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4 题号:227768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钉子

厉周吉

①午后,狂风裹挟着乌云从西北方向飞奔而来,转眼间天地几乎全黑了下来。几个震耳欲聋的响雷过后,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风雨交加,仿佛不把小小的营房掀翻不肯罢休似的。

②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很快汇成了一条条小河,等他们回来,还不知要等多久,我现在必须出发!丁梓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起铁锨,一头扎进风雨里。

③风大雨急,行走异常困难,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走了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到达河边。

④河水暴涨,湍急的水流汹涌澎湃地奔流着。丁梓肌肉紧绷,心跳加速,顺着河岸,顶着风雨,一边查看水情一边艰难地朝下游走去。

⑤这条河从两座高山形成的山谷中流出,平日里,河水清浅,四季长流,极其温顺,是两国之间的界河。河水对河岸的日常冲刷不可避免,最可怕的是河水暴涨时,河流改道。努力避免河流改道是这个边境哨点的任务之一。

⑥然而,由于地势、土质等方面的原因,这段河流更容易改道。边境干旱少雨,战士们像盼望新年一样盼望雨水的到来。可是,等大雨降临,他们又害怕河水改道,于是对雨水的感情格外复杂。

河水汹涌澎湃,像快要脱缰的野马,准备随时冲出河岸的束缚。

⑧不好!前面河流拐弯处,河水已经冲出河岸。一股不大不小的水流径直朝前冲去。

⑨在这里,河流拐了个大大的弯后又在不远处转了回来,形成一个两三平方公里的河套。现在这股水越来越大,倘若不能阻止,河流很可能会改道!

⑩他用铁锨快速挖掘着河边的沙土,不停地向决口处丢去。两边水流较浅的地方慢慢被堵住,中间水流湍急,丢过去的沙土很快就被冲走了。由于挖得太久,他身边的沙土已经不能继续挖了,否则这地方又会形成一个大坑,进而吸引更多流水冲来。这可如何是好?

⑪情急之下,他跳进了水里,用身体和手中的铁锨阻挡着水流。受到阻挡的湍急水流,不停地冲击着两边的河岸与丁梓脚底的河沙,丁梓感觉脚底的河沙渐渐被掏空,身体一点点往下陷。虽然是夏季,河水依旧冰凉刺骨,身上的热量渐渐被带走,身体逐渐麻木。

⑫如果不迅速离开,很可能就再也出不去了。可是,如果离开,河水势必会改道。孰轻孰重,丁梓心中明白

⑬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即便自己陷进去,也无法阻挡河水改道。好在一团团风滚草随着水流漂下来,丁梓急忙用僵硬的胳膊将草拦了下来。借助草的阻挡,水流慢了下来。

⑭终于,风小了,雨也小了,河水温顺了。河流不可能改道了!

⑮丁梓长得高高瘦瘦,但是脑袋特别大,平日里战友们都喜欢叫他钉子

既然叫我钉子,那就让我当一枚守护祖国边疆的钉子吧!丁梓努力地挺直身体,伸长脖子,咬紧牙关。当冰冷的水流没过他的脑袋,他依旧仰头望天,脸上带着不屈的笑意。

⑰风停雨住,河水渐渐消退,当其他战士发现丁梓时,他只剩两只手还露在沙土外面,身体已经像一枚钉子,深深地钉进了祖国的边疆。在他钉入泥沙的地方,战友们用双手堆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因为他们明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风大雨急,环境恶劣,暗示着河流一定会冲破河岸改道。
B.第⑤段交待了这条河的地理位置,凸显了战士们肩负的避免河流改道的责任之重。
C.战士们对雨水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渴望,又有对雨水过盛致使河流改道的担忧。
D.小说围绕阻止河流改道的任务推动情节发展,叙事紧凑且充满曲折,感染力很强。
2.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补全丁梓阻止河流改道的经过。
拿起铁锨,扎进风雨→________________→快速挖沙,阻挡决口→______________→挺直身体,钉入泥沙
3.请自选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河水汹涌澎湃,像快要脱缰的野马,准备随时冲出河岸的束缚。
(2)丁梓努力地挺直身体,伸长脖子,咬紧牙关。
4.“明白”一词在第⑫段、第⑰段各出现一次,请解释其含义,并说说这两次出现在全文中的作用。
5.由于学生强烈推荐,学校编辑部打算将这篇文章收入校刊中,编辑部成员对是否保留原文最后一段产生了分歧,请你结合全文给出意见,并简述理由。
【原文结尾】

二十三年后,一名年近五十的中年妇女执意从内地来到这里定居下来。她一年四季在边境牧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位风华正茂的小伙,前来给其补充一些生活必需品。这名妇女是丁梓的妻子兰兰,那名小伙是他们的儿子丁石。丁石成绩优秀,高考后,他执意报考新疆的一所普通高校,并在毕业后留在了新疆工作。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②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③他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④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⑤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⑥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⑦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⑧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⑨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⑩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选自《我的叔叔于勒》)

1.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的表现不同,试简要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2022-09-03更新 | 1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嫁妆

李永生

①九姑娘嫁到申家的时候,那丰厚的嫁妆,令人咂舌。

②九姑娘的娘家门第显赫,祖辈出过文秀才,也出过武举人,到九姑娘这辈,她的两个哥哥现在就在张大帅跟前效力,一个当旅长,一个做团长。

③先前,申家托媒说亲的时候,九姑娘的爹娘犹豫过。申家是涞阳大户,申公子当时18岁,风流俊雅,又念过洋学堂,九姑娘全家都满意。尤其是九姑娘,也是念过洋学堂的,就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自打见过申公子,心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但爹娘有些怵申家老太太,申少爷的父亲死得早,现在是老太太当家。申老太太也是名门闺秀,她爹是武将,当过北伐军的团长。申老太太脾气大,打小喜欢舞枪弄棒,会打盒子炮,功夫得家父真传,即便到现在50岁的人了,吼一嗓子仍能镇住一片。九姑娘的爹娘就怕女儿嫁过去受婆婆的气,挨欺负。不过,既然女儿一百个愿意,最终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④全家在一起合计,九儿的陪嫁一定要丰厚。姑娘出嫁,嫁妆好赖那可关系到门面,况且九儿要嫁的是申家,而申家又有那么个强悍的老太太,一定要在气势上先压住申家。只要是能想到的,都置办了,美人榻、罗汉床、杭州真丝面双铺双盖被褥、西洋穿衣镜、镀金小座钟、珊瑚玛瑙摆件、铜蜡扦、白瓷茶具、挂镜挂瓶、金银首饰、珊瑚朝珠,连刚时兴的留声机也备了一台,足足装了十辆马车。其实,九姑娘对这些并不是多么看中,倒是那几百本她平常读的书一本也不舍得丢在娘家,她把书装进两只大木箱,也当成了嫁妆。两个在军队里当官的哥哥觉得还不够牢靠,便以“保境安民”为借口陪送了妹妹一挺机关枪,并派一个班的士兵全副武装骑着高头大马送亲。

⑤结婚那天,送亲的队伍和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朝新郎家浩浩荡荡进发。围观的乡邻很多,人们看新郎,也交头接耳议论轿子里的新娘子是怎样的妩媚动人,但更多的还是把目光投向那挺披红戴花的机关枪。

⑥队伍拐进申家大院,高高胖胖的申老太太以及所有的宾客都在兴高采烈地等待。新娘的嫁妆一件件被行云流水般搬入洞房,最后,只剩下那挺机关枪留在车上,大家觉得把这个凶巴巴的东西放在温馨四溢的洞房里终究有些不妥,但又不知道应该摆放在哪里才好。

⑦开始拜堂了,申老太太端坐在太师椅上,接受了儿子媳妇的叩拜。司仪“送入洞房”的声音一落,早已按捺不住的申老太太便踮着双小脚快步走向那挺机关枪,一下子抄起,把枪口对准了天空。

⑧院子里的人一见这阵势,吓得纷纷退后,大家以为老太太要“哒哒哒”打上一梭子,只有九姑娘的两个哥哥和几个大兵不以为意,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为了安全起见,机枪弹夹里压根没上子弹。老太太比画了一下子就把机枪又放下了,呵呵笑着说:“这大喜之日,哪能动枪弄炮!”老太太拍了一下枪把,赞叹道:“这玩意儿好,带劲儿。”

⑨送亲的九姑娘家人这时开始琢磨,光知道机关枪厉害,想镇住点儿什么,可是,这是不是反而让老太太多了个趁手的家伙呢?

⑩人嫁过去了,但九姑娘家里人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时不时派人打探消息,传回来的话都是“婆媳和睦,姑娘好着呢!”大家的心才踏实下来。

⑪其实,申老太太也的确想给儿媳妇一个下马威的,只是她不管怎样刁难,知书达理的九姑娘都能够应对自如,把话说得丁是丁卯是卯,把事做得方是方圆是圆。申老太太觉得,儿媳妇手里就像捏了根绣花针,时不时在她的肚囊上轻轻点一下,那股火气慢慢泄了。

⑫阳光好的时候,九姑娘把从娘家带来的两大箱书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或是受潮发霉,然后分类整理。这时候,老太太往往也正坐在院中的太师椅上打着盹晒太阳。她眯缝着眼望着儿媳妇蹲在那里把那些宽宽窄窄的书摆来摆去,想不明白:机关枪和书,两样嫁妆,哪样更厉害呢?

⑬街坊四邻们和申老太太一样也在琢磨,起初,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那挺机关枪,后来大家又说起申家儿媳妇那铺了一院子的书。

⑭人们说这话的时候,刚刚过完蜜月,本就不想憋在大宅门里浪费青春的九姑娘和夫君双双到涞阳小学教书去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5,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完善故事情节。
时间事件
申家托媒说亲后九姑娘家再三斟酌,最终答应。
结婚后九姑娘轻松化解婆婆的刁难,婆媳和睦。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儿媳妇手里就像捏了根绣花针,时不时在她的肚囊上轻轻点一下,那股火气慢慢泄了。
3.第④段为什么要详细罗列九姑娘的各种嫁妆?
4.“机关枪和书,两样嫁妆,哪样更厉害呢?”申老太太想不明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有人说标题可以改为“机关枪和书”,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2022-01-26更新 | 5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小说阅读

第八棵馒头柳

刘心武


  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的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这天她习惯性地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像堵着一块鹅卵石。
  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会儿暗自取笑自己,一会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
  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选自《楼前白玉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小说以“第八棵馒头柳”为题有什么作用?
2.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说末尾以“儿子”的发问收束,请你根据文意探究一下“她”抹眼泪的原因。
2012-03-16更新 | 4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