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材料一

2023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6月,包河区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王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少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院长徐奇智等6名科研科普教育工作者担任首批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包河区所有中小学均配备科学副校长。

(改编自《包河区中小学校实现“科学副校长”全覆盖》,公众号“安徽省教育厅”2023年12月25日)

材料二

①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科学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手段。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

②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进一步把科学教育的加法做好,涉及对科学教育目标、流程、手段和师资等方面的科学理解。

③进一步形成科学教育目标的共识。科学教育应把科学的观念、思维和态度责任,以及探究科学的能力融入学生的心智成长中,着力于塑造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动手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通过研讨和宣教形成科学教育的思想共识。

④构建科学教育教学流程的规范。科学教育要遵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规律,明确规范化流程,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执行计划——记录结果——再次执行计划——得出结论——沟通结果这一教学流程在科学教育中被广泛运用。

⑤以数字技术赋能科学教育。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极大地丰富科学教育的手段,进而赋能科学教育。数字技术能够虚拟科学现象,这样就能把难以观察到的微观或宇宙世界等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虚拟技术能够让学生真切地进行仿真实验,以感受科学世界的神奇变化。

⑥大力培养科学教育的合格师资。科学教育的有效性建基于师资的专业性,解决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科学教育的非科学性问题,核心路径是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科学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既要注重科学教育的专业性,又要重视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性。

(改编自《把握关键环节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5日)

材料三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关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摘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P4-P5)

材料四

我右手拿这些彩色小球,左手这里有一个横放的圆桶,将这些小球依次扔到桶的底部,回弹后会产生怎样的运动呢?话音落下,只见一个个彩色小球碰撞圆桶,有的弹出,有的回弹,有的则留在桶内上下碰撞……唐守平随即抛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开展这样生动又富有探索精神的魔法课堂,是来自江苏的物理老师唐守平退休后的日常工作。

(改编自新华网《退休教师唐守平:用“魔法”引孩子进入“科学之门”》2023年3月 15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包河区聘请大学教授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为该地区的学校科学教育注入活力。
B.只有重视了科学教师师资培养的专业性和跨学科性,科学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C.物理学科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但科学思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其它学科也能得到培养。
D.唐老师的物理实验遵循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规律,流程符合规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2.下面哪个图示最能反映材料二的行文思路?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学校应该如何加强科学教育?   
2024-05-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2 . 默写
(1)诗人笔下,鸟寄情思。宦游途中,听闻雁鸣阵阵,王湾深沉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抒发了思归之痛;行走西湖,眼前莺飞燕舞,白居易形象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寄托赏春之喜;客居成都,欣赏缤纷春色,杜甫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句(其三)>》)寄寓暂得之闲。
(2)古人作文,   言为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民众、一心为君的忠诚令人感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庄子虚构击水而行、乘风而飞的大鹏形象,这种精神自由令人神往。
2024-05-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3 . 近期某校七年级开展了“关注两会动态,培养家国情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国家篇】
【材料一】

A.拥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能否强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而教育就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核心抓手与最大变量是教师。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素养内涵不断具体、明晰、丰富,也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更为崇高的使命。

【材料二】

中国教育的变化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
(1)材料一中,A处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
【城市篇】
【材料三】

全国政协代表田静建议把“非遗”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因为“非遗”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了民族的美学追求。而近年来,安庆市就已经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强市。坚持活化利用历史建筑,重装升级后的“前言后记”安庆劝业场店,被评为全民阅读大会最美书店;安庆博物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英王府等10余处历史建筑重新布展、免费开放;实施精品剧目创作行动,启动实施安徽安庆“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

(3)家乡安庆的“非遗”文化让我辈自豪,请你挑选一个最为熟悉的家乡“非遗”并为它点赞,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社区篇】
为民社居委为留守儿童之家举办了读书日活动,本期所读作品是《骆驼祥子》。
细节描写人物

“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 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 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 说翻了的话, 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

有结婚的, 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 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

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 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 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4)请根据细节描写,准确填写出相应的人物名称。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5)从整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
2024-04-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2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村红麻地

孙守名

①我从蜿蜒、清幽的田间小路吹着响亮的口哨在母亲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她正站在我家那两亩多红麻地的顶头,凝视着渐趋模糊的我的背影。那时,一望无际的红麻苗儿早已钻出地面,叶片舒展后,正借着甘甜的雨水的滋润,夙兴夜寐地滋生疯长。

②在一个晨光曦微的早晨,我【甲】地告诉神情忧郁的母亲,作为一个已经长大的男子汉,我要出门远行。其实,我只不过是去六十里外的县城读书。那时,我把读书看成是件神圣无比而又奇妙的事情,【A】一夜之间,身体里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心儿竞鼓荡成苍茫大海中片片风帆。汪汪吠叫的小黑狗,踱着碎步觅食的油鸡,仰着脖颈傲慢地迈进门槛的白鹅,从我眼中早已像云朵般消散得无影无踪。望着影壁墙上斑驳的细碎的阳光,我只想让憧憬和向往再多飞一会。

③我在翠绿的红麻长到齐腰深的时候重新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那是因为连续几夜的梦中全是母亲神情忧郁的眼神。在半夜醒来摸着湿透了一角的枕巾后,我发誓第二天必须乘车回到家乡。我思念那些像潮水一样漫过梦境的一切,乡间的小路,绿意盎然的红麻,涨满清水的池塘,夕阳下的老牛,归巢的鸟雀,夏夜里二胡忧伤的曲调,院中枯干的枣树,缺了一角的水缸,还有倚着门框【乙】儿子的神情忧郁的母亲。

④【B】不知何时,正在红麻地忙活的母亲看到了我,她慌乱地从地里站起来,扔掉手里的铲子,快步朝我奔来。有一种久违的委屈闪电般传上我的心头,鼻子一酸,我竟流下了眼泪。扑进母亲的怀抱,我泣不成声。天地间,瞬间风止云遏。从那时起,我忽然间意识到,村庄连着母亲,母亲就是我心魂中的故乡;有母亲在的地方,就是我真正生死相依的归宿。

⑤三年后,在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红麻被父亲砍倒、母亲抡着小铁锤砸破麻头的时候,我打点好行囊重新离开了家乡。这一次,我似乎比上一次走得还要遥远。当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满口子曰诗云时,母亲正戴着破旧的手套匆匆忙忙地把一株株红麻的叶子捋下来;当李清照、徐志摩、托尔斯泰神秘地闯入我的世界时,母亲正站在齐膝深的水塘里把沤好的红麻漂洗得雪白雪白;当我和着优美高雅的弦律听着催人泪下的曲子时,母亲正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次又一次走近锅头灶台。有那么一天,神情忧郁的母亲突然间就想我了,她央人带着从家乡乘坐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匆匆赶来,手提袋里装着六枚煮熟的鸡蛋。母亲站在离我一米左右的距离,一言不发,眼里【丙】了泪花。说了三句话,她就不断地催促恋恋不舍的我赶紧回校,生怕耽误了我的学习。后来才听母亲说,那时她只为看我一眼!

⑥二十年前的那一片又一片的红麻地,藏满了我无数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穿过水渠沿着田埂用温暖的双手抚摸着那些柔嫩的红麻苗儿;待到成片的红麻高过我头顶的时候,我几乎白天黑夜与它们比着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地成长;红麻成熟时节,望着田间地头忙碌的乡亲乡邻,漫无边际的润心润肺的甜蜜顺着脸颊流淌。母亲的忙碌总是从红麻的播种开始,一直到雪白的麻皮陆陆续续被过了秤卖出去为止。其间,汗水浇灌着土地,希望萌生于田间,微笑只在梦里。她知道,梦里有她日思夜想的儿子,她的儿子在远方,有远方就有希望。

⑦岁月是位苍颜老者,他淡褪了记忆,湮没了沧桑,颓圮了青山绿水。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红麻地随着母亲的苍老,几经变迁已然埋藏在漫天的繁密星河之中。曾经生长过红麻和记忆的黝黑的土地间,那些让人伤怀的魂牵梦绕的日子,还会在脑海的沟沟壑壑间重现吗?

⑧我不经意间问过母亲,是否还记得村东那一片连着一片的红麻地。母亲浑浊的眼神间突然亮光一闪,那久违的忧郁的眼神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一瞬间,我的心【丁】收紧,泪水盈满了眼眶。母亲啊,我亲爱的母亲,您哪里知道,这时的你才是儿子心中的神啊!也许,那一刻,她又想起多年前顺着乡间小路消失在她视线中的儿子的模糊的身影!

⑨红麻地,我只能夜夜把你镶嵌在甜蜜的梦里。有你的日子,母亲把无穷无尽的爱倾注在儿子的身上;没你的岁月,儿子将一生一世的祝福装满一只小小的枕头,让神情忧郁的母亲枕着它入眠。

(选自《华夏散文》,有删节)

1.在文章的【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相应的词语,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郑重 凝望 落满 陡然B.沉重 凝望 噙满 忽然
C.郑重 守望 噙满 陡然D.沉重 守望 落满 忽然
2.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一夜之间,身体里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心儿竟鼓荡成苍茫大海中片片风帆。(从修辞角度)
【B】不知何时,正在红麻地忙活的母亲看到了我,她慌乱地从地里站起来,扔掉手里的铲子,快步朝我奔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中多次写母亲“神情忧郁”,联系文本,揣摩“我”眼中母亲忧郁的原因。
4.请简要分析文章以“乡村红麻地”为标题的作用。
5.冰心说:“母亲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4-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2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永远的红灯笼

杨轶晨

①春节又到了。因为禁止燃放爆竹,街上院里干干净净。路上几乎空寂无人,彩灯孤寂地闪烁着,无声地诉说着没有红灯笼的春节的荒谬可笑。严峻的高楼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似乎在嘲笑这古老的节日。

②逃离。是的,我几乎是逃离这座城市的。我在秦岭脚下沣河旁的奶奶家寻回我的春节,寻回我的红灯笼。车子掠过一个个村镇,乡村的集市,红艳艳的大灯笼,长长的对联在风中摇曳,小孩子玩的彩灯挂成长长一排。彩灯近些年愈加精致,塑料的外壳色泽艳丽,闪烁的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儿时的彩灯不过是纸壳上用彩笔涂绘,在灯笼中间插根蜡烛,不似如今的精致,却给了我无尽的欢乐。而今,我再不会牵着爷爷的手挑选我喜欢的彩灯,再不会小心翼翼地举着彩灯,担心蜡烛倾倒,而纸质的彩灯也随之消失在喧闹中了。

吱呀,古拙的黑色木门颤巍巍地打开,跨过齐膝高的门槛,走进中庭,庭中有些朦胧,充盈着浓郁而熟悉的烟火气息。奶奶一定在蒸包子。走进厨房,大铁锅中腾起的白雾和炊烟纠缠着旋转而上,模糊了视线,只隐约看见奶奶坐在那沉重而古老的小木凳上,悠悠地拉着那风尘满面的、古老得不知年代的风箱,不时弯腰抓起一把柴草或几根木棍添入灶膛中。炉火缓缓腾起,舔着大铁锅的锅底,红润了奶奶的脸。舒缓而有节奏的风箱咣当咣当声混杂着柴草的噼噼啪啪声,吟唱着重复千年的古老曲调。恍惚中,我记起儿时在玉米收获的时节,亲手掰下当年第一根玉米,扔进大铁锅里煮。我眼巴巴地趴在锅边,当锅盖揭开的一瞬,雾气升腾,甜甜的香气在厨房中弥漫开来。而如今,再名贵的玉米也没有了当年的香甜,也许是失去了柴火铁锅的味道吧。

④邻居端着一个粗瓷碗站在门口,两三米长的大对联已写好摆在桌上。我接过碗,里面是用最原始的植物纤维泡成的乳白色黏稠的粗糊,我用棕毛刷蘸了蘸,刷在对联背面,递给高高站在梯子上的父亲。梯子被邻居稳稳地扶着,另一个邻居远远站着,高声指挥着对联的高低左右,不时玩笑几句,大红灯笼在欢笑声中高悬在门前。然后父亲又去加入邻居家的帮忙大军中去了。一会儿工夫,整条街上家家贴上了对联,门前飘起大红灯笼,昭告着一年的欢乐幸福,笑声祝福声充满了整条街道。

⑤爷爷到祖坟祭祖回来,把写着世代祖辈名讳的中堂挂在墙上,供品、蜡烛、香炉依次摆在桌上,香烟袅袅,清幽的檀香气息又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增添了对祖先怀念的肃穆。

⑥院子里的棕榈树高高地直立着,儿时被我燃放爆竹失手点着的棕毛已悄然长回,那件被爆竹烧了大洞的新衣早已穿不上了,而我也不再是拿着小花炮满院子跑的小丫头了。奶奶站在木门边,来,比比,今年长高了多少。木门的边缘,一道道刻痕记录着我长大的轨迹。垂眸,几代人踏过的木门槛斑斑驳驳,恍惚看到曾经那个小小的身影摇摇晃晃地站在门槛上,冲着爷爷骄傲地比画,我要长到这么高!一弹指,小小的人已比奶奶高了。是的,我已经长大了。大红灯笼被风微微吹起,抬头望着一年年挂在门口的红灯笼,我舒心地笑了,还好,红灯笼一直在这里。

⑦当我穿行在城市灰蒙蒙的街道,当我走过炫目而庸俗的彩灯,我知道,这不是我的春节。我的春节,永远是那个样子:黑夜中,火红的灯笼照亮了大红的春联,映红了厚厚的白雪。笑声、祝福声填满了整条街。爆竹为人们铺出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地毯尽头,依然闪烁着暖人心脾的红灯笼。

(选自《语文世界》)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逃离了城市,回到了向往已久的乡村,都看到了哪些乡村春节所特有的景象?有怎样的感受?结合全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景象感受
奶奶拉着风箱蒸包子
欢乐、幸福

3.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彩灯孤寂地闪烁着,无声地诉说着没有红灯笼的春节的荒谬可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我接过碗,里面是用最原始的植物纤维泡成的乳白色黏稠的糊糊,我用棕毛刷蘸了蘸,刷在对联背面,递给高高站在梯子上的父亲。(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以“永远的红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5.从文中你能找到哪些有关春节的习俗?   
2024-04-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2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材料一

①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当前春耕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据最新农情调度,目前全国冬小麦返青一二类苗比例89.3%,苗情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好于常年;全国冬油菜一二类苗比例为85.1%,与常年相当。

②政策给力,稳住农民种粮预期。今年继续实施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好政策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8.3亿元,支持12省(区)加快做好农作物改种补种等相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促进夏季粮油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③科技助力,筑牢粮食生产底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人民日报》2024年03月15日01版,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这十年间,自然资源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法律法规,落实耕地优先保护,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下达,做到优先划定、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②同时全面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强调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格补充耕地核实认定,建立补充耕地地块公开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靠。

③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对省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进行监督检查;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卫片执法,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震慑作用。

④十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

(摘自:2022-09-19   11:19澎湃新闻)

材料三

①从收获季节来看,中国粮食主要分为“早稻、夏粮、秋粮”3类。其中,“早稻”指“早籼稻”,是中国上市最早的一季稻谷,;夏粮,也称“夏收粮食”,指“上年秋、冬季和本年春季播种”且“收获季节在一、二季度”的全部粮食作物,包括冬小麦、夏收春小麦、夏收马铃薯等;“秋粮”也称“秋收粮食”,指本年春、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中稻、晚稻、玉米、高粱等。

②受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区域水文差异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粮食生产以“秋粮”为主,“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常年保持“秋粮>夏粮>早稻”的生产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B.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幅度提高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上。
C.十年来,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
D.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两个因素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呈现以“秋粮”为主的生产结构。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你从材料四中得出的结论。
3.分析材料一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粮食产量能够稳步提升的原因。
2024-04-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走进真实的雪山

王劲松

①因为拍摄红军长征的故事,我走进了雪山。

②春节前,我从傅东育导演那里得知要拍摄献礼建党百年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这部剧讲述了从1921年以来的40个故事,与我们经历的时代密不可分。我当即表示希望加入,但一直没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角色,直到遇见《雪国的篝火》剧本。

③这是根据红三军团第六师十七团一连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长征途中,他们必须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     )的雪山。在完全断粮的情况下,炊事班为了保障连队过雪山,一个接一个献出生命。很多人来不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在一个破旧的饭盒上刻下属于自己的符号。我努力控制情绪,读完了这个故事。掩上剧本那一刻,泪水抑制不住地(     )。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那股子力量,我一直渴望表达的高尚情怀,这就是《长征组歌》所表达的内容。“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首歌我小时候听过,那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歌词里的艰难与牺牲。现在演绎这个故事,我该如何表现这些质朴而伟大的红军战士呢?

④讨论剧本时,我提出,希望真实完整地还原过雪山的画面,希望导演帮助演员拿掉所有的表演技巧,回归人在极寒环境下,面临生理极限时的真实状态。所以,就从节食和减脂开始吧。10天后,我的体重只剩58公斤。中午在拍摄现场,为保持身体的饥饿感,我是不吃饭的。后来,我发现好几个演员为了感受饥饿,都在最大限度地节食。再与一切现代生活隔绝吧。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朋友的联络,安静等待,只为了走向真实的雪山。

⑤实地拍摄第一天,雪山刮起了白毛风,整个摄制组(     ),没有帐篷,没有热水,没有带够防风防寒物品,手冻僵了,脸被风吹干了,嘴巴甚至没有办法说台词……但我们有创作热情。如果没有这样的风暴和冰雪,为什么来这里拍摄呢?为了让观众看到风雪如刀的画面,我们必须走进雪山,只有回归真实,才能向观众展示严酷如炼狱的环境,才能彰显红军战士的革命意志。即使风雪大到几米之外看不见人,即使双手暴露在风雪中让人疼得直掉眼泪,我们依然相互安慰着、鼓励着,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向前推进。

⑥拍摄第六天,暴雪。我和导演商量,剧本描述我扮演的老钱坐靠着大石头,在寒冷和饥饿中离世,我更想让他最后和雪山融为一体。导演说:“这当然是更好的表现,但这意味着演员要一动不动躺在雪地里,直到被大雪完全掩埋。你能承受吗?”“来了,就已经准备好吃苦。我只要最准确最震撼的画面。所以,我期盼着明天有更大的风雪。”

⑦第七天,天气如我所愿。躺在刺骨的雪地里,尽量让思维放空,但身体会告诉我,寒冷的雪正一点点“吞噬”身体,由冷到麻到疼,下半身、胸口、脖子、脸,没有了光线,不能呼吸了……想起读过一位红军老战士的回忆文章,过雪山的时候,又累又饿,有一块大石头,想靠着喘口气。石头晃了一下,回头仔细看,是战友的遗体。长征中的雪山,是无数战士的遗体组成的路碑,一路引导着战友向前进……这让我想到《长征组歌》里的歌词:“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⑧古今中外的军事史上,有哪一支军队在如此艰难恶劣的条件下走过这样的长征?有哪一支军队能在直面生死的征途中不灰心不丧气,更加团结、更加昂扬地走向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

⑨今天距离长征已近90年,当年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建了高速公路,天堑架起桥梁,山峦铺设铁轨,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旅游景区。今天的我们还需要长征精神吗?年轻人还会记得红军走过的路吗?

⑩这就是我们拍摄《雪国的篝火》的意义吧。就是这支队伍,走过雪山草地,走过鸟兽难过的绝境,战胜日寇,打败腐败的国民党军队,赢得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伟大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战胜苦难中走过百年,这个百年之路,就是共产党人用信仰照亮的光明之路。

⑪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历史。作为文艺工作者,我的责任就是演好红军,真实细致、最大限度地展现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情怀。

⑫所以,在开始拍摄的第一天,我郑重地向剧组临时党支部递交我的入党申请书。从那天起,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人民日报》2021年4月8日)

【情境模拟】假如你是导演助理,为了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请帮助导演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处,使剧本语言更具表现力。(     
A.鸟兽无踪   夺眶而出   猝不及防B.寸草不生   泪流满面   防不胜防
C.鸟兽无踪   泪流满面   防不胜防D.寸草不生   夺眶而出   猝不及防
2.这是重点内容拍摄流程表,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使拍摄流程更加紧凑。
拍摄时间拍摄场景演员的生理状态
第一天雪山刮起白毛风
第六天暴雪和雪山融为一体
第七天

3.为了让演员更快融入角色,你将召开一次剧本围读会,深入理解剧本。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长征中的雪山,是无数战士的遗体组成的路碑,一路引导着战友向前进……
(2)文中两次引用《长征组歌》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以演员王劲松向剧组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收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5.文章标题《我走进真实的雪山》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材料—: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对吉祥物收获了大家的喜爱。其中一个吉祥物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坚毅、勇敢、未来感与时代感;另一个吉祥物则向中国传统文化内部求索,以灯笼暗喻照亮前路,以一线融融暖意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而遍布其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某种程度上,这一对吉祥物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用于代表一种文化现象和传达某种意义的符号,我们收藏和热爱它们,不仅因为它们是一对可爱的玩偶,更因为它们身上沉淀下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关于冬奥会的一段鼓舞人心的精神记忆。由此,我们关注一些文化符号,实则是关注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选自《符号里的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含义,都将不断变化,以金蟾为例,在汉代,它是长寿的象征,到了唐代,人们将金色的蟾蜍称为金蟾,认为是财富的象征。而这些祥瑞的符号被赋予意义时,常常也并没有什么逻辑,《符号里的中国)的作者赵运涛认为,很多符号形成或演变的过程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错讹错位

赵运涛谈及,错讹是一种逐渐积非成是的现象。如八仙中的张果老,传世文献中有张果老先生一句,古代无标点,断句无定式,后来就逐渐以讹传讹,张果,老先生变成了张果老,先生;前面提到的金蟾,明清时期人们又将其附会为东汉时期的人物刘海蟾,因为其名字里有个字,人们就编出了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刘海蟾的名字也就变成了刘海;钟馗,古书上说,齐地的方言常把大木棒(即椎(chuí叫作终葵,这个大木棒可以用来驱赶鬼怪,后来就以讹传讹而有了一个叫钟馗的驱鬼的神。

而有些错讹则是人们有意识生成的,比如以动植物作为吉祥元素,吉祥寓意的形成多是依靠联想思维而故意形成的错讹效果。鹿谐音,所以人们画一头鹿,就表示可求得福禄,还有比较典型的四大金刚也因为手里的宝器谐音风调雨顺而做了调整。

(选自《从神兽图腾到祥瑞象征》,有删改)

材料三:

学者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是一部在古代文学的学科范畴中,运用符号学等文化研究范式写成的新作。

该书选取了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一神鸟一神人一神树等,分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做了细致的考辨。

在此书中,作者借助中、西不同的学术研究方法,以种类繁多的文献典籍为考察对象,呈现出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艺术世界。

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每一个国人而言,仍是身上不可褫夺的精神本源。现代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逻辑,也难以真正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是十分具备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选自《符号里写着“中国”》,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表示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变化。
B.人们喜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因为其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并传达了文化意义。
C.动植物吉祥寓意的形成大多是人们依靠联想思维而无意形成的“错讹”效果。
D.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本源,思维观念和行为逻辑都会受其影响。
2.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3.围绕学者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4.材料一中认为,冬奥会吉祥物中的一个“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请具体分析这一吉祥物身上的纹饰和图案的文化意义。
2024-03-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材料一: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之所以后来会演变为传统节日,与寒食节有直接关系。《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一直到宋代,《梦粱录》中仍记载道:“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古时还有寒食禁火、清明生新火的习俗——寒食禁火祭墓,清明新火踏青,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两者在文化内涵上有密切联系,时间上也紧密相连。与清明密切相关的,还有三月三上巳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便是上巳踏青、携酒出游的场景。

一般认为,正是在唐代,清明、寒食、上巳完成了整合,逐渐统一在了一个节日里。元稹《寒食日》中提及“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可见,寒食与清明、上巳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明清之后,寒食与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5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北京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河北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山西的太行太岳烈士陵园,辽宁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目前,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公布,共计277处。这些纪念设施,对于人们缅怀忠烈、追思英雄,具有重要的教育纪念意义。

②一年一清明,一岁一哀思。2023年清明时节,来到烈士纪念地,肃立默哀,鞠躬致敬,敬献花束,是不少人的郑重选择。铭记历史、汲取精神,我们在抚今追昔中更加坚定了奋斗意志。

③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常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缅怀英烈,是学习传承他们身上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的过程;缅怀英烈,也是从精神的高度出发,洗礼我们的精神世界,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过程。精神的伟力,总是催人奋进,让无数人有动力、有激情争做英雄群体中的一员。惟其如此,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生生不息,我们的信仰光芒才能光辉闪耀。

④当前,我们不仅要用实际行动,做到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更要真实地、真挚地讲好英雄故事,让英雄事迹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这是我们现在缅怀英烈应有的意义,也是我们继承英雄意志应有的真诚。

⑤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的征程上,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需要跨过一个个坎、越过一道道沟。我们也要像英烈们一样去奋斗、像英雄们一样去搏击,为属于我们的事业不断拓宽那条人间正道。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本报讯(记者龚砚庆史长来)4月1日晚,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启动仪式举行,为期15天的清明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古都开封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传承弘扬清明文化、宋文化,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扩大开封作为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影响力,推动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叫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其间,开封市将策划举办文化巡游、经贸交流、对话清明、中国·兰考民族乐器音乐会、黄河越野跑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和市民参与,从千年民俗中还原清明印象,在古今对话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清明文化节的品牌美誉度、影响力。

(选自《河南日报》2023年4月2日,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由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与寒食节、上巳节有密切的关系。
B.清明节作为节日,一开始就有怀旧悼亡、祭祀先贤的文化内涵。
C.2023年清明节,来烈士纪念地缅怀英烈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D.清明文化节的举办对促进开封市的经贸、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说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缅怀英烈,追思英雄?
3.请给材料三拟写一个标题。
4.清明节前,《人民日报》微博发起话题“清明给英烈写句话”,呼吁网友“给英烈写句留言,告诉他们,我们从没忘记他们的牺牲、奉献”。截至4月5日晚11时,共有403家媒体参与,获得3亿阅读量。假如让你在网络论坛留言以致敬英烈,作为初中生的你会写什么?
2024-03-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
10 . 默写

(1)中华文化基因里一直蕴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常常借自然美景传情达意。

伫立南山篱笆前,远望山野,陶渊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尽显自得之意;漫步于钱塘湖畔,莺燕相伴,白居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尽表遇见早春的喜悦之情;徜徉于琅琊山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尽露春夏之景带来的无穷乐趣。

(2)中华文化的血脉里一直流淌着英雄血,人们常在诗词中借英雄来感慨人生失意或抒发豪情壮志。

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慕周瑜得时运而成名,叹自己生不逢时;苏轼则以三国孙权自喻,带领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州出猎》)暗示他要踔厉奋发,建功立业。

2024-03-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