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材料一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可谓地大物博。土地、水、水能、森林、矿产等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摘编自《地理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70%。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大量消费煤炭,特别是以直接燃烧方式消费煤炭,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排放是燃煤造成的。另外,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呈现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状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北部湾、东海和南海等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华北、华中地区,因此“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局面长期存在。

核电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尽管我国已加快了核电发展步伐,但与发达国家核电所处的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相适应。

(摘编自周乃军、乔旭斌的相关著作)

材料三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不过核能发电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换句话说。这台“发电机”不需要传统意义的“燃料”只要裂变材料进行裂变反应,就可以持续运转为我们输出源源不断的电力。

而且,这种以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能量替代矿物燃料的发电方式。不仅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导致温室应的气体,也不会产生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甚至没有粉尘污染。

(摘编自《核能是清洁能源吗》,中国能源研究会公众号)

材料四   

4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从核电运行、科技创新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核能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年新增商运核电机组2台,数量达到55台,额定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全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661小时,核电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其中福建、辽宁、海南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分别为27.3%、23.4%、22.7%。

③2023年,共有33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五年最高水平。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
B.使用化石能源会导致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终将被核能完全替代。
C.核能发电较为清洁环保,基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2023年我国商运核电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取得骄人的业绩。
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我国能源现状存在的问题。
3.请指出材料三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为何要加快核电发展。
2024-05-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送灯   

高军

①他往外走的时候,身后传来妻子的嘱咐声:尽量早点回来,好一块儿送灯啊。他苦笑一下,迈着大步向外走去。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必须抓紧时间。一边走着,一边用右手大拇指试了试镰刀的刃。

②走在山林间,暮归的鸟儿发出嘈杂的叫声,时密时稀,高处有低处也有。树林里有很多种大小动物,过去还有狼经常出现。后来狼不见了,但野兔、灰喜鹄、山鸡等都多的是。更神奇的是有一种鸟叫恨乎,最大的特点是晚上才发出恨乎,恨乎的叫声。由于天还没有黑,现在还没有见恨乎的动静呢。

③这个地方,山坡往上的山林都属于国有林场,由他担任护林员负责管护,树林以外的地方就是附近村子里的了,恰恰在这个靠近林木的边缘地带有一片坟地,每年的元宵节都让他牵肠挂肚,他总怕来送灯的村民不小心引发火情,造成火灾。

④在沂蒙山区,元宵节给自家已经逝去的先人送灯是一件大事,从四个多月前就规划,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就观察天象,只要那天夜晚月光明亮,天空不见云影,大家就会放心地说道:来年的正月十五送灯肯定会是个好天气啦!其实在他的心里,倒是盼着每年都能在元宵节下一场大雪才好呢,要真是下了雪的话就能解除防火的紧急状态,他也就可以放心地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节了。但是在他担任护林员的这些年里,根本就没有碰到几次元宵节下大雪的时候。

⑤看看天色将晚,他把镰把儿往左腋下一夹,双手使劲搓了几把,右手抓过镰刀,左手抓住地上的枯草和光秃枝条,开始一把把割起来,每割完一把儿就小心地放到远处,归拢在一起,好过会儿方便收拾。这片坟地里有接近二十个坟头,他头低着,腰弓着,就这样沉稳地往前割着。很大一会儿工夫后,当他把整个墓地里的草木割取干净的时候,圆圆的月亮也开始升上来。他直起腰来向远处看去,很多地方都已经灯光荧荧,送灯的已经开始出门了。

⑥这里的灯,有的是用萝卜和胡萝卜切割成段、在中间挖出盛油和插灯芯的凹穴制作成的。胡萝卜刻制的,由于颜色发黄,被叫作金灯。还有一种用白面蒸出龙、兔、鸟等形状的面灯,号称银灯。傍晚时分,每家每户都要先到祖茔送灯以示慎终追远,回家后将白面做成的十二属相灯和金银灯在门口、粮图、水缸、灶台、磨台、厕所、狗窝鸡窝、猪图羊栏等处点燃,灯光照射各处预兆洁净,不滋生虫蝎。小孩子在大人指导下用面灯照身上各个部位,寓意心明眼亮,不生疾病。

⑦他刚休息了一会儿,就有人陆续到来了,最早来到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咦,这个老赵,难为他想的就是周到,你看我都带着管桶来的,就是打算在管桶里面烧纸的,哪里敢不好好防火啊!他躲在树林深处,坐在一块石头上,听到来人这么说,心里感到有一丝欣慰。

⑧这时候,月亮已经升上了中天,月光洒在树上,也洒在地上,就像流动的水一般无声无息,远近铺展。很多鸟类都休憩了,那种叫作恨乎的鸟儿开始叫起来:   恨乎,恨乎,恨乎……”它的叫声和林间偶尔传来的一阵阵风声交织在一起,让四周反而显得更加冷清了。

⑨送灯的人这个来,那个去,他等到再也没有人来,坟前的灯盏也全部熄灭了的时候,才起身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身子,走到墓地里再一次认真检查是否还残留有火种,他把烧过的纸灰逐一翻弄着,直到确认没有任何火星的时候,才彻底舒出一口长气。

⑩他一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妻子赶紧走上来接过他手中的镰刀,脸盆里已经倒上热水,他简单洗把手,招呼妻子说:赶紧吧,祖林墓地还是不去了,在路边祭一下吧,老祖们会理解的。妻子把已经放好灯捻几倒上植物油的灯盏逐一点上,招呼着孩子们一起开始逐—送灯。因为送灯的时候全家人都在家才更加吉祥,所以妻子每年都会这样,不论多晚都要等他回来。灯一盏盏都点燃起来,灯头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歪向这边,时而歪向那边,氤氲出一种明灭闪烁的意境。一直在叫的恨乎,这时候也停歇了下来,四周已进入了一片寂静。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老赵的“苦笑”是因为他其实不愿意回家,因此对妻子的叮嘱只能用无可奈何的笑容回应。
B.通过“送灯”时他人关于老赵的言论可以推测,老赵此前提醒过人们注意防火,使村民防火意识得以增强。
C.小说对于“送灯”习俗的介绍属于插叙,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也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D.老赵最终没去祖林墓地“送灯”,主要是因为他作为防护员必须优先确保别人“送灯”时不会引发火情。
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老赵心路历程的梳理。
离家时无奈→管护时担忧→______→完工后释然→_____________
3.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时候,月亮已经升上了中天,月光洒在树上,也洒在地上,就像流动的水一般无声无息,远近铺展。
4.小说中“恨乎鸟”多次出现,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链接材料:

恨乎鸟即雕鸮(xiāo),是猫头鹰家族的一员,体型巨大。通常远离人群,活动在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飞走。雕鸮在夜间常发出恨乎、恨乎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被誉为捕鼠专家

5.假如文中的护林员老赵被评为“最美护林员”,请你参照下面示例给他写一段颁奖词。

孟二梅颁奖词: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是谁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

孟二梅事迹:2023年7月30日,北京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迫停在门头沟落坡岭站,近千名乘客被困。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肯定有你们的,这是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给全体乘客的承诺。你家出米,我家出面,落坡岭社区的居民把家里所有的物资都拿了出来,想尽办法让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孟二梅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2024-05-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3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庐州中学九(1)班拟开展“漫游水墨江南,品读烟雨徽州”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研学标识我设计小语同学为此次研学设计了标识(下图),请根据其构成要素解说创意。

(2)活动二:经典楹联我积累
楹联,俗称对联,有些楹联极具地方特色。小语同学在准备本次研学时搜集了不少楹联,其中不属于徽州楹联的一项是(     
A.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B.鱼龙九转潇湘月,太白长歌秋水词
C.闲观四海云霞景,静对千峰锦绣图D.旧闻赤县江山丽,始信黄山天下奇

(3)活动三:研学感想我来写
下面是小语同学写的研学感想,请你帮忙修改。

“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位于黄山区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漫步在古朴的街道上,欣赏着精美的马头墙,聆听着一个个动人的微商故事。A我们传承矢志不渝、勤劳进取的徽商精神,感受徽派文化的独特魅力。B这样的徽州让人心驰神往。C这段旅程将成为同学们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①A句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
②B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③C句的主干为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风雪苍茫

高翔

①风雪是风景。

②那风,像卷曲的发,从左院墙上翻过来,然后裹挟着厨房烟囱的蓝烟,卷曲着拐进右院的空巷里。那风,像无形的手,一阵阵地按压着溪边那棵柳树,柳树忽而向左边弯,弯,一些枝条就碰到了地面。柳树忽而又向右边弯,弯,枝条在水里不停地狂草着汉字。顺着风,刀片一样的雪,于是就横着飞,扭着飞,旋着飞……在卷风飞雪里远眺,天地是一片苍茫,一眼望不到边。

③夜里,听到屋后咔嚓一声破裂的脆响,然后是扑地一声闷响,像是有人重重地摔在了雪地里。想屋后有一片竹,一定是某根楠竹压破了腰杆,记得2008年那年,也是这样的声音,晨里去看,楠竹被雪压破折了好几根,白白的竹骨森然惊目,裂口边缘锋利得惊心。原本是竹的苦难,却又殃及了鱼池。在楠竹边的那一棵红梅,开得正艳极,却被竹梢硬生生地压断了一半枝丫,断枝歪歪斜斜地插在雪地,梅花瓣跌在雪地,如血滴触目惊心。几根楠竹的青春,也就夭折了;一棵梅树来年的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就黯然失色了。一棵植物,要活过风吹雪压的冬天,磨难总是少不了的。但让人庆幸的是,那棵梅树残着身子还活着,每年风雪里,依然坚韧不屈地开花。

④晨里,雪小了,但还在下。屋檐下的衣篙子上,歇着一群麻雀,褐色的羽毛被风吹得忽立忽伏忽扭忽聚,纷乱不堪。它们正歪头歪脑地一会儿看看茫茫飘雪的天空,一会儿看看空寂的原野——连一颗玉米都找不到了,本来就饿肚子,却又遇到风雪天气,如何是好?它们内心凄苦着。忽然麻雀们异常地叫嚷起来,原来发现离它们不远处,散落着些许稻谷。当然,它们凭经验也知道,在谷粒旁边的某一隐蔽处,应该有孩童的弹弓正瞄准着它们。去年的风雪天里,就有一个同伴被弹弓打中了脑袋,一阵抽搐痉挛后,永远离开了它们。这卑微的生灵,在这风雪天里,仅仅只是为了一口饱肚的吃食,却面临着如许凶险的机关陷阱,但是,生存的艰辛,它们又能如何呢?

⑤也是这样的风雪天里,冷风乱窜着,雪飞舞着,一片茫茫。遭贬后的刘长卿,夜宿芙蓉山一贫苦人家,入夜时,忽闻犬吠声声乱,发现在屋外的雪里风里, 芙蓉山主人正深一脚浅一脚地疲倦归来——怎么不疲惫呢?这天寒白屋贫的人家,为生活奔忙着,在如许的风雪天里才回来!当然,诗人表面在写芙蓉山主人,想一想刘长卿一生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写的他自己?至德三年,刘长卿就被同僚使坏,因钱粮之事下狱,九死一生后,被贬到了潘州南巴。大约在公元773年至公元777年间的一个秋天,一个清凉的秋天里, 由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想贪污上缴的一批钱粮,但是刘长卿不想同流合污,反被陷害是犯赃二十万贯。后因监察御史苗伾明察秋毫,从中斡旋,才幸免死罪,但终究还是被贬谪为睦州司马。在屡次的不幸遭遇中,那同僚的陷害,那朝政中的污浊之气,对于耿直的刘长卿来说,无异于一场场的风雪,但面对风雪,刘长卿又能怎样呢?

⑥70多年前,也是这样的风雪天里,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时,没有强大重武器和制空权的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为了进攻美军的陆战一师和第七师,实现收复新兴里、咸兴港等地的目标,遇上了朝鲜半岛五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而志愿军们穿着的是中国南方的薄棉衣,要想进攻武器装备精良、衣食无忧的美军,只能够昼伏夜出,冒着风雪苦战。特别是九兵团的三个连队——20军59师177团2营6连、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和27军80师242团2营5连,为了阻击敌人后撤,卧在风雪中,不退!不逃!不动!不喊!任寒风吹,任冷雪欺,等着美军到来……然而,美军后撤到来时,这些连队全部成建制地冻死在阵地上了,但埋伏姿势没有变,握钢枪的姿势没有变,这些风雪中的英雄们,用血和生命写下了悲壮之歌!

⑦冬天里,风雪飞舞是一种风景,当人们赏它美丽的一面时,往往淡漠了风雪背后的一些不屈、艰辛以及悲壮。其实他们是风雪背后的另一风景,是关乎生命的状态与精神的大风景,这风景,苍苍茫茫的,一眼望不到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语言简洁精炼,意蕴丰厚,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B.第②段最后一句中省略号突出风大以及雪花飞舞的姿态多样。
C.第④段麻雀为了几粒稻谷而丧失生命,作者认为不值得。
D.第⑥段志愿军战士谱写悲壮之歌,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2.根据③—⑥段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残梅凌寒怒放,(1)______——麻雀觅食殒命,无可奈何——(2)___, 清高正直 ——(3)________,(4)________
3.根据第段,穿越时空,假如你是文中的刘长卿,被吴仲孺陷害时,你会怎么想?请联系文章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以第一人称叙写。
4.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断枝歪歪斜斜地插在雪地,梅花瓣在雪地,如血滴触目惊心。(从加点词语的角度)
(2)为了阻击敌人后撤,卧在风雪中,不退!不逃!不动!不喊!(从句式的效果角度)
5.“其实他们是风雪背后的另一风景,是关乎生命的状态与精神的大风景,这风景,苍苍茫茫的,一眼望不到边”,联系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甲】

昆虫界的反常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啊,很快我又发现了一对短翅天牛,它体形健美,可与山楂树上的栎黑天牛媲美。(        )是属于鞘翅目的昆虫,就会找出鞘翅把身体包住,以保护脆弱的后翅和容易受伤的柔弱的腹部。可是,令人奇怪的是,短翅天牛却无视这一常规,它肩上长着的两片短小的鞘翅,失去了防护的作用。短翅天牛到底是因为缺少布料做不起燕尾服,还是因为吝啬才穿起了小马夹呢? (        )是真正的鞘翅目昆虫,在鞘翅上偷工减料有什么好处呢?它真是吝啬得让人吃惊。

【乙】

也许飞蝗泥蜂意识到了这埋伏在路上的强盗有多么危险,所以它放下猎物,勇敢地冲向螳螂,准备狠狠地揍它几下,把它赶走,或者吓吓它,让它不敢(        )。可是那强盗一动不动,紧闭着前后臂。飞蝗泥蜂又从螳螂躺着的草茎旁走过。看看它头部的方向,就知道它十分警ti,它要用充满威力的目光震 shè敌人,让它原地不动。这样的勇气是应该得到回报的:被放下的猎物没有遇到意外事故。

(以上文段节选自《昆虫记》)

(1)给加点字注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警tì(     )        震shè(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 只要 轻举妄动B.只要 既然 轻举妄动
C.只要 既然 胡作非为D.既然 只要 胡作非为

(3)[甲][乙]文段选自(作者)_____的《昆虫记》,文段行文活泼,语言诙谐,主要以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4)《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请结合整本书,举例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沉默的守望

梅世雄 郑茂琦

①我们每次巡逻都会经过那块墓碑,祭拜4名多年前牺牲的战士。

②墓碑简易朴实,红色基台上嵌着一块水泥做的石碑。墓碑周围十分整洁,墓碑上面的字,战士们每年都会用红笔重新描一遍。

③碑文是一首诗,标题是沉默的守望。诗中写道:

④“/你是谁/你是永远屹立的钢铁脊梁/今天,我想你/把你们的名字刻在英雄的纪念碑上/让坚硬的磐石,重现你无悔的目光/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把人间的安详点亮/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沉默的守望。

⑤落款是无悔敬书,谨以纪念……”后面是牺牲战士的名字。

⑥3月是退伍季,连队组织几个即将退伍的战士去扫墓,结果发现墓前摆着几盘新鲜的橘子和苹果。

⑦【甲】战友们每人拿着一条白色的哈达,恭敬地走到墓前,将哈达系在石碑底部,然入列齐站成一排。这一次,指导员等最后一个战士献完哈达后,走到墓碑前,把哈达往下拽了拽,将碑文上最后一行战士的名字露出来,再用石头压住,然后又走到队列前头诵读了一遍墓碑上的诗,才下达敬礼的命令。

⑧下山路上,会路过山脚那家茶馆。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老大爷开的,大家都习惯叫他老赵。

⑨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衣是藏族传统的黑色服饰,下身是一条旧军裤。虽然走路一颠一颠的,但他的脊背笔挺,脚步扎实。

⑩茶馆不大,没有一点藏区茶馆的特色,倒有几分军营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乙】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的云带像哈达一样围在山尖。天再晴些,还能看到当年那辆跌下悬崖的军车残骸。

⑪一个晴天,我们和几个即将退伍的战士一起乘车出山。正好老赵也要到县上看病,指导员就把老赵也一块捎上。

⑫从连队到县上的团部有几百公里,路上需要翻越四五个海拔5000多米的达坂。早上出发时阳光照耀,不一会儿竞飘起了雪,车行至达坂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⑬此时,在一处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3个藏族小伙子满脸焦虑……他们已经困在这里快两个小时了。老赵有经验,赶忙让我们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仍然冲锋在前,奋力铲雪。零下20多摄氏度的高原上,救援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我们终于把老乡的越野车救了出来。

⑭救援展开前,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他对驾驶员说,这路不能走了,等装载机推雪吧。

⑮在寂静的山顶,坐在车里闲聊时,驾驶员忽然问老赵: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老赵听后,忽然变得沉默了。

⑯过了一会儿,老赵开口说,认识,随后跟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⑰那天的雪比今天大多了。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说有一辆老乡进山的车陷进雪里了,请求救援。连长带上4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山上的雪已经没过了小腿,连队的车无法靠近被困车辆,危急关头,连长带着战士们拿起铁锹,一步一步走过去。

⑱老乡的车是一辆皮卡车,车子本身动力弱,又拉着煤遇上大雪,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

⑲战士们扑下身子,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来。老乡尝试轰油门前进,还是不行。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几人一齐发力,车辆终于冲了出去。但是眼前还有几百米积雪路段,连长带着4名战士轮流铲雪。大约铲了两个小时,车子终于一步步脱困了。

⑳为了安全,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沿着军车的车辙前进。

㉑忽然,连续下坡路段的弯道处滚下几块巨石,前面的军车躲闪不及,瞬时滑下了山崖……

㉒可惜,4名年轻的战士牺牲了。老赵越说越悲伤。

㉓只有,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连长侥幸活下来了。老赵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

㉔远处传来了装载机的轰鸣声。装载机迅速在雪野里推出来一条路。风雪把视线遮得严严实实,曳们只能听着声音,跟在装载机后面,慢慢翻越达坂。

㉕越往下走,海拔越低,积雪越来越薄,看到路面逐渐裸露出来时,我们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来。行至一处搓板路,车子颠簸得厉害,老赵怀里的包被颠了出去,东西散落一车。我们帮他捡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他的病历本,原来老赵叫赵无悔。

㉖忽然又联想到墓碑上的落款,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㉗快到县城了,几个退伍兵远远地望见了一棵树,就急忙招呼驾驶员停下,匆匆推开车门走下号,望着那棵树,忽然哭了起来。

㉘我们和老赵坐在车上,也望着那棵树,一起沉默了。

㉙【丙】树上系着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远远看着像压在枝头的雪,又像飘向天边的流云。

(刊载于《解放军报》,2024年3月15日,有删改)

1.小说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过程,请完成下列填空。

2.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多处使用伏笔,请你找出对情节发展起最关键作用的一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贴士

伏笔: 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现代汉语词典》

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 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微信公众平台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危急关头,连长带着战士们拿起铁锹,一步一步走过去。
4.文中甲、乙、丙三处关于“哈达”的描写,写法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5.小说为什么以“沉默的守望”为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4-05-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材料一:

今年321日是第12个国际森林日,2024年的主题是森林与创新:创新型解决方案,创造更美新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森林面积由10年前的31.2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21.63%,提高到现在的24.02%;森林蓄积量由10年前的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4.93亿立方米。目前,全国森林植被生物量达218.86亿吨,全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114.43亿吨。

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近20年来为全球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中国绿”为世界添色》, 光明网2024年03月 21 日)

材料二: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

一棵成熟的树木每年可以拦截超过15000升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每一公顷林地每天能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放出730公斤氧气,可以说是我们的净化器

一棵树可以是数百种昆虫、真菌、苔藓、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家,也是许多野生生物的良好栖息地,没有森林,这些生物就无法生存。

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2000公升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温度比没有林地高出 15——25%,降水量也有增加。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多达八摄氏度,让城市变得更舒适。

(摘编自《世界森林日Ⅰ守护“地球之肺” 一起“森”呼吸》,央广网2024年03月21日)

材料三:

在森林里,每一棵树木都是固碳高手,它们彼此之间受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生长空间和自身生态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森林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主要树种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蓄积量)65%(含)以下的森林,我们称为混交林。在城市人工林中,还有一种森林主要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我们称之为纯林

每一个树种的固碳能力各有不同,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也各有差异。

(摘编自《世界森林日,来看一场精彩的 “固碳马拉松”比赛!》,上观新闻网2024年03月21 日)

材料四:

320日,是今年的春分节气。明媚春季,一派生机。20219月,《人民日报》推出科普栏目把自然讲给你听。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个栏目陪伴读者走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如今已经刊发了100期。在这100期里,我们有幸与读者一同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澎湃动力。

(摘自《与自然对话探科普之趣》,《人民目报》2024年3月20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
B.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之一。
C.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让城市变得更舒适。
D.在森林里树木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森林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在H市准备新建一座森林公园,到底如何去优化组合树种,两位同学展开如下对话。请你结合材料三图表,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林:新建森林公园时,我认为要去培育纯林,速生纯林就像是“短跑型选手”,在生长早期___________
小森:是的,但从长远来看,不能仅仅栽种培育纯林,阔叶混交林像是“长跑型选手”,对森林公园整个生命周期来说,阔叶混交林_________。因此,我们可以将“短跑型选手”和“长跑型选手”组合好,争取跑赢这场“固碳马拉松”。
小林、小森(击掌):欧耶!好主意!让我们共同期待森林公园早日建成!
4.阅读材料一、二、三,你会选择“‘把自然讲给你听’栏目100期文本高频词”中的哪一个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2024-05-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任务三:赤阑桥畔寻诗意】同学们来到赤阑桥,看到了桥边跨越几千年的垂柳,感受到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准备以下文为脚本,拍摄一部宣传片,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①柳与桃,自古就是合肥的乡土树种。“蜀山盛开桃千树,淝水轻垂柳万条”,这是广为人知的(     )合肥新春物候的联语。桃花妖娆,柳丝窈窕,红绿掩映,年年岁岁装点出合肥的城市意态与生活图景。

②合肥地处江淮间,四季分明,沃野千里,是柳树的适生地。柳树向来就是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树种。十里长亭离别,宾主折柳相送,那里的柳树被唤作“长亭柳”;杭州清波门外,有一处柳荫路曲、流莺比邻之地,遂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西安灞河上的灞桥,是出入关中的必由之路,桥头遍植垂柳,由此“灞桥柳”就成了特殊的文化符号与情感标志。合肥也有这样的文化符号与情感标志,那就是植根南宋、立足赤阑桥畔的柳树,我们姑且称为“合肥柳”。

③“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这是古代合肥市井的独特景观。而到了南宋,狼烟四起,“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时令虽然不好,却也(     )不了那一抹青青柳色,落寞与伤怀的小城悄然温暖着姜夔的漂泊之心

④青年时期的姜夔,初入合肥,虽以工词而闻名朝野,然终是布衣之身。正当其热忱满腔却报国无门之时,在赤阑桥畔偶遇知音,结识了多才多艺的歌女,“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的命运让姜夔与这歌女情愫相牵,歌声、笑声更荡尽满心的疲惫。山河破碎、岁月蹉跎之际,此种颠沛患难之交、风雨同舟之情,自然弥足珍重。以“清空”“骚雅”开一代词风的姜夔,把自己缠绵悱恻的情怀,加以冷处理,使之“结体于虚”,于是袅娜的合肥之柳,幻化为自己漂泊不得志时的知音。后人以三句话点化出姜夔、柳树、合肥三者之间的微妙关联:意结柳城,词赋柳品,调寄柳情,可谓风清月朗,柳暗花明。

⑤人生际遇,浊世凄清,经历了几十年的陵谷变迁,看够了无数鱼龙曼衍,最忘不了的,还是那“枝头香絮,是处人家”。吟柳、思柳、忆柳,伴其终身,直到他魂归西子湖畔,眼前所见,唯有赤阑柳色;心中所思,自是合肥伤别。

⑥赤阑桥畔,包河垂柳,随风摇曳,牵愁引恨。“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一萼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长亭怨慢》)姜夔以合肥柳(     )红颜知己,在文学史上,为后人留下了文情并茂的艺术形象,真情实感,横逸自然,千年之后,读之犹觉摄魂。

⑦姜夔留下的这些合肥词,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图,而这幅画图的背景,正是淝水两岸轻垂的合肥柳。千门柳色连淝水,三径桃花入蜀麓,桃红柳绿,既是一个城市的世俗情味,亦是一方乡土的绝美色调。

⑧每一棵合肥柳,都是一阕传之千古的宋词,是合肥独特的风景与诗意。

(选自《同步阅读》,有删改)

注:①姜夔(kuí):南宋词人,曾住赤阑桥畔。
1.小语发现拍摄文本中丢失了几个词,请你帮他补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遮挡             暗喻B.描绘             遮掩             隐喻
C.描述             遮掩             暗喻D.描述             遮挡             隐喻
2.小语想把宣传片的片名定为“合肥柳”,请你为他阐述两条理由。
3.小文选择下面句子作为宣传片的旁白,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词性变化两个角度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落寞与伤怀的小城悄然温暖着姜夔的漂泊之心。
4.后期剪辑时,小语和小文在对第②段文本理解时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小语:对“长亭柳”“西湖柳”和“灞桥柳”的介绍不重要,应删除。

小文:对“长亭柳”“西湖柳”和“灞桥柳”的介绍很重要,应保留。

5.“每一棵合肥柳,都是一阕传之千古的宋词,是合肥独特的风景与诗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句中“风景与诗意”的理解。
2024-05-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七岁的眼泪

包利民

①七岁的她左手提着一个小筐,框里放一把小小的夹把刀,右手牵着四岁的弟弟,慢慢地走向村西的野地。阳光和小河流淌在四月末的大地上,天地间的风四处捡拾着高空掉落下来的布谷鸟的叫声,也把刚走过去的两个大妈的对话衔到了她耳畔。

老王家的小丫头又去挖那什么草给她妈治病了,唉,可怜的两个孩子!

是怪可怜的,她妈的那个病,也就是靠日子了……”

④她听到了怜悯和感叹,也听到了绝望,她拉紧了弟弟的手,走进那片新鲜的田野,她蹲在地上仔细寻找,每找到一株,就会小心翼翼地连根挖出来,再放进小筐里。弟弟在一旁找蚂蚁,一边玩儿一边问:妈啥时候带咱们去姥姥家啊?她也不回答,弟弟问得紧了,她抛了刀,紧紧抱着弟弟,像是对听不懂的弟弟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我也知道妈的病治不好……可我怕我不挖它了,妈的病会更厉害……”她的眼泪一颗颗掉下来,砸在刚露头的小草上。

⑤弟弟没有看见姐姐的泪,很快就被一个爬虫吸引了心神,她擦了擦眼睛,抬头看了看地平线又弯下腰仔细寻找。

⑥这是她七岁那年的第一次流泪,心底的担忧恐惧仿佛也随泪水蒸发了许多,她的希望又生长起来,就像眼前正渐入佳境的春天,更多的时候,她都在给自己构画一个美好的情景,明年春天的时候,当大地上的野花都开了,妈妈就好了,会带着她和弟弟,去采野菜,去田里干活。

⑦可是还没到秋天,妈妈就走了,走得那么远,远到她这辈子也找不到看不着了。妈妈去世的那段时间,她只哭了一次,哭得心都缺失了。她知道从此再也没有妈妈了,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了。小小的她还想到,以后再学到和母亲有关的课文,或者看到有关母爱的故事,甚至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妈妈一起走路,她都会觉得心里很难受,那一刻,她知道自己长大了。

⑧秋天快结束的时候,爸爸有事要进城两天,嘱她在家带好弟弟,弟弟其实一直挺乖的,也一直很听她的话。可那天,弟弟就开始找妈妈要妈妈,哭闹不停,她怎么哄也不管用。最后她只好背着弟弟出去走走弟弟在她的背上还在说着找妈妈,说得她心里也痛起来淌了满脸的泪。弟弟摸了一把,问:姐,你的脸出水了!

⑨最后,她背着弟弟来到妈妈的坟前,周围的草已经枯了,西边来的风翻阅着每一种荒凉,弟弟竟然知道这里,他告诉姐姐,听姥姥说妈妈在这里面睡着了,醒了就会出来了。然后他趴在坟上,小声地喊妈,你快醒啊,天都亮了!妈,你醒啊,我想你了!

⑩她再忍不住,也喊了一声:妈,我想你了……”和弟弟一样扑在坟上,泪水一颗颗掉下来,砸在还很新的泥土上。

⑪她牵着弟弟的手往回走,弟弟不哭不闹了,也不用她背着了,他一个劲儿地回头看,他多想妈妈忽然就醒了。他们慢慢地走回家,走向那个没有了妈妈的家。

⑫这一年的十二月,爸爸带着她和弟弟搬家了,搬进了城里,走之前,爸爸带他们去给妈妈上坟,告别,她和弟弟这次都没有哭,她只站在那里,站在淹没了脚的雪地上,想象着春天的时候给妈妈寻找那种治病的草的情景。弟弟却小心地把坟上的雪扒开了一块依然轻声地喊:妈,你快醒啊,咱们要搬家了……”

⑬走的那天下着大雪,亲戚开着一辆小货车来接他们,她和弟弟坐在后排,她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看着熟悉的村庄如时光一般倒造,心里一片空白。当经过母亲的坟时,她隔窗远远地看着,心里一遍遍地喊着,直喊到一切都遥远了。

⑭她不知道,在城里,有着怎样的生活在等着她,可她却知道,这辈子,她都会记得七岁那年流的四次眼泪。

(选文有删改)

1.面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居的话既写出了女孩母亲病重,,也表现了对姐弟俩的同情。
B.女孩“小心翼翼”的挖起草药表现了她对母亲细致人微的爱。
C.姐弟俩重回母亲的坟地后,带着释怀的心情跟父亲进城生活。
D.文章的结尾再次写到流泪,情感真挚,有助于升华文章主旨.
2.“她都会记得七岁那年流的四次眼泪”,请筒要概括四次流泪的具体原因,
3.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然后他趴在坟上,小声地喊“妈,你快醒啊,天都亮了!妈,你醒啊,我想你了!”
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筒要分析。
5.班级开展阅读分享会,设置了“人间亲情”和“成长印记”两个主题小包打算分享这篇文章,他可以参与哪个主题的分享呢?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梯田之美

潘文

①一望无际的梯田,从山底蔓延到山头,层层叠叠,横无际涯,我们在夕阳的余晖里马不停蹄地往上赶,太阳隐藏在山林背后,慢慢就染红了天空,也绚丽了扑面而来的梯田。梯田里盛满了五颜六色,淡紫、青绿、深红、褐色……有些时候,这些颜色融合在一起,难以辨别,一会儿偏蓝,一会儿偏绿,一会儿又变成紫褐色,无论怎么变换,光影迷离、神秘莫测的梯田总有无尽的魅力。

②这,就是住于湖南娄底的紫鹊界梯田。

③我们忘记了风尘仆仆的劳累,也忽略了盘旋山路的惊险,一路向上,逐光而行,每拐一个弯,所见景致又有不同,梯田镶嵌在沟沟岭岭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高低错落,块块凹凸分明,丘丘弯曲相连,但又是浑然于一体的绝美画卷。

④到达山顶,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了。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酣畅歌咏的虫鸟。山林田野看似寂寥,却又风生水起。

⑤荷锄晚归的农夫,从竹竿上收下衣服的农妇,叽叽喳喳的一圈鸡鸭,追逐打闹的孩童。竹木栅栏的小院……一切是那么自然、淳朴和安静。

⑥站在高处,头顶是漆黑的苍穹,圆月高悬,往下看,山峦起伏,月色轻笼,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梯田,在茶茫追蒙间,似乎更为壮阔和神秘。

⑦清亮的月色里,我似乎看到一群农夫,他们扛铁锹,挑竹筐,推着木轮车,迈向山梁,虽然山路崎岖,但他们步履坚定。他们在这狩猜捕鱼,开荒拓围,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将生命与汗水毫不吝啬地涂抹在高山深谷间。

⑧他们脚下是梯田,身后是梯田,头顶上,也是梯田。一层层,一片片,一圈圈,交融着。

⑨农舍周围的景致也别具一格。

⑩春来一垄新绿,遍野青翠欲滴,插秧时节,水满田畴,如玉镜五彩斑斓,到了夏天,佳禾吐翠,绿浪翻滚,秋天,大地欢笑,橙黄的稻谷一丘丘,一垄垄席卷了整个山岭,蔚为壮观。若是在下雪的冬日,漫山遍野白雪皑皑。条条银蛇起舞群山,更是妙不可言。

⑪我在院子里坐下,吃饭、喝茶、聊天,和农舍的孩子们逗乐。女主人迈着轻盈的步子在各个房间和院落穿梭不停,房子宽敞,她家把空出来的房间做了民宿,梯田四季风光各有特色,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少。虽有些辛苦,但女主人还是满面春风。

⑫夜晚,有悦耳的虫鸣相伴,还有满屋月亮的清辉。

⑬国清晨醒来,窗外蓝天如洗,白云如絮,山岭起伏。窗口下的梯回,像是大地和山峦间舞动的精灵,绵延如飘带,晨雾弥漫在山野和梯田间。远处的树、近处的回,都若隐若现,深深浅浅。

⑭若走出院子,梯田就从脚下延伸出去,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如一片碎金闪烁的波纹,阳光飘荡在层层梯田上,那些奇妙的造型,优美的线条,丰富的颜色还有清爽的气息,相互交融,互为映衬。

⑮在青翠的梯田间,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劳作着,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晕,他们手中的锄头,在泥土中划出一道道有力的弧线。这不仅是对大地的深情触摸,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坚韧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3月30日第08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景顺序上,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层次清晰,又浑然一体。
B.写法上,作者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又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梯田的热爱。
C.内容上,梯田之美,美在色彩绚烂,光影迷离,美在形状各异,错落有致,美在四季变换,景色迥异。
D.语言上,朴实无华,多用口语,简洁精炼,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用词准确又富有感染力。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
温柔的风吹过路旁低矮的树丛,吹过梯田灰白的水面,吹过正在酣畅歌咏的虫鸟。
3.第⑦段中加点词“涂抹”能否换成“挥洒”?请简要分析。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将生命与汗水毫不吝啬地涂抹在高山深谷间,
4.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