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出路

永爱

①我的侄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之前,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期待。

②望子成龙的弟弟和弟妹把他送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小学。弟弟甚至跟我说:“我儿子可得好好学习,不能像我这样!”

③然而,在小学阶段,侄子的语文就没有及格过,数学因为不会写字,最后也成绩平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的文化课成绩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

④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学上的问题,叫读写障碍,又叫读写困难。根据国际读写障碍协会的定义,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

⑤本来对孩子的未来抱着极高期待的弟弟,被侄子小学6年来的学习成绩彻底击溃了。他常常跟我们说:“孩子只要健康长大就好,大不了跟我去学电焊!”

⑥见到侄子,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学习和考试的事情,只无关痛痒地问他吃饱了没有、穿暖了没有。

⑦因为成绩不好,侄子上了当地最差的初中。即使在生源如此普通的初中,他仍然平静地当着倒数第一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侄子才15岁,他该何去何从?

⑧我爸妈跟我弟弟说:“你不会让他这么小就当电焊工吧?去找所职业学校让他学一项技能吧!”弟弟也心疼他儿子,再说要当电焊工,15岁的孩子也没人敢用。于是弟弟就跟他儿子说:“你喜欢学什么,就报个什么学吧。”

⑨弟弟的想法是,再读3年书,他儿子就18岁了,就能跟着他学电焊了。至于上职高能不能学到本领,他已经不在意了。

⑩但15岁的侄子已经开始思考他的未来,思考要靠什么来养活自己。思来想去,他选择了和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于是,他到市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电子商务。3年的职高生涯,头一年他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的两年,大多数时间他在大城市间辗转。因为这所职业技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大城市的工厂或公司实习。

我弟弟本来打算让侄子职高毕业后就跟他干电焊的工作,但被侄子拒绝了。侄子跟我弟弟说:“爸爸,我要考大专。”当时,我弟弟真的搞不懂了,他儿子从小不好好学习,这会儿怎么愿意读书了?是浪子回头了吗?但他还是欣喜地对侄子说:“只要你愿意读书,爸爸就一直供你!”

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还在误解侄子。其实,他不是不愿意读书,是读写障碍让他在学习中面临困难。而作为家长,我们都没有察觉并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

侄子付出了很多努力,花了半年时间补习高考内容,终于以200多分的成绩考上省里的一所大专院校。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选择了动漫制作专业。这时,他已经对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3年的大专时光,他一边学习,一边承接视频剪辑、影视特效制作的业务。在自媒体轰轰烈烈发展的当下,他已经能够用热爱的技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如今,侄子即将毕业,他的很多同学在广告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单位就业。

侄子对我说:“姑姑,我不着急工作,还是要把本科读完。我现在一点儿都不担心将来,因为在那个将来,会有我热爱的工作,有我喜欢干的事情,我看得到。

在智能输入法和听写软件的帮助下,他不断克服自己的读写障碍,努力冲刺专升本的考试。看到他对自己热爱的专业和职业有了规划,并充满信心,全家人很是欣慰。

(选自《读者》2023年17期)

1.根据“侄子”的经历,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上学之前,“侄子”聪明伶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职高时,“侄子”开始思考他的未来
2.文章多处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选择一处分析其作用。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仍然平静地当着倒数第一名。
(2)在自媒体轰轰烈烈发展的当下,他已经能够用热爱的技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4.你对文中的家长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简述“侄子”的人生经历及其给你带来的启示。
【链接材料】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铁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 . 材料一:

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将于4月12日—14日在成都举办。2月15日,记者获悉,第108届全国糖酒会将首次设立中华老字号专区,该专区位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15号馆,集中展示各省区市老字号匠心优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民族品牌,共拓市场发展新商机。老字号是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着庞大的价值消费认同群体,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前响应促消费和稳经济的重要举措。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通常意义上,企业之所以被称为老字号,先决条件是历史的悠久性。日本最长寿的木造建筑企业金刚组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欧洲最古老的酒窖餐厅企业圣彼得至今已有1200 余年历史。我国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中最老的企业刘毛笔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根据相关调研显示,千余家中华老字号中只有1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健康运营,将近70%的企业因观念陈旧、机制僵化、创新不足、传承无力等原因面临发展困境,还有约20%的企业长期亏损、濒临破产。由此可知,老字号的发展单单强调是不行的,其关键在于历久觅新的前提在于坚守对传承技艺与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的核心在于平衡现代性与传统性,从过去的经验转向创新意识与多样化形态。

(摘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材料三:

①老字号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沧桑、延续百年基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共性原因就是在企业理念中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仁堂、张一元、吴裕泰等名字都来源于《易经》。同仁堂取名自同人卦,意在以天火同人倡导医者仁义之心;张一元取名自乾卦,意在以元亨利贞倡导顺应天道自然;吴裕泰取名自泰卦,意在以小往大来表示安泰与顺利。天福号的人心自明,善如家人、同升和的同心协力,和气生财、全聚德的聚拢德行、义利食品的先义后利,主张的都是以德兴商、诚信为本。由此可知,传承老字号,首先要传承理念与精神。在现代商业环境下,面对市场上出现的不诚信经营现象,老字号所坚守的文化理念与商业道德尤为珍贵。

②在传统社会,手艺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从生疏到纯熟,从青涩到老练,每一件事情、每一样东西都努力做到最好。无论是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吴裕泰的古训制之惟恐不精,采之惟恐不尽,都体现出老字号对于品质的坚守。无论是内联升千层底布鞋每平方寸纳81针的严格限定,还是荣宝斋装裱一幅普通中堂从托心开始至完成的整整17道工序,每一个步骤背后都是对顾客的承诺。在充斥着浮躁与喧嚣,强调机器生产、效率至上的大工业时代,全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恰恰体现出匠心品质产品的稀缺。

(摘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材料四:

互联网时代,许多陈旧的经营模式都将被改写。老字号企业可以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通过电商平台积极拓展自身的知名度,运用大数据技术改变生产策略,吸引更多的客群,通过创新进行转型升级。

除了企业自身的力量之外,老字号企业也可以积极开展与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跨界合作,通过政府出台针对老字号企业改革发展的扶持政策,并以此为契机创新发展思路与模式。老字号企业应当利用互联网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积极拓展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

(摘自《中国市场》,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字号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B.我国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中只有20%的企业长期亏损、濒临破产。
C.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体现出老字号对于品质的坚守。
D.老字号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积极拓展自身的知名度,运用大数据技术改变生产策略。
2.请用简洁的文字给材料一中的消息拟写恰当的标题。
3.简析材料三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4.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字号品牌也面临诸多困境,针对这种情况,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以上材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4-04-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柚子

叶骑

在他心中有一个结,关于自己的母亲。

那是一个极寒的冬天,兴许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缘故,他跟妹妹都病倒了,躺在被窝里,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那天晚上,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给兄妹俩炖了一锅热气翻腾的鸡汤,闻着满屋四溢的香气,他的嘴里早已翻江倒海。

母亲端了碗饭,来到卧室,给妹妹递了一个鸡腿。

“来,幺妹,起来吃个鸡腿。”母亲说。

睁开眼,看了看母亲,摇摇头,又躺下了。

母亲又劝了一遍,妹妹还是没有起床。

母亲把鸡腿递到他面前,半开玩笑地说:“你再不吃,我可就给你哥哥吃了。”

也许是太饿了。也许是一个鸡腿对这个家庭太过奢侈,他竟然信以为真,猛地接过鸡腿,也顾不上还躺在病床上的妹妹,只三两下的工夫,就把整个鸡腿吞没在了自己嘴中。

母亲愣住了,他也傻傻地杵在床边。

突然,母亲扬起右手,一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耳光狠狠落在了他还略显病态、煞白的脸上。

母亲下手很重,丝毫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他捂着自己通红的脸,拖着还病着的身子,踉踉跄跄回到自己的房间,放声大哭。

他知道自己有错,也知道作为哥哥,这个鸡腿他应该先给妹妹。但母亲这个迅如雷霆、全无片刻犹豫的耳光,像一把刀,深深地扎下去,切过肌肤,深抵血肉,斩断了母子间的情谊。

此后,关于这记耳光,母亲不说,他也没提;虽然母子间也偶有交流,但这是一个死结,种下了,在那里生了根,发了芽,任谁也无法解开。

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倒不假,他自小成绩出众,读书、学习的事情从来不用母亲过问。高考那年,他力拔头筹,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名校,毕业后又不负众望留在了大城市。至于后来的结婚成家,一切顺理成章。终于,他离开了家乡。也远离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自己想要的吗?他挣扎着问过自己,但心里没有答案。

远隔千山万水,生活细碎如麻,他平时跟母亲联系不多,回家就更少了,要是真算下来,一年到头,估摸看也就过年带妻子回家待几天。

在中国,婆媳关系是出了名的难处,多少夫妻因为这层关系处理不当,最后闹得妻离子散。然而,妻子却是一个例外,每年回家,妻子叽叽喳喳跟他母亲扯着家长里短的事情,相谈甚欢。

反倒是他自己一个人在旁边默不作声,一副女婿去丈母娘家过年的派头。

妻子说,母亲很好,心思细腻,令人尊重。妻子还说他家门口种的那棵树,枝繁叶茂,冬天也不落叶,真好看。

他哑然而笑,望向一旁,没有接话。

妻子见他没有回答,接着问道:“听说,你跟妈妈关系不好,是因为那记耳光的事吗?”他心头一惊,猛然回过头来,一脸肃穆地看着妻子。

“你觉得妈妈心里没有你?”妻子问。

他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你知道吗,在我的老家,人们会在自己家门口种各种各样的树,比如,桂花树、槐树、香樟树……但很少有人会在门口种柚子树,你知道你家门口种的是什么树吗?”

妻子自言自语讲完,没等他回答,说:“是柚子树。柚子,谐音‘佑子’,你觉得你妈妈心里没有你吗?”

妻子说完了,不再言语。

他怔怔立在原地,望着眼前的这棵柚子树。它那么高、那么大,蜿蜒的枝叶亭亭如盖,宛若一把伞、一个臂膀,紧紧护住整个庭院。多少个黎明,他从这里匆匆出发;又多少个黄昏,他从外面踽踽归来。但不管他飞得多高,走得多远,只要他转过身,它仍然张开怀抱,静候着这只归巢的鸟儿,朝家的方向飞来。

恍惚中,他记起小时候奶奶告诉他,这棵柚子树,是他出生那年,母亲亲手在家门前种下的。

(选自《啄木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柚子”多次出现,它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B.小说开头以“他心中有一个结”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C.因为吃一个鸡腿,母亲狠狠给了他的耳光,以致让他很多年都无法释怀。
D.小说中他的妻子贤惠善良,不但与母亲相处融洽,还帮助丈夫打开了心结。
2.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吃完鸡腿,挨了耳光→_________→留在城市,远离母亲→_________→妻子开导,最终释怀
3.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捂着自己通红的脸,拖着还病着的身子,踉踉跄跄回到自己的房间,放声大哭。(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它那么高、那么大,蜿蜒的枝叶亭亭如盖,宛若一把伞、一个臂膀,紧紧护住整个庭院。(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4.最后一段在小说有什么作用?
5.有人建议把小说的标题“柚子”改为“一记耳光”。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024-04-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材料一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与自然文化景观和文物等物质性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知识、情感和技能、手艺及其活态传承,其精粹总是与该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联结在一起,凸显了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

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要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每一项非遗都蕴含着深厚久远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信息,传承人的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安徽泾县的宣纸生产过程包含100多道传统工序,没有多年积累难以掌握诀窍。不少非遗技艺、工序没有文字记录,有赖于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长期实践的耳濡目染。保持和扩大传承人群,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传承人素养,才能让非遗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愈加枝繁叶茂。

接稳传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接力棒,要注重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认同和热情。近年来,各地高校和中小学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云南大理,当地建成13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每年开展进校园活动达40多场次;在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坚持了18年,越来越多青年学生被非遗的魅力感染,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这无疑是一种双赢:青少年收获了更多非遗文化的滋养,非遗传承也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7月10日)

材料二

节目《一纸千载》,用舞蹈重现竹纸制作技艺,从竹到纸,咬定青山,展现出竹纸文化的博大精深。舞者们穿着竹纤维服装,在竹林中翩翩起舞,用身体语言诉说着竹纸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舞台上方悬挂的巨型芳纶纸,经过500℃高温处理后仍然不燃不熔,展示了蔡伦古法造纸技艺中湿抄法的神奇效果。还有《青·韵》(龙泉青瓷)、《丝·往》(蚕丝)、《原·衍生》(台州刺绣)等节目,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这些创演秀正是非遗在当下、火在当下的生动展现。非遗是文艺创新的宝藏,《非遗里的中国》联合中国歌剧舞剧院,挖掘非遗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了非遗文化生命力,创演秀的连续上演,本身也是非遗生命力的另一种延续。

当前,《非遗里的中国》仍在热播,由节目引发的非遗与艺术的碰撞相关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用艺术为非遗插上翅膀,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仍然值得深思。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9日)

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曾娜是一名80后,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的第23代传承人。非遗的传承既要有匠人之心,也要有创新之志。曾娜说,在形式上,把传统品酒调酒技艺用通俗化、生动化的表现形式,为消费者打造一套美酒DIY互动体验,让消费者能听懂、能看懂、能参与

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毅看来,非遗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工业化之前人民生活方式的非遗项目如何融入当代生活,并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03月08日)

1.下列对联或诗句,没有写到“非遗”的一项是(     
A.虎跑泉畔风光好,铁画芜湖描绘真。
B.篾条裁就如丝线,匠作编成胜桂芝。
C.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操纵百万兵。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材料一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所给三则材料,说一说非遗保护传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如何用艺术为非遗插上翅膀,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请结合实际列举两条具体可行的做法。
2024-04-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爸爸面

莫先春

那一年,我去云镇独孤村西山口小学支教。那里地处偏僻,教室四面透风,全校只有三个班,一百多个学生,孩子们的父母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孩子都是念书到十几岁,然后像父母一样去打工。

第一次上课,刚推开教室门,一只皮球从门缝间掉下来,砸到我头上。我刚想发火,但看到孩子们或低头害怕,或捂嘴窃喜的表情,我突然改了主意。我笑着说:是谁这么好心送老师皮球?说完我捡起球,熟练地上抛下接,用手指顶着球转……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班上有个叫二蛋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却是班上的孩子王。据说他们用类似的方法气走了好几个老师。我没和他们计较,课余跟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带他们去小溪里捉螃蟹,还有打球等。很快,我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只有二蛋几个孩子,无论我怎样友好,他们都保持着戒心,离我远远的。

长夜无事,我想起以前在乐至老家时,爸爸常给我做的资中兔儿面,面条筋道爽口、兔肉满口留香,红白绿相间,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因为面里饱含着父亲对我无私的爱。我决定自己尝试着做兔儿面。

一天清晨,我正在宿舍吃着兔儿面,突然一个孩子从门外探出小脑袋,呆呆地望着我,小嘴张得圆圆的。我一看是二蛋,忙招呼他进来,他却一溜烟地跑了。

乡下的冬天很冷,教室窗户没有玻璃,风从四面灌进来,孩子们写字的小手经常冻得通红。我想,要是孩子们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兔儿面,该多好呀!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宣布:孩子们,从本学期起,表现优秀的孩子,除了物质奖励外,还有机会吃上我亲手做的兔儿面。

⑦“哇,老师亲自做的面,一定很好吃!吃了兔儿面,会不会又蹦又跳的?孩子们愉快地交谈着、讨论着。为了吃上兔儿面,孩子们都暗暗较上了劲。到了期末,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了大幅提升。按照承诺,五名表现优秀的学生都吃到了一碗我做的兔儿面。

之后每学期,我都给表现优秀的学生每人发一张兔儿面就餐小卡片,上面写着他们各自的味道:品学兼优味、体育明星味、乐于助人味……我注意到二蛋的成绩虽然还是倒数几名,但总分上升了不少,于是我特地奖给他一个进步达人味小卡片。

那日,我照例开始做兔儿面……下午六点多钟,孩子们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鸟,早早来到我的宿舍。我招呼孩子们坐下,为每个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兔儿面。

⑩“哇,真香!”“呀,真好吃!孩子们赞不绝口,热气从他们头上冒出来,映红了他们的小脸蛋。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辣的还是感动的,脸上竟挂着泪珠。突然,二蛋握着筷子的手停了下来,看着桌上的就餐小卡片发呆。怎么了二蛋,不好吃吗?”“好吃,这是我长这么大,吃过的最好吃的面!二蛋握着进步达人味小卡片,犹豫着说:老师,您的面让我想起爸爸做的面。

只见二蛋突然低下头,眼睛里汪满眼泪,但他使劲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全然不是平时调皮捣蛋的样子。其他孩子也纷纷停止了吃面,全都沉默着。

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好。我这才想起,二蛋的爸爸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听说他爸爸生前经常给二蛋做各种美味的面。

好久,一个孩子打破沉默说:老师,我们的爸爸都出去打工了,您陪我们的时间比爸爸还要多,我们能叫您爸爸吗?”“是呀,老师,您太好了,我们都想叫您爸爸!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同意,孩子们!我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老师爸爸,兔儿面就是爸爸面!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支教三年,我先后做了三十多份爸爸面,未婚的我,成了三十多个孩子的老师爸爸。班上几乎所有孩子都吃到了爸爸面

十几年后的今天,二蛋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他捐资三百多万元,将西山口小学建成了云镇最好的小学。据说,当年吃过爸爸面的孩子,个个都有了出息。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07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球砸到“我”头上,“我”没有发火却用手指顶着球转,表明“我”富有教育智慧。
B.结合全文来看,“我”给学生们做兔儿面的主要原因是面里饱含着父亲对“我”无私的爱。
C.第⑥段“教室窗户没有玻璃,风从四面灌进来”与首段“教室四面透风”照应。
D.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感情提供了方便。
2.阅读全文,补全小说的故事情节。

“我”的行为

二蛋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二蛋导演恶作剧
课余和孩子们打成一片________________
用兔儿面激励孩子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二蛋想起爸爸做的面
让班上孩子都吃上了爸爸面二蛋成为老板捐资建校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只见二蛋突然低下头,眼睛里汪满眼泪,但他使劲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全然不是平时调皮捣蛋的样子。
4.请在第⑨段的省略号处补写几句话,描绘一下“我”做兔儿面的场景。(100字左右)
5.小说标题“爸爸面”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材料一:

依稀记得,儿时我跟着父亲去他的一个同事家,看见了兔子。洁白的绒毛,白得像雪;亮红的眼球,红得像琉璃球。初见兔子,爱得我一分一秒都不想离开。那日端着饭碗,趴在兔窝上观看。看得马上就要日落西山了,我还不想回家。真感谢那位阿姨,竟然投我所好,送我一对小兔,我喜气洋洋抱回家里。从此,喂兔子成为我的幼儿作业,喂萝卜叶、白菜叶。我时常还跑出村子到小溪旁拔些鲜嫩滴水的青草,送到小生灵的嘴边。兔子很快把我当成最好的朋友,每逢我出现在窝口,都会同时起立,翘起前腿向我“敬礼”。

不知不觉小兔长大了,有一只肚子明显圆鼓鼓的。有一天,鼓圆肚子的那只居然干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张嘴一口一口拔掉肚子下的绒毛,撮成一团。这是干啥?第二天看时,我感动得差点流泪,兔子用绒毛做了一个窝中窝。窝里躺着六只肉红的小不点儿,原来拔毛是为了温暖自己的小娇儿!我伸手去揪一根手上细得几乎看不见的汗毛,还疼得差点掉眼泪,兔子该有多疼呀!那一刻我更加喜欢兔子了。

材料二:

妇好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女将领。她率军北上征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妇好,这位杰出的巾帼英才对兔子情有独钟。1976年考古专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打开她的墓室,一只长10cm,高5.8cm,厚0.5cm的玉石兔子露出容颜。黄褐色的玉兔与原野奔跑的兔子极为相像,略微昂头,圆睁大眼,张口吐舌,肥躯翘尾,足向前屈,爪趾清晰。前足处钻有一个小孔,穿上丝绳便能够系佩在身。可想而知,当年妇好就佩戴这祥瑞玉兔驰骋疆场,保佑护身。

材料三: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尤其是古诗,是最为精炼,最易抒写内心情感的。兔子频繁出现在其中,为诗坛增添了颇多灵性。打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兔子便跳跃在诗行间。那个时代争权夺利,战争频发。战争是生离死别的代名词,有一首《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叱!”诗中怨叹说,兔子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惨凄凄。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没有战乱灾祸;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苦难竟齐集。长睡但把嘴闭起!

材料四:

我居住的地方离黄河不远,曾以为母亲河一直是黄的,后来读书方才晓得东汉之前黄河不黄。那为啥会变黄呢?考古学家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哪里文明开化得早,哪里的水土就流失得早。原因不讲自明,人们在住地周边刀耕火种、砍树盖房,严重破坏了自然的绿水青山。覆盖保护黄土的植被掀掉了,水土大量流失,河水逐渐变黄。黄河之黄,仅是自然环境损坏的预警。土地沙漠化,河水遭污染,大气质量下降,地球气温变暖,一系列现象都在向人类发出预警。这预警最通俗的话语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如今这俗话已变为中华儿女的自觉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已摆在建设美丽家园的高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里的兔》,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竟然投我所好”中“竟然”写出“我”得到小兔的意外和惊喜。
B.妇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女将军,为商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语言精炼,极易抒发内心情感。
D.“黄河变黄”,提醒人们美丽的家园离不开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
2.“我”为什么喜欢兔子?请依据材料一简要回答。
3.材料二画线句中连用四字短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中国文化里的“兔”有哪些寓意?请依据以上材料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7 . 母亲留给我的遗产

(1)母亲留给我的遗产,是她在世时亲手装订的厚厚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我一直把它整齐地摆放在家中书柜显眼的位置上,倍感珍惜。即使是过去了21年,我的脑海里依然萦绕着母亲的微笑。

2)母亲退休后也没闲着,除了帮我们带小孩外,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母亲全给包了。整天忙里忙外,她总说不累,看到的总是脸上带着的微笑。

3)那年,我所在的地方停办多年的报纸复刊了,我被选调到报社工作。有时到母亲那吃饭时,我都会把当天出版的报纸带去看。久而久之,我也就把看过的报纸随手丢在母亲那儿。有一天,因为写稿子耽误了些时间,我去时饭菜已摆好在桌上,全家在等我,而母亲却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凳上看报纸。母亲念过几年私塾,勉强能够读书看报。看到母亲对阅读报纸有兴趣,我立即有了给母亲订份报纸的念头。母亲同意了。

4)后来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地方广播电视台成立后,我就调到此单位负责编播,工作也就越来越忙,去母亲那吃饭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5)然而,多年以后的一天,母亲在对着镜子梳头的时候,我窥见她那满头的白发和爬上皱纹的脸庞,突然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老得是那样的快。我想多回去陪陪母亲,可总被工作上的一些琐事缠身,不仅如此,有些事情似乎又来得太突然。母亲70岁那年,我接到借调到省级电视台工作的通知。我本不想告诉母亲,可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要走的头天晚上,我把这事跟母亲讲了。母亲看着我一声不吭,我知道母亲是舍不得我离开。

6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我不由自主地去触碰母亲那筋筋巴巴的双手。

7)母亲笑了,挥挥手说:去吧,到了省里好好工作,妈用不着牵挂。母亲说完掀开床罩,低头从铺下面拉出一只红木箱,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母亲原来的衣服箱,虽说不装衣服了,母亲却一直珍藏着。母亲用一块湿巾,细细擦拭着,擦拭着……

8这个木箱子你带走吧!母亲和气地说。

9)我惊诧地看着母亲说:这木箱,我不需要,都过时啦!

10)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看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装订本和那本剪报,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11)母亲慈祥地扫了我一眼,微微一笑说:你要到新单位去工作了,带着它,让他们看看这些都是你编辑过的报纸和发表过的文章。

12)我知道,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可是母亲做这些事情我是知道的。

13)每天操持完家务活,母亲就着手装订报纸或看报了。母亲做装订本全靠手工操作,得费很大的劲。先用木锥子在厚厚的本子上戳眼,然后再一针一线扎牢,手指、手掌常常被针或木锥子划伤。母亲看报刊得靠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能在众多文章中找到我写的文章实属不易,剪报后粘贴在本子上更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撕坏剪纸,也很需要些时间。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

14)一连串的回忆涌进了我的脑海。我默立在母亲身旁,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说不清那是悲、是喜、是安慰,还是……泪,热辣辣地滚到了腮边。

15)我想说句什么,但喉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时未能开口。

16)看我不语,母亲以为我有些为难。她仔细地端详着我,神态安详,嘴角上挂着一抹微笑:要是你不方便带走,我先给你保存着,等你回来再来取。

17)那天晚上,当我在泪眼蒙眬中提起放着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红木箱时,感到它是那么的沉甸甸。

18)母亲给了我一种事关人生的无限喜悦。这种喜悦自她植入以后,一直浸润于我的生命深处,直到今天。

1.文章围绕母亲留给我的“遗产”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
3.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留给我的‘遗产’”的作用。
2024-04-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柳絮翻飞

苏久华

①四十年前,两年一度的全乡六一文艺汇演都是在镇上的大会堂举行的。全乡十几所学校五六百人从四面八方云集到镇上,届时镇区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红旗招展,说比过年比庙会比赶集还要热闹,一点也不过分。汇演明里说是庆祝儿童节可暗里谁都知道是用节目一决高下,决定学校在全乡的座次,好比华山论剑,更何况一等奖还要由镇里的大干部亲自颁发,还要戴大红花呢!这关乎一个校长的脸面一所学校的脸面和一众师生的脸面!代表学校参加汇演,那可是我们这一茬每个孩子都做过的美梦。

②那年的清明节柳絮比以往更加闹猛,任意一阵春风都会瞬时营造出飞雪迎春到的氛围。那天我们刚祭扫完烈士墓返回到村口,整好队清点完人数正准备解散回家的时候,班主任在路边宣布了一个令人悲喜交加的决定:由我和班上一位女生担任主持人,参加全乡文艺汇演,报幕!

③这聚光灯下的主角,轮到谁都是被幸运之神吻过额头的感觉。当时我的脸在众人的注视下涨得通红,[A]手心都出汗了,内心的小鹿正在田野里狂奔呢!可当老师讲完补充条款时,我瞬间窘迫了,就像挨了一闷棍,参加演出要求统一服装:男生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女生……”我心情一落千丈没注意同学们叽叽喳喳在议论什么,只顾低着头,脚不由自主地蹭着地面,下意识地好像要挖个坑把头像鸵鸟一样埋进去。这时我才注意到我的布鞋又快要长眼睛了,脚大拇指的部位鞋布快成一层纱,隐隐约约都可以看到指甲了。母亲说得对,我的脚就是费鞋。好在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反常,直到队伍解散的时候我尴尬的笑容还凝结在脸上,肌肉都快僵硬了。

④消息比柳絮飘得还快。我刚提着一篮子猪草跨进家门,母亲也已经忙完农活收工了,把铁锹往厨房的土壑墙上一靠,顺手撸下护袖在裤管上拍了两拍,笑呵呵地问;要上台做报幕员啦?[B]我一脸阴沉,没有接话,径直把一篮子猪草一股脑全倒进了猪圈,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没有追问。

⑤日子一天天地逼近,我整天就像丢了魂似的,心里从早到晚都反复念叨着白球鞋、白衬衫、蓝裤子……”我还偷偷从老师粉笔盒里拿了两支粉笔,躲在墙角把二哥的解放牌黄球鞋用白粉笔涂了个雪白,刚穿上还像那么回事,可刚走了几步就原形毕露了,地上留下了一串粉笔灰勾勒出的轮廓,活像电影里警察用粉笔圈出的作案现场。白球鞋的实验最终以失败收场,就算成功了,那还有白衬衫、蓝裤子呢!

⑥有几天母亲回家很晚,我们都吃完晚饭在罩子灯下写作业了还没见她回家,有时回来就在厨房灶台上三口两口吃完就又出去了,也没说要去干什么,神神秘秘的。一天母亲下地干活前摸着我的头说:不要焦(焦虑)啊,全套行头都会帮你准备好的,保证耽误不了你上台表演,不要焦。

⑦演出的前一天晚上,三件套果然整齐地放在了我的床头。第二天,我们的节目打了头阵,参演的节目是大合唱《中国少先队队歌》和《让我们荡起双桨》,老师在编排时动了不少脑筋,特别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求唱第一句时全体同学身体全部向左倾斜15度,唱到第二句时全体右倾,第三句时中分:左一半的同学左倾右一半的同学右倾,唱第四句时前面一排同学向左后面一排同学向右……演出当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放声歌唱,把整个大会堂搞得波涛汹涌,台上每个人都好像在手握双桨、劈波斩浪。台下观众不时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这独特的创意让我们代表队不出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名。在报幕时我特意瞄了一眼胸口的红领巾,在白衬衫和聚光灯的双重作用下显得格外鲜艳。

⑧[C]事后我才知道,为了我的那身演出服母亲几乎跑遍了全村,挨家挨户打听谁家小孩有白球鞋、蓝裤子和白衬衫。听母亲说球鞋是河东细扁头的、衬衫是村口土地庙西面那家;洋扣子的、裤子是大队土圆仓后边那家鼻涕虎的。母亲称呼的都是他们的小名,准确地说是诨名、绰号。

⑨后来每碰到柳絮翻飞的日子,我都会想起当初的这段往事。心想:要是我当年早知道裤子是鼻涕虎的,我报幕时会不会嫌弃他曾经顺手擦过鼻涕的蓝裤子呢?

(选自《中国艺术报》副刊·九州2023年12月20日)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听到班主任在路边决定由“我”和一位女生做全乡文艺汇演主持人时,内心悲喜交加。
B.选文第④段写我回家后母亲打趣地询问,见我没接话便不再追问,看出她对此事漠不关心。
C.有几天母亲回家很晚且行为总是神神秘秘的情节与后文交代我得知事情的真相形成了呼应。
D.“演出服”在文中多次被作者提及,它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细节,也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
2.体味选文中划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

[A]手心都出汗了

[B]我一脸阴沉,没有接话

[C]事后我才知道

情感


失落、沮丧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这时我才注意到我的布鞋又快要“长眼睛”了,脚大拇指的部位鞋布快成一层纱,隐隐约约都可以看到指甲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选文中母亲的形象。
5.选文标题“柳絮翻飞”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9 . 材料一: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口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摘编自邹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材料二:

科学素质是人作为主体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的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是指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科学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

(摘编自相关论述文章)

材料三:

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是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围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文明互鉴,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材料四:

916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市首钢园开启。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104家单位、360个展项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普盛宴。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以互动体验形式让观众真切感受中国科技力量。工作人员介绍,展台展出了卫星通信模块、星载智能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如果直接讲解背后的原理,可能很抽象。通过参与制作活动,孩子们就能从互动中快速学习科学知识。本次主场活动通过把课堂搬进展厅,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了科学教育实践与交流的平台。不少中小学生变身科普达人,向观众讲解他们的科研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感受创新魅力提升科学素质》)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
B.材料三使用一些加强层次感的词语,如“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使层意和论述要点过渡衔接自然,论证思路条理清晰。
C.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通过把“课堂”搬进展厅,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了科学教育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D.材料四的导语是第1段,从导语看,本则消息的标题可以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2.材料一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上述前三则材料,简要谈谈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的意义。
4.材料四指出“不少中小学生变身科普达人”。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并联系生活经历,说说怎样才能成为“科普达人”。
10 . 材料一: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敢于对前人或他人的工作质疑,特别是那些与实验不符的结果,常在我的脑海中打个问号。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治学、科研的最大特点是敢于大胆怀疑,精于小心验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著名材料学家郭可信的人生信条。从年轻时的努力勤奋到成名成家,他一直发扬这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科研领域,如果没有挑战精神,不敢大胆质疑,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工作者,而不能做一个——科学家。

(选自《用科学精神烛照前路》,有删改)

材料二:

①“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1993年,曾有科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想。

②做一项大的科学工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需要一个核心人物,南仁东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他来操心。这一试,从壮年到暮年,22年光阴如梭,口径达500米,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8鸟巢体育场的中国天眼终于建成。

③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仁东、黄大年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面对科研,他们身上都凝聚着同样的精神内核,这就是创新、严谨、求实。

④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曾记述:回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经历,我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贵在创新,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善于抓住机遇,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对科学家创新之道的高度凝练。

⑤从第一生产力第一动力,中国的科学家正在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金融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深刻的变革在于科学文化,从强调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到重视推进原始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升华。

(选自《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有删改)

材料三: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手稿记录着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而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为了保护记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文件,在遭遇空难时,用自己与警卫员的血肉之躯作为保护罩,紧紧守护着这份珍贵文件的安全。

②在杜祥琬看来,深沉的家国情怀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们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经历了从战乱到民族新生的过程,科研道路也崎岖不平,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科学救国、兴国的志向,始终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堪称民族的脊梁。杜祥琬说,这种精神,不论何时都是要传承的。

这些科学家的手稿资料既是传承家国情怀的信物,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国现当代科技进步的足音。

④比如,古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李星学院士一辈子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留下的一摞摆纸质手稿,虽然已经泛黄,字迹也淡了,但是他对华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齿类植物和东亚晚古生代煤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从未被人遗忘,这些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盛誉。

(选自《眺望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辉——老科学家手稿中的学术学风传承》,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和著名材料学家郭可信都富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B.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建造了中国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
C.中国过去强调“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现在是重视“推进原始创新”。
D.杜祥琬所说的“坚持科学救国、兴国的志向”是专门对钱学森和郭永怀精神的总结。
2.材料二引用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的记述,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哪些科学家精神?
2024-04-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