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221日,我们迎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冬日景象。这一天,许多人发现天空中飘落的不再是熟悉的雪花,而是晶莹剔透的。这一奇特的现象立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材料一【气象科普】

①天气预报主持人张泰源:

②“霰”,其实是冬季降水的一种形态。

③雪、霰和冰粒都是固态降水,肉眼来看似乎差别并不大。那么如何分辨雪、霰、冰粒呢?南京市气象台的气象专家支招,通过“两看一听”,从形态、大小和声音就可以将它们轻松辨别出来。首先看形态,雪的形态多呈六角形,花样繁多,从天空是一片一片落下,故有“雪花”之称;霰是由冰粒子组成,为白色不透明状,形态为球状或近球状圆锥形;冰粒则是透明的球状或不规则形。其次看大小,雪的个头小,落地不易碎;霰的直径通常在2到5毫米,落地容易破碎;而冰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质地硬不易破碎。最后听声音,雪落地比较安静,所以常描述“雪落无声”;霰落地会反弹有声,但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

材料二【古人所见】

①霰,可不是现在才有的分类。对古人来说,霰,可不是什么冷知识。

②早在《楚辞》里它就出现过:“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边无际的霰、雪飞飞扬扬,布满天空的浓云阴沉无光。

③1076年的正月十三日,苏东坡正在山东密州任上,这天夜晚,友人文勋请了他一桌酒席。他即兴作了一首词,起头一句就是:“帘外东风交雨霰。”也正是对霰的熟悉,1095年的秋天,苏东坡才会写出:“朝来庭下,飞英如霰。”花花朵朵像霰一样坠落。

④同样对霰很熟悉的谢朓,在离开南京出任宣城太守时,也会写下:“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泪水不禁像霰一般的掉落。任谁读到这一句,都会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

(摘编自《扬子晚报》2024年2月22日)

材料三【观点争鸣】

①观点一:自然现象无需大惊小怪

有些专家认为,“霰”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什么特别异常的现象。在气象学上,“霰”的出现通常与高空温度的变化有关,当高空温度降低时,水汽凝结成小冰粒,随着气流飘浮到地面,形成了“霰”。因此,“霰”的出现只是表明该地区的高空温度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②观点二:预示着气候变化的征兆

然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霰”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气候变化的征兆。他们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而“霰”作为一种降水现象,它的出现可能与大气中水汽的分布和流动有关,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因此,“霰”的出现可能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深入分析】

①那么,“霰”的出现究竟是自然现象还是气候变化的征兆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专家们普遍认为,“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气象变化是极其复杂的过程,“霰”的出现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②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霰”的出现也可能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某些地区,“霰”的出现可能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气象灾害。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霰”的出现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应该认真对待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雪和霰是冬季固态降水的一种形态,但冰雹则不属于降水的形态。
B.雪落地比较安静,霰落地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
C.霰的出现属于异常的气候现象,此种信号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D.气候变化必然导致霰的出现,但气候变化不是霰出现的唯一原因。
2.阅读前三则材料,说说材料从哪些角度说明霰的。
3.分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面对“霰”这一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世界杂货店

(美)罗伯特·谢克里

第一幕

①韦恩先生走到一长溜灰色碎石堆的尽头,这就是世界杂货店所在之处。那是一栋由木材、汽车部件、几排碎砖和一块电镀铁板搭成的小屋。韦恩先生朝着碎石小巷回头看了一眼,以确保没被人跟踪。他夹紧腋下的包裹,略微颤抖着打开门,溜进屋里。

②店主人是个看上去很精明的高个子老头儿,细窄的眼睛,嘴角下垂。他叫汤普金斯,坐在一张旧摇椅上。店里还有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桌面上搁着一支生锈的注射器。

③“我的朋友告诉我,无论我有什么愿望——你都可以帮我实现。我想知道,这究竟是怎样的过程。”韦恩先生问。

④“是这样的,你付我费用,我给你注射,让你失去知觉。然后,我利用店里的设备解放你的意识。由于地球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投射出无数个世界,因此当你的意识被我释放之后,你便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并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你可以从无穷无尽的世界里挑选。你的意识只会根据你的欲望来做选择,你最深切的欲望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⑤“不过请注意,”汤普金斯说道,“就算是你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真正的欲望是什么。”

⑥“那好吧……但我怎么知道这一切是真的呢?你的要价堪称天价,我得付出自己拥有的一切!”韦恩先生略带不悦地说,“假如它是真实的,为什么我不能永远留在那个世界呢?”

⑦“我正在想办法实现永久迁移,”汤普金斯说,“但现在,我仍无法做到,我最多只能提供一个假期,让你实现自己隐秘的欲望。”

⑧“这价格,”韦恩先生紧紧攥着包裹沉思道,“再加上10年寿命,就为了满足我的秘密欲望……说真的,我必须想一想。”

⑨“那就想一想呗。”汤普金斯淡淡地答道。

第二幕

⑩回家的路上,韦恩先生一直在思考。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依然是汤普金斯那张精明苍老的脸、各种可能的世界还有实现欲望的念头。

但当他踏入家门,这些念头便不得不终止。妻子珍妮要他跟又开始酗酒的女佣严肃地谈一谈,儿子汤米要他帮忙准备周末的帆船下水事宜,而年幼的女儿佩吉则要告诉他今天在幼儿园的经历。

他当然不会告诉珍妮或任何人,他请了一天假去汤普金斯那间破旧而疯狂的世界杂货店。他也不打算谈论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一生中总该有一次实现自己最隐秘的欲望的机会。就珍妮所拥有的常识而言,她绝对无法理解。

第二天,办公室里的工作异常忙乱。韦恩先生定下心来工作。为了实现愿望,付出所拥有的一切,再搭上10年寿命,这太疯狂了!他尽量避免去想这件事。

周末,他和汤米一起驾帆船出航。那艘旧帆船表现非常好,但汤米想要一副新的竞速帆,韦恩先生严词拒绝了——也许明年吧,假如市场有起色的话,现在暂时只能用旧的。

有时候在夜里,等孩子们都睡了,他便和珍妮一起去航行。长岛海峡安静而凉爽。他们的船掠过闪烁的浮标,驶向黄澄澄的满月。

拥有秘密的欲望并没有错,但他也需要考虑责任。他有两个成长中的孩子,还有一个他不配拥有的好妻子。也许在圣诞节期间……但到了仲冬,由于电路故障,无人居住的客房失了火。这件事暂时把汤普金斯从他的头脑里赶了出去。

⑰受国际局势影响,他的业务依然处于混乱状态,充满不确定性。韦恩先生白天大多在办公室里度过,有时晚上还要留下。接着,春季即将到来,又要考虑让帆船下水了。

⑱一年过去了,他鲜有时间去想那些秘密的欲望。也许要等到明年吧。就在此时——

第三幕

“怎么样?”汤普金斯问,“你还好吧?”

“是的,很不错。”韦思先生说着从椅子上起身站起来,揉了揉额头。

㉑“那么,你去哪儿了?”

㉒“一个过去的世界,距现在不太久。”韦恩先生说。

㉓韦恩先生解开包裹,将里面的东西放到桌上。包裹里有一双军靴、一把匕首、两卷铜线和三小罐腌制牛肉。

㉔汤普金斯的眼中闪出光亮。“可真不错啊,”他说,“谢谢你。”

㉕“再见,”韦思先生说,“也谢谢你。”

㉖韦恩先生离开那间店,急匆匆地沿着灰色碎石小路向外走去。到了外面,他放眼望去,只看到一片灰色的、褐色的、黑色的瓦砾。由于连年的战争,地球早已坠入炼狱,不断升级的武器造成的辐射几乎将要使这个地球上的生物灭绝。平地向四面八方延伸,到处都是扭曲的城市废墟和破碎的树木残枝,而那些细小苍白的灰烬,曾是人类的血肉与骨骼。

㉗“好吧,”韦恩先生自言自语,“至少我们的付出与回报是相称的。”

㉘这是个梦吗?不管怎样,都很值得!然而现在,他必须撇开关于珍妮和孩子们的念头。这些都已经结束了,除非汤普金斯能完善他的方法。现在,他必须思考如何生存。

㉙他在乱石堆中找到一条没有辐射的巷子。天黑之后老鼠会出来,他最好在此之前赶回藏身处。如果不抓紧的话,他将会错过晚上分土豆的时间

(选自新星出版社《世界杂货店》一书,有删改)

小文对小说创作很感兴趣,近日她读到一篇有趣的小说《世界杂货店》,下面是她的学习笔记,请你完善。
【小说·情节】
1.小说要安排曲折的情节,我发现这篇小说是通过三幕式结构展开情节的。
第一幕(建置)设定背景、介绍角色——情节:韦恩先生去世界杂货店了解交易过程,犹豫是否要用所有的一切和十年寿命实现自己内心的欲望。
第二幕(对抗)推动情节,展开冲突——情节_______
第三幕(结局)解开谜团,解决冲突——情节__________
【小说·语言】
语言:小说要创设精彩的语言。我发现这几处语言值得揣摩。
2.就算是你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真正的欲望是什么。
汤普金斯的这句话对情节和主旨都很重要:_____
平地向四面八方延伸,到处都是扭曲的城市废墟和破碎的树木残枝,而那些细小苍白的灰烬,曾是人类的血肉与骨骼。
3.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结构】
4.小说要呈现精巧的结构。我发现这篇小说用了一个特殊的手法:空白。
知识卡片

空白:指文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写出的事情,是文本结构中的叙事断点,它会触发受众进行想象活动,对空白进行填充和解读,后通过新的信息的进入与之前的读者想象形成反差,从而形成反转。

本文是这样使用空白手法的:
它的好处是:
【小说·主题】
5.小说要表达丰富的意蕴。我想根据这篇小说内容拟定两个班会主题,和同学们一起深入探讨。下面是我拟定的班会主题以及我结合生活实际的看法。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主题要简洁明了、中心明确、对学生要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班会主题1:珍惜温暖亲情,感恩相伴时光
班会主题2:_______________
我的看法: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在《铜梁县志·风俗篇》中记载:“上元张灯火,辉煌达旦,喧阗(tián)盛大街市。”铜梁龙舞至今已有1400多年左右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yǒng 跃加入舞龙队。铁水炽热、火花飞溅、鞭炮炸鸣,蔚为大观。然而舞龙人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在高温火焰和观众欢呼声中保持冷静专注才能驾驭1500℃的“火龙”。舞火龙活动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挑战和成就感。

冰火共舞,“尔滨”献艺。铜梁龙离开了多彩xuàn 丽的重庆,驱车北上。要呈现完美效果,舞龙和打铁花A     ),缺一不可。两条火龙在舞龙人手中腾空飞跃,似游走在B     ),这壮观之景引得C       )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当表演接近尾声时,人们没有怅 ,有的只是内心的挚爱与D     )。

铜梁龙舞作为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承载着人们祈求平安和丰收,还传递着团结协作、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铜梁人“无处不起舞,无时不恋龙”,这是铜梁人的人生④        择,铜梁人正是这样将龙舞融入生命,用时间书写传奇。

1.填写文段中空缺的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2.填入文段小括号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B.风口浪尖C.熙熙攘攘D.震撼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B.铜梁龙舞至今已有1400多年左右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C.舞火龙活动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挑战和成就感。
D.铜梁龙舞作为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承载着人们祈求平安和丰收,还传递着团结协作、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4.多感官描写立体丰富,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进行描写,句式不限。
备选词语:深秋   山林   落花

示例:舞龙——铁水炽热、火花飞溅、鞭炮炸鸣,蔚为大观。

2024-05-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材料一】

①这就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鸿篇巨制——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

②它长逾11米,明艳粲然,石青和石绿的浓艳色彩分毫未减,像是昨天才刚刚完成的。真要感谢古代使用的矿物颜料,能够经年不变、历久弥新,现代的化学颜料就远远没有这样的生命力了。

③大宋的千里江山,画卷上徐徐展开,山峦耸翠、烟江叠嶂,其间的溪岸坡渚则或稀落或浓密地生长着树木。一丛一丛的屋宇藏身在山间林下,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梁柱细如发丝,却没有一处失了形走了样,这样的精细入微,巨细靡遗,不知比相机的分辨率要高出多少倍。水中还有舟子渔父,或行船或垂钓,虽人细如蚁,但我们却能够清楚地看到画中人物的神情。

④好一曲大宋江山的瑰丽赞歌。

(选自《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故宫里的宝藏》,罗米著,天天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千里江山图》是人民日报新媒体精心策划并于2022年10月推出的视频。它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综合运用三维模型+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动态还原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人物的奋斗故事、时代的发展成就。

(根据网络资料编写)

【材料三】

《新千里江山图》为何受青睐(节选)

熊捷

以技术支撑思想情感表达

①《新千里江山图》的字体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是《新千里江山图》炽热的时代精神内核。阐释江山,关键在。于是,以三维技术置于青绿山水之间,时代典型英模人物、乡村振兴巨变、上天入地壮举、大国工程伟业一一入画。这幅《新千里江山图》里,还原了每个中国人在这十年间共同的记忆和生活,承载了每个中国人拼搏的样子和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以技术实现极致观赏体验

②在场景构建部分,我们充分运用中国的传统美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增加图的立体质感,将原作的青绿配色风格和山水画的构图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和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复现;在舞蹈拍摄部分,我们采用了电影级别的实景拍摄与后期CG合成技术,将只此青绿的动人舞姿真正搬进了画中;在人物制作部分,我们搜集了大量相关人物不同角度、衣着、动作和表情的高清照片,通过照片复原技术,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还原,惟妙惟肖,增加网友的沉浸式体验。

③网友仿佛坐上穿越时光机,跟随着代入感极强的镜头一起穿过山川峡谷,飞越港珠澳大桥,掠过塞罕坝林海,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生灵,在田野、丛林、雪山、湖泊、城市等多个场景中感受中国这十年,在张桂梅老师、陈祥榕烈士、疫情间的医护工作者们等中国脊梁的奋斗故事中感动中国这十年,在复兴号、大飞机、中国天眼、白鹤滩水电站、航天工程等大国重器的视觉冲击中铭记中国这十年。不少网友在看完后都直呼过瘾

以技术推动主流价值传播

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⑤2023年,新千里江山图的画卷铺展到全国各地。南京玄武湖畔,我们搭建了新千里江山图主题互动场馆,实现了真正的人在画中游;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灯光秀将新时代风貌投映在古老文明之上;近70场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直播,带大家从三维走到实景观赏;数十个城市上千块地标大屏几万小时的循环播放,实现了从小屏到大屏的多屏联动。

(选自《人民周刊》,2024年3月18日第4版,有删改)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鸿篇巨制”体现了《千里江山图》规模宏大,“瑰丽赞歌”热情赞叹大宋江山,高度赞美作品的艺术价值。
B.【材料二】可以看出《千里江山图》和《新千里江山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则材料更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
C.【材料三】的标题能引发读者对《新千里江山图》广受欢迎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小标题有条理地阐述了三点原因。
D.无论是《千里江山图》,还是《新千里江山图》,都富有中国特色,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尽在其中,古今辉映,遥相呼应。
2.参照【材料二】的表达方式,对【材料一】进行改写,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
3.结合上述材料,分条陈述《新千里江山图》的新颖之处。
4.阅读材料后,同学们想把备选篇目中的人物推荐到《新千里江山图》中,进一步拓展其容量。请你仿照示例,创作微视频脚本。
【示例】推荐人物:我国首架次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一着惊海天》)

画面内容

配乐/音效

飞行员驾驶舰载机飞过青绿配色的群山,飞向蓝色的大海,之后稳稳地停在航母甲板上,阻拦索呈巨大的“V”字。

配乐:雄壮激昂的音乐

音效:发动机的轰鸣声

人群的欢呼声

备选人物:(1)红军战士们(《老山界》)(2)后生们(《安塞腰鼓》)(3)邓稼先(《邓稼先》)(4)杨利伟(《太空一日》)

画面内容

配乐/音效

5 . 开展“我最喜爱的节气”主题分享

示例:①我最喜欢的是春分,因为春分最能代表希望,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敦厚中和。②春分平分了春季,百花平分了春色,阳光和星月平分日夜,万物不争不抢,齐头并进的生长。③大自然蕴藏着朴素的道理,分享和占有并不冲突。井然有序的状态下,春意自然渐浓。④春分过后,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才真正回归,东风解冻了大地,冰雪蒸腾成雨,古人说春雨贵如油,今天过后农人准备春耕,沉睡了一季的土地开始翻动。

春分时节应该做什么,古人也早就告诉我们了:高鼎说二月天杨柳醉春烟,这拂堤的春风一定不能辜负,儿童散学归来,忙趁东风放飞了纸鸢                                          

接下来几天,你看到屋檐下的燕子归巢,听到春雷滚滚,那都是千百年前,古人们留下的“春分”暗语。

1.如果把这句话“春分最公平,也最浪漫。”放入文段中,你认为放在哪里最合适?(       
A.①B.②C.③D.④
2.古典诗词“变奏”,即把古典诗词重新写成现代文,文中划线句子便使用了此法,请你参照划线句子的方法,再写一句,格式不限。
2024-05-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初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写景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蝉在树梢唤夏来

陈树庆

①在乡村里,最先体现夏日到来的物事,便是那越来越嘹亮,越来越繁乱的蝉鸣。

②蝉是夏日的代言者。燥热的夏日,唯有阵阵蝉鸣,给夏平添了乐趣和色彩。在儿时的乡村,每当夏日来临,听到蝉的鸣叫,于是与伙伴们一起去捕蝉,把麦子放到嘴里,嚼细了再用水冲洗掉麦皮,剩下的面筋就可以用来粘蝉。将这东西粘在竹竿的一头,手攥着竹杆的另一端,屏住呼吸,看准目标,慢慢地将竿头靠近蝉儿,然后就是蝉儿的挣扎,心头则是捕获的喜悦和满足。

③乡村的夏日单调烦闷,多半是沉浸在静谧之中,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唯有蝉声,带来意想不到的欢快和爽意。优美、动听的蝉鸣拉开了夏日的演唱帷幕。蝉鸣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和谐生动的夏日交响曲,没有指挥,也不用指挥,只要一声清脆悠长的蝉鸣,数百只,甚至数千只蝉就跟着一起鸣叫起来。清冽的声音,由近及远,时高时低,此起彼伏,或嘹亮激越,热烈奔放;或抑扬顿挫婉转;或低吟缠绵缱绻,在盛夏的枝头传动,在盛夏的阳光里行走,它们踏着季节的节奏,用原创的发音表达着最美好的时光。

④“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夕阳透射进炊烟飘渺的村庄,吃过晚饭的村人,摇着蒲扇在村子大树下乘凉,树尖上有蝉儿在浅唱低吟,此时的蝉鸣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高亢,但比白天更多了几分缥缈和诗意,显示出了一种特别的意蕴。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描写的那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夏日的乡村是蝉的世界,在农家房前屋后,桃树、梨树、槐树及葡萄树上,透过枝枝桠桠的罅隙间,随处可看到蝉儿们油亮黝黑的身影,并可随时听到它们炽烈的鸣叫声。在我的记忆中,始终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蝉鸣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它们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奏乐着,少数顽强者更是一直坚持到深夜,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的耳朵,向人们炫耀自己稍瞬即的青春和生命。

⑤儿时生活在乡村,是在一年年的蝉鸣声中长大的。当夏季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正是蝉鸣最热闹的时候,居住的房子后面,有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拿把蒲扇,搬张竹床,躲在小树林里避暑消夏。抬头望去,阳光透过层叠的叶子倾泻下来,每片叶子都流露出阳光的痕迹。蝉鸣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大忽小,配合之巧,和声之美,可谓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正在心烦,或是扰了好梦,于是就地捡一石子,朝树梢上的密丛中扔去,只听鸣叫戛然而止,间或有一两声拖长了的嘶鸣没入阳光之中,渺无踪影地栖落它枝。蝉鸣依然,头顶又是歌声猝起,像一场声音的接力,其气势之壮。在此起彼伏的蝉声中,蔬菜开花、瓜果飘香,乡村的一切祥和而恬静。

⑥居住的小城,蝉真是太少了,几乎是少得可怜。没有乡村那种大合唱的阵势。偶尔几声断断续续的叫声,显得是那样的有气无力,就像是蚊子在耳边鸣叫。不知为什么,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蝉鸣已经成了一种追求和渴望,不时在脑海闪现儿时捉蝉的情景,心情便开始兴奋起来。也许伴着蝉鸣的童年,成了我记忆深处无法抹去的风景,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希望和快乐

1.【散文·内容梳理】结合文本,在括号内补充上合适的内容。

夏日捕蝉,收获喜悦和满足(①)蝉鸣依旧,乡村祥和而恬静(②)

2.【散文·语言品味】按要求回答问题。
它们踏着季节的节奏,用原创的发音表达着最美好的时光。(品味加点词表达效果)
3.【散文·情思探究】小育同学阅读后,觉得本文题目改为《故乡永远的蝉鸣》更能表达作者情思。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4.【散文·写作思辨】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点出本文写作对象——蝉鸣,入题简洁明了,吸引读者。
B.第④段描写夏天傍晚后的蝉鸣,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傍晚后蝉鸣的缥缈和诗意。
C.第⑤段儿时的“我”被蝉鸣惊扰好梦,心烦扔石子,表现“我”对蝉鸣的厌恶。
D.本文不仅有对乡村夏日蝉鸣的喜爱,对乡村祥和恬静生活的热爱,还有对美好童年的怀念。
5.【散文·阅读养心】一位名家曾说“散文阅读,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愉悦与滋养”。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本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2024-05-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初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各题。

材料一:消防安全告家长

寒假消防安全告知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

寒假已然到来,冬季天气干燥,是火灾的易发高发期。加之春节临近,节庆活动频繁,烟花爆竹燃放,火灾风险加大。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学习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火灾防范和逃生自救能力,远离火灾的威胁,希望您和孩子能做到以下几点:

01:不在家中或楼内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

02: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消防安全教育,教育孩子爱护身边的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

03:厨房用火不离人,发现燃气泄漏切勿触动任何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迅速关阀门、开门窗通风;油锅起火切记不能泼水,应先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然后直接盖上锅盖。

04:带领孩子制定消防安全计划书,绘制一份家庭逃生疏散路线图,标注重要事项帮助孩子进一步熟悉掌握火场逃生技能,及时检查并消除室内火灾隐患。

05: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等;如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96119”投诉举报。

材料二:消防器械我会用

材料三:逃生知识我知道火灾现场,我们除了等待消防员救援,更重要的是掌握逃生知识,抓住最佳逃生时机。如遇突发火灾,火场逃生六不要请牢记于心。

不要惊慌失措
●发现火灾要保持镇定,尽快判断着火位置,火势大小及蔓延方向,再决定逃生方式
●进入陌生环境时,要先熟悉周围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
不要随意开门
●室外着火时,若门已发烫,不能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
●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不要贪恋财物
火灾中如具备逃生条件,应当机立断沿疏散 通道弯腰低姿逃生,若贪恋财物或返回火场取物,可能因火势迅速蔓延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不要乘坐电梯
火灾发生时,应沿疏散通道向安全出口逃生,电梯随时可能停电或故障,电梯井、管道井等地易形成烟囱效应,一旦被困,难以逃生
不要盲目跳楼
●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关紧卧室门,用湿布料堵住门缝
●可以在窗口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
不要疏忽大意
平时应熟悉疏散路线,积极参加疏散演练,学习逃生设备使用方法。掌握结绳逃生、湿巾防烟,低姿前行、报警求救等逃生避难方法

1.同学们阅读完你分享的材料后,做了以下讨论,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语:冬季是火灾的易发高发期,学习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火灾防范和逃生自救能力。
B.小文:发现火灾隐患、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时,应及时拨打相关电话并说明地址、火势等详细情况。
C.小福:盲目使用灭火器可能反而会带来更多危险,因此应按正确的步骤操作,防止使用不当造成事故。
D.小闽:火灾发生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并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安全通道低姿前行,进行逃生避难。
2.班会期间,班主任找同学向大家讲解灭火器的用法,而你正好在搜集材料时对其有所了解。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为大家进行讲解。
3.有同学阅读了“寒假消防安全告知书”后,不明白第三条建议的依据是什么,请你结合下面给出的灭火方法进行解释。
拓展资料:

●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 剂冷却降温灭火,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 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

●隔离灭火法: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抑制灭火法: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 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4.为了解大家对消防知识掌握的程度,老师找到两组有关火灾逃生的照片,请你判断图中做法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4-05-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小德推荐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大家据此对下面的文章做了批注,请你完善批注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涅槃的枯藤

王国梁

①寒霜落了一场又一场,冬日的荒寂已然登场。田野里早已没了半点生机,昔日盛况非凡的菜园仿佛惨烈的古战场,七零八落,一片狼藉。我站在高天与厚土之间,任凭自然深处的风吹彻,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的复杂况味,类似悲壮,又不是悲壮那么简单。

②繁华谢幕,满地枯藤。丝瓜藤,冬瓜藤,长长短短,歪歪斜斜,仿佛一首表达凄苦情绪的宋词,每个字都透出了无限伤怀。横陈的藤蔓脆弱干枯,经常被风吹断,狼狈地萎落在地。一根根彻底失水的枯藤,没有丝毫重量,当然也丧失了与寒风抗衡的能力。它们在风中瑟瑟抖动着,有时甚至被风卷积、摔打,看上去可怜巴巴的样子。这一地枯藤,就像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写满了岁月艰辛和人生无奈。枯藤,一直是寂寞苍凉的代言者。其实任何事物前面带一个“枯”字,就注定了枯黄昏暗的底色。

③时间往前推一个月,这里还是一派生机勃勃。那时候,千万条绿藤共同营造出一个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我曾经被那些细弱的藤狠狠惊到了,它们看似柔弱,其实每一条藤都像一个小宇宙,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有时候你会觉得它们几乎有撬动地球的力量,只需一条绿藤,就可以结出比绿藤重十倍百倍的果实。冬瓜硕大无比,有的重几十斤。那么重的果实,悬垂在绿藤之下,看上去很不匹配。但冬瓜丝毫不会担忧会沉落在地,反而个个淡定自若的样子。它们在飒爽的风中浅笑安然,展现出让人惊叹的一幕。细细的藤,硕大的瓜,看似有点违和感,其实正可见藤蔓那种四两拨千斤的能力。

④除了冬瓜藤,还有看似更柔弱的丝瓜藤。丝瓜藤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植物,它们永远都是朝上攀缘的。巧借环境之势,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些修长俊美的丝瓜,挂在木篱笆上面,从秋风乍起到秋风萧瑟,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果实。一茬又一茬,刚摘了不久,很快又冒出一茬,仿佛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一届一届往上顶,永远那么欢欢实实。我没有计算过,一棵丝瓜秧能产出多少丝瓜,但我知道数量一定是惊人的。

⑤可是,时令推移是大自然的神奇密码,任何生命都无法违背自然的意志,草木的衰败是必然的规律。我清楚地记得,藤蔓上有了枯黄的叶子之后,果实依旧没有放弃生长。有的藤蔓已经枯了大半,可上面的果实依旧顽强地坚守最后的尊严。作为果实,不停止生长是它最后的尊严。虽然它有些力不从心,但仍在竭尽全力。我的母亲曾经告诉我,秋末的瓜果味道很好,一点不逊色于旺季时候的。我想想也是,那样的果实里面应该多了醇厚之味。

⑥待到果实彻底退场之后,只剩下这满地枯藤。回味了枯藤的生命历程,我心中那种类似悲壮的情感陡然一转,“悲”一扫而光,只剩下了“壮”。“壮”是壮美,壮观,壮烈。忽然觉得这横斜的枯藤,仿佛被大自然的画笔精心构图过了,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凤凰涅槃的图景。凤凰投入火中,燃烧化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涅槃重生。涅槃的枯藤,真的就是浴火重生的凤凰,留下永恒不灭的形象。枯藤耗尽了最后的力量,化为尘土,承接来年春天的新生命。枯藤不死,生命永恒。

⑦任何鞠躬尽瘁的生命,都是值得被歌颂的。

【疑问式批注】用“涅槃”来形容枯藤是否合适?可以将题目改为“冬日的枯藤”吗?
【理解式批注】从前两段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枯藤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分析式批注】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枯藤”,第③④段写的却是冬瓜藤、丝瓜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明显与主题不符,应该删去。
【赏析式批注】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丝瓜旺盛的生命力。
【感悟式批注】藤是如此,人的生命亦然。有衰败,也有新生,生命永恒不灭。
1.回应【疑问式批注】:你认为本文题目不能换成“冬日的枯藤”,请说明理由。
2.补充【理解式批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本条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3.对话【分析式批注】:你同意本条批注内容的观点吗?请你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4.仿照【赏析式批注】:请你对第⑥段画横线句也进行赏析。
涅槃的枯藤,真的就是浴火重生的凤凰,留下永恒不灭的形象。枯藤耗尽了最后的力量,化为尘土,承接来年春天的新生命。
5.撰写【感悟式批注】:本文蕴含了作者由见藤思及人生的哲思,请你增加一条批注,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2024-04-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德阳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山上那片林

谭国伦

①巍巍太行,铁骨铮铮,处处都是坚毅和刚强。

②马三小,一位无腿的退伍老兵,在太行山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种树二十三年。他以坚强不屈的精神,为这座山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③夏季的太行山,阳光炽热,绿色鲜亮耀眼。我们一行人来到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拜访马三小。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

④马三小为何投身这场战斗?这要从他的军营生活说起。

⑤1969年秋天,马三小从家乡来到福建某部参军,因自己对蚂蟥咬伤处理不当,患上了败血症。1973年,就在马三小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时,他的病情恶化,又患上了极其严重的脉管炎,右小腿被截肢。病魔无情,到了2004年,左腿也不得不被截肢。

⑥被病痛折磨多年的马三小痛苦彷徨,一度心情压抑。但他始终记得部队首长的一句话:军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战场,绝不能做逃兵!对呀,他是退伍军人,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家庭需要他!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让一只蚂蟥打趴下!

⑦坚定了生活信心的马三小,找到了新的人生寄托——种树。2000年,马三小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山东农民靠在山上种树致富的新闻。正发愁不知道干什么的马三小望着村前村后的大片荒山,内心被触动了:我身残志不残,当兵时练就一副好身板,克服困难去种树应该没问题。

⑧病情一稳定,他就找到村干部,希望义务看护村外一条沟渠,条件是可以在附近的荒山上植树。村委会答应,在不影响村民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沟边、路边、荒坡荒滩种树。村委会的支持,让马三小时隔多年再次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盼头。

⑨但是,家里穷得叮当响,买树苗的钱从哪来?马三小就去捡废品,五毛一块地攒起来,买了几十棵树苗运回来,托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扛上山。

⑩马峪村地处太行山腹地,举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在这样的石头山上挖坑种树,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一桩辛苦事,更何况一位残疾人?刚开始,马三小还有一条好腿,在单拐的辅助下,挖坑、植树、培土、浇水都还勉强可以。第二条腿被截肢以后,无腿的他看到三个孩子还没有成家,决心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没有过不去的坎!

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无腿植树的艰难历程。每天早上,马三小5点起床,装上假肢,在双拐上绑好撬棍、铁镐、铁锹等总共几十斤重的工具,拄拐步行去植树点。到了上山的路口就要把这些工具卸下来,捆绑在后背上,开始无腿的攀登

种树要先挖坑。用镐先,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出,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辛辛苦苦挖一天,才能挖出三四个树坑。下雨天更难,山上无处避雨,要想下山回家躲雨,对马三小来说得花一个多小时,怕是人没到家雨就停了。他索性冒雨接着干。

靠着这满沟茂密的树木,马三小当初种树致富的理想实现了吗?

2008年,马三小的故事被电视台报道,他很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其中最受用的是县林业局免费提供的树苗。与此同时,他种下的第一批树也成材了。有木材商听闻后赶来收购,出价不低,马三小却给找上门来的人们一个相同且干脆的答案:不卖。

为什么?马三小说:因为这些树,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如果我再用它们给自己换钱,就太不应该了。退伍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高,我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知足了。他决定,以后要将树木全部捐献给国家。

受马三小的精神鼓舞,井陉县的城乡居民、石家庄市民、年轻学生纷纷来到山里,挥起铁锨和镐头,把这一带的沟里沟外都植上苗木。马三小二十三年的个人植树行为,变成了当地群众的集体行动。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

我们离开的时候,车从马三小种下的林荫道穿过。车走老远,身后的马三小还在拄着双拐目送我们,坚定的身影挺立在太行山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3日 第20 版)

1.文章国绕马三小退伍返乡后的经历写了哪些情节?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参军后因病退伍返乡→(1)_______________→找到新的人生寄托一种树→(2)________→以残疾之躯坚持种树→(3)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行为影响并带动了周围的人
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从描写角度赏析)
(2)用镐先,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出,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这句话的理解。
4.(中考新考法。开放探究)假如马三小被成功评选为"最美中国人”,请你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不超过100字)
2024-04-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春耕,在大地上写诗

仇士鹏

①春耕,是缄默寡言的农家人对土地的一次盛大的抒情。

水田里,白鹭三三两两地立着,披着经冬未消的白雪,迈着细长的腿,侧耳谛听春天的脉动。燕子剪开了柳叶,衔着从南国带回的阳春的消息,在田野间奔走相告。风中,春寒犹在,却已润上了晨光的明媚,拥抱着父亲的每一次呼吸,在水田里划开道道涟漪

走,下田去。父亲抖了抖牛绳,招呼着老伙计,笑意在鱼尾纹里荡漾,共赴这场与春天的约会。

④蓑衣,是父亲的穿戴礼服;泥痕,是春天馈赠的礼花。牵着牛,扛着犁铧,父亲像是诗人举起了手,把灵感提在笔尖,准备在大地上纵情泼墨。走进水田,脚步认领着大地的肥沃与强壮,闲置了一个冬天的双手把犁紧紧握住,坚硬、充实的触感让父亲的心踏实而愉悦。

⑤随着风甩出一声清亮的呼号,蓄势已久的耕耘终于从名词变成了一个极具暴力美学的动词。宣泄、挥霍,趁着激动的心情,借着一鼓作气的东风,为整片田地都写下人对春天崭新的定义。你看,犁铧正卖力地破开土层,种下入木三分的诗行,用铺陈、起伏的排比虔诚地颂扬春天。当波浪涌动的时候,一声声惊叹将顶着深深浅浅的绿意,仿佛从大地上次第生长出来。

⑥牛打着响鼻,与远方的白鹭和燕子一一问好。休养了一个冬天,消融的冬雪在四蹄间转换成源源不绝的动力。父亲把鞭子的力度全留在了半空,只将声声催促送到牛的耳旁。十年了,这头牛和我一起长大,已经成了家中不可或缺的一根脊梁骨。不会说话的它调皮地甩动尾巴阐述它的欢喜。蹄子下,烂泥块向后翻起,又被父亲踩开——就像是踩碎过去一年的苦涩与辛劳,让它们化作岁月的福祉,呵护新生的故事生长、冲破,一年更比一年丰茂。

⑦休息的时候,父亲也要让自己的脚和田野靠在一起。坐在云的下面,坐缘,他的目光缓缓向上抬起,超过一株幼苗的高度,越过村庄的篱笆在田野的边,沿着杏花遥指的方向一路飘向天空,望向降落到未来的一场场大雨,望向贮存在天空上的一米米阳光。那一刻,无数农谚在他的旱烟里冒出,他佝偻的身影里渐渐有了气象学专家的轮廓。

⑧唐代诗人钱起曾遗憾地说道: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其实,这片漠漠水田就是最好的经书,农家人一直是最勤奋的求学者,日日耕读,夜夜怀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于是耕种的姿势成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最质朴的缩影,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稳重地前行、收获。

知时节的雨就是好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并不会背唐诗三百首,却能慢条斯理地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和播种的技巧一起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子里。当春雨如约而至,父亲便会点着烟,坐在窗户旁,静静地听它呢喃絮语,听着这一年的生活淅淅沥沥、轻轻抽芽的声音。这是来自天上的恩赐,莫名地,他也相信这是老天爷对他这新的一年的预言。

⑩我渐渐意识到,这项盛大的农事,是农人们的一种希望与喜悦在春天的隐喻。那一幅田园风光的素描在每一年春回大地的时候都酝酿着勃发的灵感,等待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前去耕耘,去着色。

⑪如今,我已经脱离了乡村,过着脚不沾土的生活,但每到春天,我总会想起春耕时的情景。原来,时间也像一头老牛,早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一些风雨温柔的梦里,我依旧能够听见犁与土壤在耳鬓厮磨,而春天便在日子里更茁壮地生长出来。

⑫于是,每一年,我们都将收获更美好的生活。

(文章有改动)

1.【美文·.理事件】小文打算向学校公众号推送这篇美文,请你结合文章,参照事例,从父亲的角度把“春耕”的过程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甩出呼号,卖力耕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靠田野,注视远方
2.【美文·看表达】小文在推荐语中介绍父亲“春耕”的景色,请结合第②段从描写的角度谈谈原因。
3.【美文·品诗语】小文在推荐语中还介绍了这篇美文富有诗意的语言,请根据要求鉴赏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蓑衣,是父亲穿戴的礼服;泥痕,是春天馈赠的礼花。(从修辞和句式角度赏析)
4.【美文·析写法】小文和同桌小语对文章第⑧段引用的古诗“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小文:我认为文章⑧段引用的古诗“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是赘笔,可以删掉。
小语:我不认同你的看法,                                     
5.【美文·悟意蕴】有同学读文后在公众号留言:不太理解文章开头“春耕,是缄默寡言的农家人对土地的一次盛大的抒情。”这个句子的含义和情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这个同学解惑。
2024-04-24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16校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