蓄矜持的表达,那吴越软语、细语绵绵的感觉,那富丽堂皇、夺人眼球的舞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品味修辞手法运用之妙)
3.本文写“看戏”,却在文章开头写了看电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看戏的多种情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从小就爱看戏、听戏,“十分钦佩农村业余剧团的那些演员”。
B.怀念之情。离开家乡多年,作者都没有忘记故乡看戏的情景。
C.珍惜之情。现在各种文艺兴趣社团会免费到村里社区演出,作者对此机会格外珍惜。
D.欣喜之情。戏曲这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后继有人。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部,收录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自汉武帝以来,儒家超越了诸子百家,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做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___。史部,收录的主要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为止,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收录的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的著作。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___,鲜活有力。集,即文集,集部则是古代诗词文集的汇编。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盎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是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充盈;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正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___的殿堂。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   源源不断   蔚为大观   古色古香
B.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D.擎天之柱   源源不断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庞然大楼,不仅非常庞大,而且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使用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D.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①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②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③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④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⑤“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⑥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⑦“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⑧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⑨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道:“你怎么没有枪?”

⑩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⑪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⑫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⑬“大嫂,你家大哥呢?”

⑭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⑮“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⑯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⑰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⑱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突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⑲“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⑳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㉑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㉒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㉓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㉔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㉕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㉖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㉗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仍是全营里中唯一没有枪的人”,“仍是”“唯一”表达了“我”作为文工团的兵不受重视的抱怨和委屈。
B.小义一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突然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表现出小鲁因没有枪受到孩子的质疑。
C.“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鲁西南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D.“呶了呶”“呆呆的”可以看出大嫂的痛惜和悲伤,而“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写出了她的愤怒与不甘。
2.下列对“枪”在句子中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这里的“枪”是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
B.“‘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小义认为军人都应该有枪,小鲁虽然是一名军人,可他还没有枪,因而脸红,这里的“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C.“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我”接过的枪是营长的那枝枪,这枝“枪”也意味着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D.“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这是“我”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旨在表达“我”相信小鲁终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枪。
3.本文结尾处写到的“花”,与《百合花》中写“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中的“花”,有什么不同?
4.茅盾评价茹志鹃的小说风格近于“静夜箫声”,可见其具有“诗化”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诗化小说”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