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因为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所以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封坛的那天,我的态度极其慎重。我凝视着那未酿成的汁液良久,终于搞清了自己为什么那么急,那么疯(       

理由之一是我刚从国外回来,很想重新拥有一份本土的芳醇;理由之二是酿酒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手中有一项奇迹正在进行;理由之三是酒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家中有了一坛初酿的酒,_____________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B.春天,虽然我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但是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
C.春天,即使柠檬还没有大批量上市,我也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D.春天,柠檬还没有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两坛柠檬酒。
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B.!C.?D.。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岁月不得不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
B.岁月怎能不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
C.岁月也许会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
D.岁月会因期待而变得荡漾乃至美丽起来吗?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A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⑦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⑧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 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⑨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追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⑩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⑪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⑫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⑬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⑭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⑮B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1.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日子一寻找阳光一过日子的艰难一怎样过日子”来组织全文。请通读全文,说说“怎样过日子”,按照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表格①③的填空。

_________   __________
2.根据括号提示,赏析本文中的画波浪线A、B两句。
①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从内容和结构上赏析其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入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⑪段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在中国可谓是。自古奔流而来,黄河哺育了华夏先民,但它的频繁泛、改道又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1.文中加点字“亘”的读音正确的是(     
A.huánB.yuánC.héngD.gèn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澜B.斓C.滥D.烂
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家喻户晓B.鲜为人知C.扑朔迷离D.微不足道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唯一道路。
B.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根本途径。
C.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也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
D.治理黄河,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2024-05-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山之奇

蒋子龙

①江西宜春有一座明月山。此山方圆六十二平方公里,由十二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势逶迤,层峦叠嶂。茂林深丛,怪石嶙峋,千态万状别有奥趣,风骨魁伟而韫奇气。明月山主峰高达一千七百多米,整体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圆之月,因此得名。

②不仅山形似月,而且山石明亮,夜晚闪烁如月之光华。明代吴云《古月山考》记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明月山坐落于武功和九岭两大山脉之间,有石夜里发光如月,若月落山中,满山皆明。奇峰出光华,月移山影动,山月相融,自是一奇。自古以来,旅行家就喜欢夜游明月山,有唐代齐己的诗句为证: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

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其实,山如明月只是明月山的一奇,还有一奇是明月山的树。山上山下林木森森,植被极其丰富,或枝叶茂密,浓荫匝地;或高出众木,肃爽凌霄;或枝干粗壮,傲骨嶙峋;或新芽初露,生机勃发……南国之山森林繁盛原不足奇,奇的是明月山有相对齐整的万顷竹海,站在高处望去,碧涛汹涌,密密匝匝,仿佛有巨石滚落也会被浓绿托住。

④在明月山绝奇的大峡谷内外及千峰万壑的险峻处,生长着稀有的珍奇古木。如野生红豆杉,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在地球上已有二百五十万年的历史,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明月山一带竟然数量不少,让人惊叹。还有古樟树、金丝楠木、黄檀、乌柏、落叶木莲、南方铁杉等等。

⑤我是在多古木的河北沧州农村长大,对树,特别是老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见古木比看见任何景观都兴奋。在洑溪村,我搂抱了须三人才能抱过来的一千一百岁的罗汉松,还有千年古樟树,八百年的闽楠、栎树……只这一个村子就有上百棵古树,八百年以上的有十三株。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气象,或老干如铁,枝叶扶疏;或拂云百丈,独立无双……山里还有一个叫水口的小村子,一农户家就有两株红豆杉,一株二百五十岁,一株已逾千岁。上海一严姓游客,知道红豆杉养人,向主人借了一个竹椅,半躺半坐地在树下一觉睡了两个多小时,醒来后便决定要到明月山来建民宿……其实他在树下的竹椅上比在城里的床上睡得沉实,是因为明月山的空气好。一般来说,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五千个,就是很清新的空气了,明月山则是七万个,称其为大氧吧也不过分。所以山里的这个村子,人人健康长寿,很少有人得大病。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水土。

⑥接下来就该说明月山的第三奇——水。

⑦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写到宜春的水。文章中说,远古时代,明月山这片起伏逶迤的黛绿色山峦,原是汪洋大海,亿万年过去,沧海桑田一瞬间。但是,苍茫的群山峻岭之上,依旧翻腾着汪洋般的云海,蓄含着巨大的水量。于是,明月山溪水万千,跳跃宛转,养育了犹如乳汁般滋润大地的袁河、锦河和潦河水系

⑧明月山在成为宜春境内河流的源头之前,先是形成了大大小小众多的瀑布群,其中有落差一百一十九米的云谷飞瀑,也有落差只有几米的水帘。瀑布多,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这里的水有冷热两种,均富含硒元素。

⑨为什么明月山的溪泉都是富硒水?这要感谢大自然的造化所赐,让宜春成为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且无丝毫污染。山泉经过山上奇石和树木庞大根系的过滤,特别是流经万顷竹海,即通常所说竹根水,其质量自然非一般溪水所能比。那么,硒又有何珍奇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硒有增强免力等五大功效,因此,明月山成为国内名牌矿泉水厂家争抢的水源地。

⑩这一切仍不足奇,最神奇的是明月山的热泉,泉水发烫,也称温泉。明月山的温泉蕴藏于四多米深的熔岩裂隙之中,而山体内的裂隙相通,温泉的储量就极丰富,可谓流之不尽。据记载,明月山温泉每日出水量一万吨,水温常年保持在六十八至七十二摄氏度,不受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与每年的雨量大小无关。

明月山下的温汤镇建有两侧带板凳的长廊,每到傍晚,就陆陆续续有人提着各式各样的桶,打了泉水坐在长廊下泡脚,人多时长廊里坐不下就自带板凳,一边泡脚一边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此处还有上万户从北京、上海等地迁来的移民,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图的就是明月山的空气和水。难怪早在唐朝时,著名诗人韩愈就曾断言: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选自《人民日报》)

1.全文围绕“明月山之奇”进行记叙描写,认真阅读全文,完善下表。
一奇:山形似月,山石明亮,夜晚发出光华
明月山之奇二奇:___________
三奇:___________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第⑤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分)
3.下列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述明月山的山形、山石、植被、珍稀树木,表现了对明月山的惊叹。
B.记叙明月山的富硒水与温泉,表达了对其神奇之处的赞叹。
C.描绘明月山下温汤镇的祥和景象,表现了对明月山自然环境的喜爱。
D.介绍明月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珍稀植物,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山上山下林木森森,植被极其丰富,或枝叶茂密,浓荫匝地;或高出众木,肃爽凌霄;或枝干粗壮,傲骨嶙峋;或新芽初霉,生机勃发……南国之山森林繁盛原不足奇,奇的是明月山有相对齐整的万顷竹海,站在高处望去,碧涛汹涌,密密匝匝,仿佛有巨石滚落也会被浓绿托住。
2024-05-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黎川一中片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

梁衡

①要研究为什么写文章,不妨先从读者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人们为什么读文章。原来,人们的阅读有六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寻找刺激的阅读,比如武侠、枪战、惊悚题材的小说。再往上第二层是娱乐、消遣的阅读。从第三层开始进入信息的需求,第四层是知识的需求,最后两层是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②在这六个阅读的层次当中,我们的文章负担着哪些任务?虽然也会承担一些刺激的、娱乐的、信息的和知识的需求,但主要承担传播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③爱美是人的本性。文章一开卷就美,总能吸引人。这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比如我们写了一篇游记,给读者展示了美的山水;另一方面是文章自身的语言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春节晚会上总少不了一档语言类的节目,因为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愉悦人的功能。某年春节晚会上的相声节目中,甲出一个上联,正念反念都一样: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乙马上对了一个下联:山西运煤车煤运西山。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它有一种魔方效应,有声、有形、有意,可以变化出无穷的美感。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文字有这样的魅力。

④其实语言美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如一个饭馆要招揽顾客,老板本来可以直白地说,请到我们这里来吃饭,但是他不这样做。成都一个饭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菜要数白菜好,下联是诸肉还是猪肉香。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百样的菜蔬,但吃来吃去还是白菜最好;有各种肉,但还是猪肉最香。这里就运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人们读起来觉得很有趣味,达到了愉悦人的效果,同时也宣传了他的饭馆。

⑤我认为学生在学校写作是以学习别人的文章为主,也即模仿阶段。等到毕业后有了社会实践,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空间,才能磨炼自己的思想。所以学生学作文先解决美感,当然也会吸收课文中的思想,就是说先要多读、多背、多写,熟练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⑥一篇文章能不能既有美感,又有思想呢?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举一个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短篇,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爱莲说》,这篇文章一共有两段,第一段作者用几十个字简练地说出了莲花美好的形象和他所向往的崇高的人格。

⑦我们再反过来看一下,生活中哪些文章不能算好文章。第一种,一味地追求美感,我们叫它削足适履。第二种,空喊口号,自以为有思想,其实没有内容,是狐假虎威。

⑧那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既有思想又有美感呢?可以的,就是如实表达你的真实体会。最好是别人过去没有说过的,然后你用一种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下面这一段摘自我的一篇游记《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⑨我想,要造就一个有作为有思想的人,登高恐怕是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却在一直使用的手段。凡人素质中的胸怀开阔、志向远大、感情激越的一面确实要借凭高御风、采天地之正气才可获得。历代帝王争上泰山除假神道设教的目的外,从政治家的角度,他要统领万众治国安邦也得来这里饱吸几口浩然之气。至于那些志士、仁人、将军、诗人,他们都各怀着自己的经历、感情、志向来与这极顶的风雪相孕化,拓宽视野,铸炼心剑,谱写浩歌,然后将他们的所感所悟镌刻在脚下的石上,飘然下山,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⑩大家应该能够感觉到这段话的气势,一直贯下来,表达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思想。

我们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文章写作就是两个目的:第一为了思想,传达思想内容;第二为了美。读者可能会问,刚才你不是讲到还有知识、信息、消遣、刺激等需求吗?一般来讲,消遣类的东西,会由一些通俗的读物去承担;信息类的由报纸、杂志来承担;知识类的由专业的书本来承担。作为短篇的文章所承担的主要是传达思想和提供美感,我们不可能让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讲多么深厚的专业知识,也不可能每天传达一些易碎的信息,那就成新闻了。一篇文章只有在传达思想和美感的同时,才能实现文章的价值。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为传达思想而写,为美而写。
B.爱美是人的本性,所以对美感的追求是我们写文章的第一要务。
C.作者认为学生在学校写作要以学习、模仿为主,熟练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B.王夫之《姜斋诗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C.南宋词人蒋捷的词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结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D.叶圣陶认为鉴赏文艺的最大日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驱遣想象。
2024-05-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

看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儿时看戏,以越剧、绍剧等传统戏曲和折子戏为主。从前,江南农村看戏,没有像当年看露天电影那么密集频繁。露天电影,一般十天半月总是能看上一场的。但江南农村看戏,不是逢年过节,不是农闲天气凉爽的季节,是很难看上一场戏的。用老人的话说是“不年不节的,看什么戏啊”。言外之意,农村生活季节性强,农事繁多,农活繁忙,只有逢年过节或凉爽闲暇等时间,才演戏看戏,放松一下身心,娱乐一下自己。

②(批注一:盼望看戏。)物以稀为贵。当年农村,人们盼望看戏的心情远要比看露天电影来得迫切,来得激动。一听到村里或邻村有演戏看戏的消息,人们常常喜形于色,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回顾了一下,自己儿时看戏的资历颇深,看戏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岁坐在父亲的肩头时,远要超过看露天电影的历史。

③(批注二:①______。)演戏看戏一般安排在过年的时候。大年三十要祭祖守岁,正月初一是农村传统意义上“天定”的假日,正月初二呢,一般要去家里德高望重、辈分最高的长辈家中拜年走亲戚,一般也不安排演戏看戏。一到正月初三,那些“戏虫”终于坐不住、等不及了。于是乎,锣鼓敲响、唢呐吹响,好戏就开演了。

④(批注三:②______。)依稀记得儿时看过的越剧、绍剧,对于这些戏剧,具体内容我已难以说得一清二楚,但简要的剧情我还是能记得八九不离十的。尽管绍剧唱腔高亢洪亮、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正义感、正能量满满,但是,唱腔高、唱功难、调子多,实在让人难以模仿学习。我还是喜欢看越剧、听越剧,偶然也能哼哼越剧的调,唱唱越剧的折子戏,那诗情画意、含蓄矜持的表达,那吴越软语、细语绵绵的感觉,那富丽堂皇、夺人眼球的舞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在十四五岁时,我也跟着收音机、录音机,看着《越剧戏考》,学唱一些越剧名家唱段折子戏,自娱自乐。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看戏也一样。儿时看戏,自然以看热闹、轧闹猛为主,对于唱词、唱功、唱腔、唱段和故事情节等,知之甚少。到了一定年纪,或看的戏多了,有了比较,才稍稍知道一些看戏的门道、看戏的奥妙。

⑥(批注四:钦佩演员。)离开家乡多年,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农村露天戏,但是,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钦佩农村业余剧团的那些演员。平时,他们就是一批下田插秧、下地干活的农民。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爱好、吹拉弹唱特长,以及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又经过相互配合、相互磨合,最后,照葫芦画瓢,搬出一台又一台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好戏,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⑦(批注五:③______。)时代在变迁,文化在发展。如今,农村文化生活早已不局限于露天电影、露天戏了。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辈出,后继有人。一些有戏曲专长爱好的群众,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兴趣社团,吹拉弹唱,自编自演各种折子戏,免费到村里社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群众文艺之花开遍江南大地。

难忘的儿时看戏,难忘的传统文化,难忘的故乡记忆。

1.杨杨在阅读本文时根据每个部分的重点内容做了批注,请你依据文章思路,梳理内容,将空缺的三处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     ______     ______
2.揣摩下列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到正月初三,那些“戏虫”终于坐不住、等不及了。(品味加点词语运用之巧)
(2)那诗情画意、含蓄矜持的表达,那吴越软语、细语绵绵的感觉,那富丽堂皇、夺人眼球的舞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品味修辞手法运用之妙)
3.本文写“看戏”,却在文章开头写了看电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看戏的多种情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从小就爱看戏、听戏,“十分钦佩农村业余剧团的那些演员”。
B.怀念之情。离开家乡多年,作者都没有忘记故乡看戏的情景。
C.珍惜之情。现在各种文艺兴趣社团会免费到村里社区演出,作者对此机会格外珍惜。
D.欣喜之情。戏曲这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后继有人。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部,收录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自汉武帝以来,儒家超越了诸子百家,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做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___。史部,收录的主要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为止,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收录的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的著作。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___,鲜活有力。集,即文集,集部则是古代诗词文集的汇编。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盎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是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充盈;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正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___的殿堂。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   源源不断   蔚为大观   古色古香
B.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D.擎天之柱   源源不断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庞然大楼,不仅非常庞大,而且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使用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D.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①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②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③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④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⑤“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⑥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⑦“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⑧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⑨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道:“你怎么没有枪?”

⑩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⑪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⑫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⑬“大嫂,你家大哥呢?”

⑭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⑮“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⑯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⑰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⑱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突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⑲“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⑳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㉑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㉒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㉓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㉔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㉕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㉖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㉗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仍是全营里中唯一没有枪的人”,“仍是”“唯一”表达了“我”作为文工团的兵不受重视的抱怨和委屈。
B.小义一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突然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表现出小鲁因没有枪受到孩子的质疑。
C.“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鲁西南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D.“呶了呶”“呆呆的”可以看出大嫂的痛惜和悲伤,而“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写出了她的愤怒与不甘。
2.下列对“枪”在句子中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这里的“枪”是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
B.“‘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小义认为军人都应该有枪,小鲁虽然是一名军人,可他还没有枪,因而脸红,这里的“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C.“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我”接过的枪是营长的那枝枪,这枝“枪”也意味着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D.“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这是“我”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旨在表达“我”相信小鲁终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枪。
3.本文结尾处写到的“花”,与《百合花》中写“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中的“花”,有什么不同?
4.茅盾评价茹志鹃的小说风格近于“静夜箫声”,可见其具有“诗化”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诗化小说”的理解。
9 .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人工智能是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为了解公众对AI产品的认知、感受及产品购买决策等问题,猎豹移动研究中心对此进行AI产品系列调查:

AI软件产品AI硬件产品
种类体验或购买满意度种类体验或购买满意度
智能语音助手67%64%安全监控62%88%
个性化内容推荐67%51%车站/机场等人脸闸机61%85%
智能客服66%67%智能音箱60%85%
智能翻译66%78%智能控制59%89%
图片转文字66%71%智能可穿戴设备59%85%
AI修复老照片59%66%公共服务机器人53%83%
AI换脸58%48%扫地机器人53%90%

(AI系列产品调查表)

【材料二】

2024年AI领域三大趋势

生成式AI开辟新天地。想象一下,AI一听到描述性语音,就能迅速起草一篇内容丰富而全面的文章,画出一幅画,为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能用多种口音和语言讲述出来。这种多功能融合有望丰富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层次,并给受众带来多种感官体验。人类技术结晶与AI杰作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

AI成人类左膀右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人类的左膀右臂。外科医生可在AI诊断结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律师在庭审过程中可得到AI提供的参考案例;软件开发人员可在写代码时得到AI的同步帮助。此外,随着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激增,AI将彻底改变课程设计并优化虚拟团队动态。人们将迈入人类与AI协同发挥作用的时代。

量子计算为AI插上翅膀。量子AI利用量子计算机的特殊性质,如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来加速机器学习和优化算法,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AI应用。其也将成为未来AI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材料三】

2023年4月,福建省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先生接到好友的微信视频通话,对方声称自己当下需要430万元保证金用以项目竞标,想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个账。因为有先前的视频通话,加之对好友的信任,郭先生陆续给对方转账共计430万元。随后郭先生再次联系好友时才发现自己被骗。香港警方近期披露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的多人AI换脸诈骗案。据报道,某公司职员受邀参加公司多人视频会议时,先后将2亿港元分别转账到5个本地银行账户内,而这场视频会议中除了受害者外,其余均为AI换脸后的诈骗人员。

AI换脸诈骗,眼见不一定为实。对此类恶性诈骗案件,传统监管手段很难防堵。随着创新加速,AI技术带来的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也将越来越明显,而法律和监管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何应对AI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对各国来说都是较为严峻的挑战。

1.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是一种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
B.据调查显示,公众对AI产品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
C.量子计算因其能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AI应用,将成为未来AI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D.传统监管手段不能防堵“AI换脸”这类恶性诈骗案件,这对各国来说都是较为严峻的挑战。
2.有人说: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了减少甚至杜绝“AI换脸”诈骗案的发生,你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2024-05-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搭车

梁衡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一次长途搭车。

那次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我先打听好有一辆回临河的顺车,司机是一个娃胡的四十多岁的汉子,正和他的姓氏一样,一脸大络腮胡子,助手倒是一个白净的小伙子,姓张。胡子和小张坐在前面的车楼子里,我躺在后车厢的煤堆上。

车子发动起来以后,胡子突然推开车门,从车楼子里甩给我一件老羊皮袄。我平躺在煤堆上,身下垫上皮袄,如在沙发。老羊皮袄是用隔年的老羊宰后剥下的皮制作而成,毛长皮厚,一把握不透,堪比一块厚毛毯或一床棉被。当地习惯将这种老羊皮熟制后直接缝制成袄,并不需要再罩一层布面。它正穿时皮板在外,可挡风寒;反穿时长毛在外,不怕雨淋;如在野外,穿则为衣,卧则为褥,盖则为被,不怕揉搓,不避沙石。当时我把这光板老羊皮袄垫在身下如在热炕,从心里感到这位胡子大哥的热心肠。

车子顺着沿山公路缓缓而行,右山左滩,好个空阔的田野。时当八月,序属仲夏,正是八百里河套小麦的收割期。我还从未见过这一马平川,八百里的麦浪,金波滚滚,浩浩荡荡。坐在行进中的敞篷车上,有一种检阅夏季的庄严感。天蓝得让你看不透它的深远,我又觉得它是一汪大海,车子就是穿行在波浪中的船。我奇怪,空气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为什么无数个透明叠加就成了蓝色,如天空,如海洋,愈深愈蓝。这么想着,突然理解了神话题材的名著:阿拉伯会飞的神毯、中国的《西游记》、屈原的《天问》、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我这哪里是搭车,是搭了一架飞机或者是一枚射向宇宙的火箭。在还没有乘过飞机之前,这是我距离白云最近的一次旅行。

正当我这样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作着天上的遐想时,突然车子摇晃了一下,软塌塌的,像是撞在棉花堆上,又挣扎了两下哼了一声就不动了——传动轴断了。我的脑子嗡的一下炸了。虽不懂车,但也知道车轴的重要性,有如人之脊柱,房之大梁。在这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断轴之祸,无异于灭顶之灾。小张那张白脸唰的一下更白了。

他们两个在车底鼓捣了半天,最后抽出一根车轴。胡子毕竟是个跑车的老江湖,拄着车轴就如关云长依着一把大刀,贼亮的眼睛把周围四方扫视了一遍,用手指着北方那个隐隐约约的山口说:估计公社在那个方向,一般公社里都会有个农机修理点,我们去碰一碰运气。然后突然转向我温和地说:小记者,你敢一个人在这里看车吗?本来是我搭他的车,好像倒成了他求我。同在危船,有难共担,我这个搭车的闲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立功表现的机会,连忙大声说:敢!

胡子把我安顿在车楼子里,然后他们两个背了一个水壶,扛起车轴,顺着河沟一步一弯腰地向那个远处的山口走去。我拉紧车门,顿时一股莫名的孤寂袭上心头,刚才那美丽壮阔的麦浪,霎时成了淹没我这个孤儿的大海,而蓝色的天穹也成了吸我而去的黑洞。

一个人在车里无聊,就打开随身的小黄书包。掏出一本书翻两页,看不进去;又掏出采访本,想捋一下这两天的采访记录,也看不在心上。顿觉心随事走,人生起落在瞬间。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胡子他们扛着沉重的车轴远去的身影,一步一踩留在沙地上的脚印,总浮现在我的眼前。此去有希望吗?那个地方有个农机站吗?全靠运气了。我这样一个人胡思乱想着,不觉天色慢慢暗了下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出现了两个晃动的手电光。我兴奋地大喊一声:胡师傅—”声音划破黑暗在寂静的原野上飘荡,倒把我自己吓了一跳,心里一阵的震颤,眼圈都发热了。他们听见了我的声音,就高举起手电在空中画了几个圆圈。他们来到车前放下沉重的车轴,胡子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原来是一包酱牛肉。他说:临走时在公社伙房里摸见两块酱牛肉。三个人坐在沙地上,掏出一把电工刀,把肉剁一剁,顶着满天星光,吃一口肉,举起水壶喝一口水。今天不但搭车,还搭了一顿伙。这是我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野餐。我的家乡出产一种老字号的平遥牛肉,香彻百年,闻名全国。但唯有今晚这顿野地里、星光下、卡车旁的肉香,还有田野里晚风送来的麦香,让我终生难忘。

换好车轴已经是后半夜了。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晚风送凉,满天星斗,万籁俱静,感慨万端。我只是偶然搭了一次车,就摊上这么大一件事儿。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逆者,不顺也,有迎上、插入之意。社会就是一辆行走的快车,每个人告别父母、离开学校,都要来搭这辆车,但却不知道会搭上哪一节车厢,而且还要换多少次车。这么想着,东方渐渐泛出鱼肚白色,不一会儿就跳出一轮红日,霞光照耀八百里河套,连麦浪也被染成了粉红色。

(摘自《北京文学》,2022年第10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A.司机借给“我”老羊皮袄,沿途风光令人陶醉
B.“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感慨万端
C.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车轴断裂,“我”留下看车
D.“我”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搭顺车回临河
2.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分别概括田野之景的特点。
1)白天的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上的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黎明的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戏》结尾处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第⑨段说“这是我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野餐”“让我终生难忘”,对这几处话的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餐”在记忆中是最香的,原因是就餐环境美、人淳朴善良;那夜的“豆”好,“戏”好,原因是大家一块去“偷豆”、看戏,有乐趣。
B.“野餐”在记忆中是最香的,说明过去吃过的野餐没有特色,印象不深。而现在吃的“野餐”的确很香,因此记得清楚。“那夜”的“戏”好,是因为那戏的确热闹,不愿离开。
C.作者写“一顿野餐”,是想表达对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大方品质的赞美;写“豆”和“戏”,是想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D.“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与“一顿野餐”“让我终生难忘”一样,都是从“我”的内心感受来写,起到了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
2024-05-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