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1 . 默写
(1)诗人笔下,鸟寄情思。宦游途中,听闻雁鸣阵阵,王湾深沉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抒发了思归之痛;行走西湖,眼前莺飞燕舞,白居易形象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寄托赏春之喜;客居成都,欣赏缤纷春色,杜甫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句(其三)>》)寄寓暂得之闲。
(2)古人作文,   言为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民众、一心为君的忠诚令人感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庄子虚构击水而行、乘风而飞的大鹏形象,这种精神自由令人神往。
2024-05-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材料一:

依稀记得,儿时我跟着父亲去他的一个同事家,看见了兔子。洁白的绒毛,白得像雪;亮红的眼球,红得像琉璃球。初见兔子,爱得我一分一秒都不想离开。那日端着饭碗,趴在兔窝上观看。看得马上就要日落西山了,我还不想回家。真感谢那位阿姨,竟然投我所好,送我一对小兔,我喜气洋洋抱回家里。从此,喂兔子成为我的幼儿作业,喂萝卜叶、白菜叶。我时常还跑出村子到小溪旁拔些鲜嫩滴水的青草,送到小生灵的嘴边。兔子很快把我当成最好的朋友,每逢我出现在窝口,都会同时起立,翘起前腿向我“敬礼”。

不知不觉小兔长大了,有一只肚子明显圆鼓鼓的。有一天,鼓圆肚子的那只居然干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张嘴一口一口拔掉肚子下的绒毛,撮成一团。这是干啥?第二天看时,我感动得差点流泪,兔子用绒毛做了一个窝中窝。窝里躺着六只肉红的小不点儿,原来拔毛是为了温暖自己的小娇儿!我伸手去揪一根手上细得几乎看不见的汗毛,还疼得差点掉眼泪,兔子该有多疼呀!那一刻我更加喜欢兔子了。

材料二:

妇好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女将领。她率军北上征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妇好,这位杰出的巾帼英才对兔子情有独钟。1976年考古专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打开她的墓室,一只长10cm,高5.8cm,厚0.5cm的玉石兔子露出容颜。黄褐色的玉兔与原野奔跑的兔子极为相像,略微昂头,圆睁大眼,张口吐舌,肥躯翘尾,足向前屈,爪趾清晰。前足处钻有一个小孔,穿上丝绳便能够系佩在身。可想而知,当年妇好就佩戴这祥瑞玉兔驰骋疆场,保佑护身。

材料三: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尤其是古诗,是最为精炼,最易抒写内心情感的。兔子频繁出现在其中,为诗坛增添了颇多灵性。打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兔子便跳跃在诗行间。那个时代争权夺利,战争频发。战争是生离死别的代名词,有一首《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叱!”诗中怨叹说,兔子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惨凄凄。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没有战乱灾祸;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苦难竟齐集。长睡但把嘴闭起!

材料四:

我居住的地方离黄河不远,曾以为母亲河一直是黄的,后来读书方才晓得东汉之前黄河不黄。那为啥会变黄呢?考古学家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哪里文明开化得早,哪里的水土就流失得早。原因不讲自明,人们在住地周边刀耕火种、砍树盖房,严重破坏了自然的绿水青山。覆盖保护黄土的植被掀掉了,水土大量流失,河水逐渐变黄。黄河之黄,仅是自然环境损坏的预警。土地沙漠化,河水遭污染,大气质量下降,地球气温变暖,一系列现象都在向人类发出预警。这预警最通俗的话语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如今这俗话已变为中华儿女的自觉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已摆在建设美丽家园的高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里的兔》,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竟然投我所好”中“竟然”写出“我”得到小兔的意外和惊喜。
B.妇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女将军,为商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语言精炼,极易抒发内心情感。
D.“黄河变黄”,提醒人们美丽的家园离不开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
2.“我”为什么喜欢兔子?请依据材料一简要回答。
3.材料二画线句中连用四字短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中国文化里的“兔”有哪些寓意?请依据以上材料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3 . 母亲留给我的遗产

(1)母亲留给我的遗产,是她在世时亲手装订的厚厚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我一直把它整齐地摆放在家中书柜显眼的位置上,倍感珍惜。即使是过去了21年,我的脑海里依然萦绕着母亲的微笑。

2)母亲退休后也没闲着,除了帮我们带小孩外,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母亲全给包了。整天忙里忙外,她总说不累,看到的总是脸上带着的微笑。

3)那年,我所在的地方停办多年的报纸复刊了,我被选调到报社工作。有时到母亲那吃饭时,我都会把当天出版的报纸带去看。久而久之,我也就把看过的报纸随手丢在母亲那儿。有一天,因为写稿子耽误了些时间,我去时饭菜已摆好在桌上,全家在等我,而母亲却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凳上看报纸。母亲念过几年私塾,勉强能够读书看报。看到母亲对阅读报纸有兴趣,我立即有了给母亲订份报纸的念头。母亲同意了。

4)后来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地方广播电视台成立后,我就调到此单位负责编播,工作也就越来越忙,去母亲那吃饭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5)然而,多年以后的一天,母亲在对着镜子梳头的时候,我窥见她那满头的白发和爬上皱纹的脸庞,突然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老得是那样的快。我想多回去陪陪母亲,可总被工作上的一些琐事缠身,不仅如此,有些事情似乎又来得太突然。母亲70岁那年,我接到借调到省级电视台工作的通知。我本不想告诉母亲,可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要走的头天晚上,我把这事跟母亲讲了。母亲看着我一声不吭,我知道母亲是舍不得我离开。

6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我不由自主地去触碰母亲那筋筋巴巴的双手。

7)母亲笑了,挥挥手说:去吧,到了省里好好工作,妈用不着牵挂。母亲说完掀开床罩,低头从铺下面拉出一只红木箱,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母亲原来的衣服箱,虽说不装衣服了,母亲却一直珍藏着。母亲用一块湿巾,细细擦拭着,擦拭着……

8这个木箱子你带走吧!母亲和气地说。

9)我惊诧地看着母亲说:这木箱,我不需要,都过时啦!

10)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看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装订本和那本剪报,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11)母亲慈祥地扫了我一眼,微微一笑说:你要到新单位去工作了,带着它,让他们看看这些都是你编辑过的报纸和发表过的文章。

12)我知道,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可是母亲做这些事情我是知道的。

13)每天操持完家务活,母亲就着手装订报纸或看报了。母亲做装订本全靠手工操作,得费很大的劲。先用木锥子在厚厚的本子上戳眼,然后再一针一线扎牢,手指、手掌常常被针或木锥子划伤。母亲看报刊得靠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能在众多文章中找到我写的文章实属不易,剪报后粘贴在本子上更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撕坏剪纸,也很需要些时间。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

14)一连串的回忆涌进了我的脑海。我默立在母亲身旁,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说不清那是悲、是喜、是安慰,还是……泪,热辣辣地滚到了腮边。

15)我想说句什么,但喉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时未能开口。

16)看我不语,母亲以为我有些为难。她仔细地端详着我,神态安详,嘴角上挂着一抹微笑:要是你不方便带走,我先给你保存着,等你回来再来取。

17)那天晚上,当我在泪眼蒙眬中提起放着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红木箱时,感到它是那么的沉甸甸。

18)母亲给了我一种事关人生的无限喜悦。这种喜悦自她植入以后,一直浸润于我的生命深处,直到今天。

1.文章围绕母亲留给我的“遗产”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
3.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留给我的‘遗产’”的作用。
2024-04-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红星

(仇士鹏)

①刘老庄,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当它与新四军八十二烈士相关联时,便成为书写在大地上的爱国主义诗行。

②这是一首豪迈的诗。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位官兵,就是在这里与1600余名敌人展开激战。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他们先后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毙伤日伪军300多人。他们一直战斗、战斗,直到弹尽粮绝,直到伤痕累累的身体无法再继续白刃格斗。一个连变成一个排,变成一个班,变成几个人。当盘桓在战场的最后怒吼也沉入大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激昂慷慨的乐章。

③紧挨着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的红星广场上,名为“砥柱”的英雄雕像竖起拳头,指向天穹。睥睨敌人、蔑视残酷,这是属于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豪迈。他们用狼烟和烽火点燃革命精神,有着气吞山河的姿态和战无不胜的气势。

④这首诗写在彩绘墙上,把历史的记忆刻在时间的年轮上。那浴血奋战的身影任由风吹雨打也不会褪色。“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这是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也是对刘老庄精神内涵的刻画。

⑤这是一首动人的诗。纪念碑通体洁白,寄托着洁白的思念。我们用沉重的脚步叩响纪念馆,聆听烈士墓碑和纪念碑回忆着沧桑的往事。高耸的纪念碑伸向天空,仿佛英灵日夜仰望星辰。星辰一闪一闪,仿佛在问:他们用尽一生追求的家国梦有没有实现?

⑥星辰闪烁在我们后来者的眼中,也闪烁在我们心底。这是一种指引,也是一种拷问和鞭策,让我们在不断前行时,不会懈怠,不会偏航。走在前人用热血浇灌的康庄大道上,每一缕花香都是如此珍贵。

⑦站在碑前,听风。82棵青松、龙柏和水杉收拢了枪声、炮弹声和手榴弹声,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作为享受前人恩泽的我们,不会也不能让前人失望。红旗猎猎,是一种回应,也是一种见证。

⑧2019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新时代的“刘老庄连”以矫健的英姿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那铿锵的脚步声和着盛世的鼓点,当能让烈士们欣慰安眠。

⑨岁月随风穿过松柏,在断头沟遗址里萦回。断头沟复刻了当年的战壕,其中栩栩如生的雕像让那场战斗跨越时间呈现在我们眼前。雕像虽是静态的,但刀锋之间透出非凡的力度。那圆睁的虎目、死死掐住日寇的双手,是正义和不屈的怒火在人间的具象。英勇的革命先烈啊,把滚烫的红色基因留在了淮安大地,让每一个在淮安成长,甚至路过淮安的人,都可以得到一分浸润与感染。

⑩这里是我人生的一块红色里程碑。虽然我早已走出淮安,在外地求学,但那份红色情结从来不曾中断。去年,我光荣入党,对着党旗发出庄重誓言。那一天,当我举起右拳时,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刘老庄连纪念园中那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碑。

⑪时光荏苒80年,人间换了新颜。又是3月的一天,我站在这座红星广场上,献上热泪和菊花。我知道,我的心中将永远有一颗红星,闪烁着太阳的光芒,熠熠生辉。

1.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文章脉络。
抒情对象:刘老庄。
文章脉络:刘老庄—→书写在大地上的爱国主义诗行—→①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刘老庄承载的革命精神感染后人。
2.请按照要求赏析两个句子。
(1)星辰一闪一闪,仿佛在问:他们用尽一生追求的家国梦有没有实现?(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雕像虽是静态的,但刀锋之间透出非凡的力度。那圆睁的虎目、死死掐住日寇的双手,是正义和不屈的怒火在人间的具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刘老庄”承载着怎样的情感?
4.学完这篇文章后,你和同桌小语进行了如下对话,请根据文章内容及理解补全对话。
小语: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语言细腻,情感真挚,我很喜欢第②段中“一个连变成一个排,变成一个班,变成几个人……”这句,但又说不上具体好在哪。
我: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哦哦,你这么分析我就明白了!还有一个问题,第⑩段“当我举起右拳时”,“我”内心会有怎样的独白呢?
我: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你说得真好。我们作为中学生,也应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
5 . 材料一: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新安江边的屯溪河街火热开场,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巧夺天工的庐州蛋雕、清香四溢的绿茶制作……古老的非遗技艺,点燃了徽州老街的烟火气。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各地景区游客接待增量达71.92万人,带动增量消费4.39亿元,拉动消费30.76亿元。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芜湖举行。该市围绕“徽印千古,璀璨江淮”这一主题,举办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展、《芜湖铁画》主题展、《铁画情缘》原创黄梅戏专场演出、民俗巡游、全省非遗巡展等系列活动,发布芜湖市优秀文物建筑“一房一册”项目成果和芜湖铁画数字藏品,体现了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以营销拓市场,以活动促消费,推动了我省各地文旅业态不断迭代,呈现全方位破圈、重塑、融合的态势。

(摘编自《来“皖”,来玩》)

材料二: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学校美育是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教育发展整体质量,对青少年学生正确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文化沃土。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增强了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也能持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田静建议,学校要充分落实国家要求,在不折不扣推进美育教育的基础上,将非遗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内容。各地区应结合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充分挖掘本土教学阵地,吸纳社会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丰富美育教育资源。加强非遗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贯通教学,通过大力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手工体验、文化鉴赏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

(摘编自《聚焦全国两会:如何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添彩美好生活》)

材料三:

南陵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明初传入安徽南陵县,在当地独特的文化语境中逐步发展成熟。南陵目连戏是学术界公认的海内外目连戏主要流派之一。

南陵目连戏表演艺术极为成熟:一是行当精细,有七角、四旦、二生;二是脸谱及化妆神奇夸张,分“鬼脸”“标脸”“元宝脸”“三块瓦脸”等;三是舞台布置独特,使用传统纸扎手艺制作“独脚莲花台”“花台”等道具;四是表演形式丰富,有“一本三开台”“三本三开台”等等,其中多穿插进行“百戏表演”(如盘台、爬竿、吐火等杂技表演),风格独特,引人入胜。

(摘编自《鸠兹故事:非遗特产之南陵目连戏》)

材料四:

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安徽多达24人入选,所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具体项目和所在区域见下图。

     

(摘编自《正在公示!安徽24人入选》)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旅游景区在游客接待增量和消费增量方面,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
B.芜湖通过开发芜湖铁画数字藏品等项目,体现该市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
C.美育与非遗充分融合,既可以拓宽非遗传承的渠道,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D.南陵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表演时勾画脸谱,舞台上布置纸扎道具,常穿插百戏表演。
2.阅读材料二,说说将非遗融入学校美育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简要概括安徽省非遗门类与分布的特点,并谈谈皖南地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
4.综合材料观点,将下面的“南陵目连戏美育实践活动方案”补写完整。

2024-04-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6 . 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小华“国旗下讲话”稿中一段话,有些问题,请你帮助。

________“信”是立国之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去国君之信,最后沦为亡国之君;是为政之要,商鞅徙木立信,取得国人的信任,为秦变法图强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立身之本,曾子烹彘,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子女以诚修身;是交友之道,尾生信守约定,不离不弃,抱柱待友;是经商之魂,陶朱公造秤,警惕商人用秤要公平心正,以诚相待,童叟无欺。

①语段横线处所填句子,小华不是很确定,请你帮他选出正确选项(       
A.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   B.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
C.言必信,行必果。                 D.满招损,谦受益。
②语段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小夏准备去采访全国道德模范林生丽奶奶,请你依据材料为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人物故事】

从棉花厂下岗后,林生丽走上自主创业之路,1995年,41岁的她开办凯阳餐馆,其独特的“自助餐”方式和新颖的“光盘行动”理念,吸引众多居民前来体验。“让低收入者、家里困难的都可以到店里吃得起饭”,这是林生丽创业之初许下的承诺。28年来,她用一碗溢满“诚信”芳香的粉面,温暖市民的胃,更温暖市民的心。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步步高升喽,路边一枝花呀,咱慢慢地瞧吧!”80岁的抬花桌传承人裴保林粗犷、高亢的号子划破沉寂。进入腊月,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抬花桌”排练活动开始了。

每乘花桌队伍一般要40至50人,最前面的是秧歌队或舞龙队,紧跟着是旗手组成的仪仗,最后才是花桌。抬花桌者身着仿古样式服装,鼻扎八字胡,嘴叼旱烟袋,前走后退,舞步令人目不暇接,延续着从千百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快乐。

抬花桌的舞步由前后搓步、八字步、花步、秧歌步、抖肩换肩等组成,行走起来,花枝飞舞,整齐协调,美不胜收。最令人惊叹的是花桌腾空跳,表演者们把花桌小抬杆前端约2厘米处顶在自己后肩上,只听一人高喊一声“腾空,跳!”8人同时将肩向上耸,花桌便腾空跃起,然后再稳稳落回抬花桌者的肩上。这一“鲤鱼跳龙门”的招数难度很大,当花桌抬到高潮时,千朵奇花上下翻飞,一举一动都张扬着力量。

裴保林介绍,永年抬花桌也称“驾花桌舞”。传说,抬花桌始于唐代贞观年间,为庆祝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百姓始创“抬花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并流传至今。抬花桌集民间工艺制作、舞蹈、吹奏、打击乐于一体,形成具有燕赵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

(马晨《肩膀上跳动的舞蹈》,有删改)

材料二

夜幕初降,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踏歌而来。灯光凝结的云朵五彩斑斓,漫步其间,仿佛一切触手可及。这梦境般的景象,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

四川自贡地区在唐宋年间就有新年燃灯的记载,明清时期开始举办“狮灯场市”“灯杆节”这类有一定规模和固定举办时间的灯会活动。上世纪初,“提灯会”“放河灯”等会节活动相沿不绝。每逢灯节,城内灯火辉煌。

1964年,自贡举办首届迎春灯会。自此,灯会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的展现方式由单个发展为群组,由静态发展为联动,布局也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形成了气势壮观、构思独特、绚丽璀璨的艺术特色。

自贡灯会是当代中国元宵灯会亮丽的风景,也是元宵灯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实践。彩灯行业高级工艺美术师、市级非遗传承人万松涛的父亲,就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也曾是当年迎春灯会制灯队伍的“主力”。年近六旬的熊彪继承了父辈的制灯技艺,也创立了自己的彩灯企业。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努力做好小型宫灯”。

从延续传统题材,到不断开拓中外神话传说、动漫卡通等优秀题材;从使用传统彩灯剪纸、扎糊等技艺,到借鉴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姊妹艺术之长,催生新工艺;从简单的机械传动,到全息投影、数码控制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在自贡,似乎万物皆可做成彩灯。自贡彩灯沉淀着来自历史长河的传统文化韵味,凝聚着属于当代的智慧和审美意趣,添彩明月夜。

(宋豪新《添彩明月夜》,有删改)

材料三

“花如海人如潮,行过花街才过年”。行花街,就是逛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部分地区)在春节前夕规模较大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农历腊月廿八到除夕夜之间,人们走上街头,在特定场所聚集,以花卉为载体,进行以年俗文化、花卉文化、商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辞旧迎新、祈福贺岁活动。

“行花街”这一民俗传说可追溯至明朝,当时广州芳村一带(今花地)是花木产区,年末搭起一排排展示、买卖鲜花及年宵用品的竹棚,人们称之为“花街”。广府地区四季温暖,雨量充沛,素有“花城”的美誉,这种生活环境也造就了人们爱花、赏花、种花的生活方式。

(洪秋婷《行过花街才过年》,有删改)

1.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的一项是(       
A.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B.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C.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D.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抬花桌和自贞灯会有什么样的民俗特点。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探究应该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4.一位母亲想让女儿课余学习戏曲知识,但女儿认为戏曲太土,结合材料帮这位母亲巧妙说服女儿接受建议。
2024-03-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8 . 灯光

秦俑

①上世纪90年代的郑州,电是珍稀资源。那个时候的电啊,说断就断了。断电的不会提前发通知,被断电的也不至于那么不堪,家里有准备的点上一支蜡烛,继续吃饭看书写字。舍不得燃掉那半截蜡烛头的,摸黑洗个冷水脚,上床闭眼就能呼呼大睡。

②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质朴、而又充满热情。

③但是,也有烦恼。

④最烦恼的是要上早班,我们是德化街北口那边一家商场的餐食员,早晨六七点,就有商场的工作人员陆续来上班。我们得提前准备员工早餐,多半是自制的豆浆,现蒸的馒头、包子,还有炸油条,都是日常最普通的吃食,就是特别费时间。

⑤凌晨四点多、我们同事几个从家里出发,近一点的走路,远一点的骑自行车,从郑州的不同方向,汇集到二七广场,到二七纪念塔的时候,偶尔能碰个面。都是年轻女孩儿,碰面了,笑嘻嘻打个招呼,用电筒闪对方的眼睛,或是互相回应着按响自行车的铃铛。有说有笑的。其实是为了给各自壮胆儿。

⑥说起来,我们几个算是单位里胆大的女孩。凌晨四五点,如果没有月亮,郑州城还笼罩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没有路灯,只能靠一支手电筒。每次走到二七塔的时候,脑袋里飞快地冈过一些奇奇怪怪的零星片断,还有一些市井流传的形形色色的传奇物事,越想心里越发毛。

⑦那时候,二七塔周围的高楼还没有这么多,塔身上的灯也不会长亮,每次从解放路那边走过来,一抬头,二七塔便冷冰冰地杵在那儿,我脚下的步子便忍不住地加快。

⑧直到有一次,记不清是我从二七塔路过的第多少回了。那次我带的手电没电了,天还特别黑,空气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我使助甩了甩手电筒,关了重新打开。灯光似乎喘了一喘,叹了口气,又马上熄灭了。

⑨路是熟悉的,但没有了光的指引,路似乎变得跟平时不一样了,变软了,软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手脚也一定是冰凉的,背上却快要渗出汗来。为了壮胆,我故意大声清嗓子,故意用力踹地面,心还是慌得很,平常经常偶遇的同事也没见一个。我叫了一声王小妮,没人应,又叫了一声花大姐,也没人应。慌乱中。一句歌词突然从我的嘴里蹦了出来:

东方红,太阳升……

⑪这是当时流行的红歌,也是后来二七塔每日报时用的音乐。歌声吼出来,我壮胆不小,而且,不知道是被我的歌声吵到,还是凑巧,二七塔的某个楼层上亮起了一线微弱的灯光。我看了看,雾气朦胧中,我分不清这是一盏油灯,还是一盏电灯。眼里有了光,心里便没了怕。楼是楼,树是树,一切都回归了它们本该有的样子。

⑫就是从这次起,再经过二七塔,我都能看到这盏灯。它总是在差不多同一个时刻亮起,从解放路街口出来,远远地,我就看到了这盖灯。在雾中时它是微黄的,在雨中时它是闪烁的,在风中时它是飘摇的。很快,我的小伙伴们也发现了这盏灯。我们惊喜地分享着一盏灯的秘密,一起想像着这盏灯背后那个温暖的人。

⑬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也温暖了我们一整个青春。

⑭一晃过去好多年。有一次,我参加电台组织的一个主题活动,要对二七纪念塔做一期深度的访谈宣传。采访中,一位曾参与塔楼维修的工程师讲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⑮为了完成维修任务,他有几个月时间住在塔楼上。他的睡眠很轻,醒得很早。每天,他都能听到楼下第一批来德化街上班的女工人。那是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天特别黑,路上伸手不见五指。那是一个闪耀着理想光芒的年代,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着一团火。为致敬那些早起为建设新郑州做出贡献的人们,他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短暂地拉亮维修部的灯……

(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班的年轻女孩们碰面会用电筒闪对方的眼睛,按自行车铃铛回应,可见他们青春洒脱。
B.上班途中“越想心里越发毛”,是因为紧张。
C.“灯光似乎喘了一喘,叹了口气,又马上熄灭了”,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手电筒光微弱。
D.小说线索清晰,结构紧凑,全篇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每次从解放路那边走过来,一抬头,二七塔便冷冰冰地在那儿,我脚下的步子便忍不住地加快。(从加点词角度)
(2)在雾中时它是微黄的,在雨中时它是闪烁的,在风中时它是飘摇的。(从修辞角度赏析)
3.文章第③段说“但是,也有烦恼”,联系下文概括有哪些烦恼?
4.多年过去,为何作者在最后一段还要写塔楼维修工程师讲述当年的经历?请简要分析。
5.小说以“灯光”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2024-03-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9 . 光明中学开展以“体验城市文化,开启阅读智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语和小文来到街角的城市书房里做志愿者,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小语为城市书房的宣传册拟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帮助他审核。

一座城市书房,一座精神粮仓。当你闲暇时,不妨走进街角的城市书房。书架上,儿童读物、国学经典、外国文学等各种类型的书藉一应俱全。阅读区,几方书桌分布各处,你可以从容坐下,沉浸在图书的世界里,随着指尖翻过页码,享受难得的静时光。

城市书房并不只有阅读一项功能,每周书房还会召开丰富多彩的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名家讲座、好书推荐会、亲子阅读沙龙等,欢迎大家来此打卡体验。

目前芜湖市已开放的城市书房超过40家。一座座书房如闪亮的珠宝,点zhu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以知识为体、以活动为纽带、以书香为内核,助力芜湖建设书香城市。这是诗意居的精神家园,也是城市文明的最美底色。


(1)下面是小语拿不准的字,请帮助他补上正确的字形或读音。
静mì(      )             点zhuì(      )             (      )             (      )
(2)这段介绍词里有一个错别字,请你帮助小语修改。
______改为______
(3)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任务二】
(4)城市书房精心设计了一方名言墙,请你帮助小文判别,下面不适合作为营造读书氛围的一项是(       
A.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任务三】
(5)书房里有位小读者向小语求助,请你帮小语补全以下对话。

小读者:志愿者哥哥你好,我想阅读《朝花夕拾》来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你能给我推荐合适的篇目吗?

小语:没问题,我最推荐你读《______》《______》和《______》。(从以下篇目中选取,填写序号)

备选篇目: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父亲的病》③《阿长与〈山海经〉》④《琐记》⑤《二十四孝图》⑥《藤野先生》⑦《五猖会》⑧《范爱农》

小读者:谢谢你的推荐。那么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中哪一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呢?

小语:______


【任务四】
(6)小文要参加书房下周的好书推荐会活动,想以“《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做交流发言。她根据“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的情节完成了发言提纲,请你帮她补充提纲中缺少的部分。
情节人物困境突围智慧
三打白骨精唐僧唐僧受八戒挑拨,误会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被黄袍怪抓住,陷入困境。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悟空救出唐僧。
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悟空因打死草寇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晕唐僧,占据水帘洞,真假猴王陷入打斗,众人难以分辨。当蒙受冤屈或遭遇误解时,要敢于主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任务五】
(7)中江城市书房邀请张老师参加好书推荐活动,下面是小语代为拟写的邀请函,请你审核。

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很荣幸邀请您参加中江城市书房的好书推荐活动。活动时间是1月28日下午两点,活动地点为中江城市书房的多功能汇报厅。届时大家将向您垂问有关《西游记》和名著阅读方面的问题,聆听您的高见。期待您的光临!

中江城市书房

2024年1月18日


①邀请函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2024-02-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10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 亲

汤素兰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每到年关乘着风雪而来的“陌生人”。

父亲长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

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

那台收音机的神奇作用,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

因为和父亲见面少,父亲又寡言,还因为在传统保守的乡下,女儿常被忽视,所以,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高中时,我是宁乡七中的学生,而高考考场设在六中。高考前一天下午,学校用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往考点。正是七月酷暑,大卡车没有车篷,乡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到达考点后,一身尘土的我们立即扑向水龙头,洗脸,洗手,洗去身上的尘垢。

将自己洗得清清爽爽回到学生宿舍休息时,我才发现,手表不见了!

为了让我考试时能掌握好时间,母亲将她心爱的上海手表摘下来戴在我的手腕上。我在洗脸洗手的时候把手表摘下来放在盥洗台上,离开的时候给忘了。

我飞奔回盥洗台,手表当然不在了,谁都说没有见到。

手表丢了!

那个时候,手表是家里的“三大件”之一。不知道父亲攒了多久才攒够买这块手表的钱,母亲 自然对手表格外珍惜。我记起了儿时因为丢失五毛钱而被母亲狠揍的经历。那几天,我白天考试,夜里哭泣,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门考试时,我浑身发抖。因为考完这门我就得回家了,我害怕回家。

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

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 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原来,老师担心我出事,把我丢了手表的事情通过电话辗转告诉了我父亲。父亲从外地赶了回来。

看见父亲,我的眼泪再次溢满眼眶。父亲递给我一个梨。我接过梨,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我把手表丢了”

“丢了不要紧,再买就是,你吃梨。”父亲说。

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

学校的大卡车已经开走了。我跟着父亲去镇上搭汽车回家。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父亲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旁边是从我家村子里流过来的楚江水。

路上,父亲再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问我考得怎样。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得知我丢了手表,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我牢牢地记着这件事。这是一个确证——在父亲的心中,我也是重要的。

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很高兴。 他背着一口亲手打制的樟木箱,和母亲一起送我到长沙上学。直到六十多岁,父亲才结束了在外奔波的生活,安居老家。

我毕业后在出版社当编辑,因为写作,有了一点小名气。有一次,母校请我去做讲座,我提前一天开车回家看望父母,第二天上午去学校,讲座结束便回了长沙。

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

“他怎么不跟我说?我要是知道他感兴趣,我开车一并带上他就是了。”我抱怨。“他去的时候也没跟我说,是回来后才说的。”母亲说。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未跟父亲提起。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出了新书,便会带一本回去给父亲。我编辑了新书,也会带给父亲,让他了解我的工作。

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并没有忽视“我”的成长,对“我”非常关爱,让“我”感受到童年时的快乐。
B.“我”把母亲贵重的上海手表弄丢,尽管是参加高考,也害怕到浑身发抖的地步。
C.“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的细节非常感人,表现了“我”的感动。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父亲的种种事情,线索清晰,脉络分明。
2.作者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请梳理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对父亲的情感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___________
参加高考时___________
做讲座和送书给父亲时___________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
(2)他背着一口亲手打制的樟木箱,和母亲一起送我到长沙上学。
4.文中为什么要写“我”听《会说话的猪》的事?
5.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概括。
2024-01-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